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訂購【商周集團出版品】出貨時間說明

商周讀書會

共有 13 則相關文章

財經

買股之前,我會充分評估公司的價值,買股當下先算出適當的目標股價和預期報酬。即便如此,我幾乎沒有達成目標股價後、賣在頂點的時候。不但無法像股民常講的賣在肩部,反而時常賣在頸線。 有人會取笑我,明明能夠賺更多錢卻做不到。然而,我不喜歡像是榨汁,硬是要擠出最後一滴,以強求獲利。長期投資下來,我意識到,那樣做並不能帶來可觀利潤。就算股價看似仍會上漲,只要到達目標股價就該賣掉,因為達到我設定的價值時,就是我獲利的時機。 就算知道會繼續漲,達到目標價就選擇賣出 我在2001年投資的高麗開發(Kore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20年7月被Samho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更名為Daelim建設。之後Daelim建設於2021年3月將公司名稱改為DL建設)便是其中一例。 90年代後期,營建業景氣轉繁榮。但高麗開發早於1098年巨濟島古縣灣填海工程期間破產,被併入Daelim集團。在這之後,巨濟島的重工業開始發展,地價水漲船高。公司本身經營穩定,發行資本高達3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7.5億元),盈利則超過1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2.5億元)。股價面額(5000韓元)落在最低點時,也有500韓元左右的股息。面額的基本配息報酬率有10%,殖利率有15%至20%。 經由拜訪龍山總公司,我發現公司管理非常透明,也幾乎沒有負債,認為這家公司一定能夠穩定創造收益。除了作為製造業,資產中擁有大量相當於存貨的不動產。法院監管期間,於債權銀行的強烈干預下完成重組,財務狀況非常簡單、健全,員工滿意度也很高。在我心目中高麗開發的股價落在2萬至2.5萬韓元之間。 從2001年起,我開始買進他們的股票。當時買入價格在3200至7000韓元區間,期間因為911恐攻,股價曾跌至5000韓元左右。我將其視為一個機會,大量買進並開始等待時機。三不五時就拜訪總公司、古縣灣基地,以及開發溫泉的天安,和當地所長們聊天、喝酒,還拿出所有權狀。因此,我變得比公司員工更了解公司狀況。起初我將目標價值設定於2萬元,但由於公司頻繁有償增資,實際收益約1.5萬元左右。公司增資後,積極舉辦說明會並對機構銷售,致力於刺激股價,股價便因應上漲。 不過,我的務農計畫僅止於此。當收穫的時刻到來,便該賣掉股票分享成果,另尋其他公司投資。我雖然知道它仍會上漲,還是果斷賣出,此後不再留戀,只留下對獲得報酬的感謝。 重要的是,對達成原本期待的報酬「心存感激」。在賣股後上漲的部分,都不屬於我。我只要將獲得的報酬再投資其他的好公司就行。在那之後,高麗開發股價漲到4萬韓元左右。原本應可得到更多獲利,這樣的結果算是判斷錯誤嗎?現在看來的確會這麼認為,但是如果回到那個時候,我還是會做相同的決定。 高麗開發獲利了結後,我買了KCC建設(KCC EC)的股票。它的流通股本比例高,每年獲利約有300億至4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7.5億~10億元),股息殖利率也很高。當時我是這麼判斷的,增資前雖然是高麗開發的價值看起來比較高,但之後KCC建設更勝一籌。