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台化

共有 302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台灣證券史的六十二年中,南亞塑膠有十六年成交量都居冠,地位有如當今的台積電,大盤漲跌馬首是瞻。開股東會時,王永慶一走進去都是歡聲雷動,因為每年配息都很好,還有人說一輩子吃穿都靠南亞,」凱基投顧前董事長、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描述著王永慶的傳奇。 這也讓投資人口耳相傳:「買王永慶永遠都不會賠錢,任何時間都是台塑四寶的買點,」因為台塑四寶獲利豐碩、配息穩定,因而被視為存股傳家寶,當時股民幾乎人手都有幾張台塑四寶。 但今年,這個投資台塑四寶不會賠錢的傳奇破滅了,當台股衝上二萬四千點新高,台塑股價卻創十五年新低,現金股利更創二十餘年新低,僅僅一元。 台塑四寶還是存股傳家寶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股價、產業前景、存股選擇等多面向來決定。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看前景》塑化業三、五年難回高點 南亞曾創一百三十三.五元的歷史最高價(編按:面額變更後),如今徘徊在五十元附近,比對折還便宜。台塑股價亦然,歷史最高價一百六十八元,現在約六十元上下,想存股的股民蠢蠢欲動,都在問「可以買了嗎?」 「以性價比來看,股價幾乎接近淨值,非常便宜,更何況台塑、南亞淨值都沒有重估過,包括土地與其他資產價值,用總合SOTP評價法計算,真實價值遠高過目前淨值,」被《華爾街日報》譽為亞太區石化業最佳分析師的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說。 不過,何耀仁直指,以目前供需狀態來看,塑化產業難以在三、五年內回到上一波高點,預期供應鏈的獲利表現,在二○二八年以前都不會好,股價因此無法好轉。 「現在只能說,股價要再下跌的風險低,但什麼時候能有較大的獲利空間?可能需要等很久,因此,現階段不太適合單筆投入,資金效率太低,」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認為,雖然產業最差狀況已過,但不能期待重返過去盛況。 「投資不是由價位來決定,要看整個市場產業,」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說。 「現在的石化業,供給遠遠大於需求!這是因為中國的石化產業政策,不只拚自給自足,更追求稱霸世界,」一位不具名產業分析師指出,中國石化業擴產很野蠻,不考慮需求、有沒有賺錢也不重要,就是要逼退其他競爭對手,把市占率吃下來,擴產至今還不願收手。 該分析師表示,當市場在中國、產能也在中國,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對台灣石化業者的關稅優惠也逐步取消,「現在中國本土業者自己拚產能,就不需要台灣業者的產能,遊戲規則已經是他們說了算。」 中國石化業者的獲利,與原料成本有關。俄羅斯受制裁後,石油打折賣給中國,因中國產能較大、有經濟規模,只要想殺價,日、韓、台廠商就拚不過。 然而,需求端因中國經濟受到美中貿易戰衝擊,加上COVID-19疫情,讓情勢每況愈下,「內需不振、出口又受歐美壓抑,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無法解決,」蕭乾祥說。 「中國產能全開,ECFA紅利也沒了,現在得視中國產能減少,台灣的相關供應鏈獲利才有可能提升,」玉山投顧研究部資深協理湯麒國說。 像台塑集團這種營收規模在全台數一數二的企業,轉型是一條漫漫長路,尤其身為上市公司,很難像外商動輒關廠、一身輕的轉進新事業。圖為台塑六輕麥寮廠。