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向上管理的最後一哩路:鼓勵你老闆 有一件事,可能很多下屬都忽略了:即便老闆高高在上,他也需要被鼓勵,因為許久沒人告訴他做得很棒,他有時會暗暗質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 如果他做得真的很好,請真誠的讚賞他。再次強調這不是拍馬屁,其實這些居高臨下的老闆們承受的責任重、社會壓力大,他們是處於「高處不勝寒」狀態。對於做老闆的來說,偶爾這群「孤鳥」也需要知道自己是否有價值,所以,適時感激或讚美老闆,可以讓他知道有他的存在,對團隊的重要性及幫助性。 很多人覺得,老闆應該都是有自信、勇敢、積極進取的一群人,不怕挑戰、不怕挫折。殊不知,老闆們只是這樣被定義了,就不得不展現出強者的模樣,以滿足社會的期待。 他們心中的孤單與寂寞是無人知曉的。社會的迷思是,老闆們都懂得自我激勵,肯定與鼓勵對他們來說是多餘的;另一個迷思是,職場上大家總覺得讚美老闆是狗腿的行為而不屑。 以上的解讀都對,只是這群孤鳥也需要打氣。別忘了,老闆也是人,只要是人,不可能永遠堅強。例如:在帶領團隊打了一場無懈可擊的仗之後,團隊在歡慶之餘,他心裡會很高興聽到同仁們說「老闆,有您真好」;或在做了一個艱難的決策之後,他的內心戒慎惶恐,如果有人說「老闆,無論如何,我們挺您」,這無疑是最大的支持力量。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老闆能說話諮詢的對象也沒有幾人,於是他被訓練到需要隨時武裝,不得流露出絲毫的柔軟或猶豫,久而久之硬了心好做事。 真心讚美,就不會像拍馬屁 我年輕時剛創業,公司只有幾位員工,於是跟員工一起打拚就像是一家人,因此沒了距離。有話就說的結果,反而產生了自我角色的混亂,員工對我的期望也越高。後來,我開始懂得保持適當距離以利大家做事方便,卻也開始體會到高處不勝寒。 中午不敢隨便找同仁吃飯,以免他們壓力太大;不能隨意顯現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免員工猜測你的心情,好決定報告事情的內容。種種的制約,讓做老闆的我隱藏了部分的自己。終於了解那些做大事的老闆,為什麼要有一些神祕感。 直到有一天在一場演講後,一位開朗的離職員工告訴我:「老闆,您講得真精彩,我很受到鼓舞,尤其您說到每年嘗試一個新事物,我看到在座的聽眾也都一直點頭抄筆記,似乎很有感。」 記得那個愉快的午後,我微笑的走出會場,感覺心情像陽光一樣燦爛。原來被人鼓勵與欣賞的感覺這麼快樂,我幾乎遺忘了。那句話,讓我往後在準備演講時更戰戰兢兢,深怕壞了招牌。 不過,上述的稱讚若改成這樣說,那我就覺得是在拍馬屁了。 員工:「老闆,您剛剛講得實在太棒了,連我聽得都很陶醉。」老闆:「你覺得哪裡講得棒呢?」員工:「我覺得從頭到尾都很棒。」 若是用這種語言,就很明顯的是在抱大腿不是嗎? 所以能說出事實、說得適度,才是由衷的讚美,過與不及都不好。 *本文摘錄自聯經出版《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 {DS_BOX_36950}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2.08
職場 一開口就獲得對方好感的實用句子:「我覺得你說到重點了」 某位女性曾和我分享她的經歷:「有次我跟主管說話時,說了:『原來如此。』結果主管非常生氣,他說對長輩或上級講這句話很失禮。於是我就更客氣的說:『原來是這樣啊。』沒想到主管更生氣了。」 回應時,「原來如此」確實是一句很方便的話,因認為「的確就像你說的一樣」,所以用了這4個字。不過要是在商務場合用太多,反而會被認為沒有禮貌,無法讓聽者覺得受到尊敬,因此要注意。 就像開頭的例子一樣,該女性本來打算用更有禮貌的方式,因此說「原來是這樣啊」,不過這句話有很大的風險會被討厭。 有很多人會用「的確」,不過這句話給人的感覺和「原來如此」差不多,所以不適合頻繁使用。