高麗開發是我首次投資的營建股,學習過程中進而發現KCC建設。基於是第一次買營建股,非常用心研究。大量學習後,明白了建設公司運作和獲利的方式,也因此得以投資該公司。 公司就像生命體,如果無法隨著環境變遷而進步,就只能退化。所以我不推薦買股後,毫無目標擱置的那種「長期投資」。與公司合作期間,股價能夠達成我設定的價值就足夠了。如果獲利脫離自己設定的判斷標準和原則,將不再屬於我。假如尚未研究的公司股價上漲,也不屬於我。只要這樣思考,就不會浪費不必要的情緒,對下一次的投資也會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變動的不是股價,是人心 股價永遠都在變,而且很多時候沒有原因,畢竟公司價值也不是每天改變。只要不賣出股票就不會實現損益,股價波動只是一種日常。 但是很奇怪的,我們的內心很容易被股價影響。股價上漲,心情就會變好;股價下跌,則會變得沮喪。股價若是上漲,便開心的請朋友喝一杯,或爽快買下曾猶豫是否該買的東西。股價要是下跌,就好像世界末日來臨,不停嘆息。 有時候,股價會無端上下起伏。同一支股票昨天分明上漲1.5%,今天卻跌了1.5%,這並不是公司昨天產品賣得很好,今天少賣1.5%的關係。偶爾也有股票缺乏利多消息,卻持續上漲一個月,然後突然間打回原形。甚至昨天漲停板的個股,今天也可能暴跌跌停。所以只要安然面對「股價老是上上下下」這件事即可。 投資人當然該確認檢查暴跌或暴漲的根本原因是否源於公司。可是,如果定期與公司交流,清楚知道正逐漸達成目標價,就不需要被波動的股價動搖。 隨著股價波動,內心也隨之動搖的原因,在於您不是在投資一家公司,而是熱衷於買賣交易的行為。假如有一家餐廳對自己的菜單和行銷都很有自信,會因為今天下雨客人變少就決定關門嗎?當然不會。然而,當缺乏和投資的公司共同經營的心態時,就很容易動搖。 我經常拜訪工作現場和員工交流,充分溝通。往往會因為沒有一次買進想要的數量,結果股價快速飛漲而惋惜。反之,如果有尚未買齊的股票價格下跌,就會很開心。不過已經買完,股價卻下跌時,心情也不會太愉快。我認為自己並未表露情緒,我太太卻說能從我微妙的心境變化中感覺到。但是,我的情緒波動轉眼就會消失。 若不能在股價波動時堅定心志,就很難擺脫人云亦云、跟風買賣這種盲從他人的投資方式。穩定動搖的內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多了解我投資的公司。 從能放膽去做的金額入門 如同許多專家的忠告,我也建議「絕對不要借錢投資」。不是因為股票是伴隨風險的資產,而是因為股市投資具有相當的波動性,因此心理因素極端重要。假如不是以閒置資金投資,而是利用貸款、有急用的大筆資金或生活費,將難以維持心理平衡。 股市投資屬於一種積極的投資方式,有損失本金的風險。無論再怎樣反覆思量,或投資經過長期一定會成長的公司,某些特定區間內的股價仍有機會下跌。 即便公司表現良好,也可能因外部因素影響而暫時下跌。有時候,下跌或橫向盤整趨勢會延續一段時間。有能力的公司最終能挽回損失,重新向上。但是,若投資人的資金來自貸款或急用資金,就等不了。而會被「舉債投資」誘惑,肇因於人們想以超越現有資金的金額投資,貪圖在短期間內就能賺到更多錢。但世界並沒有這麼簡單,絕對不要操之過急。 《投資的絕對原則:韓國股神簡單又心安的農夫投資法》☛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603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9.01

