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一場山難、天人永隔⋯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走入山林,與永遠19歲的朋友好好告別 劉宸君兩名摯友約定好在尼泊爾會合,因先前於印度獨旅時患上瘧疾,評估身體狀況後決定放棄,反而逃過死劫,卻也永遠與宸君告別... 2024.10.24
生活 一場山難、天人永隔⋯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走入山林,與永遠19歲的朋友好好告別 劉宸君兩名摯友約定好在尼泊爾會合,因先前於印度獨旅時患上瘧疾,評估身體狀況後決定放棄,反而逃過死劫,卻也永遠與宸君告別... 2024.10.24
職場 當濫好人,卻累到自己…學會5個「說不」技巧,不失禮還能告別瞎忙 你拒絕了什麼事情? 多數人對於拒絕他人感到焦慮,並且迫於社會壓力或是擔心讓人失望,而覺得有必要接受對方的要求。在這些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時間是有限的資源。 每回你同意了某些事情,也同時拒絕了其他某些事情(即使不是直接說不)。接受新的會議即是對開會時可進行的其他專案說不。同意指導新進員工便是拒絕增加你與團隊成員共享的時間。接了下班後的工作任務,也就沒了與家人共享晚餐。雖然你沒有明確對家人說不(你的小孩可能沒請求你回家吃晚飯),但你就是拒絕了他們,因為你選擇做別的事,間接地婉拒家人(如果這是正確的權衡取捨,那就別介意)。 不論你是直接或是間接說不,持續意識到你可能拒絕了「其他某些事」,你將能自覺地在投注時間的權衡取捨上求取平衡。 對各式要求說不的五種方法 對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多數人而言,「說不」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學習最佳的拒絕方法,儘管要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試錯。我們都想要在保護自己的時間和尊重及維繫彼此關係之間求取平衡。 如果過於頻繁拒絕,或是用不適切的方法拒絕別人,我們的社會資本肯定會受到衝擊。我們必須慎重其事、力求平衡。以下提供我的五種最有效果的策略及實作方法: 1. 問更多問題。 在決定回絕之前,獲知更多細節、找出有助於決斷的資訊。盡可能窮盡所有問題。 .探問須投入多少時間。「感謝你邀我加入這個新專案。能否告知更多關於每週約須投注多少時間的資訊?」 .檢視這是否與你的三大優先事項協調一致。「感謝你給我機會參與新的跨團隊專案!能不能分享專案成功的前景和你力求達成哪些目標?」 .了解任務的各項期望和其他人賦予它的優先順序。「感謝你邀請我向你的團體發表談話!能告訴我有多少人將獲邀到場嗎?他們都擔綱什麼職務角色?你計畫如何推廣此次活動以提升出席率?你過去有沒有辦過這類活動?參與率如何?」 2. 表明你將考慮或者不要馬上回覆。 這是我最愛的做法之一,而且能搭配第一個選項來運用。有時我會落入電玩陷阱——當我覺得必須立即回應迎面而來的所有問題、要求與email時,會進入高度亢奮的應對模式。我最初的反應要麼是急著接受,要麼就是先發制人地回絕。而這兩者都會造成損害。我往往在二十四小時後直覺到,不應當那麼說或那麼做。如今我喜歡在閱讀收件匣裡的email或聽取他人的提案後暫且不去想它、不立即決定怎麼處置。 .為自己爭取時間。「你正致力開發的新工具很棒,你想讓我從何處著手幫你。我會考慮看看,如果有我能夠效力之處,再向你回覆我能投入到什麼程度。」 .分享你的思考過程。「嗨!剛檢視過一些找我演說的邀約,經過考量之後,很遺憾,我當前還有一些事要辦,忙不過來。祝活動順利!」 我在應付小孩方面已學會如何運用這個策略。在此之前,當女兒問說:「我可以玩閃光筆著色遊戲嗎?」我的直覺反應總是否決她。然後,在一個陰雨綿綿的難熬週日,我有了時間幫她著色和清理時心想,為何我先前不乾脆地答應她?對於玩培樂多黏土遊戲,我反而會不假思索地馬上說「好」,接著才發現,實際上我們五分鐘後就要出門了,根本沒時間把黏土組拿出來玩然後收拾乾淨。如今我已學會說:「讓我想一想,一分鐘後再回答你。」屆時我將已理性地思考過而不會憑直覺做出反應。 3. 想像接受與拒絕分別可能引發什麼情況。 這對回應長程專案或長期的投入要求可能用得上。我閉上雙眼並設想,同意或回絕之後事情將會如何發展。比如說,我受邀遠赴一場主管高峰會發表演說,卻可能在搭機前一天預作準備時想說但願我沒同意這件事。我在每季最後一週總是有許多其他事情要處理!