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創業故事

共有 126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受到廣大校園學子喜愛的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創創大學堂」,前進到臺北市中正高中,邀請 uCup杯特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丁啟詔、狂想音樂有限公司音樂製作人張衞帆、小人小學創辦人暨Niceday事業部總監陳子倢,和同學們分享他們如何將夢想化為創業動力的過程,鼓勵年輕人不要自我設限、勇敢追夢!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綜合規劃及生涯輔導組組長張靜瑩提到,過去很少會對高中生談創業,但其實創業觀念從高中就要開始培養,對職涯會有更多元的選擇,能開啟未來無限的可能。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則期勉同學藉由創創大學堂的啟蒙,未來成為一個能幫助別人、在世界上被看到的人。 「愛地球,就行動」,臺大生為環保創業「你們猜臺灣一年喝掉的飲料杯,可以堆成幾座101大樓?答案是118萬座。」演講一開始,丁啟詔先拋出這個驚人數字。大家都同意環保很重要,卻總難實踐。今年不到25歲的丁啟詔說,自己就讀臺大時,看到每天大量被丟棄的手搖杯,便和幾個同學決定為環保提出解決方案,開始推動循環杯租借。他分享他們如何從一個學校社團作為起點,到成立公司,一路克服資金、租借流程問題,與連鎖業者談合作推廣,逐步將理念付諸行動的過程,也證明每個人的任何想法都有機會改變世界。 把興趣變職業,從吉他社開啟音樂創業路第二位講者張衞帆也是一個勇敢追夢的實踐者。身為橫跨遊戲配樂、電視配樂、唱片製作的音樂人,張衞帆其實並非音樂科班出身,高中才因為喜歡音樂、參加吉他社開始學樂理,反而憑著獨特的個人音樂風格闖出一片天。他懇切的對著臺下高中生說:「這輩子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把興趣變職業,即使最後做不到,一定要努力試一次。」面對音樂創業路上的起伏,張衞帆總是提醒自己回想高中時的初心,他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高中時期,生命最純粹的樣貌,不忘初心。 探索自我:什麼事情可以做一輩子不會膩?24歲就創辦新創教育團隊「小人小學」的陳子倢,做的也是別人眼中不容易的事。談到創業初衷,陳子倢說她在24歲時問自己:「什麼事情是可以做一輩子不會膩的?」當下她想到大學時期陪伴一些孩子,內心被觸動的畫面,心中知道自己找到答案了。她除了透過教育的力量陪伴更多孩子長大、協助更多家庭增進親子關係,也以非營利組織幫助偏鄉孩童。陳子倢說:「希望每個人在思考未來如何賺錢的同時,也可以成為一個給予別人支持力量的人。」這也是支持著她創業持續七年的關鍵。 而在精彩的座談時間,主持人張宇文青諮委員,除了持續深挖講者們的創業甘苦談外,也特別幫在場的高中生們向三位講者提問108課綱制度的看法,三位講者不約而同認為108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自主學習計畫,以及多元的升學管道,給了現在的高中生更大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未來的世界本來就是無邊界的世界,每個高中生都應該趁這個階段多多探索自我,也許能找到心之所向的答案。 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2023創創大學堂|第八堂|造夢進行式:我的未來不設限!】 即可回顧。 ...