財經

如果你已經有十件衣服但是仍感覺沒衣服可穿,你可能就是購物狂,因為你的喜樂不是從「使用」物品得來,而是從「獲取」而來。但如果你有十件衣服,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把它們穿在身上,那你就是在過「簡約」的生活。 所謂的浪費,指的並不是你擁有物品的多寡,而在於你沒有好好享用物品帶給你的價值。你是否能成功過簡約生活,關鍵不在於省錢,而是在於你有沒有好好利用,並享受現有的物質生活。 什麼!簡約是享受物質的生活?這不是物質主義嗎?崇尚簡約的人,不是應該反對物質主義嗎?其實不盡然,就看你以哪個角度觀察。對於物質主義來說,世界上的一切就應該被使用,甚至應該把資源用盡。崇尚物質主義的人通常會用他擁有的物品,判斷自己存在的價值,或者是別人對他擁有物品的看法來決定自己的價值,結果造就了「多才是好,東西永遠不夠」的宿命。 崇尚簡約的人,會善用珍惜擁有的物品,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一朵蒲公英、一束玫瑰花、一顆草莓或美味的一餐。物質主義者在享受鬆餅早餐時,會先嗑5個橘子下肚;簡約主義者會享受每一顆橘子,體會橘子的色彩及紋理,在剝開橘皮時,細聞散發出來的清香,觀察半透明的紋理,享受咬下去汁液滿喉的滿足感,還不忘把橘子皮保留下來,當作下回烤麵包時的材料。 簡約的真義就是讓「快樂vs物質」的比例越高越好。如果你在善用每一樣東西時,都能夠從中取得最大的快樂,這就是簡約。但如果你一定要先擁有十件物品,才能感受到快樂,那就是曲解了簡約生活的意義。西班牙語裡有一個詞叫aprovechar,是指聰明的使用每一樣東西,陽光燦爛時趕快去沙灘,或是把剩菜剩飯變化為美味的一餐。 享受事物不一定要「擁有」它 讓生活上碰到的每一件事都充滿價值,享受所有美好的事物及時刻。簡單的一餐、一盒草莓或是一趟遊輪之旅,都能滿足身心,就是簡約生活的精髓。 另外一個簡約的真義是,我們誤以為享受一件事物一定要擁有它,其實重點在於「使用」,而非「擁有」。如果能享受一件事物帶來的好處,就已經做到了簡約。其實,許多人生的快樂來自於你懂得使用某項事物,而非擁有它。 所幸現在的世代對於擁有物品的依戀,已經比上一個世代減輕了不少。可能因為經濟能力比較差或是出租服務越來越普遍,許多分享概念的服務受到歡迎,從電影、有聲書到汽車,新世代開始質疑擁有一件事物的價值,並體會到分享經濟的好處。 簡約,正是一種學習分享的過程,不必再細分東西是你的、我的還是他們的。「房子是一個人的城堡」,以前的價值觀常常把擁有一間房,視為自主、獨立的象徵,後來又擴大為每個人最好都要有獨棟別墅,做自己的領主。如果我們想要一件東西(曾經擁有就希望未來一直擁有它),就希望把它框在屬於我們的世界裡。但我們卻沒想到,其實外面的世界也是「我的」一部分,並不屬於敵人或對手。簡約生活就是安於目前已經足夠的狀態,把多餘的東西讓給其他無法享受的人。這是簡約概念在實際生活及道德層面上都非常適用的原因。 分享資源意味著花用更少,也可以把產品及服務擴及更多人,從割草機、汽車到客房,所有用不到、剩餘的事物,都可以藉由分享讓更多人使用。分享管道很多,可以透過二手店、線上拍賣網站或是地方性的交換市集。這樣地球資源可以不必過度開發,也可節省能源,廢棄物當然也會相對比較少,流放到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堆放在回收處理場的垃圾以及排放的廢氣,都可以減少。 把錢花在能讓你感到豐足的事物上 希望你能扭轉以前「多即是好」的心態,改為「足夠最好」知足常樂的生活方式。簡約生活就是豐足人生的平衡點。 簡約生活讓你能從周邊生活環境中,找到最大的幸福及快樂。簡約就是一種正確使用資源的生活方式,不論是你的金錢、時間、能源、空間或是財產,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這個境界,就像和煦的陽光一樣,不會太熱、不會太冷,沒有東西被浪費或被晾在一旁,剛剛好為我們所用。就像一部乾淨的機器,俐落、完美、簡單及優雅。這一切,全落在於那個充滿魔力的字眼上——「豐足」,滿足曲線的最頂端,人生最豐足、學習能力最強、最願意付出的那個點上。 我想提醒大家一點,省錢絕對不是希望大家過窮苦的生活,或是變成小氣鬼。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簡約的生活,如果你把錢花在用不到或是沒有辦法帶給你滿足的事物上,就是一項不聰明的做法。選擇要把時間花在朝九晚五的全職工作上賺錢,還是創造另外一種形式的財富,例如:友情、人際網路或是其他技能,是一輩子的選擇。 我要強調的是,創造性的簡約生活是自我肯定的一種方式,一方面肯定你創造了的基本物質生活,同時也聰明的使用現有的資源,適度的消費,最後成就自尊、自重的人生。 《跟錢好好相處(修訂版):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5871} ...

