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台水

共有 8466 則相關文章

減碳ESG

全球邁向淨零碳排,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關鍵,但根據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合作的調查卻發現,台灣上市企業在減碳作為上表現不錯,但大企業的供應鏈——中小企業,卻出現「永續斷鏈」危機!主因,就出在政策引導力不足! 台大風險中心公開獨家分析 台灣有157萬家中小企業,其中有16萬間製造業。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認為,這16萬製造業肩負著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的角色,他們的碳排放量,就是跨國企業的範疇三碳排*註1。「若不進行供應鏈的輔導與盤查,就會影響到品牌方的碳含量,」周桂田表示。 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合作執行的2023年碳競爭力調查,從382間上市企業,回收了194份問卷。同時,台大風險中心也調查了,資本額1億元以上的中小企業體對TCFD認知的程度,共抽樣調查900間企業。 TCFD(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揭露)是一種財務報告框架,可幫助企業評估應對氣候變遷時,可能遇到的狀況並進行風險管理。簡而言之,對TCFD有所認知、甚至執行,可提升企業的氣候治理能力。周主任觀察兩份報告發現,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呈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出現認知「斷鏈」 商周所調查的上市企業中,包含了台灣前30大的製造業,他們包辦了全台碳排放量的4成3,可說是排碳大戶。這30家中有28家都已經撰寫了TCFD報告。 然而,在台大風險中心的調查卻顯示,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企業中,知道TCFD的只有65%,資本額5億元以上的企業中,聽過TCFD的掉到52%,1億元以上的企業更只剩下23%,已經不到20億元組的一半。 台大風險中心分析調查結果,發現中小企業對TCFD的認知與大企業有明顯差距。來源:台大風險中心提供簡報。 「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訊,」周桂田表示,這顯示出台灣企業對TCFD的認知出現嚴重落差。大企業或說有國際貿易需求的企業,因應國際法遵需求與供應鏈減排壓力,必須執行溫室氣體盤查、必須寫TCFD報告;然而中小企業卻還沒認知到氣候風險,遑論於對應。 此外,在企業對旗下供應鏈碳盤查部分,商周碳競爭力調查顯示,以電子業近7成為最高,其次是高碳排製造業、佔5成,而金融業中,會對投融資組合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盤點的比例則只有7成5。...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