或是,我會不會在拒絕這個邀約後,看到這場峰會演說者的名單時心想,我理應在這份名單上,真後悔自己回絕了。或者,我是否會在演講完搭機回家途中內心讚嘆說,我善用了自己的時間!我結識了許多傑出人士。有時切換到未來的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有助於我們想清楚究竟怎麼做更加務實,從而做出適切決定。 4. 不,但是…… 這是我喜愛的拒絕方式之一。這是說不的好方法,而又不是斷然回絕。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值得為了某件事花時間寫封email,但不想為此事開會,那麼你不必全然拒絕開會的要求。你可以轉換到另一個對自己更有效益的選項上。 .用email先發制人。「請先用email提出你的各項問題,然後我們可以決定是否有必要開會討論,你介意嗎?」 .以實質意見先聲奪人。「你介意先從這些意見著手嗎?倘若我們未能因此解決問題的話,可以開會討論。」 .轉移/委任他人。「我希望自己能在你的團隊活動上發表演說,但遺憾的是我目前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無論如何,我的網站上有提供一些自主訓練模組,或者請儘管聯繫○○○,他也從事這方面的訓練!」 這種說不的方法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與支持,而你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時間和優先事項。你甚至可以進一步設法提醒自己,日後詢問一下他們的活動是否順利。 5. 不,因為…… 最單純(對多數人來說也最困難)的方法是直接拒絕,並且說明原因。讓對方知道你當前的優先事項及如何運用時間,有助於使對方感受到你對其開誠布公,而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你可以表明: .沒有時間。「感謝你與我分享這個新提案!看來是個絕佳的機會。我希望自己能參與,遺憾的是有些事情占滿了我的行事曆。期待你的最終成果!」 .你的參與並非必要。「我不會出席這個會議,因為我明白自己團隊裡的艾咪更適合此事,而且她已確認會參與。」 .有其他優先事項。「我將不與會,因為我必須在月底的期限前完成一些要務,期望你的活動圓滿!」 讓人容易接受的提議方式 一旦你能夠善用拒絕的力量,將可活用類似的策略反過來使人接受你的提議。如果你力圖讓某人同意或是加入你的專案,可以反向善用上述的手法。當試著使人與我協作或提供奧援時,我會思考自己為何拒絕某些事情而接受其他事情。我可以這麼做: .闡釋我的請求與對方的優先事項協調一致。「我詳閱了你本季公開的各項優先事項(谷歌公司將其稱為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並且發現其中一項和我正致力的事情完美地協調一致。我非常樂見彼此合作好達成雙方一致的目標。」 .坦率地盡可能提供更多細節/彈性空間。「我歡迎你向我的團隊簡報。這裡有更多的細節可幫你對此做成決定。」 .日期(若可能的話,應提供多個選項) .時間(若可能的話,應提供多個選項) .參與人數 .活動進行方式(問答、簡報等,應提供多個選項讓對方可選出最感興趣者) .為何特別邀請對方 .活動成功的標準 不論是拒絕他人請求或試圖讓人接受你的提議,這些技巧都很有用。投注時間勤加練習,這些技能將愈練愈熟。你將明白哪些任務值得你付出精力和全然的專注力、哪些事情可以委託給別人、哪些事情能夠完全放手不管。你將能夠免於伴隨著回絕他人而來的內疚感,以及答應得太快(或是匆促拒絕)導致的懊悔。學會如何婉拒別人,可以幫你騰出空間和時間來組織自己接受的事情。從一開始就確立界限和制定工作規範,甚至可能使你根本不必對人說不! 《上線時間管理術:Google時間管理一姐的高效秘訣,找到工作/生活/自己的平衡與幸福》☛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7920}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07.31