2024.02.01

職場

今年第七堂課來到長庚大學,本次沙龍主題為「不斜槓人生,學"醫"致用的創業鍊金術!」,邀請到元盛生醫電子陳威宇創辦人兼執行長、好達膚科技簡鴻宇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二位創業家以人為本的創業之道,將過去累積的硬實力變成創業的動力! 保養x AI 肌膚會說話,精準掌握皮膚數據!首先登場的是Paul 陳威宇創辦人兼執行長,元盛生醫電子是透過AI人工智慧結合美妝領域發展出肌膚檢測器,協助美妝領域做一些定性跟定量的指標,致力於最有效的保養!陳威宇表示:「我們與很多國內外夥伴有合作關係,也獲得國際美妝品牌的青睞,雖然在疫情期間歐美市場有受到影響,但也讓他看到東南亞發展的機會,進入到東南亞市場後發現,其實他們對於台灣品質製造是具有高度好感及信心,因此目前元盛生醫電子也持續拓展東南亞市場。」 回到創業這個題目,Paul先抛出問題:「你需要賺多少錢?養家活口稍微試算一下,其實真的需要賺很多錢,那你的選擇是要為自己工作?還是為別人工作?」選擇不一樣,走出來路會非常不一樣。他也不藏私的分享從手拿100萬創業的的Solo founder,到現在成為公司資本額是1億2000萬左右的創業歷程及創業心法,他認為創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學習的過程,如果你學習能力不夠快,那可能很快就被淘汰。而要怎麼起步?他建議從「臨摹」及「人脈」二大關鍵要素著手,從臨摹成功的模型開始,一次、二次、三次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勇於跨出舒適圈拓展不同領域的人脈。 「能幫你賺錢的才是人脈,這個是創業過程中必須不斷學習的事。」Paul也以自己募到第一桶金的故事為例。創業時,他是IC工程師出身,踏足美妝產業創業,一切就是從零開始,完全沒有任何背景、沒有家裡資源,只知道法人金融會借錢給企業,所以他特地去參加品酒會找尋人脈通路,希望可透過引薦藉此獲得向企業簡報募資的機會,而他也真的因此獲得投資。「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Paul鼓勵勇於創業,即便創業多的是半路風雨,難能可貴的是風雨當下找到遮風避雨的契機! 呼吸專家打造創新醫療設備提升照護品質!簡鴻宇執行長去年畢業於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今年24歲,畢業後醫院收入5萬塊,在一般人眼裡其實是非常好,但他為何會踏上新創這條路?簡鴻宇分享,在醫院實習時,他就常常會思考這是我想要的嗎?在迷茫的期間,他還去全聯打工,雖然是打工但他也從中領悟到零售業不是他想要走的路,開始思考是否要發揮所學,服務他人才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路,然後遇到現在好達膚的Founder傑威,傑威是長庚大學醫工的博士生,於是2人結合他們的專業,寫了新創的提案,創立好達膚這間公司。 簡鴻宇的創業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他表示之前兩個創業提案:一個是寫遊戲、一個是做旅行社,都失敗了,讓他體認到,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所以創業要先從自己的專業去發想。而自己持有呼吸治療證書,讓創投不會去質疑他,自身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就是創業最好的資本,所以他第三次的創業題目選擇做呼吸治療醫療器材。 新創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將腦海中的想法,透過自己與團隊一步一步拼湊到現實生活,想法不再是白日夢而是實踐,這是簡鴻宇踏入新創後的最大感想。他表示其實很享受創業的過程,並也特別感謝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及長庚大學,讓他們可以一圓創業的夢,接下來他們要飛到日本、廣州、新加坡,明年要去美國UC Berkeley pitch,這是他創業前沒想過原來他可以走到世界。 鴻宇還分享二個難忘經驗,包含參加InnoVEX亞洲新創展時,把原本半年才能製成產品的Sample,在三天內找到廠商趕出來,以及為了找回遺失的新品,搭乘高鐵臺北臺中半日遊,新創路上總是佈滿曲折離奇的故事,每天日子過得絶對不一樣。他開心的表示:「如果你勇於接受挑戰、享受變化,歡迎加入新創圈,這就是新創有趣又有魅力的地方。」 「不要怕失敗,失敗是為成功做準備!」,最後,鴻宇也鼓勵學弟妹們勇敢往前,在新創圈大家會互相扶持、拉拔彼此! 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 【不斜槓人生,學"醫"致用的創業鍊金術!】即可回顧。 ...

