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太陽能板蓋在農田,不如放墓園!法小鎮居民集資蓋1.3MW光電案場 幾乎不管在什麼地方架設太陽能發電,都會引起抗議。但法國羅亞爾河大區的小鎮聖若亞敬,似乎找到了一群絕對不會抗議的居民,接受這個全新的天花板。 法國西部的聖若亞敬(Saint-Joachim)是人口只有4千人的小鎮,隸屬布里埃赫自然公園範圍。他們希望有更潔淨的能源可用,卻又不想破壞自然公園環境,最後腦筋動到鎮上墓園。 太陽能板設在哪?可供電多少? 這片墓園佔地約8千平方公尺,比台北小巨蛋還要大一些。這項創新計畫準備鋪滿太陽能板,預估裝設5千塊面板,發電容量達1.3MW。計劃足以供應整座小鎮居民、商家和養老院用電。 除了供電,這些太陽能板同時還加裝雨水收集裝置,一方面減少淹水機率,一方面供水給周圍綜合運動場。如果祖先地下有知,應該也會感謝居民替墳墓加裝天花板遮陽吧? 整個計畫工程費用高達330萬歐元(約新台幣1億元),主要由市政府預算執行、法國基金會贊助。但特別的是,這個計畫牽涉私有地權,因此並非單純政府工程,而是「集體自我消費」計畫。每位居民必須投資5歐元(約新台幣150元)加入,之後產生電力就會分配給所有參與者。 負責管理計畫的布里埃能源協會(Brier′energie),將與法國國家電力公司合作,設計一個動態電力分配機制。收集所有用戶的用電數據後,再將太陽能發電的電力折抵到用戶電費帳單。此舉預計可以為參與者節省每年150~250歐元電費。 這項計畫已籌備兩年,將在3月底進行第一期工程。計劃面積約180平方公尺,讓市府和居民可以確認這項設備能夠與週遭環境融合,而不會太過突兀。 目前在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太陽能電場設置爭議,農地有農地問題、魚塭有魚塭問題,似乎設在哪都不容易。各位會願意在祖先墓地上方架設太陽能發電板嗎? 參考資料:Brier'energie、光電雜誌(PV magazine)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對祖先滿滿的愛,是用太陽能發電板幫忙遮蔭 ... 2024.03.28
財經 「蹲點‧台灣」建立世代連結 大學生利用科技傳承社區文化 第十五屆「蹲點‧台灣」於12月13日舉辦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共頒發五大獎項肯定學生們的行動,來自20校、30系的大學生們以及全台11個縣市的社區代表齊聚一堂,分享今年的豐碩成果。中華電信基金會林榮賜董事長也到場向參與學生及社區表達感謝,今年擔任大賞獎評審的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王亞維教授、關鍵評論網楊士範創辦人、社計行動楊振甫執行長也蒞臨現場,一同肯定中華電信基金會以電信專業結合青年學子的創造力耕耘偏鄉社區,將數位應用融入蹲點服務,協助社區產業發展、縮短城鄉落差,成為推動台灣社區永續的重要助力。 第十五屆「蹲點‧台灣」共21組大學生每組2人參與,於今年暑假,足跡遍布全台11縣市,走進20個社區,發揮自身專長為偏鄉提供多元服務,陪伴社區居民度過精彩暑假。13日典禮中頒發網路行銷獎、數位多媒體創作獎、社區紀錄片獎、最佳服務獎,和最大獎「蹲點‧台灣 大賞獎」等五大獎項,獎勵用心投入的團隊,其中「大賞獎」獲獎學生與社區代表更暖心互道感謝,氣氛溫馨動人。 本屆學生們觀察到偏鄉人口外流以及數位落差問題,也直接導致在地文化面臨失傳危機,對此,不僅設計創意課程活絡長者身心靈,也教導學童使用手機紀錄家鄉故事,建立跨世代溝通、落實社區永續發展。其中,東華大學的林子恩與謝芷芸,在花蓮福音部落帶領當地學童與長輩用手機記錄生活,促進跨世代對話與互動;而在花蓮靜浦部落,來自屏東大學的顏毓萱與陳芊卉則是用影像記錄豐年祭和族人故事,並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分享傳播,不僅讓外地人認識部落文化,也幫助文化保存與流傳。 此外,學生也帶入行銷思維,藉由數位助力讓地方產業走出社區,逢甲大學的張芳瑜及楊詠馨幫助桃園新屋愛鄉協會完善社群經營、網路商店運作,助社區石滬文化產業的行銷腳步更穩健,而推廣行動還將延伸至後續的畢業專題。臺灣師範大學的陳晉與陽明交通大學的張今菁,為長年照顧在地弱勢學童的台中天恩社區關懷協會建置專屬網頁,傳揚協會故事並推廣協會商品,還進一步讓協會老師學會網頁更新,使協會掌握數位應用能力,未來能持續自主發聲。 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長林榮賜(圖中),表示,中華電信基金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結合中華電信專業與關懷陪伴的理念持續深耕社區,致力縮短城鄉落差。 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長林榮賜表示,中華電信基金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結合中華電信專業與關懷陪伴的理念持續深耕社區,致力縮短城鄉落差。今年中華電信也在各項永續獎項上獲得殊榮,而獲獎便是肯定中華電信與基金會共同透過數位賦能落實社會責任、推動社區發展的作為。未來中華電信也將持續攜手基金會,以優質的數位科技服務,支持社區前進,藉由年輕世代的創造力與數位力促進社會共融。 中華電信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共同舉辦「蹲點‧台灣」活動,自2009年起,已有超過40所大學、80科系、將近700位學生參與,十五年來足跡遍布全台90個社區。今年第十五屆的學生完成豐富的創作與紀錄成果,共有5件數位多媒體創作、16支紀錄片、400多篇日誌、上千張照片,完整作品也已於「蹲點‧台灣」活動網頁開放閱覽,邀請社會大眾跟著蹲點青年的腳步看見珍貴的台灣在地故事。詳情請上網搜尋「蹲點台灣」。 2024第十五屆「蹲點‧台灣」成果:https:youth.chtf.org.twachievement ... 2024.12.13
國際 AI 不僅是工具,更是品牌的成長夥伴:行動貝果引導品牌利用自有數據,洞悉消費者心理 行動 Action:最後,行銷人員可以利用 Genie AI 的分析結果優化他們的廣告策略。... 2024.01.03
職場 聰明大人都在用的「痛點學習法」:利用線上課程對症下藥,學到最需要的三種能力! 線上課程的獨到優勢:讓你利用「痛點學習法」補強能力 這樣的自我成長策略,就是「痛點學習法」,也就是直接針對痛點... 2023.07.20
生活 中秋返鄉、出遊注意!烏日高鐵站壅塞預警,4大分流路線一次看 若發生台74線東西行向壅塞回堵,將連動造成高鐵台中站區周邊道路壅塞,因此呼籲民眾請多利用台鐵、公車、計程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