焦點 童子賢:快樂做產品的日子回不去了⋯全球告別低成本時代! 漲電價的同時,多數人可能隱約有感覺,物價已然悄悄上揚。是的,你的直覺沒有錯,未來三至五年,企業與個人都得有的新認知:一個過去罕見的高成本時代來了! 接下來幾年,你我的消費場景,可能會出現以下改變。 譬如,走進蘋果專賣店,你會發現一支iPhone價格,比五年前同規格的產品,又貴上三千元,而且,明明不是很熱賣,你卻要等貨一、兩個禮拜。又譬如,原本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你突然發現,有些店竟然深夜或假日不營業;而當走進超市,貨架上的飲料價格,又比上次看到貴了一成。 「未來,台灣民眾要習慣高物價,」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因為低物價回不去了,這是世界各地都正在發生的趨勢!」 你我的消費成本變高,不是危言聳聽,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也向商周指出,「未來幾年全球的通膨(成長率),肯定會比過去二十年高!」 他指出,過去二十年,全球是處於低度通膨狀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多處於○%至二%的低水準;但從三年前起,歐美的物價成長率都是從接近三%起跳,更一度破八%,未來幾年,低成本年代不再,恐是新常態。 圖表製作者:侯良儒 美中貿易戰重塑供應鏈工資變低,但運輸、存貨卻墊高成本 為什麼低物價、低通膨、低成本回不去了?這與三股力量有關。 第一股力量,是供應鏈重塑。這背後,一大部分是二○一八年由美中貿易戰拉開序幕的地緣政治。 當時,由於美國對中國課徵二五%的進口關稅,導致原本高度集中在中國的製造供應鏈,開始往越南、泰國、印尼、印度、墨西哥等國轉移,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用「分散式生產」向我們形容,這波「後全球化」的供應鏈現象。 前一波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是世界工廠,「過往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為全球低通膨提供了基礎。」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說。 而今,中國人口紅利不再,美國又透過關稅、晶片等各種手段打擊,加上COVID-19疫情與戰爭,造成製造業斷鏈,引發各國興起「供應鏈自主」,於是,業者開始從中國往勞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分散。 你可能會懷疑:為什麼業者到工資更低的國家建廠,它們卻常對外說這讓成本上升呢? 「工資低,所以成本也低,其實是一種迷思,」一名電子五哥的副總經理舉例,儘管現在中國的薪資較高,但工人能輪三班,「在印度,雖然工資比中國便宜三分之一,但工人只能輪兩班,換算下來,成本只有差到五分之一。」 再加上,過去上下游都在中國,採購零組件都是用陸運,且一、兩天內就會到貨,「運費跟存貨成本都很低,」現在,供應鏈分散多國,不僅必須改採運費較貴的海運或空運,「再來,像(中國的零組件)運到印度至少十四天,到越南至少七天。」他說。 供應鏈拉長,墊高了運費與存貨成本,加上東協的工人們,製造效率也不若中國,「這些全部加起來,工資低是沒用的,因為整體成本其實更高。」上述電子五哥副總經理指出。 「二十年前台商快樂做產品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童子賢表示。 因此,蘋果iPhone從貿易戰後,平均售價年年俱增。甚至,研調機構IDC也預測,未來三年,筆電售價也會因為零組件單價上升,預計將年年漲價。 圖表製作者:侯良儒 全球拚淨零,綠色通膨來了再生能源、碳稅,間接推升電價 第二股力量,是綠色通膨。這是指全球為了達到淨零碳排,而增加了再生能源的需求,以及碳稅的課徵。林啟超指出,由於再生能源的成本較高,加上過往不曾開徵過碳稅,這些都讓企業與個人的能源成本,將較過去增加。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台灣會在此時調高電價。台電官網揭露,在二一與二二年,台電就耗資約一千億元採購再生能源,「但在那兩年,國際能源價格飆升,台灣政府卻選擇凍漲電價,讓台電承擔虧損,」一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者指出。 「假設只有傳統能源成本的因素,也許台電還可以撐,但淨零的趨勢,讓台電再也撐不下去,而必須漲價。」前述經濟學者指出。 少子化、地緣政治加速缺工潮業者只好加薪找人,或縮短營業時間 第三股力量,是人力結構的改變,不僅台灣,歐美亦然。不只少子化,地緣政治也推升了全球缺工現象。 陳松興以美國為例,川普時期興起的保護主義,防堵了來自中南美洲的移民,縮減了這股美國過去三十年服務業最重要的勞動力來源,導致美國勞動缺口高達五百萬人,「但美國服務業還是需要人,這時候,業者只好提高薪資吸引本國勞工,找不到人的,就只好縮短營業時間。」 