2024.01.26

職場

創創沙龍第五堂課來到花蓮慈濟大學,本次沙龍主題為「在地好食光,以職人精神再創永續新價值!」。邀請到洄遊吧黃紋綺創辦人,Royal Service黃從宇團隊創辦人,二位以地方創生為主軸的創業家,分享他們如何掌握結合在地資源開啟永續商機! 洄遊吧-和大海相聚的美好時刻,海洋永續從餐桌上開始 第一段分享由黃紋綺創辦人進行分享,他提起創業的起心動念,是因為他的家族是在花蓮七星潭從事傳統漁業的產業,後來他讀了海洋相關學系,於是回到花蓮創業。消費者大部分在吃蔬果會想說是不是有機或自然農法,換到海鮮漁獲,怎樣捕撈會跟環境的友善程度有關係?這部分對民眾而言相對陌生。因此他們才會希望藉推動「食魚教育」的新概念來傳遞永續價值,告訴大家如何選擇比較友善漁法的同時,也選擇相對新鮮的漁獲。黃創辦人表示,臺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雖然臺灣是一個海島,可是生活在海島上的我們對認識海洋有多少?因此,洄遊吧跟台灣沿近海相對比較友善捕撈的業者合作,從原本傳統的一級捕撈、二級加工到三級觀光體驗串聯起來。不僅如此,他們的團隊也從教育著手,從線上互動再進入線下,從學校老師到參與校外教學學生,以及七星潭觀光業者跟民宿都是他們的目標受眾。舉例來說,花蓮七星潭海面上有一顆一顆浮球,它是定制漁網,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從日本殖民時期就有,它其實非常低碳環保,捕撈的是活魚,鮮度也是比較高的。七星潭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博物館,它的前身是日本人蓋的加工廠,因為這邊有非常多的漁獲跟漁種,透過這些認識就可以更深度認識這邊的漁業文化。洄遊吧也開發許多教材,像是設計撲克牌,以視覺化的呈現進行知識的轉譯,卡片上顯示魚種的產季、特色等,掃上面QR Code會連到網站,下一個階段是進入到產品,包括把魚肉做成魚鬆,完整利用一條魚而不浪費,讓你從餐桌上的那隻魚的選擇,就有機會可以做到海洋的保育跟永續,以知識力來改變民眾對在地漁產的消費選擇。有句話說:越在地就越國際!要找到地方的特色、在地的DNA。黃創辦人表示,當初申請到U-start後,首先去做地方的盤點,前後大概花了一到兩年的時間,後面才是商業模式的實踐,從食魚教育體驗活動開始,先說服在地漁人跟我們合作,讓民眾可以有機會聽到漁職人說捕撈漁獲的心酸血淚,以及跟大海的互動。此外也跟花蓮縣政府的遊客中心合作食魚教育的一個體驗館,並結合在地漁獲處理中心及捕撈業者共同合作,形成新式食用野生漁獲服務,一起創造永續共好。除外,他們也跟學校單位合作,提供非常多的食魚教育教案,包含:線上資料庫、人才培育等,面對企業端,則規劃跟線上跟線下的通路合作,像是跟7-11好鄰居文化基金會合作,除了產品的上架,還規劃了一個小小魚達人的教材,對於企業來講他不是只有單純賣你的產品,並支持永續海鮮的概念。「賣魚不是我的目的,我真正想要銷售的是永續海鮮跟食魚教育」,盼望食魚教育的推廣從花蓮出發,並能成功複製到臺灣及其他國家。 Royal Service團隊-蔬食結合永續,開啟創業之路 第二個上臺的是今年就讀慈濟大學國際服務產業管理學程的大四生黃從宇,他表示他曾參與過兩場創新創業競賽,在去年以蔬食去結合永續以及服務組成Royal Service團隊,為能永續的理念,他們團隊還特地在學校餐廳外面的空間開闢一個農場,以農場到餐桌的優勢減少碳足跡,並將原型蔬菜設計在服務中,讓消費者在獲取營養的同時,更體會到食材的真滋味。黃從宇開心的表示Royal Service團隊的營運規模逐漸擴大,團隊一開始最主要的目標受眾就是教職員老師還有學生,漸漸也向社區外的居民、慈濟中小學的小朋友來做推廣。他們用了一些食農教育或是工作坊DIY體驗的活動,比如說農場的建置,跟社區居民結合。他也特別感性說道,因為團隊是從創新創業競賽起步的,競賽過程中每一次評審們所給予的意見,都讓團隊獲益良多,因為這些評審都是在業界很厲害的創業家,他們可以精準提出自己跟團隊沒有發現的問題,幫助團隊從中優化改善,這次經歷不僅是參加競賽而已,還使他們成為更出色的創業家。未來如果你想要創業,就是大膽嘗試!他以自己的經歷鼓勵台下的學弟妹們,「未來如果你想要創業,就該大膽嘗試,20世代,時間正是本錢,有想法就去努力實踐!」。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在地好食光,以職人精神再創永續新價值!】即可回顧。 ...

