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沒看《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也能懂!《最終清算》既是致敬,也是告別作? 從《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上映至今,轉眼已經過了將近30年。那年我才6歲,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早已開始拯救這個世界。從1996年到2025年,伊森韓特(Ethan Hunt)跑過無數我們從沒想過的場景:跳火車、徒手攀岩、從高樓一躍而下、甚至騎著摩托車飛向天空。他不只是動作英雄,他像是這系列的活招牌,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象徵。 如今來到《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讓人不禁想問:這位奔跑了數十年的特工,是否也即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終局之戰」呢? 湯姆克魯斯的「演員信仰」 讓這個系列精彩的原因,除了緊湊的劇情、充滿懸念的任務與炫目的動作設計之外,我最喜歡的始終是湯姆克魯斯對「演戲」的堅持。在這個特效可以完成一切的時代,他選擇親自上場。你以為他只是跑得快?其實每一個高難度動作背後,都藏著他對觀眾的承諾:要給你最真實、最具震撼力的體驗。 從前幾集開始,他就親自爬上哈里發塔、跳進水下旋轉門系統、在直升機間飛來飛去。而在這一集,這種「硬幹到底」的精神依然沒有缺席。不管是飛機上的肉搏,還是潛艇艙內的驚險逃脫,每一個動作場面不僅讓人心跳加速,更讓我一次次敬佩:他到底怎麼做到的? 他從來不是為了「看起來很厲害」,而是真的想讓這部作品在他手中發光。他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不可能的任務》這個系列從一開始就該是這樣⋯⋯靠真實、靠信念、靠熱血。 情懷滿點的致敬與彩蛋 系列電影的魅力就在於「串連」,尤其對老影迷來說,某些畫面、某些角色的回歸,總能擊中那塊記憶深處的熱點。《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這集也沒有讓人失望,安排了不少藏得巧妙又不失誠意的彩蛋。 威廉唐洛這名角色回歸,他是第一集裡那位被伊森潛入CIA總部時坑掉的分析師,因為資料被偷導致被調離原職。沒想到這集竟然以「被流放至北極」的身分再次登場,讓人會心一笑。那是一種屬於忠實影迷的感動:原來,角色的命運從未被編劇忘記。 第三集中提到的神秘「兔腳」居然與本集最大反派「生存體」的誕生有關。這一設定不僅讓前作看似鬆散的線索重新有了意義,也為伊森韓特這位主角又背上了更多「世界會變這樣可能是我搞出來的」的壓力。 神秘的數字「19960522」,更讓鐵粉感動不已。這正是《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於美國上映的日期。藏在總統信件裡的這串密碼,不只是懷舊,更像是一場致敬,提醒著我們這個系列已經走過多少年、多少任務、多少觀眾的青春。 這個世界,還需要伊森韓特嗎? 電影結尾並沒有給出一個「絕對結局」。伊森並未像《007:生死交戰》中的龐德一樣「正式死亡」,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是否還有下一集。但也正因為如此,那種未完的餘韻反而更讓人回味。 我其實不太希望這個系列就這麼畫下句點。《007》可以換演員、換風格,觀眾仍能接受新面孔詮釋詹姆斯龐德。但《不可能的任務》這個IP若少了湯姆克魯斯的伊森韓特,真的還能叫做《不可能的任務》嗎?對我來說,伊森不只是一個角色,更是一種精神。他是這整個系列的靈魂。 當然,如果真的要傳承,我希望是以其他方式繼續,例如以伊森為世界觀中心,拓展全新角色的故事(像漫威那樣),而不是簡單找人取代。畢竟,要再找到一個能親自跳下摩天大樓的演員,真的太難了。 新觀眾能直接看《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嗎? 沒看過前幾集,可以直接看這一集嗎?我認為完全沒問題!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本身就有足夠完整的敘事線,即使不熟悉前作,你仍能享受一部節奏明快、動作設計精彩的諜報動作片。 但如果你是系列老粉,那這一集就像是一場「回憶殺」的大集合。你會看到熟面孔、過去伏筆被收線、角色關係產生轉變,那份「我從頭追到尾」的情感,是新觀眾無法體會的。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這集對新登場角色的塑造稍嫌薄弱,像是某些反派或潛在接班人,雖然戲份不少,但情感鋪陳與個人特色略顯不足。這點也讓整體故事的情感厚度差了一點。 伊森韓特任務完成了嗎? 當你看到伊森・韓特再一次奔跑,穿梭城市、高空跳傘、和死神擦肩而過,你會意識到,他從未真正停下來過。他的任務,從來不只是「完成一項工作」,而是一次次拯救世界的信念實踐。 無論你是否真正完成任務,或者是你還有其他任務會再次出現在大螢幕上,我都會以一位影迷的身分期待著你的每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預告 *本文獲「我凹特啦」授權轉載,原文:電影影評|《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這將是伊森韓特的最後任務?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陳虹伶 ... 2025.05.29