2023.08.02

財經

對於多數的工作者,不管你是熱愛工作還是勉強餬口,在錢及生活上,都很難有自主的選擇。用工作換錢,取決於你醒著的時間有多少,剩下來的才是真正自己的生活。 美國大部分的工業城市,受薪階級的生活大概都從一大早開始,鬧鐘設在6點45分起床,查看手機、盥洗,穿上制服。若是醫療從業人員,會開始清洗雙手、穿上無菌衣,建築工人則穿上牛仔褲及T恤。 如果有時間就順手抓了早餐、拿起通勤馬克杯及公事包、提了午餐盒就急忙出門跳上車;若是公車或捷運族,就得擠在滿滿是人的車廂中。上班族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或更長),應付老闆及豬隊友,周旋在供應商、客戶及病人中間。 電子郵件爆多、做事行色匆匆,還得三不五時查一下社群媒體動態,同時隱藏自己犯的錯;在交代一個逼死人的截稿期時,微笑的向對方致意。知道公司是要裁員,但聽到「組織重整」或「縮小編制」時,還要裝作如釋重負,知道不在裁員名單中時則暗自竊喜。 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時間越來越緊迫,在表面上同意老闆意見時,還要跟自己的良心拔河。笑一下吧,終於5點了跳上車、擠進捷運或公車,回家陪另一半、小孩或室友。做菜之後,也不忘拍張照上傳臉書,邊吃晚餐邊追劇,回幾封電郵再上床,幸運的話可以睡滿8小時。 這樣叫作「過日子」?想想吧!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一天上班結束前,表現得比踏進辦公室時更有朝氣?我們每天下班回家時,心情會比上班「過日子」的時候更好?當我們踏出辦公室,與家人或朋友相處時,有覺得精神更好、更充滿活力嗎?工作時該有的人生到底在哪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透過工作來「過這樣的日子」,其實是一種「謀殺人生」的舉動。為了工作賺錢,我們常常不自覺「謀殺」了健康、與親人的關係、快樂的能力及探索的好奇心。 週間工作感覺快死了,想靠週末活回來才發現錢根本不夠花⋯ 現在來看看一般消費者如何花辛苦賺來的錢。週六把衣服拿去乾洗,到修車廠做輪胎校正,或請修車師傅看看到底為何愛車發出怪聲,到超市買足供給一家人一週的食物,結帳時你以為大約只要75美元,想不到在付款時竟付了125美元。再到大賣場買兩本大家都在讀的暢銷書,結果最後手上拿了兩本書、一件西裝(因為打對折)以搭配鞋子,又幫小孩買了幾件新衣。 突然想到回家之後要修剪一下花草,糟糕!修整苗圃需要園藝剪。家中的烤麵包機,即使調到最弱的火力還是把麵包烤焦,又找不到保證書,只好到賣場再買一台新的,結果結帳時又拿了一個組合式的置物架及廚房用的油漆,啊!差點忘了買烤麵包機。 跟伴侶出去吃頓飯,把小孩交給保母顧一下。週日上午弄點鬆餅給大家當早餐吧,糟糕,沒麵粉了,去雜貨店買點麵粉吧,結果又順手買了草莓藍莓,搭配鬆餅,還有楓糖、蘇門答臘咖啡,千萬別忘了要買麵粉。 帶小孩去湖邊游泳,到加油站加油,看看價目表,不由得眉頭一皺。開車到鄉間的餐廳吃晚餐,再用信用卡付帳。回到家看看電視打發時間,不時有誘人的廣告出現,企圖說服觀眾:只要買了保時捷跑車、到國外旅遊或是買一台新的電腦,生活會更好。 我們以為可以透過工作滿足這些需求,但其實我們花的錢比賺的還多,消費的東西比我們需要的多,這使得我們又得回到職場賺錢。 你這一生中,到底賺了多少錢 你準備好了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了嗎?也準備看看哪些東西是可以用金錢取得的嗎?這個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對與金錢相關的事務,能有更豐足及有感的察覺,不是為了炫耀,也不要因此覺得丟臉。