2024.01.26

職場

為了幫助青年學子了解新世代發展趨勢,並且探索自己的興趣、發掘優勢,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創創座談沙龍」前進南崁高中,2天的沙龍邀請5位最貼近年輕人的重量級講者,於桃園南崁高中和2百多位高中生齊聚,分享未來最關鍵的「新創藝、新媒體、新創業、新科技、新教育」五新趨勢,並帶來他們的創業創新故事,給予青少年們未來職涯的啟發。 新創藝:不只是創意,更是新創軟實力 以前一個歌手可能得通過萬人海選才能讓作品被聽見,但現在任何人都能用社群或串流平台發表作品。台灣熱門原創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製作人孫明恩說,過去在台灣做劇場很辛苦,很多好的創作沒機會被看見,他便以「讓大眾遇見表演藝術,讓表演者的才能被世界買單」的出發點成立工作室,協助表演者製作、行銷,為藝文產業帶來更多商業可能。第二位講者范筑宣,是今年剛為桃園設計城市新Logo的27歲設計師,高中時完全不懂平面設計的他,大學才開始自學。他鼓勵年輕人要勇於離開舒適圈到外地看看不一樣的東西,並且多觀察生活周遭美的事物。 新媒體:有效運用新媒體,躺著也能改變世界 對於Z世代來說,他們一出生就是有網路、手機的世界,YouTuber、網紅對他們的影響力遠超過傳統媒體,許多學生也夢想成為YouTuber。對於有志跨入這個領域的年輕人,知名YouTuber「High咖–邱志恒」說,一開始一定要想清楚商業模式對不對,一旦確定選擇是對的,就做下去。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世代不再侷限單一職業,擁有跨界斜槓身分。身兼記者、作家、紀錄片導演的陳毅便建議大家在新媒體時代,要培養思辨能力,關心多元議題,接受人生有各式各樣的探索跟發展的可能。 新創業:一台電腦、一支手機就可以創業 而新的生活及消費習慣改變,永遠伴隨新的創業機會。「Eatgether App」創辦人吳崟睿看準寂寞經濟,從揪團吃飯開始,延伸到揪團爬山、運動。大一就開始創業的他認為,現代年輕人的創業成本比以前低很多,一台電腦、一支手機就可以創業,從生活中去發現自己想解決的問題,便能作為創業方向。比如「人生好難但很好玩工作室」負責人林子竣,幾年前和友人一起經營YouTube頻道「SALU」,他們的創業動機是希望透過熱血、冒險的影片企劃,如街友體驗、身障體驗等,讓更多人關注社會議題。 新科技:未來每個行業都是科技業! 近年來最夯的科技議題莫過於AI人工智慧,大家不斷討論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AI時代下我們該學什麼?未來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許旭安指出,未來每個行業都會是科技業!意思是AI將全面應用到各行各業,但人的工作不是被AI取代,而是被懂得用AI的人取代。卓騰語言科技總經理王文傑以自己為例,大學念的並非理工科系,而是外文系,他建議年輕人要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只有你可以檢查AI做得對不對,你能解決問題,就不容易被取代。 新教育:多元探索,找出熱情的火種 未來世界多元且多變,因此108課綱下的新教育鼓勵學生多元探索、跨域學習。長期輔導國、高中生探索學涯的「XCHOOL跨域素養學園」創辦人陳坤平表示,許多學生填志願常是看成績或跟著朋友選,不見得適合自己。他想跟大家分享愛爾蘭詩人葉慈的話:「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唯有找到熱情的火種,才足以面對未來的困難。兩天五大主題的分享十分精彩,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創創沙龍X2023桃園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Day1主題分享Day2主題分享】即可回顧。 ...

