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培養

共有 6604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圍棋中有種名為「流」的東西,意指每個棋手下棋的棋風,體現出各自的性格和追求的目標。 我的棋風被評為像燕子一般迅速而華麗,亦即不拘泥於框架,展開冒險的激烈比賽。相反的,李昌鎬(編按:現代圍棋史上僅次於吳清源的偉大棋士,與作者曹薰鉉、徐奉洙、劉昌赫並稱為「韓國四大天王」)則被評為遲鈍而平凡,面對對方的挑釁,他也會無限忍耐,默默的走自己的路。因此,他擁有「石佛」的稱號。 徐奉洙憑藉其不畏混戰的戰鬥棋風,獲得「野草」的稱號;劉昌赫則以其深厚而華麗的進攻,被稱為「玉面殺手」。諸如上述,這些構建故有圍棋世界的人,都有自己的「流」。 「流」沒有絕對強大的一方。儘管在雙方對決時,對上某一流有強烈反應,對上某一流則顯得弱化,但也不是百分之百。所有的「流」都有其優勢和弱點,相互補充、發展,並不斷進化。 對於圍棋棋手,屬於自己的「流」是一種自我。以何種方式下棋,是「我」以何種方式活在這世上的宣言,因此大師們的圍棋對決就像這種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衝撞一樣。圍棋足足存續了4千年至今,因為它不僅僅是單純的遊戲,還能從中解讀出人生觀和生活哲學。 遺憾的是,現在韓國圍棋界很難發現嶄新的「流」。看新人下圍棋,覺得他們下得真是不錯,但路數好像在哪裡見過;感覺他們似乎是根據某人的棋譜,按照某人創造的定式下棋一般。 有時在某個關鍵,會期待出現具有創造性的新招,卻無論如何等待,也總是出現前人下過、平庸的招數。最近圍棋愛好者紛紛抱怨圍棋變得無趣了,為什麼? 我認為原因在於教育。 最近的圍棋教育是填鴨式的。填鴨式教育由老師帶領學生,教導他們各種的知識,因為無論如何都想要盡快得出成果,給學生和父母滿足感,因此無法給孩子們想像的自由,而是讓他們背公式。 更何況不是邊思考邊下圍棋,而是按照公式下棋。這樣的教育導致孩子們的圍棋比賽不是在較量思考力,而是在比劃誰輸入了更多的資訊。這種教育方式不可能出現屬於自己的「流」,就像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孩子無法想像教科書以外的知識一樣。困在框架内的教育,造就了困在框架内的思考和自我;思考受限,自我當然無法自由。 我此生最幸運的,就是遇到讓我將自己本來面貌保留下來的好老師。我的老師瀨越憲作(編按:日本職業圍棋棋手),在韓國儘管不為大眾所熟知,在日本卻擁有孕育現代日本圍棋英雄的美譽。 老師平生只收了3個入門弟子,即人稱改變世界圍棋走向的吳清源、關西棋院的創立者橋本宇太郎,還有我。 我11歲時成為老師生平最後的入室弟子,一起生活了9年。在雅緻的日式木造住宅中,八十多歲的老師、十幾歲的我和老師的兒媳,以及幾年後一起生活的秋田小狗班凱,我們4個一起生活。但在這9年裡,老師對我授課的次數屈指可數。老師指導對局時惜字如金,除了偶爾讓我覆盤,他幾乎不說話。 當時我幼小的心靈覺得很委屈,一度擔心他是不是年紀太大,精神不佳,或是忘了為什麼把我叫去日本。過了幾年,我才意識到這麼想是錯的。某天晚飯時,老師認真的盯著我說:「你認為我能夠給出答案嗎?圍棋本來就沒有答案,我要怎麼給你?答案必須你自己去尋找。」 接著又說:「雖然沒有答案,但努力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圍棋。」 一起生活了9年,瀨越憲作老師真的一次也沒有對我說過圍棋要怎麼下,不要那樣下、要這樣下。他明知道我出去和誰下棋、下什麼棋,卻從來沒有干涉過。可以說我是天馬行空、自由奔放的學習了圍棋。 老師把答案告訴思緒混亂的學生,無疑是很容易的作法。但這只是讓學生得到答案,而非領悟——領悟只能從自己思考的過程中獲得。 瀨越憲作老師很清楚怎麼教圍棋。圍棋教育的正確做法是只提示方向,任由學生自己學習。多虧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才能為了找出唯一的妙手,在無數個夜晚哼哼唉唉的度過黃金般的青春歲月。 背公式解題很容易,可是一旦碰到稍微脫離公式的題目就無用武之地。相反的,獨自徘徊的人不知道那些公式也無所謂,他可以透過思考,找出屬於自己的解方。 我沒有接受過定型化的圍棋教育,所以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隨心所欲的下圍棋。後來它成長為只屬於我自己的攻擊型棋風,並得到「燕子行馬」、「魔術師」、「火焰噴射器」等獨特的評價。 給孩子思考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去想。獨立思考的孩子個性會變堅強,自我也會變得堅韌,並能夠形成以自己的方式引領人生的自信,與實際的性格。 思考會告訴你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朝哪個方向前進的答案。不會思考的人連日常的微小選擇都要問別人的想法、看別人的眼色,擔心究竟應該這樣還是那樣做,不安的尋求幫助。 最近幾年間,解決煩惱的人生導師愈來愈多,原因為何?不就是因為無法靠自己進行思考的人愈來愈多嗎?不就意味帶著不安的自我活著的人愈來愈多了嗎? 人們認為幸福來自於金錢、名譽或成功,但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堅實的自我。自我正是自尊。只要自我堅強,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動搖,不被別人的視線和社會尺度所左右,按照信念行動。 當然,這種自我不會憑空出現,唯有透過自己思考的習慣和自我反省、有深度的思考才能獲得。要想成為在任何處境都能不看人臉色,毫不畏縮、堂堂正正表明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信念行動的人,就要學會自己思考。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突圍思考》 {DS_BOX_37773}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7.03