這個過程協助你,在時間及空間的軸線上,檢視過去賺錢及花錢的行為。基本上有兩個重點: A.先計算一下,你這一生中,到底賺了多少錢,所有你的收入,從拿到的第一塊錢,到最近的薪資單。 B.建立你的資產負債表,看看你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完成這個步驟,可以有下列好處: 1.撥開迷霧,釐清你過去與金錢的關係。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這一生中到底多少錢進了自己的口袋,當然也不會知道,這一生能賺多少錢。 2.這樣做也能讓你去除一些長久以來的迷思及自我感覺,如:「我這輩子真的賺不了多少錢。」或是「我根本不必擔憂,錢對我來說,一點也沒問題!」(通常靠爸族或媽寶會講類似的話。)如果你屬於那種長期以來一直低估自己所得的人,這樣計算之後常常會有令人驚訝的發現,你比想像中有錢得多。 3.做完這個步驟後,你對自己之後的財務規畫會有更清楚的概念,對於賺錢的能力也更有自信,等於一個全新的開始。 4.更認識自己,也能把那個以前躲在暗處、容易自欺欺人的自己揪出來,他就是搞壞金錢關係的兇手。 在我的課堂上,曾經有一個35歲左右的女性表示,這個步驟對她的幫助很大。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住在鄉間,長年以來都有心理障礙的問題,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處處必須依賴別人的人,一點用處都沒有。她「以為」這樣的計畫毫無幫助,畢竟自己對於婚姻,沒有絲毫實質的財務貢獻,在上課之前,連離婚贍養費這種不是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都覺得沒有資格拿。 但透過財務紀錄整理,她發現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加起來,在那段以為自己毫無貢獻的歲月中,每年竟然能賺到5萬美元。這是她第一次感覺自己是個有能力賺錢的人,整個人的信心都振奮起來,應徵且得到一份工作,拿到的薪水竟然還多了一倍。 假如你是剛進社會拿到第一份全職薪水的新鮮人,把過去實習、兼差、暑期打工所賺的錢加總起來,也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賺了一些錢,對之後賺錢的信心也應該會提升一層。 檢查表:盤點你賺過的錢 1.找到你過往的報稅紀錄2.退稅單3.支票帳本4.新舊銀行存摺5.收到的禮物6.贏到的錢7.借貸8.資本利得(股票的賺賠)9.報稅單以外的所得(Illegal sources)10.打工的錢(小費、照顧小孩、跑腿) 這麼多年來,你辛苦的工作應該已經攢了一些錢,這些就算是你的淨資產(net worth),這可能是你第一次仔仔細細算清楚自己的淨資產。 你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發現自己債台高築,在這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情況糟到什麼樣的地步,現在是勇敢面對事實的時候了。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很高興的發現,其實自己在財務獨立的目標上已經占得先機。做完了這個步驟,很多人會有新發現。 《跟錢好好相處(修訂版):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5871} ...

