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國旅

共有 1184 則相關文章

財經

主計處指出,受惠於零售、餐飲、陸空客運、旅宿及休閒娛樂相關消費大幅增加,2023年台灣民間消費表現暢旺,推估2023全年GDP成長率約1.42%。 其中,民間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3.82個百分點,遠高於國外淨需求(-0.04個百分點)與固定資本形成(-2.14個百分點)等其他主要構成項目。從懸殊的數據表現可以看出,疫情後持續走強的消費動能,意外成為推動2023年台灣GDP成長的獨輪。 餐飲、觀光娛樂業2023年強勁復甦,各業別營業規模均大幅攀升。觀察2018~2023年期間,各業別規模中期變動幅度與2023年單年度短期變化率,有助於分析各類型業別的「景氣抵禦能力」與「疫情後復甦反彈成效」。 在本次調查的業別中,吃到飽餐廳、KTV、觀光旅館、一般餐廳、外燴及辦桌業別,2023年單年度營業規模成長幅度預估均將逾30%,是推進整體餐飲、觀光娛樂業疫後復甦成長的箭頭型業別。 2018~2023年餐飲及觀光娛樂關聯業別規模變化率。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另一方面,部分營業規模因疫情迎來大幅增長的業別,受到消費型態恢復至常態,以及疫情期間的高銷售基數影響,2023年產業規模成長率出現回落,例如早餐店、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店、夾娃娃機店等。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主要餐飲與觀光娛樂業別,以2018~2023年中期產業規模成長率,結合2023年單年度短期成長率(推估)分析,並以最近1年(2023年)短期增長幅度佔5年中期成長幅度比例做為區分,劃分為4大區塊,可藉此判斷餐飲、觀光娛樂各業別成長率趨勢方向外,亦可作為衡量疫情前後不同產業類型波動程度的參照指標。 2018~2023台灣「餐飲及觀光娛樂業」中期、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餐飲產業:吃到飽餐廳、一般餐廳、餐酒館疫後復甦力道最強 餐飲產業規模緊扣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人口規模、人均餐飲支出及外食頻率等因子,為支撐內需型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台灣餐飲業規模自2003年的新台幣1806億元成長至2022年達6698億元,20年間增長幅度達270.9%,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約6.8%。穩定成長的表現,反映出餐飲業為剛需消費性產業型態的特徵。 不過,2023年在疫情後復甦紅利的刺激下,推估單年度產業規模成長幅度將達17.6%,遠高於過往長期平均年度增長幅度,各次產業別規模亦出現分化變動。 本次調查中,吃到飽餐廳、一般餐廳、外燴及辦桌業為2023年單年度規模年增率前3大的餐飲業別,分別達42.6%、32.8%及31.55%,反映出疫情後內用聚餐型市場及婚宴、工商宴席需求的強勢反彈。 不過,部分形成單年度高成長的主因,來自於疫情期間偏低的規模基數,因此結合中期成長幅度指標,能更加全面觀測產業發展趨勢。觀察2018~2023年中期成長幅度可以看到,便當及自助餐店、吃到飽餐廳、一般餐廳為規模增幅前3大業別,分別成長72.5%、69.1%及64.1%。