儘管如此,在應對時還是有必要使用這些用語,我會在後文統整。 「你說到重點了」這句話很好用 若想表示了解或同意對方的觀點,與其說「原來如此」,不如直接用更能展現認同的話語,如「你說到重點了」。因為人都希望獲得對方的理解和認同。 就算沒有完全理解對方說的內容,只要你覺得「這個很重要」,請馬上說出來,這麼一來,對方會覺得自己受到肯定。至於為什麼你覺得這點重要,可以之後再想理由。 題外話,假設說話者的內容漫無邊際或太常岔題,難以找到重點,我會說: 「讓人很有共鳴耶!」 「我可以感受你的用心。」 「我覺得可以了解你的意思。」 有的人因無法好好表達自身感受而焦躁,再加上沒感受到認同,導致說話偏離主題或講得冗贅。不過當聽者能接受、認同他,給予心理上的安全感,那麼對方說話就會變得簡潔。 瞬間改變氣氛的對話技術 你適時表達認同,談話對象就不會偏離主題。 (X)是嗎?原來如此。(O) 你說到重點了! 炒熱氣氛的附和方式 若希望說出來的話能炒熱氣氛,其中一個祕訣是應對方式:無論是什麼附和話語,原則是配合對方所說的話。 以下是我會用的附和方式,無論是什麼場面,都可以炒熱氣氛。請把它記起來吧(不過就如同本文提到的,有時候太常使用會有反效果)。 「很不錯耶!」 「說得沒錯!」 「哇!」 「的確!」 「真不愧是你!」 「原來如此!」 *本文摘選自大是文化《瞬間改變氣氛的對話技術》 {DS_BOX_38667}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4.12.07
職場 說服力決定你在公司的地位!應用3要點,每次開口都是開金口 在職場上,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脫穎而出?原因不只是專業能力,還包括能否有效溝通。 擁有指導全球500強企業的高層和專業人士超過12年顧問經驗的懷爾丁(Melody Wilding, LMSW)表示,那些能將專業轉化成簡單語言、解決上司需求的員工,往往更受重視。 除了冷靜、自信、清晰的表達,在談話間表現出同理心之外,你也可以試試她提供的3個方法: 1.開門見山:抓住核心觀點 你的主管、老闆日理萬機,他們的時間緊湊,接受的資訊繁多,當你拖延太久才進入重點時,早就失去了他們的注意力。 能用三言兩語就點出重點的人,往往更能贏得決策者的信任。在溝通時,魔法公式是:先提出結論或建議,接著再補充具體證據。 例如,你可以這樣說:「我建議將產品發佈推遲到9月,主要考量的三個因素是……」或者「我們需要在第3季內重新設計……,數據顯示這樣能降低用戶流失。」這樣的開場方式,讓決策者立刻掌握要點,提升你的話語權。 明天開始,你不妨在會議前,花幾分鐘將自己的主要訊息濃縮成一至兩句,強迫自己剔除多餘的細節,聚焦在真正重要的資訊上。這樣的簡潔和精煉,會讓你在他人眼中更顯得專業。 2.以解決問題的角度包裝想法 具說服力的溝通者懂得「轉化」的藝術,他們能從聽眾的需求出發,重新詮釋自己的想法。 決策者不僅要聰明的解決方案,更期待有人能直接回應他們壓力、痛點和優先考量的建議。當你說的話關注到這些需求時,自然更容易贏得支持。 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調整你的措辭。例如,與其說「這個新系統能提高40%的資訊處理效率」,不如說「這個解決方案,能讓您提早三天完成季度報告,換取更多時間準備董事會會議。」這種表達方式,讓你的提案更具吸引力,因為它直接滿足了對方的具體需求。 即使是需要推遲工作,這個技巧同樣適用。例如,與其簡單說「我會再回覆您」,可以說「我希望提供您最有用的資訊來支持季度規劃,是否能讓我到週五再提供完整的數據?」這樣的回應方式,不僅表現出你的專業態度,還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為其著想的誠意。 3.以更具權威的口吻表達觀點 細微的用詞改變,往往能顯著影響訊息的傳達效果。具說服力的語言不一定要過於花俏,但需要讓人感受到你對自己的建議充滿自信和權威。 