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一位新手媽媽從0開始創業,她發現只要「這樣想」生意就源源不絕 講到「賺錢」,你會想到什麼呢?是生活必需?還是滿足渴望?你想到「錢」,是想要唉聲嘆氣,還是覺得充實愉快? 我非常認同《納瓦爾寶典》(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提到矽谷傳奇投資人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曾經說過,「金錢」的意義是一種社會信用。 當我們的工作對這世界產生了價值,這社會就以金錢為一種方式,來表達回饋與感謝。而也有人說,金錢是一種流動的能量,當我們對別人產生正面的幫助,解決了別人的問題,這宇宙就會以金錢當作一種能量的流動,回饋給我們。 無論你喜歡哪一種說法,我希望你都可以感覺到與金錢和財富的良好關係。因為這會幫助你打開「可能性」的頻道,去搜尋各種可能的方法。 我曾經很輕視金錢,認為如果要追求靈性的成長,就要放下這些世俗的纏累,不要去介意收入有多少,重點是自己的存在對世界有價值。 我到今日仍舊持守「價值優先於價格」的觀念,但肯定已經不再認為價值與金錢互斥。反而,我認為它們兩者之間有著共生的關係。當我能夠找到一個提供其他人美好生活的方式,他們會很自然的願意將其以金錢為表示方式,回饋給我。這個心得,是我剛當媽媽而且很缺錢的那段時間,教會我的。 重新了解賺錢的意義 當時我真的是拚命想找方法賺錢,從懷孕一路到生孩子,我都希望快點擺脫自己一窮二白的生活。當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我的狀況,畢竟我有個剛出生的嬰兒。 那代表我無法在工作需要的時候就隨時出門,代表我無法一直黏在電腦前,代表我必須要配合其他家人的時間來工作。但這個Burning Desire在我心裡燒,因此我嘗試過好多不同的方法,翻譯、寫作、編輯⋯⋯只要能賺點錢的門路,在家帶孩子同時能做的,我都去試試看。 當時只想到「我」的需求,對於「我能帶給別人什麼價值?」一點關心都沒有,畢竟自身都難保,我怎麼可能像不是媽媽的時候一樣天真?那段時間,我完全無法去思考「靈性」這件事,畢竟不再是一個人,自己飽全家飽,現在我得要考慮我的寶貝,我想要給她更好的生活,這個渴望非常強烈。 當我終於決定「婚禮顧問」會是我未來想要賺錢的主要方式之後,才開始去研究準新人的痛點和困難。從這過程中慢慢發現,如果我希望賺到錢,必須滿足他們的需求。我越能夠為他們帶來益處與幫助,這過程也就越順暢愉快。 第一次我收到新人捧著紅包給我,並且握著我的手說「真是太感謝你了」的時候,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震撼。我一直都覺得要賺人家的錢,很不好意思,但是當我服務的客戶表達他們如此的感謝,謝謝有我的存在,讓他們重要的人生大事感覺到很順利與幸福,而且非常恭敬的將款項放在紅包裡給我時,突然間我對「賺錢」的意義完全改觀了。 原來我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只要我所提供的價值超過所收到的價格,對方並不會覺得被我佔了便宜。 當越明白金錢所代表的意義,也就會減少許多的焦慮。每當我感覺到對自己或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太滿意的時候,我就開始動腦想:「我還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提供給別人幫助與價值的呢?」多半可以把情況調整一下,或者找到一個新的獲利點。 但很多媽媽可能會想:「我能夠提供什麼價值?我又有哪裡比別人優秀了呢?」接著反而陷入長長的自我懷疑之中。其實,並不需要比人強,而是發掘自己的獨特點。 例如我之前提到婚禮的創業故事,我就是看到自己無法像其他有資金人脈的同業一樣,租漂亮的辦公室,承辦世紀婚禮,我的獨特之處在於我的出身與目標的客群相同,非常清楚如何與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朋友互動,知道如何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盡力發揮這點就好,不需要去拿「規模」與同業比較(這樣比我肯定輸)。 找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很重要,因為那是我們非常順勢就可以做得出類拔萃之處。最不希望的就是花費了時間精力,卻怎樣做都比別人慢,比別人辛苦。因此認識自己的長處並且知道怎麼發揮它,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我特別花一大篇內容來分享如何找到它以及運用它。 回饋社會,豐富「好人圈」 在賺到了生活必需的金錢之後,行有餘力去幫助更多人,又讓我們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價值。 好友對我說:「好人必須賺錢!」