上述現象,也都在台灣發生,林啟超更提醒,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大退休潮,也是當前歐美各國與台灣的勞動市場,正在發生的負面因素。 以上三股力量,也是這波高通膨與過去不同之處。林啟超說,過往的通膨,常發生在「需求面」,也就是企業與人們的資金過多,推升了產品售價,「但現在,是『供給面』問題,像是供應鏈重整,造成供給不順、製造成本上升。」 高成本時代何時會結束?就供應鏈重整的角度,前述電子五哥高層預估,以印度與越南當前情況,仍須三至五年才會趨於穩定,進而讓各地製造成本緩步下降。 而眼前,低成本不再,對台灣企業是利是弊?商周採訪了八位專家,普遍認為,對於擅長成本控制的企業,利潤必將變薄,而如果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譬如台積電,則可以往下游轉嫁成本;至於以內需市場為主的服務業,也將相對辛苦,專家建議,如果不想一直被電價與缺工侵蝕獲利,必須想辦法擴大營業規模,甚至思考如何「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場。 慶幸的是,這波供應鏈的重整,基底是地緣政治,「之於美國與日本,台商是相對被信任的,」張建一指出,台商若能把握機會,在海外重新布局、避開中國紅色供應鏈,競爭力有望更上一層樓。 在高成本時代,企業要認知的是,人們對價格將更加敏感,他提醒,企業要更加留意定價,「定得太高,消費者可能不埋單」這道課題,將非常考驗一家企業是否具備隨時掌握成本變動的管理力,因此,持續用數位化、自動化、AI,改造自身體質,仍是企業抵禦逆風的一大武器。 ... 2024.04.03
管理 告別苦工!工作、人生都受用,5專家帶你變十倍勝利組 在AI當道年代,努力與苦工的價值將越來越低,決定你能否出頭的機會,是你跟別人哪裡不一樣? 根據《十倍成長思維》一書作者、組織心理學家班傑明.哈迪(Benjamin Hardy)的發現,你只要跟同儕有一○%的勝出性差異,就可能有十倍的超額報酬。 但,不論身為組織工作者或管理者,究竟要如何實踐你的十倍勝?以下是商周採訪職場、人資與心理學專家後,整理的攻略七問答。 Q1對工作內容主控權較低的上班族來說,如何用十倍思維達成較難達成的目標?如何驅策自己改變工作方法或生活? 首先,目標得是你真心渴求。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洪子琁認為,要達成「登月目標」,內在動機要夠強,以及符合個人價值觀。因為目標「很遠」,中間可能遇到各種阻礙,若驅動力不夠強,容易半途而廢。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庭韶則提醒,當無法達成過高目標時,人容易產生「落差感」,要看自己是會越挫越勇、還是一蹶不振?若為後者,相較登月目標,設定容易達成的目標比較實際。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庭韶來源:許庭韶提供 而且,十倍思維不一定要大到徹底改變人生,也可以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實踐。 《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作者、電腦玩物站長Esor舉例,假如一位上班族目前最大困擾是「會議太多,造成時間干擾」,那他也可以對此設定一個宏大目標,練習改造工作流程。 Q2一般企業都有既定的流程和規範,職場工作者要如何在限制下,實現自己改造流程、提升效率的想法? Esor指出,公司既定流程是大方向的規範,任務細節仍由執行者決定,如何在框架中更有效率執行任務,這牽涉到工作方法的調整,「這時候,既有規定可能不是限制,而是登月目標的最佳挑戰,」幫助執行者思考,用什麼方法,執行效率和成果更好。 例如公司可能設定一個專案要在預算、時限中完成某種程度的獲利,員工可能無法改變目標,但可以挑戰自己如何在同樣預算中讓執行效率更好、產出成果更多。 Q3善用八二法則能「做更少、得到更多」。但現實上,若貿然捨棄另外八成工作,可能讓老闆不悅、甚至被扣薪,該怎麼辦? 「那八成之所以會存在,或許是之前曾經回應了某一個需求,我會去思考那八成到底為什麼繼續存在?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式,回應那個需求,」洪子琁說。 先列出「流程、做法如何調整」,並強調能用相對不費力的方式完成那八成事務,才能將心思花在更重要的兩成工作上。如此與老闆、同事溝通,「回應他們很在意的點,降低在過程中大家不高興的風險。」 