2024.01.26

職場

今年第七堂課來到長庚大學,本次沙龍主題為「不斜槓人生,學"醫"致用的創業鍊金術!」,邀請到元盛生醫電子陳威宇創辦人兼執行長、好達膚科技簡鴻宇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二位創業家以人為本的創業之道,將過去累積的硬實力變成創業的動力! 保養x AI 肌膚會說話,精準掌握皮膚數據!首先登場的是Paul 陳威宇創辦人兼執行長,元盛生醫電子是透過AI人工智慧結合美妝領域發展出肌膚檢測器,協助美妝領域做一些定性跟定量的指標,致力於最有效的保養!陳威宇表示:「我們與很多國內外夥伴有合作關係,也獲得國際美妝品牌的青睞,雖然在疫情期間歐美市場有受到影響,但也讓他看到東南亞發展的機會,進入到東南亞市場後發現,其實他們對於台灣品質製造是具有高度好感及信心,因此目前元盛生醫電子也持續拓展東南亞市場。」 回到創業這個題目,Paul先抛出問題:「你需要賺多少錢?養家活口稍微試算一下,其實真的需要賺很多錢,那你的選擇是要為自己工作?還是為別人工作?」選擇不一樣,走出來路會非常不一樣。他也不藏私的分享從手拿100萬創業的的Solo founder,到現在成為公司資本額是1億2000萬左右的創業歷程及創業心法,他認為創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學習的過程,如果你學習能力不夠快,那可能很快就被淘汰。而要怎麼起步?他建議從「臨摹」及「人脈」二大關鍵要素著手,從臨摹成功的模型開始,一次、二次、三次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勇於跨出舒適圈拓展不同領域的人脈。 「能幫你賺錢的才是人脈,這個是創業過程中必須不斷學習的事。」Paul也以自己募到第一桶金的故事為例。創業時,他是IC工程師出身,踏足美妝產業創業,一切就是從零開始,完全沒有任何背景、沒有家裡資源,只知道法人金融會借錢給企業,所以他特地去參加品酒會找尋人脈通路,希望可透過引薦藉此獲得向企業簡報募資的機會,而他也真的因此獲得投資。「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Paul鼓勵勇於創業,即便創業多的是半路風雨,難能可貴的是風雨當下找到遮風避雨的契機! 呼吸專家打造創新醫療設備提升照護品質!簡鴻宇執行長去年畢業於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今年24歲,畢業後醫院收入5萬塊,在一般人眼裡其實是非常好,但他為何會踏上新創這條路?簡鴻宇分享,在醫院實習時,他就常常會思考這是我想要的嗎?在迷茫的期間,他還去全聯打工,雖然是打工但他也從中領悟到零售業不是他想要走的路,開始思考是否要發揮所學,服務他人才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路,然後遇到現在好達膚的Founder杰威,杰威是長庚大學醫工的博士生,於是2人結合他們的專業,寫了新創的提案,創立好達膚這間公司。 簡鴻宇的創業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他表示之前兩個創業提案:一個是寫遊戲、一個是做旅行社,都失敗了,讓他體認到,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所以創業要先從自己的專業去發想。而自己持有呼吸治療證書,讓創投不會去質疑他,自身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就是創業最好的資本,所以他第三次的創業題目選擇做呼吸治療醫療器材。新創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將腦海中的想法,透過自己與團隊一步一步拼湊到現實生活,想法不再是白日夢而是實踐,這是簡鴻宇踏入新創後的最大感想。他表示其實很享受創業的過程,並也特別感謝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及長庚大學,讓他們可以一圓創業的夢,接下來他們要飛到日本、廣州、新加坡,明年要去美國UC Berkeley pitch,這是他創業前沒想過原來他可以走到世界。鴻宇還分享二個難忘經驗,包含參加InnoVEX亞洲新創展時,把原本半年才能製成產品的Sample,在三天內找到廠商趕出來,以及為了找回遺失的新品,搭乘高鐵臺北臺中半日遊,新創路上總是佈滿曲折離奇的故事,每天日子過得絶對不一樣。他開心的表示:「如果你勇於接受挑戰、享受變化,歡迎加入新創圈,這就是新創有趣又有魅力的地方。」「不要怕失敗,失敗是為成功做準備!」,最後,鴻宇也鼓勵學弟妹們勇敢往前,在新創圈大家會互相扶持、拉拔彼此!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不斜槓人生,學"醫"致用的創業鍊金術!】即可回顧。 ...