所以她總是會在消費的時候,認真去看這些品牌與創辦人是否是正向、環保、助人的。 「既然都要消費,就把錢給會讓地球成為更好地方的人吧!」 我很喜歡的一個世界名廚何塞・安德烈斯(José Andrés),就是把他的熱情和專業發揮到極致,在事業上與公益上都做得相當出色的人。他從一個來自西班牙到美國創天下的年輕小廚師,逐步發揮在廚藝上與人際上的優勢,餐廳一間一間的開,到現在由他創辦主持的餐廳在全球已經超過30間。他也做食品貿易、出書、出美食影集,還擔任美國政府的顧問。 當然,他擁有財富自由,也為全世界許多人提供美食與美好的生活,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然而,他沒有在這裡停止。 卡崔娜颶風後,他看見許多人於天災後的生活陷入困難,連三餐都成問題,但他沒有等著別人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馬上組成當地的臨時廚房,與當地廚師和志工們合作,為災民們挨家挨戶送餐食與飲水。他發現,他只是發揮自己的專業與特長:快速組織資源、建構廚房和煮飯,就可以讓這麼多人的生活改善。 因此,他的「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也就開始出現在所有發生天災、戰爭的地方。他們研究出能夠最快搭建臨時廚房的標準流程,統整出各種不同狀況下的人們需要什麼類型的食物,如何快速在地化整合資源與運輸。 這就是我說的:金錢所產生的價值與回饋。我們用這樣的角度看賺錢這件事,就不會感覺到自己貪婪或自私,反而時常祈禱上天讓我賺更多的錢(笑),因為我知道自己肯定會把這些錢,回饋到給予我們這麼多的社會與地球。你也有這樣的想法嗎?如果也是,那可以從支持你認同的企業或團體開始,同時也慢慢鼓勵自己成為這樣值得支持的人,我相信,「好人圈」肯定會越來越豐盛的。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都這樣賺錢》 {DS_BOX_38298}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01
職場 觀察身邊的有錢人,都有這3種心態 有人說,有錢人跟窮人的差別在於「認知」,因為思考方式的不同,造就了有錢人跟窮人的差別。也有人說,成功無法複製,因為背景不一樣、機會不一樣;你就算照著成功的人說的去做,最後也不會成功。 我想這2個說法,都沒有錯。 既然成功無法複製,那我們還能從成功人士身上學到什麼?答案是:學底層的規律。因為即使時間會變、機會會變;但事物底層的規律,總是不會變的。我們可以學習成功人士成功背後的規律,然後提升自己的認知。就拿我自己身邊的有錢人來舉例,根據觀察,不少人都有這3種特質。 1.有錢人對時間很敏感什麼叫做「對時間很敏感」?《五分鐘商學院》的作者劉潤,在書中提到了「時間顆粒度」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用來解釋,什麼叫做對時間敏感。 簡單的說,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2016年12月,網路上流傳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這位當時63歲的中國首富,早上4點就起床、飛行6000公里,出現在2個國家、3個城市,在晚上7點回到辦公室繼續加班。 據說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安排很多事情都以15分鐘為單位。另外,劉潤也提到,比爾蓋茲的時間顆粒度是5分鐘為單位。 如果用「時間顆粒度」來解釋「對時間敏感」的話,就是「時間顆粒度越小,你對時間越敏感」,因為你很在乎你的時間,才會利用的這麼極致。有錢人都非常在乎自己的時間都用到哪去了,想成為有錢人,就一定要對時間敏感。 2.有錢人一定靠槓桿很多人覺得,有錢人怎麼這麼「牛」啊,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其實,很多「牛人」,他們常在做的就是兩件事:OPT跟OPM,一個叫做「別人的時間」,一個叫做「別人的金錢」。比如說,上班族的時間對雇主來說,就是OPT。你的錢放在銀行,對銀行來說就是OPM。 這兩件事,說白了就是「找槓桿」。老闆請一個月薪4萬的員工,這員工每月能替公司賺4萬5,這就有槓桿了。銀行存你1萬塊錢,把其中9千塊拿去投資,也有槓桿了。 所以要變有錢,其實就是找槓桿。以房地產為例子,你付頭期款200萬,買了價值800萬的房子,剩下600萬如果分12年償還,等於你一年要償還50萬,一個月大概要償還4萬貸款。換句話說,如果你出租每個月能收到的房租能夠每月租4萬2以上,你非但不用償還剩下的600萬,還只用了200萬,就提前擁有一間800萬的房子,這個就是槓桿。 有錢人能錢滾錢的秘密,一定是「槓桿」。 3.有錢人只看長不看短為什麼很多人始終無法變有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能替自己帶來機會與資源。當你在做的工作,無法替你帶來更好的機會時,那麼你很可能無法讓自己越來越好的。 