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矽谷與墨國門戶》吉茂、貿聯、台達電征美之旅,比起大選,更拚「尊重管理」 台達電美洲區總經理曾百全(圖)說,公司早在貿易戰開打前就有分散式製造與智慧製造的概念,地緣政治只是加速了原有的計畫... 2024.10.31
管理 台達電「裡應外合」3年國際人才翻1.5倍!招手海外員工先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2020年到2022年這段期間,台達電台灣總部招募進來的國際人才數量,是前一個3年的2.5... 2023.09.14
財經 企業內部碳費4年狠漲5倍 台達電碳排降了、營收還創新高 今年也是台灣企業歷來參與數最多的一次,包括台達電、宏碁、華碩、國泰金、玉山金、友達、光寶等都在會場與國際企業對談或發表自己的永續倡議... 2023.12.28
焦點 企業轉型後生產力爆棚!敏捷成功故事:台達電、群創、新光鋼及前端風電、瑞嘉首創「會議引導師」 年度變革引導者」、「年度敏捷傳教士」、「年度敏捷團隊」以及今年首創的「敏捷終身成就獎」五大獎項,包含台達電... 2024.07.23
焦點 小螺絲賣破百億、做龍蝦沙拉變台灣第一!5千大企業「成長20強」榜單、破圈戰法一次看 5月2日一大早,一封593字的官方聲明,幾個小時後迅速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富比世》雜誌的新聞焦點。 這封聲明來自全球最大互動運動平台派樂騰(Peloton)。 一場疫情,讓大家居家運動,派樂騰市值在2020年1年內暴增7倍,蓋工廠、跨國設據點,但機會也帶來詛咒,當景氣再反轉,這家公司落得的結局是:工廠轉售台灣力山工業,創辦人被董事會請下台。執行長麥卡錫(Barry McCarthy)5月初離開,裁員15%,股價只剩高峰時2%。 同一時點,輝達(Nvidia)再創下紀錄,OpenAI問世讓大家對生成式AI有更多想像。今年,其市值已經超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創辦人黃仁勳成為全球前20大富豪。 時勢造英雄,機會來了,大家都想用力擁抱,但面對機會,有人翻車,有人卻藉此翻身。在環境驟變的年代,我們該如何看待成長這件事。 為成長而冒險,真的有必要嗎? 攜手中華徵信所看台企面貌3大數字,30億成長魔咒最關鍵 今年五月適逢疫情解封一週年,商周與中華徵信所合作,從該公司長年發布的「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五千」調查中,描繪出台灣企業成長的樣貌。 第1個關鍵數字:30億。 這是台灣企業普遍的天花板數字,5千大企業中,營收30億以下家數占整體約73%,能夠達到30億的企業,通常在該領域已有相當成績,但也開始遭遇瓶頸。 第2個數字:7億8千萬元。 成功破百億的破圈者,它們平均每年繳出了7億8千萬元的營收增長成績單。如果一家企業的營收平均增長沒有超越這個數字,基本上可能就落後大盤。 第3個數字:3.2年。 突破30億成長魔咒,營收持續往上成長的企業,最難突破的路段是從30到50億前這個階段,時間需要較久,合計要3.2年;跨過這一步,要再增長10億進入營收50億至60億的區間,平均只需要半年多,是最快的階段。 企業一定要成長?為什麼不能小而美就好? 全球最大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以3269家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統計ESG、獲利和營收3者對公司成長的關係,發現當營收成長而另外兩個因素衰退時,對企業的影響是最小的。 反過來說,當企業只有獲利或者ESG表現好,但營收衰退,股東權益會衰退5%到7%。 創造第二次成功免不了矛盾學著凡事自己做,到跟別人一起贏 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說:「經營就是與矛盾爭鬥;不解決矛盾,沒有下一步的增長。」 企業能做到30億,通常已在自己專長的領域有第1次成功,但要往上走,勢必得要再破圈,創造第2次成功,但此時,就會遭遇7大矛盾點。 對大家而言,難的不是轉變,而是要能同時涵括兩種不同的特質,有時,他們彼此還是互相衝突的。 比如,你對老事業會要求120分的效率,對新事業又要有極高的容忍值。 又比如,你從凡事自己來,到要學會跟別人一起贏。 破圈需要勇氣!但我們值得有第2次,甚至第3次成功的機會。