2023.08.02

職場

成功的人是因為成功才遇到其他成功的人?還是他們遇到成功的人之後,自己也成功了?人們常誤以為身邊圍繞很多有成就的人,就能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知識、意見和資源,但成果只要不是出於自己的成就、才能或人格,通常很難持久。 讚美的力量比想得更偉大 你需要知道「間接作用法則」(The Law of Indirect Efforts),意思是說,絕大多數時候,你只會間接得到好處,而不是直接獲益。如果企圖要別人幫助你或與你合作,只會讓自己看來像傻瓜,還會把別人嚇跑。可是如果你運用間接作用法則,就會有驚人的效果。 我認識一個很成功的生意人,多年來一直習慣每週發10封電子信件給他認識的人,內容只有一句話:「恭喜你!」這些年來,他建立了龐大的人際網絡,結交很多尊敬、喜歡他的人。 大家一直很驚訝他怎麼會知道其他人做了什麼事,而且還特地寄信道賀。但其實,他根本不知道那些人在做什麼,只知道每個人每天、每週都在做些事情,當你發信向他們賀喜時,他們會自動把這封信跟自己剛完成的事聯想在一起。不論是對方最近做出的決定,還是對方的穿著,都可以找到他們值得被讚美或恭喜的事。 參與組織協會活動 我的一個好朋友希薇.比金(Sylvie Begin)從渥太華搬家到聖地牙哥。她剛到的時候誰也不認識,但幾個月內她就成了最活躍、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她是怎麼做到的? 她初到新地方時,立即加入當地的協會或組織,全心全意為小組活動付出。由於很少人這樣做,她很快就得到重要地位、得到組織中的關鍵人物認可和尊重。她因為提供幫助而被認識,機會也開始流向她,她得到許多人物的支持,幾個月就超過其他人用許多年才得到的成就。 建立成功人際網絡的關鍵,就是刻意加入1、2個組織,得到成員的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他們,達到私生活或事業上的目標。人們越信任你,就越容易與你合作、與你做生意。 大多數人加入產業協會都只是出席會議,然後打道回府。他們把開會當作社交生活的延伸,而不是事業的一環。你的策略卻不同,一旦加入,不僅要負起基本責任,還要積極投入活動,主動接受額外指派。要不了多久,委員會裡的重要人士就會注意到你,就會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 不過,在加入一個組織前,要仔細研究,弄清楚組織成立的原因和宗旨,找出這個組織在哪些領域最活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其次,研究一下會員名單和委員會結構。確定組織裡的人都是你這個領域領先群倫的前輩,而且他們必須是有能力把你從現有地位提拔的人。只有在你對這個組織所做的事都非常滿意、振奮的時候,再加入它。 建立互惠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越喜歡你,你越容易用某種方式影響他,因為感情會扭曲判斷。意思是說,如果有個人真的很喜歡你,他會比較不在乎你或產品的缺點。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他對你持中立態度,或評價負面,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半信半疑。喜歡你的人越多,為你而開的門就越多。 我看過不少全世界最有錢有勢的企業家都這麼做,他們聽別人說話時總是那麼親切專注,而且總會問:「我幫得上什麼忙嗎?」有時候,他們或許會想到一些可以為你做的事,不過多半一時之間想不出能幫什麼。但當人聽到對方想幫忙,就足以留下愉快的印象了。 「互惠原則」可說是人類最強、最重要的行為動機。如果你為別人做了些事,別人也會想為你做些事,擺脫欠你的感覺。大多數人跟別人打交道時都很講求公平,當你對別人做了件好事,對方就會覺得有義務償還你。一個善意的幫忙會造成兩人之間的平等關係失衡,受惠的人就會找機會平衡這種關係,也會想辦法為你做些好事回報。 人們總是推薦認識、喜歡、信任的人合作,人生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更多、更好的人際關係,讓更多人了解你、尊重你。你需要做的只是建立廣泛、有影響力的人際網絡。仔細選擇你想增進關係的人和組織,然後全心為他們貢獻。當你因為周圍人的尊重而達到頂點位置時,那是因為你有計畫和目標,而非只是幸運。 7個行動練習 1.列出一張清單,寫出你的產業、社區或國家裡,對你有幫助或你想認識的重要人物。你可以親自拜訪或寫信設法和他們聯絡。 2.設法為別人做些事情,通常這些幫忙都會又回饋到你身上。 3.加入一些組織或協會,認識你想認識的人,也讓他們認識你。 4.做個主動幫忙的人。抓住每個機會自願幫忙別人。養成積極奉獻、不求回報的習慣。 5.慎選你的老闆。你打算一起工作的這個人,對你的生涯發展或工作滿意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6.不斷拓展人際網絡,設法介紹生意給你遇到的人。寫信給他們,寄一本書、一篇新聞連結保持聯絡。 7.在人際關係中全面實行互惠原則,為別人做些事情,如果有人幫了你一些忙,你也同樣幫忙他們,當作回報。 《贏家才知道的心想事成祕密:成功者的吸引力法則,讓全宇宙都來幫你》☛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3661}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2.08.05