焦點 馬斯克閃電離職!發X文告別白宮,官員證實:28日晚間離開 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今天(28日)宣布將卸下在美國政府內部擔任的職務,白宮官員證實他「今晚離職」。 馬斯克先前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推動大規模削減聯邦支出的爭議性計畫。他在社群媒體X上寫道:「隨著我作為特別政府雇員的預定任期結束,我想感謝川普總統給予我這個削減浪費性支出的機會。」 路透社報導,一名白宮官員今天晚間證實馬斯克離開政府,稱他「將於今晚離職」。 報導指出,馬斯克是閃電辭職。知情人士透露,他在宣布離職前並未與川普進行正式談話,還說他離職是「高層」決定。 目前不清楚他離職的具體原因,不過他在昨天(27日)播出的訪問中曾批評川普的減稅法案,稱成本過高,而且會影響他與政府效率部的合作。... 2025.05.29
生活 一場山難、天人永隔⋯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走入山林,與永遠19歲的朋友好好告別 劉宸君兩名摯友約定好在尼泊爾會合,因先前於印度獨旅時患上瘧疾,評估身體狀況後決定放棄,反而逃過死劫,卻也永遠與宸君告別... 2024.10.24
生活 一場山難、天人永隔⋯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走入山林,與永遠19歲的朋友好好告別 劉宸君兩名摯友約定好在尼泊爾會合,因先前於印度獨旅時患上瘧疾,評估身體狀況後決定放棄,反而逃過死劫,卻也永遠與宸君告別... 2024.10.24
職場 當濫好人,卻累到自己…學會5個「說不」技巧,不失禮還能告別瞎忙 你拒絕了什麼事情? 多數人對於拒絕他人感到焦慮,並且迫於社會壓力或是擔心讓人失望,而覺得有必要接受對方的要求。在這些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時間是有限的資源。 每回你同意了某些事情,也同時拒絕了其他某些事情(即使不是直接說不)。接受新的會議即是對開會時可進行的其他專案說不。同意指導新進員工便是拒絕增加你與團隊成員共享的時間。接了下班後的工作任務,也就沒了與家人共享晚餐。雖然你沒有明確對家人說不(你的小孩可能沒請求你回家吃晚飯),但你就是拒絕了他們,因為你選擇做別的事,間接地婉拒家人(如果這是正確的權衡取捨,那就別介意)。 不論你是直接或是間接說不,持續意識到你可能拒絕了「其他某些事」,你將能自覺地在投注時間的權衡取捨上求取平衡。 對各式要求說不的五種方法 對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多數人而言,「說不」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學習最佳的拒絕方法,儘管要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試錯。我們都想要在保護自己的時間和尊重及維繫彼此關係之間求取平衡。 如果過於頻繁拒絕,或是用不適切的方法拒絕別人,我們的社會資本肯定會受到衝擊。我們必須慎重其事、力求平衡。以下提供我的五種最有效果的策略及實作方法: 1. 問更多問題。 在決定回絕之前,獲知更多細節、找出有助於決斷的資訊。盡可能窮盡所有問題。 .探問須投入多少時間。「感謝你邀我加入這個新專案。能否告知更多關於每週約須投注多少時間的資訊?」 .檢視這是否與你的三大優先事項協調一致。「感謝你給我機會參與新的跨團隊專案!能不能分享專案成功的前景和你力求達成哪些目標?」 .了解任務的各項期望和其他人賦予它的優先順序。「感謝你邀請我向你的團體發表談話!能告訴我有多少人將獲邀到場嗎?他們都擔綱什麼職務角色?你計畫如何推廣此次活動以提升出席率?你過去有沒有辦過這類活動?參與率如何?」 2. 表明你將考慮或者不要馬上回覆。 這是我最愛的做法之一,而且能搭配第一個選項來運用。有時我會落入電玩陷阱——當我覺得必須立即回應迎面而來的所有問題、要求與email時,會進入高度亢奮的應對模式。我最初的反應要麼是急著接受,要麼就是先發制人地回絕。而這兩者都會造成損害。我往往在二十四小時後直覺到,不應當那麼說或那麼做。如今我喜歡在閱讀收件匣裡的email或聽取他人的提案後暫且不去想它、不立即決定怎麼處置。 .為自己爭取時間。「你正致力開發的新工具很棒,你想讓我從何處著手幫你。