攝影者:楊文財 看市場》中國限產、川普交易釋轉機 雖然,目前還不見中國產能減少的跡象,但何耀仁提醒,碳排管制、碳稅徵收將陸續上路,徒增石化業者成本,原本產能過剩影響獲利,之後再加上碳稅,企業就更賺不到錢,恐怕引發中國境內業者們的惡性競爭,進而使經濟雪上加霜,這可能迫使中國當局出手限產。 各國減碳政策上路的時間點,便牽動著中國當局何時推出限產政策,例如歐盟二○二六年將對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然而,因中國本身訂於二○三○年碳達峰,意指屆時碳排會達最高、不再增長,之後逐步回落,因此可預期的是,中國石化業者在這六年間得趕著擴產。 一推一拉,讓中國真正出手限產的時間點還是難以預料。 不過,一旦中國開始限產,整個產能過剩局面將一夕扭轉,全球市場會從供應過剩,變成吃緊、甚至到不足,到時候原物料價格就會飆漲,「據過去經驗,當石化原料供給量少一%,報價漲一○%,」何耀仁說。 當報價飆漲帶動股價轉強,低檔介入者獲利空間大,「若投資人現在願意長抱五年以上,可採定期定額、分批投入,在產業最慘的谷底開始慢慢布局,用時間攤提投資成本,」但蔡明翰也直言,投入資金宜小不宜大,因為產業翻身時間仍未明,要長期等待,投資效率相對低。 「大家買股票,就希望快點獲利,或每年有穩健的配息,但公司有賺錢才能配息,依照短期的供需情況來看,塑化公司賺不了錢,股價也上不去,」何耀仁說。 過去,外資追著台塑集團跑,在二○一八年至二一年間,至少有六、七家外資針對台塑集團出報告,如今卻寥寥可數,今年七月以來,僅找到一家。 「台塑四寶過去因為獲利、配息穩定,才被視為存股標的,但事實上,整個塑化產業景氣,與亞洲區、中國連動,是標準的景氣循環股,只能做區間操作,」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說。 供需結構遭中國徹底逆轉,更打亂了景氣循環的週期,因此針對台塑四寶,兆豐國際投顧副總經理黃國偉認為,僅可搶反彈,短線操作。 杜金龍指出,「川普交易」對台塑四寶是短線題材,因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上回總統任期內大力支持化石燃料,若他勝選,對石油、天然氣相關有利。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看操作》定存條件不再,搶短有賺頭 「台塑四寶定存條件已不存在,」黃國偉表示,過去具定存概念的塑化、鋼鐵類股,都依賴全球經濟中度以上約三.五%的成長率、以及中國的需求是否成長,由此預期,兩類股未來兩年獲利有限,目前僅因評價低,可搶反彈、短線操作,但想用來定存,投資人有更好的選擇。 例如,AI股才剛起步,相關供應鏈未來數年營運看好,也能存,或金融股目前股價雖然高、使得殖利率相對低,但蔡明翰認為,大環境經濟面好轉,金融業業績能正面以待。又比如電信、超商、水電、瓦斯,或是做電廠的,無論景氣好壞,它的獲利都不會有太大差別。 從領息的角度來看,蕭乾祥指出,目前看來美國聯準會(Fed)利率一年內要降到四%以下的機率不高,趁現在還沒有降息,把錢存在A級公司債、公債相關ETF,報酬率約五%。除了債券ETF,湯麒國表示,產業環境都在變,成分股會調整的高股息相關ETF,是定存概念標的選項之一。 與過去觀念不一樣的是,定存概念標的已不僅限於傳產、配息穩定、高殖利率等條件,只要能研判未來獲利,最熱門的AI股也是定存好選擇,顛覆過去電子股不能定存的觀念。 依彼得林區理論,股票價值等於殖利率加公司盈餘成長力,像是台積電、鴻海,若持有三十幾年來領息配股,計算報酬率都有兩成以上。 杜金龍指出,即使現在股價較貴,但因未來獲利看好,所以值得投資,因其存股條件來自其高獲利引擎,也就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動能,能帶來資本利得賺價差。但由於目前股價普遍位階較高,可透過定期定額、分批投入,減緩股價波動較高的衝擊,來做為新的存股傳家寶,替代前景茫茫不知何時能振作的台塑四寶。 ...