Esor也補充,「八二法則」不是去掉八成不用做,而是「刻意選擇」最難挑戰、但獲利最高的兩成來解決。在執行階段,先專注於真正跟成果相關的兩成流程,讓最困難的部分先產出,剩下的八成則可以利用工具、自動化、精簡化的方式補上。 「剩下的八成,透過人機協作,AI可能幫你做完!」WTW韋萊韜悅大中華區策略長暨國際市場幕僚長魏美蓉指出,這些八成的工作,其實很快會被AI或數位化所取代。 如果說這八成任務,仍需要由人去完成,Esor說,與其讓事情一直很痛苦的重複循環,不如改變思維、流程,同樣也利用「十倍思維」的方法,讓自己更輕鬆、更有效率的完成這八成任務。 Q4如果發現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兩成工作,與公司期待的發展方向不符時,該如何應對?在企業中能實現讓人生十倍勝利的目標嗎? 洪子琁建議,除了可以跟主管溝通、調整工作內容之外,也能在企業中申請輪調。 「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先思考清楚自己想往哪邊走,」洪子琁認為,別讓公司規範箝制想法。員工和公司是契約交易,員工提供勞動、專長,公司賺到錢、支付員工薪水,關係對等。若彼此的目標改變了,不能在體制內解決,結束契約也不是壞事。 不過,Esor也提醒,要思考的是,「我以為的兩成發展方向,就是保證我的人生十倍勝絕對確定的目標嗎? 」 人生、工作完美契合,就會十倍勝?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這與你是否身處於企業中,沒有必然關係,而是能否將十倍思維用在任何事,挑戰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可能性。 Q5身為管理者,如何讓整個團隊都擁有十倍思維?若每個人都有十倍思維,八二法則會不會失效? 魏美蓉指出,管理者要能「願景領導」,讓員工知道他為什麼而戰,這個使命並非只是口號,要有清楚的策略方法,以及目標數字,建立大家的共識。 許庭韶表示,大家有了共識,才能辨識哪些事要先處理。但不能偏廢成員們個別重視的事,以及其強項,「幫助每一個人找到在團隊中貢獻自己的價值,這是共同合作的十倍思維,而不是個人的十倍思維。」 管理者要落實十倍思維,應該更早推到建立團隊之初,找的成員要有不同的強項,比如,溝通能力強、企畫能力強,再將團隊的大目標分工下去,讓這些人發揮所能。 隨著每位成員強項不同,他們心中的八二法則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有人擅長陌生業務開發,有人喜歡舊客戶經營,「你認為的八成,可能是他在行的兩成,那就交給他做,」洪子琁說。 會不會沒人願意承擔被忽略的八成工作?行動貝果執行長鍾哲民表示,公司通常會有一批「磐石型員工」,不喜歡太頻繁的改變,願意去承擔無關績效表現的八成工作。 Q6自組織代表員工不需要主管,也能成功營運團隊或公司。但老闆如何確保自組織的運作?實施這個制度,有哪些前提? 自組織要能運作,前提是員工知道為何而戰、如何作戰。魏美蓉舉WTW韋萊韜悅使命「We transform tomorrows」,指的是協助客戶形塑未來,並提供策略做法是「組織轉型、流程精簡、追求成長」,如此員工才有目標能遵循而自動自發。 此外,能力與資源可以滿足彼此需求。許庭韶創辦韶光心理學苑,即以自組織機制運作。在招募團隊成員時,她先親自面談每一個人,確認未來貢獻,以及對方想透過學院實現哪些目標,而學院能提供哪些資源, 對成員僅要求一年開辦的課程數、或上架網站的文章數,但不限期完成,也不用回報,許庭韶雖不下指令,但會從旁提供建議。 「我每週都會跟業務講到話,討論他們的案子,會一直糾正他們,不要看到案子就去拿,」鍾哲民也補充,自組織並不是主管完全不做事,而是要扮演教練、引導者,「一直在polish(磨亮)這些人,讓他們top down thinking(由上而下思考)、也有策略感,例如要有支出的思維,改變傳統業績導向的做法。」 Q7該如何正確辨別「重要的兩成」和「不重要的八成」工作?如果自認重要的事情,和外界看重的不一樣該怎麼辦? 首先,列出手上的工作項目。洪子琁建議,透過「工作分析」拆解流程,「看哪個動作一沒做好,後面整個垮掉」,或「付出力氣少,卻有較多回報」,有這兩項特質者,都屬於核心要務。 接著,「找出對公司重要,同時能完成個人期許的」,許庭韶建議,先優化這些項目,會有較高成效。 要有成效,先要有「明確產出」。例如,「花很多時間找資料」與「先寫一篇文章草稿」,後者有明確產出,是核心要務。Esor說,「不用擔心自己認為重要的和市場不一樣,要擔心能先產出什麼,才能測試市場反應。」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