我會考慮看看,如果有我能夠效力之處,再向你回覆我能投入到什麼程度。」 .分享你的思考過程。「嗨!剛檢視過一些找我演說的邀約,經過考量之後,很遺憾,我當前還有一些事要辦,忙不過來。祝活動順利!」 我在應付小孩方面已學會如何運用這個策略。在此之前,當女兒問說:「我可以玩閃光筆著色遊戲嗎?」我的直覺反應總是否決她。然後,在一個陰雨綿綿的難熬週日,我有了時間幫她著色和清理時心想,為何我先前不乾脆地答應她?對於玩培樂多黏土遊戲,我反而會不假思索地馬上說「好」,接著才發現,實際上我們五分鐘後就要出門了,根本沒時間把黏土組拿出來玩然後收拾乾淨。如今我已學會說:「讓我想一想,一分鐘後再回答你。」屆時我將已理性地思考過而不會憑直覺做出反應。 3. 想像接受與拒絕分別可能引發什麼情況。 這對回應長程專案或長期的投入要求可能用得上。我閉上雙眼並設想,同意或回絕之後事情將會如何發展。比如說,我受邀遠赴一場主管高峰會發表演說,卻可能在搭機前一天預作準備時想說但願我沒同意這件事。我在每季最後一週總是有許多其他事情要處理!或是,我會不會在拒絕這個邀約後,看到這場峰會演說者的名單時心想,我理應在這份名單上,真後悔自己回絕了。或者,我是否會在演講完搭機回家途中內心讚嘆說,我善用了自己的時間!我結識了許多傑出人士。有時切換到未來的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有助於我們想清楚究竟怎麼做更加務實,從而做出適切決定。 4. 不,但是…… 這是我喜愛的拒絕方式之一。這是說不的好方法,而又不是斷然回絕。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值得為了某件事花時間寫封email,但不想為此事開會,那麼你不必全然拒絕開會的要求。你可以轉換到另一個對自己更有效益的選項上。 .用email先發制人。「請先用email提出你的各項問題,然後我們可以決定是否有必要開會討論,你介意嗎?」 .以實質意見先聲奪人。「你介意先從這些意見著手嗎?倘若我們未能因此解決問題的話,可以開會討論。」 .轉移/委任他人。「我希望自己能在你的團隊活動上發表演說,但遺憾的是我目前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無論如何,我的網站上有提供一些自主訓練模組,或者請儘管聯繫○○○,他也從事這方面的訓練!」 這種說不的方法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與支持,而你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時間和優先事項。你甚至可以進一步設法提醒自己,日後詢問一下他們的活動是否順利。 5. 不,因為…… 最單純(對多數人來說也最困難)的方法是直接拒絕,並且說明原因。讓對方知道你當前的優先事項及如何運用時間,有助於使對方感受到你對其開誠布公,而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你可以表明: .沒有時間。「感謝你與我分享這個新提案!看來是個絕佳的機會。我希望自己能參與,遺憾的是有些事情占滿了我的行事曆。期待你的最終成果!」 .你的參與並非必要。「我不會出席這個會議,因為我明白自己團隊裡的艾咪更適合此事,而且她已確認會參與。」 .有其他優先事項。「我將不與會,因為我必須在月底的期限前完成一些要務,期望你的活動圓滿!」 讓人容易接受的提議方式 一旦你能夠善用拒絕的力量,將可活用類似的策略反過來使人接受你的提議。如果你力圖讓某人同意或是加入你的專案,可以反向善用上述的手法。當試著使人與我協作或提供奧援時,我會思考自己為何拒絕某些事情而接受其他事情。我可以這麼做: .闡釋我的請求與對方的優先事項協調一致。「我詳閱了你本季公開的各項優先事項(谷歌公司將其稱為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並且發現其中一項和我正致力的事情完美地協調一致。我非常樂見彼此合作好達成雙方一致的目標。」 .坦率地盡可能提供更多細節/彈性空間。「我歡迎你向我的團隊簡報。這裡有更多的細節可幫你對此做成決定。」 .日期(若可能的話,應提供多個選項) .時間(若可能的話,應提供多個選項) .參與人數 .活動進行方式(問答、簡報等,應提供多個選項讓對方可選出最感興趣者) .為何特別邀請對方 .活動成功的標準 不論是拒絕他人請求或試圖讓人接受你的提議,這些技巧都很有用。投注時間勤加練習,這些技能將愈練愈熟。你將明白哪些任務值得你付出精力和全然的專注力、哪些事情可以委託給別人、哪些事情能夠完全放手不管。你將能夠免於伴隨著回絕他人而來的內疚感,以及答應得太快(或是匆促拒絕)導致的懊悔。學會如何婉拒別人,可以幫你騰出空間和時間來組織自己接受的事情。從一開始就確立界限和制定工作規範,甚至可能使你根本不必對人說不! 《上線時間管理術:Google時間管理一姐的高效秘訣,找到工作/生活/自己的平衡與幸福》☛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7920}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