職場 她曾相信節儉是美德⋯直到改掉一個金錢觀,年收入直衝4億日圓 正如前面提到的,富有的人和不富有的人之間,最大的不同不是具體存款金額的多寡,而是對金錢的心態和對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 2025.04.12
職場 美國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某些人之所以沒有錢,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錢 我可以說,如果某個原本應該很富有的人,卻因為貧窮而懦弱無能,那他必然犯下了極端嚴重的錯誤;他不僅對自己不忠實... 2024.10.05
職場 回顧FTX的瘋狂歲月》一個台灣女生勇闖幣圈,成全球最富有新貴SBF唯一助理 SBF成為《富比士》富豪榜有史以來最富有的白手起家新貴 首次接受彭博社採訪後不久,《富比士》也上門約採訪... 2024.08.10
職場 想富有重點不是省錢,是花在對的地方:她從老闆身上學到的理財智慧 我在30歲這年,有機會為一位大集團的執行長工作,她讓我看到什麼叫「成功人士會把錢用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她花錢重視長遠的利益,而不像我時常只看見眼前,缺乏長線消費的觀念。 1.學習新知、精進能力不惜成本 這位擁有3家公司的執行長,第一個花錢的秘密是,極度精算消費,但是在投資自己上不惜成本。 你在領到薪水、獎金或得到一筆意外之財時,是不是會想要買名牌包、出國旅遊,恨不得把賺到的錢拿來花錢、享樂等慾望?某一次我和執行長聊到,過去我很不懂事,只要壓力大就買衣服,買到家裡的衣櫃都爆滿。 跟我一樣愛漂亮的執行長,聽完這段話理智的跟我說,其實上班、洽公需要穿的衣服有5、6套已足夠,根本毋需買太多。 她接著說,她這輩子在學習上已經花了好幾百萬。我聽完後瞬間了解,為何自己只能是上班族,而她可以成為3家公司的老闆。 我發現自己身邊混得不太好的人,他們之中許多人是「精緻窮」的代表。他們很願意投資的是外表,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很少想到,投資自己、幫自己賺未來十年的薪水,才是最值得的。 2.不惜花錢請人幫自己創造價值 第二點,成功人士對於能幫他創造價值的人,不吝惜給酬勞,這點是我體會最深的。 我是她錄用的第一個自由工作者,而她教我的用人哲學就是,不要吝嗇付錢請人,幫自己創造價值。因為專業分工,請人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才是效益極大化的方式。她對於創新、對公司有益的事情都很願意花錢,不會因為公司已經賺錢就滿足。 她曾跟我分享,在她創業初期時,把賺到的錢全拿來請專業經理人打理公司。這段故事讓我十分驚訝,因為我過去遇過許多老闆,為了省錢會什麼都自己來。但真正能成功的人會知道,請一個薪水5萬元的員工,會幫他創造3到5倍的價值,這才能開啟專業分工的槓桿,把自己時間花在能創造高價值的事情上。 3.成功人士知道該往哪邊去 第三點,成功人士知道什麼類型的工作才能賺到最多錢。舉例而言,他們會立志成為管理階層,因為成為公司管理階層或最高主管,才能在公司獲得最高的薪水。 許多有錢人會從孩子還小時,就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和領導力。例如,要求小孩從小學當班長、社團幹部,學會服務人群、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執行長曾跟我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單打獨鬥收入可以不錯,但不會讓你致富,聽完這句話的我,立即開始培養管理能力。 改變消費習慣、遠離窮人思維,才有機會變有錢 後來我最深的體悟是,在職場上升不上去,或是在工作上賺不到錢的人,通常是因為太專注於眼前的事情。在選擇工作時,只在乎短期收入,容易忽略對長遠來講更好的機會。比如,很多人會為了多百分之十的薪資,選擇一份較無前景、輕鬆好待的工作,而忽略自己的成長可能。 雖然這些道理,我到了30歲才明白。但我很幸運有遇到那麼一位老闆,給我真心的建議。 現在,我會減少盲目消費,斷捨離現階段不需要或不適合的衣服,只買少量品質好的工作服,也不追求高價名牌包。並且將每個十分之一的薪水用來買線上課程、閱讀、學習新技能及管理能力,這就是勝過投資名牌包的成功原則——投資自己。 而針對第二點,雖然一般工作者比較難花錢請人幫自己創造價值,但我認為,時間比金錢更值錢的觀念可以套用到很多事情上。例如,別為了省錢花太多時間通勤,而是要將自己的時間花在拓展人脈、閱讀、進修上。 至於第三點,就算你只是基層員工,也要克制自己喜歡單打獨鬥的性格;如果當上主管,則要放棄自己做到死的錯誤觀念。希望大家未來在工作時,都能掌握這3大要點,讓自己有顆富腦袋。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9.17
財經 巴菲特最新股東信全文:公開一生99.5%財富歸何處、提醒所有父母要寫遺囑 設定一致同意條款,免於請求捐款的壓力 一些富有的朋友對於我對孩子,以及潛在繼任者有極大信任很好奇。... 2024.11.28
生活 RICHARD MILLE和Ferrari共同詮釋精密機械與競速美學的完美共振: RM 43-01 Ferrari陀飛輪雙秒追針計時碼錶 得益於雙方富有創意的深度技術交流,RM 43-01腕錶將多層次的視覺與機械元素巧妙融合,同時承襲法拉利賽道基因與工程哲學...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