其中,吃到飽餐廳與一般餐廳無論短中期成長幅度,均擁有亮眼成長表現。 一般餐廳指標性業者:王品集團 2023年晉身首家營業額突破200億元的連鎖直營餐飲集團,旗下有26個品牌,橫跨精緻及休閒餐飲、鍋物料理等。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台合計門市數量達335家,包含5家單店營業額突破千萬元的門市。 王品旗下子公司「萬鮮」,近年積極跨足冷凍與常溫食品市場,至今已推出逾50項零售商品,帶動營業額連續3年成長幅度逾20%,肩負起王品第二成長曲線的關鍵角色。 吃到飽餐廳指標性業者:饗賓餐旅集團 推估饗賓2023年的營業額將年增逾50%至85億元,旗下10項品牌合計總店數將達81家,包括人均消費金額達4000元的高價品牌「饗A Joy」。饗賓集團規劃2024年將持續展店16家,包括5家大型自助餐廳,以及人均消費金額達3000元的精緻鐵板燒品牌等。 觀光產業:本土旅遊熱潮有效帶動旅館產業疫後反彈 觀光產業於疫情間受嚴重衝擊,雖然2023年境外來台旅客人數仍遠低於2018年的同期水準,但境內旅遊景氣仍有效推動整體產業迎來反彈增長。 本次調查觀光產業細項業別包括觀光旅館、一般旅館、民宿及遊樂園業,其中2023年單年度規模年增率,以觀光旅館最為顯著,達35.5%;惟2018~2023中期成長幅度僅4.6%,為本次調查各項觀光業別中最低。顯示觀光旅館單年度高成長的表現,主要是受疫情時基數降低形成的。 一般旅館與遊樂園業短中期成長幅度表現相對平穩,一般旅館單年度短期規模增幅為21.8%、中期規模增幅為43.3%,遊樂園業短期規模增幅為14.9%、中期規模增幅為21.5%。疫情期間成長表現亮眼的民宿業,2023年短期增長幅度出現回落,單年度規模增幅為6.2%、中期規模增幅為35.1%。 指標性觀光旅館業者 2023年前3季總營業收入排名TOP 3觀光旅館業者為:晶華酒店、台北君悅酒店、台北寒舍喜來登大飯店。 晶華集團在台共有15座酒店據點(包含晶華、晶英、晶英行館、晶泉丰旅及捷絲旅)、合計客房數達2453間。開發中酒店共計5座,包括捷絲旅(屏東、林口)、晶泉丰旅(北投、頭城)及與東森集團合作的晶英薈旅(林口),預計於2024~2026年間陸續開幕。 寒舍集團旗下則擁有與萬豪集團合作的台北喜來登與艾美,及寒沐、寒居、艾麗等自有品牌,2024年除持續爭取海外遊客入住外,亦將持續深耕本土餐飲、宴會及旅遊市場。 休閒娛樂產業:KTV疫情後成長強勁,健身房、美甲美睫店穩定成長 在本次調查的休閒娛樂業別中,2023年單年度規模短期增幅指標以KTV達39.2%居首,除受疫情期間基數降低影響外,亦反映出疫後實體娛樂消費場所的顯著復甦。 2018~2023年中期成長幅度較高的美甲美睫店與健身中心,雖然1年來短期增幅在較高基數上分別回落至15.7%及13.4%,但仍展現相對穩健的發展趨勢。 不過,中期成長幅度高達78.2%的夾娃娃機店,推估2023單年度規模將較2022年下滑0.1%,除反映出夾娃娃機店市場熱潮逐步衰退外,也可以看出微型休閒娛樂業別規模波動劇烈的特徵。 代表性業者 台灣最大健身連鎖企業、在台擁有117間據點的World Gym,已於2023年底通過上市申請,預計2024年第一季正式掛牌。2022年World Gym營業額達新台幣88.7億,2023年營收目標設定為100億元。 旗下擁有健身工廠、S klub等6項品牌的柏文健康,預計2024年健身工廠據點數將增至80座,並藉由異業合作擴大消費者參與體驗。 *本文獲「未來流通研究所」授權轉載,原文:【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12.26