管理

2014年,納德拉臨危受命接任微軟執行長,當時的微軟看起來榮光已逝,瀕臨日薄西山。可是納德拉立即進行文化改造,把過去微軟在風光時期所塑造的「無所不知」文化,改變為「無所不學」,這就是把成長心態帶進微軟的企業文化中。 納德拉回想:如果每個微軟人都認為自己有能力突破限制,能讓自己成長、改變現況,必然也能改變公司。 納德拉每天都必須問自己,是否執著於定型心態?當他執著於定型心態時,就會被過去微軟的成功經驗所綁架,而不敢去從事新事物。 由於微軟人從定型心態,改變為成長心態,在幾年之間,就讓微軟重新攀上世界頂峰,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的公司。 定型心態是相信自己的素質不可改變,自己的能力與成果就限縮在某一個水準之下。而成長心態則是認為每個人的天分雖然不同,但可以經過後天的努力、學習、嘗試而改變,成為更好的人,這是《心態致勝》一書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問題是大多數人都受限於定型心態,無法自我改變,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改變成為成長心態呢? 一般而言,人會透過學習、改變自我來提升能力。可是如果當遇到重大困境,嘗試改變而不成後,就會進入定型心態,認為:一、我的能力就是如此;二、這是我解決不了的困難。當我們進入這兩種思維時,就會和現況妥協,接受無法改變的現況。這就是定型心態。 這時候只要告訴自己:這世界沒有無法改變的困難,只是還沒找到解決的方法,只要持續努力、嘗試改變,總有機會解決困難。當我們不斷努力改變時,就進入了成長心態。 我們面對環境是可以改變,或是不可改變的認知,會決定我們是定型心態,還是成長心態。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存有定型心態,同時也存在著成長心態,隨時都可以切換,端看我們看待環境的態度。我們應該隨時檢討,如果發現自己正陷入定型心態,就應該立即打起精神,嘗試改變,努力突破現狀,讓自己重回成長心態中。 此外,還有兩種人是偏向定型心態的,這兩種人應努力嘗試改變自己: 第一種人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的人,這種人常覺得自己能力差、天分差,因此看到任何問題,都覺得自己無法解決,也無法改變,這是天生的定型心態。解決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是有能力的,不要放棄改變。 第二種人是自滿的人,一向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夠好,不需要再學習和改變,這也是天生的定型心態。納德拉接受執行長一職時的微軟,就是處在這種自滿的情境,直到納德拉努力要求,微軟才開始有所改變。 定型與成長心態,都是我們心中天生的情境,我們要努力強化成長心態,抑制定型心態。 部落格:https:feipengho.pixnet.netblog自慢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ofeipeng ...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