那麼該如何提升自己獲得機會的機率?除了提升能力之外,也要學會辨別「什麼是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必然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長期來講,對你整個職業生涯或是財務自由,絕對是有助益的。 人生的抉擇,長期跟短期常會是是衝突的。短期對自己有益的事情,長期可能無益;而長期有益的事情,短期可能也看不出來。有錢人在思考事情的時候,幾乎都是看長遠不看短期。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有錢,在做選擇的時候,就必須思考:「做了這件事之後,長期下來對我也有幫助嗎?」 你會慢慢發現,長、短期都有益的事情,其實非常的少。 再來回顧一次有錢人的3個特質,以及背後的規律: 有錢人對時間很敏感,所以時間顆粒度越小越好。 有錢人更有錢的方法,是靠槓桿。 有錢人看長不看短,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永遠根據長期做決策。 *本文獲「伊森」授權轉載,原文:我身邊的有錢人,幾乎都有這3種特質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3.22
職場 一般人只看月薪,卓越的人看的是「時薪」 想知道你自己值多少錢,只要算一下你的時薪多少就知道了。 多數人看的都是月薪,但是只看月薪,你會漏掉很多你看不見的東西。比方說一間公司加班時間多少、通勤時間多久、需不需要應酬等。只有當我們著重時薪,而不是月薪,我們才能注意到這些平常不會發現的細節。 多數人都看不到的隱性薪水 有一種東西,幾乎90%的人都看不見,叫「隱性薪水」。通常我們在找一份工作的時候,看的都是「顯性薪水」,也就是你的工資,你的老闆雇用你,願意給你的薪水,這叫顯性薪水。 但是還有一種薪水,是幾乎大部分的人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漏掉的「隱性薪水」。 隱性薪水,可以簡單理解為「物質報酬之外的收益」。隱性薪水通常有兩種: 品牌附加價值。 業餘時間。 比方說,如果你應徵的公司是一間知名大公司,這間公司對你未來職場上要找其他工作,會特別有幫助,它就有了「隱性薪水」,這就是「品牌附加價值」發揮的作用。 業餘時間,則是指「正職工作之外,你可以利用的時間」。有些大公司是以加班出了名的,這種公司就幾乎沒有給你業餘時間可以利用。舉例來說,有些YouTuber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先經營頻道,等有起色了,再辭職做正職的YouTuber。但如果你今天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0點,你還有可能想這些事嗎?不可能。 所以,別小看這些你可以利用的業餘時間,有很多人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有起色,再變成正職。 三八理論(編按:指每人每天都有「3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在睡覺,三八理論指的是剩下的8小時)告訴我們,「你每天下班後做的事情,才真正決定你跟其他人能產生多少差距。」 你的正職工作時間,不會替你帶來多大優勢;但你怎樣善用業餘時間,會替你帶來巨大優勢。 月薪高的人,時薪不一定高跟你說一個事實,那就是:你的時薪,比你的月薪還重要。多數的人,看重的都是月薪, 但真實的情況是:你的月薪高,不代表你的時薪高。 當你算上了你工作的上下班時間、加班時間、應酬時間等,你會發現,你的時薪沒有你以為的多。 月薪比別人高的人,如果做的是一份「常常需要加班,但沒有加班費」的責任制工作,又常需要通勤,這樣的人時薪就會被拉低很多。月薪高並不代表時薪高,但時薪高,月薪一定高;一般人看重月薪,有錢人看的是時薪。 時間價值越高的人,算時間越精細劉潤在他的著作《五分鐘商學院》裡,提到了「 時間顆粒度」這個概念,時間顆粒度指的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據說,中國首富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安排事情大都以15分鐘為單位。劉潤也提到,比爾蓋茲的時間顆粒度,是以5分鐘為單位。 時間顆粒度,代表著你如何看待你的時間。重點是,當你越精算你的時間,就也代表著你越來越重視你的時間價值。有人安排時間以1小時為單位、有人2小時、有的人則會長達半天。當我們越精進自己,我們的時間顆粒度就會慢慢減少。 回到一開始說的,算你的時薪,比算你的月薪更重要。把所有業餘時間的利用算進去,你的時薪可能要被大打折扣。想要知道一個人的時間價值,看一下他的時間顆粒度,再算一下他的時薪就知道了。 *本文獲「伊森」授權轉載,原文:你的月薪不重要,你的時薪才重要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