財經

為了慶祝台南建城400年,我策畫了一次別具特色的旅行。第一天,我們來到台南鹽水,鹽水以蜂炮聞名,但平日遊客不多,主要是因為距離遠,加上許多人不曉得,除了蜂炮,還能看什麼? 但其實,昔稱月津港的鹽水,是台灣早期的第4大城,至今未被商業化,保留了許多美食和古蹟,非常值得一遊。 第二天,我們入住的飯店附近,有兵仔市場和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這些都是國內旅遊中不常造訪的景點。 市場是展現物產、生活樣貌和習慣的窗口。在兵仔市場,我們看到賣菱角的攤販,也隨袋送香菜。問起原因,才知道台南人煮菱角排骨湯時會放香菜,這些都是旅行中學到的有趣知識。 台南總圖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書本,還有體驗區。童書區連接著一大片室內遊戲空間,是孩子們開發心智的好地方,許多跟著我一同旅行的同事,都讚不絕口,直說下次還要來。 分享這段旅遊心得,我想表達的是,人們旅行時,常有既定的習慣和設定,但這往往限制了探索台灣時的想像空間。 舉例來說,大部分的遊客到鹽水,都是在台南高鐵站下車,但車程接近1小時,就放棄了,但其實從嘉義下車,卻只要30分鐘,這說明我們對旅行的想像力不足,限制了旅行的方式。 我們常說,推廣台灣觀光並不容易,那是因為台灣旅行最吸引人的,並非壯麗的景色或是宏偉的建築,而是生活化的內容,這需要深入體驗,跟當地人交流,才會被發掘出來。 例如,在許多鄉鎮地區,我們可以問當地人,哪座廟宇最多人進香?哪個市場最多人逛?大家都去哪聚餐?有了當地人的思維,就會啟發更多旅遊的想像空間。 而且你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網紅,介紹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像是專門探索台南新營、柳營,或是苗栗公館等鄉鎮,這些旅遊內容看似冷門,但年輕人趨之若鶩。我認為,深入各鄉鎮的旅遊,將形成年輕人遊台灣的新風潮。 甚至,台灣各地的雜貨店也是不容忽視的旅遊標的,這裡藏有許多當地故事,以及這些雜貨店在便利商店興起的當下,依然能生存的理由。 讓台灣人先把自己的家鄉玩透澈,將深度的旅遊內容挖掘出來,再推廣給外國人,這是行銷台灣觀光的一個絕佳途徑。 每個市場、每座廟宇、每場節慶,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光資源,可以讓遊客看見不一樣的台灣,而且是真實的面貌,這才是台灣有別於其他國家,最迷人之處。 ...

2024.06.27

財經

一籃籃文旦不分大果小果,在雲林一間冷藏庫中堆成小山。每天十幾貨櫃出口中國的榮景不再,返鄉接班的合作社負責人只能感嘆曾經搭上ECFA末班車。這就如同嘉義市區曾因政府鼓勵投資而暴增的飯店,陸客急凍7年,業者心情有如從101大樓掉到18層地獄;同業彼此詢問「想賣飯店的舉手」,眾人舉手,再一起苦笑:「誰願意買?」 過去7年,農業與觀光有個相似之處,皆因兩岸關係生意急凍,民進黨也透過大量補貼飲鴆止渴,撐起漂亮數字,卻如灰姑娘的玻璃鞋,甜頭嘗盡,苦果依舊。 蔡總統國慶講話表示,台灣GDP從她上任後大幅成長,在全球飽受通膨所苦下,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仍可維持高於全球平均值,站穩四小龍之首。但本報採訪團隊沿屏東一路北上,基層感受卻有所落差,聲聲呼喊「放下意識形態」。 沿台三線北上,路邊一串串剛採摘的香蕉擺在架上,73歲宋姓蕉農見過兩岸關係從興盛到急凍,他說,農產品賣到中國榮景已不再,農家最可憐,講話講不贏人家,舉手也舉不贏,「都是政治問題」。 美濃農會理事蕭銘興過去種的香蕉、木瓜,曾銷往中國和日本,「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關係好,有蟲也沒關係,現在蔡英文執政關係變差,中國品管變嚴,擋掉我們的水果」。農委會雖祭出大量補貼,但他很無奈,「政府補助是一時的,我們要的是市場機制和穩定」。 外銷出不去,留在國內的農產品變多了。農業大縣雲林縣長張麗善分析,賣不出去的農產品回歸國內,內銷市場增加,價格跟著跌。 被兩岸急凍衝擊再被餵以「鴉片式補貼」的還有觀光業。過去阿里山是陸客必去景點,在嘉義樂億皇家飯店內,幾名旅宿業者齊聚一堂。台灣省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前理事長李素珍說,當時政府鼓勵民間投資飯店,在大筆資金進入後,陸客不來了,「現在比股票斷頭還可怕」。 眼見各國開放陸客,台灣卻不願開放,她問,「開放觀光不也是一種和平的象徵嗎?」樂億皇家副總曾錦堂也表示,政治不該干涉商業,「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不該分顏色、分國籍」。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