例如,把「我認為我們應該⋯⋯」換成「根據我的經驗⋯⋯」,前者表達不確定,而後者則顯示出專業知識。同樣的,可以將「我正在嘗試⋯⋯」可以換成「我們正在實施⋯⋯」,前者傳達的是一種掙扎,後者則暗示這是一個有目的的行動。 在日常溝通中,試著選用更具力量的動詞。例如,「必須要」可以變成「決定要」、「選擇去」;「幫助」則可以換成「指導」、「領導」等。這不僅讓你的表達更具影響力,也更能展現你的行動背後的自信與範疇。 說服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一種可學習的技能。好的「大說服家」深諳人性,他們理解人們的思維模式、選擇背後的驅動力,並且懂得如何呈現自己的觀點,讓自己被看見、被聽見,最終獲得應得的回報。 資料來源:CNBC、SkillPath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4.11.13
職場 接到指令時他習慣多問這2句,就讓主管更信任 一段對話的成功建立,9成靠「確認」。 別忘了,平時會用日常對話練習「表達方式」的人少之又少,這種人恐怕占不到1成。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發話者想傳達的主旨,聆聽者不會百分之百接收到是常態。這是最重要的前提。 由此可知—— 「懂了嗎?」「懂了。」 這段對話本身就不應該發生。 在未經確認的情況下直接回答「懂了」,就表示對話沒有成功建立。會被對方認為「你根本不懂」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打從一開始,你就不該被對方問:「懂了嗎?」在發話者確認之前,由聆聽者先行確認,才符合對話禮儀。 「明天4點之前,對嗎?」「轉達給部長知道,對嗎?」 像這樣,請養成最基礎的「確認習慣」。 不要不經思考就回答「懂了」,主動先確認重點,才能讓對方安心。 巧妙確認細節的2個問句 如果對方是「話說不清楚」的人,聆聽者要學會主動「對焦」。畢竟一段對話若是模糊失焦了,之後被問責的是聆聽那一方。 對焦時,有2個固定的好用句子: 「具體來說?」「比方說?」 以下用對話來舉例,首先是「具體來說」。 「企劃書要寫得好懂一點。」「寫得好懂一點,對嗎?請問具體來說,怎麼做會好懂一點呢?」 如果腦中已經有個大致的概念,就用「比方說」來進行確認。「請問具體來說,怎麼做會好懂一點呢?比方說,加入圖表之類的嗎?」像這樣仔細確認,就能消除彼此的認知差異。 「沒錯沒錯,多多善用圖表。」或者是,「不需要那麼複雜,善用條列式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對方也能主動進行校正。就像前述例子,生活中請把「具體來說?」「比方說?」當成口頭禪,隨時進行確認吧。 反覆確認,直到事情變得清晰立體 「具體來說呢?」「比方說呢?」 有時就算重複確認過這2句,工作還是會弄錯方向,被對方認為:「他還是搞不懂嘛。」 明明確認過了,為何到頭來還是雞同鴨講呢?因為,僅僅靠著一次瞄準,本來就不保證會「正中紅心」。對著箭靶射箭時,要一發命中本來就很困難。也就是說,所謂的「確認」通常不會一次到位。請記住這個原則。 類似這樣的對話,不能因為確認過一次就掉以輕心。雖然知道要用圖表,但該怎麼運用還是很「模糊」。所以,我們要繼續確認。 「好,我會善用圖表寫出好懂的企劃,具體來說,要用在哪裡呢?」這時再次詢問「具體來說」,如此一來⋯⋯ 「圖用在工作時程表,其他的部分寫成文字就行了。」對方就會告訴你更詳細的資訊。 很多人擔心一再確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實際上並不會,對方反而可以從中感受到「你很認真看待工作」。所以,以後不妨仔細確認清楚吧。 反覆仔細確認的態度,可以為你帶來正面評價。 *本文摘選自大牌出版《討喜的人99%贏在懂得回話》 {DS_BOX_38351}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