生活

期望的強大效應在美食界尤其廣為人知,行銷人員和廚師長期以來一直利用大腦預測機制來增加人們對菜餚的享受。 1960年代以來,2位美國科學家進行一項最早期的「下行效應影響味覺」的實驗,研究人們對太空人食品的看法,例如巧克力口味的健康奶昔,當中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他命。由於不知道這種飲料的來源,人們往往覺得它的味道相當不合胃口,根本比不上一般的巧克力牛奶。 然而,當這種飲料被明確地貼上「太空食品」的標籤時,人們的欣賞度大幅提升了。這個奇特的名字讓大家聯想到尖端科學,提高了期望心態,因此,成了一種強大的口味增強劑,我們現在知道,這是大腦由上而下資訊處理的直接結果,根據預期心態改變味覺。 麻省理工學院的「醋啤酒」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該校具代表性的兩間酒吧Muddy Charles和Thirsty Ear,對飲酒者進行一項簡單的味覺測試。參與者會得到1杯普通啤酒(Budweiser或Samuel Adams)和1杯新奇的「麻省理工啤酒」樣品。 跟「太空食品」一樣,麻省理工學院的啤酒聽起來也很前衛、令人興奮──就好像它是經過先進科技製造出來的。然而,飲酒者不知道的是,它與普通品牌完全相同,只除了研究人員在每杯酒裡添加了幾滴香醋。 啤酒中添加醋的想法一開始聽起來可能並不討人喜歡,但酒吧顧客喜歡這種混合物,約60%的人表示強烈偏愛麻省理工學院釀造的啤酒,更勝於其他酒飲。知道添加醋一事並沒有改變這種偏好,只要是在品酒之後才知道的。 然而,如果他們在品酒之前就知道「祕密成分」是什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與其他的樣品相比,只有約30%的人欣賞其獨特的風味組合。他們的啤酒風味經驗足以使麻省理工學院釀造的啤酒,受歡迎程度減半。 你在品嚐一瓶昂貴的葡萄酒時,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驗。由於對品質有不同的期望,不管實際上喝的酒是什麼,看到更高的價格標籤可以導致風味顯著提升。外觀的變化也會產生類似的影響。研究人員將白葡萄酒染成紅色,參與者表示注意到酒中更濃郁的香氣——帶點「梅子」、「巧克力」或「菸草」的味道,通常都與真正的紅葡萄酒相關。而預期心態的力量如此強大,甚至連葡萄酒專家都被這種味覺錯覺騙了。 在大腦對食物反應的掃描當中,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受試者被給予基本的鮮味味精,加上一句話詳細描述其「口感濃郁美味」,大腦在處理味覺愉悅的區域表現出更活躍的活動,超乎那些被告知吃的是「味精」或「煮沸的蔬菜水」的人。 有時,完全相同的物質可以引起「強烈的快樂」或「徹底的厭惡」,這取決於一個人的期望。例如,異戊酸和丁酸的混合物會產生輕微的辛辣氣味,可以在2種常見物質中找到:帕瑪森起司和嘔吐物。但是人的大腦會因為不同的標籤,而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處理相同的香氣,造成我們不是垂涎欲滴,就是覺得噁心作嘔。 在各種情況下,標籤都是在幫助以多種方式解釋的模糊訊號。有鑑於這些研究發現,人們對食物的口味差異如此之大,也就不足為奇了──根據各人的期望和聯想,人們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體驗。 如果第一次嘗試一種新食物,可以試試這些研究發現,透過事先閱讀餐點資料、了解別人喜歡這道菜的原因,等於是預設大腦對味覺訊號的感知,使你可以更充分的欣賞不熟悉的味道組合。如果正在旅行,面對平時完全不熟悉的食物,這一點特別重要。例如,以氣味刺鼻聞名的榴槤為例,如果聽到的是愛好者所描述的「榛果、杏子、焦糖香蕉和蛋奶凍的味道」,而不是一般與腐爛的肉相比擬,榴槤就不會那麼令人討厭了。 舉辦晚宴時,也可以運用同樣的原則。或許無法透過意念或祈禱把水變成葡萄酒,但描述食物的方式,可是會強烈影響自己和客人對食物的欣賞。因此,上菜時一定要用一些美味的言語來調味——口頭上的裝飾可能和實際的食材原料一樣重要。 《心念的力量:運用大腦的期望效應,找到扭轉人生的開關》☛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3635}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