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向上主管

共有 88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一段對話的成功建立,9成靠「確認」。 別忘了,平時會用日常對話練習「表達方式」的人少之又少,這種人恐怕占不到1成。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發話者想傳達的主旨,聆聽者不會百分之百接收到是常態。這是最重要的前提。 由此可知—— 「懂了嗎?」「懂了。」 這段對話本身就不應該發生。 在未經確認的情況下直接回答「懂了」,就表示對話沒有成功建立。會被對方認為「你根本不懂」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打從一開始,你就不該被對方問:「懂了嗎?」在發話者確認之前,由聆聽者先行確認,才符合對話禮儀。 「明天4點之前,對嗎?」「轉達給部長知道,對嗎?」 像這樣,請養成最基礎的「確認習慣」。 不要不經思考就回答「懂了」,主動先確認重點,才能讓對方安心。 巧妙確認細節的2個問句 如果對方是「話說不清楚」的人,聆聽者要學會主動「對焦」。畢竟一段對話若是模糊失焦了,之後被問責的是聆聽那一方。 對焦時,有2個固定的好用句子: 「具體來說?」「比方說?」 以下用對話來舉例,首先是「具體來說」。 「企劃書要寫得好懂一點。」「寫得好懂一點,對嗎?請問具體來說,怎麼做會好懂一點呢?」 如果腦中已經有個大致的概念,就用「比方說」來進行確認。「請問具體來說,怎麼做會好懂一點呢?比方說,加入圖表之類的嗎?」像這樣仔細確認,就能消除彼此的認知差異。 「沒錯沒錯,多多善用圖表。」或者是,「不需要那麼複雜,善用條列式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對方也能主動進行校正。就像前述例子,生活中請把「具體來說?」「比方說?」當成口頭禪,隨時進行確認吧。 反覆確認,直到事情變得清晰立體 「具體來說呢?」「比方說呢?」 有時就算重複確認過這2句,工作還是會弄錯方向,被對方認為:「他還是搞不懂嘛。」 明明確認過了,為何到頭來還是雞同鴨講呢?因為,僅僅靠著一次瞄準,本來就不保證會「正中紅心」。對著箭靶射箭時,要一發命中本來就很困難。也就是說,所謂的「確認」通常不會一次到位。請記住這個原則。 類似這樣的對話,不能因為確認過一次就掉以輕心。雖然知道要用圖表,但該怎麼運用還是很「模糊」。所以,我們要繼續確認。 「好,我會善用圖表寫出好懂的企劃,具體來說,要用在哪裡呢?」這時再次詢問「具體來說」,如此一來⋯⋯ 「圖用在工作時程表,其他的部分寫成文字就行了。」對方就會告訴你更詳細的資訊。 很多人擔心一再確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實際上並不會,對方反而可以從中感受到「你很認真看待工作」。所以,以後不妨仔細確認清楚吧。 反覆仔細確認的態度,可以為你帶來正面評價。 *本文摘選自大牌出版《討喜的人99%贏在懂得回話》 {DS_BOX_38351}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