即便矛盾挑戰不少,但就如黃仁勳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唯有承受苦難的人,這群人才能真正達到別人未至之境。」 你的生意「不上不下」,成長卡住了嗎?努力好多年,甚至大半輩子,在高通膨高物價、美中貿易戰下,突然被轉型、找新事業,逼到壓力山大?本刊專訪做螺絲的全球前3大車用扣件廠恒耀、世界前3大工業網通廠四零四科技、穩坐龍蝦沙拉龍頭的台灣冷凍水產大王元家,一探他們從中小企業躋身百億企業,從營收倒退重啟成長的心路歷程和逆轉思維。獨家彙整「通往二次成功」的7大重點,新舊生意並行該懂的資源配置631黃金比例,幫助台灣創業者邁向新成長! 破圈的勇氣!百億成王之路,台灣5千大企業成長白皮書・破圈的勇氣!百億成王之路・一年花六個月開運動會 讓它闖入全球工業網通3強・最後十秒活下來就好!恒耀用螺絲登上百億之路・草蝦業一夕全垮教它「創造餘裕」元家拚出台灣冷凍水產王・掌握破圈631黃金比例 跟著微軟、王品成功二次成長! ... 2024.05.09
減碳ESG 海溫逐年升高、珊瑚陷熱浪危機 台達跨海與美實驗室合作復育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Aquarium)、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研究單位,針對耐熱珊瑚研究簽署國際合作備忘錄。Mote在珊瑚復育科學研究上具有世界領先地位;「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自與海生館、海科館合作,以三年復育萬株為目標,持續執行保種、育種,此次更首度跨足海外,為三方海洋權威機構搭建合作橋樑,並將導入Mote所構建的珊瑚白化救援機制,協助台灣接軌國際。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全球的海溫近一年來,每天都在寫歷史新高,全球的珊瑚生存都備受威脅。」台達基金會去年派員至Mote觀摩珊瑚白化救援機制,今年兩者進一步展開合作。基金會將資助海科館與海生館的研究人員,並選派台達的珊瑚復育志工赴美交流學習。「希望未來台灣發生珊瑚大白化現象時,能即早完善珊瑚白化預警及救援機制,」郭姍姍說。 Mote總裁Michael P. Crosby表示:「很高興台達基金會成為珊瑚復育計畫的國際夥伴,也透過基金會的計畫與海生館與海科館研究人員交流,多方了解台灣耐熱珊瑚培育成果,將實際經驗應用於各自復育區域,以因應日後更加頻繁的海洋熱浪危機,提升珊瑚應對極端氣候的韌性。」 Mote海洋實驗室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成立已有近七十年的歷史,擁有40位以上的博士級研究員及300多位的員工,團隊長期以來已復育超過22萬株珊瑚。去年當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溫刷新全球新高超過38度,造成多處復育點珊瑚白化甚至死亡時,Mote的研究人員整個夏天馬不停蹄地,從復育點救援數千株珊瑚上岸,暫置在離岸工作站由研究人員與志工照料,並順利在十一月時重新放回海中。 「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自2021年啟動,與海生館、海科館及非政府組織山海天使共同合作,在專業研究的基礎上,台達投入自身自動化技術、設備與企業志工,為耐熱珊瑚研究及保種盡一份力。台達基金會與海科館合作,在基隆潮境海灣保護區成立亞洲首座零碳「潮境珊瑚保種中心」,鎖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認定瀕危珊瑚種類,除進行活體保種之外,也與海生館合作在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出水口,設立水下耐熱珊瑚苗圃,以通過國際耐熱標準測試的「銳枝鹿角珊瑚」為主要移植物種,由通過訓練考核的台達珊瑚復育志工執行監測和維護,為未來可能襲擊的海洋熱浪作準備。 責任編輯:張薰云 ... 2024.03.06
焦點 「5年後不知台達電會快跑到哪」速讀李吉仁、黃崇興、黃日燦專家評析 英雄榜大咖公開成長心法》・全球蓋十廠、迎資本支出最高一年 ,台達電:每次策略都看十年・「5年後不知台達電會快跑到哪... 2023.06.15
財經 投46億買德廠TB&C!台達電的野心不只稱霸零組件,電動車整體佈局成形 台達電15日深夜重訊拋震撼彈,宣布將透過子公司Delta International Holding...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