2024.01.26

職場

創創座談沙龍第四堂前進澎湖,本次沙龍主題為「海海人生,從永續出發的藍色新商機!」並邀請到合創生物資源有限公司 王睿豐負責人,珊瑚礁旅遊 陳歆媛總經理,二位關注海洋永續的創業家分享他們如何掌握藍色新商機! 合創生物資源王睿豐:我憑甚麼創業?憑的是年輕,年輕就是資本,因為創意就是不斷的 TRY and ERROR王睿豐負責人首先登臺分享,他認為想創業的人先問自己資源有哪些?初衷是什麼?我憑甚麼創業?憑的是年輕,年輕就是資本,因為創意就是不斷的 TRY and ERROR。他在19歲大二時就想清楚要創業,因為年輕所以無所畏懼。創業一定要先正視自己想要什麼,才能清楚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他在做的事是:一、當地鏈接。二、技術加值。澎湖漁業興盛,而台灣每年因水產業產出27萬噸魚鱗農廢,這就是這個產業的痛點,先了解目前產品的痛點才能有效打入市場。 於是合創發揮自身水產食品科學系的專業,從魚鱗萃取出「魚鱗膠原蛋白」結合創新技術發開,製成能放在國民飲料珍珠奶茶裡的「魚鱗膠原珍珠」,除了改善海洋資源枯竭達到循環經濟之外,也使膠原蛋白能以不同的食用型態為消費者帶來更具便利性及多元化的需求。 簡單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們的珍珠是將魚鱗完整包覆,是看得見的膠原蛋白,煮的時間比坊間粉圓快很多,在2019年受邀去越南參展時很受歡迎,這也成為切入東南亞市場的契機,為此他們還辦一個工作坊,請在地新住民、越南好朋友來交流,改良產品,尤其像是信奉回教的國家因宗教信仰不吃豬,魚的膠原蛋白是很好的補充,因此可以快速被接受。 創業者一定要認清現狀,並且跳脫現況,一旦下了決定就不回頭,遇到困難就要有承擔的勇氣,決定好要去哪裡,接下來就是盡情揮霍! 珊瑚礁旅遊陳歆媛:創業必須有強大的心臟,要看長遠的未來,才能成為更好的樣子陳歆媛總經理表示,他從小看父親創業很辛苦,完全沒接班意願,國高中所學的是完全不相關的音樂,直到高中有一次看到船長對父親丟安全帽,讓他下定決心絕不讓這種事再發生,於是投入家族旅遊事業。大學時曾到中國實習,在廈門香山遊艇會、哈爾濱渡假村及上海文華東方酒店都擔任總經理等決策者的秘書,可近距離觀察他們做決策的過程。大學畢業後從夏威夷回澎湖,一直希望做出區隔市場的產品,並進行品牌再造、形象包裝,也學會財務、現金流、人力管理、看報表等技能。 因U-START計畫執行海中婚紗照的計畫,但受眾太少,因此後來也發展其他高單價服務,過程中我與父親有過爭執,父親力推並長年執行的”百戰百勝”海上活動,他覺得對年輕人沒吸引力,想做可以放鬆喝飲料吃零食的沙發區,父親堅持不能取消,於是兩者並存。執行後發現,去玩百戰百勝的還是比他想的放鬆沙發區還多,所以放下成見、調整做法是很重要的。疫情期間旅遊沒生意,他拉教練一起來經營餐廳,從包便當做到現在生意還不錯。 我曾為了一個未達年限就壞掉的引擎,打亂我財務計畫而崩潰,父親告訴我,這種事經常在發生,也讓我知道創業必須有強大的心臟,要看長遠的未來,才能成為更好的樣子。 在二段精彩的主題分享後,前風帆國手,現為浩育樂開發有限公司創辦人的張浩也一起加入與談,在現場民眾熱烈的提問,三位創業家也分享他們對於創業資金的看法,及如何為產品創造更多的價值等,透過創業家與青年對談交流,讓青年朋友對於創業的想像更加清晰,拓展視野,也更能釐清自己未來要走方向! 錯過課程怎麼辦?手刀去看 【2023創創大學堂|第四堂|海海人生,從永續出發的藍色新商機!】 即可回顧。 ...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