2024.08.01

焦點

「期待所有股東和我們一⋯⋯一起努力⋯⋯,」6月20日這天,做了9年台塑董事長的林健男,主持他任內最後一次股東會,理應風光交棒的日子,他卻當著滿場小股東,在主席台上哽咽落淚。 這一刻,讓台塑不敗傳奇徹底破滅了。曾經,台塑的股東會,是創辦人王永慶年年在股東簇擁下進場、致詞時歡聲雷動,因為,股民們信心滿滿,他們相信王永慶永遠不會讓他們賠錢,而他也從未讓投資人失望過。 台塑困境,不只受累石化紅潮、ECFA 而今,台上是82歲的專業經理人哽咽,台下卻是超過80萬的台塑四寶投資人在淌血,這3年來,他們慘痛無語,看著台塑四寶的股價,來到金融海嘯以來的15年新低、較高點近乎腰斬,台塑更出現30多年來第1次的本業虧損,但同一時間,台股卻創下史上新高的2萬4千點,投資AI、半導體能賺1倍、5倍、甚至10倍。 儘管從今年初,網路上就不斷有「破底的台塑四寶該買嗎?」的討論,可是對手握台塑股票的存股族、退休族們眼前的事實是,過往被視為夢幻定存股、傳家寶的台塑四寶股票,已讓他們資產大幅縮水。除了哽咽,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台塑集團到底怎麼了? 「Game Over(遊戲結束)了!一個產業只要大陸的民營業者大舉下去做,那個產業就完了,就像面板業。」一名台灣管理大師在分析台塑競爭處境後,脫口而出這個結論。 更讓投資人、台塑集團11萬員工不滿的是,當台塑四寶業績直直落之際,台塑高層們卻上演一場場的內鬥,家醜甚至鬧上了社群網站。 有人說,是ECFA中斷、石化景氣低迷,讓台塑碰上了倒楣事;但同屬重災區的日本石化業者,卻有人獲利大好、股價大漲近2倍。 所以事實並非如此。前進與台灣一海之隔的中國,帶你看台塑不敗傳奇毀滅是如何發生? 「中國每個省,至少有一個王永慶」 中國,這個占台灣石化業外銷比重最大、最仰賴的市場,在你沒有留意的期間,已悄悄扶持至少「7個王永慶」誕生,這些人甚至連經營哲學也以王永慶為師,並且在過去5年不斷壯大。 「你可以說,他們是每一個省,都至少有一個王永慶,」一名曾任職歐洲石化公司的專業經理人形容。 煉油是最上游製程,當習近平打造「7個台塑六輕」,引發的效應是:石化業從最上游的原料乙烯與芳香烴,到最下游的5大泛用塑膠,由於中國產能在過去5年大舉開出,不僅讓中國乙烯產量在2022年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1大乙烯國,更讓以往台塑稱霸亞洲的化纖原料、5大泛用塑膠,呈現嚴重的供過於求。 石化業恐成下一個被玩爛的「慘」業 糟糕的是,現在中國業者,依舊像飛蛾撲火般擴增產能。 「這種供過於求的情形,在2028年之前都不會改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指出。 當中國複製「7個王永慶」來勢洶洶,日歐同業更在危機來臨前,不惜賣光工廠,或是大手筆投入200億元發展半導體化學品,台塑集團這家70年老店,卻在台灣爆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內鬥,轉型也因內部利益矛盾,出現了卡關現象。 「那幾年,至少有3個高值化(石化品)案子,是被台塑趕出來的。」一名經濟部前官員表示,也許,在當時,中國業者崛起還不顯著,台塑沒有迫切的轉型壓力。 一名親近台塑的學者分析,該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打造的勝利方程式,是在大宗性產品的領域,用最大規模、最精實管理,壓低生產成本,「這是他們的DNA,幾十年來也都運作滿順的,一時半刻很難改變。」 另一個原因是2020、21年,石化景氣大好,該名學者指出,當時台塑忙著賺錢、「低頭撿錢」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想到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關舊廠蓋新廠? 中國沿海7個六輕複製品,怎麼出現的?台塑也投入轉型,為何未能像它的日歐對手享有股價和獲利成長?台塑四寶現在很便宜,可以抄底存股了嗎?詳見更多深入報導。 一鍵訂閱》82歲董座落淚背後,台塑傳奇新困局・ 7個中國王永慶威脅!台塑股價腰斬啟示錄・台塑老對手為何不怕中國 一個股價飆1.9倍、一個淨利率翻倍・規模化失靈+穀倉效應 3現場看中國衝擊下的台塑內鬥・跳槽半導體業的前台塑人告白 為何新事業動了還不夠?・一位觀察台塑30年管理大師:別低頭撿錢,要抬頭看・台塑四寶能抄底?還適合存股嗎?6大新定存投資標的出列 ...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