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勞退新制第一季大賺3331億,每人平均分紅2.6萬元!這筆錢進到你哪個戶頭? 2023年度新制勞退基金績效佳,收益數為4785.6億元,勞保局已於2024年3月4日完成收益分配並揭示於勞退個人專戶... 2024.05.02
職場 你不在場時,主管會捍衛你還是放生?觀察這5件事就知道 幫忙主管分憂解勞理所當然,但畢竟工作有時間跟重要性的排序,主管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判斷在有限的時間跟資源下,該如何分配團隊內的人力跟任務... 2024.04.27
生活 億萬董事長「口頭交代」遺產分配,子女花千萬爭產⋯一個案例看不預立遺囑的後果 長久以來,人們沒有審慎思考財富傳承這件事,生前沒有做好妥善的規劃、建立好分配的秩序,哪天離開人間,孩子們就會去搶... 2024.08.16
焦點 時隔30年再揭露!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真相:窮更窮、富更富,貧富差距飆破66倍 睽違30年,主計總處今天再次公布財富分配統計,110年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倍數擴大至66.9... 2024.04.30
焦點 該解定存投入?資金怎分配?3大族群買ETF全教戰 台股上兩萬新高點、一檔檔ETF一登場就不斷打破新紀錄,先是有統一台灣高息動能(○○九三九)ETF,接下來是元大臺灣價值高息(○○九四○)ETF,已累計募集逾二千二百億資金,當人人都在談論ETF,還適合一窩蜂入市搶買嗎? 首先,投資人的第一要務,就是先把自己的目光,遠離那些充斥各式ETF商品的證券下單App,回頭先梳理並釐清自己的投資屬性與目的。 不要在乾菜堆中找針,直接買入整個乾菜堆。——指數型基金教父柏格 定存族轉投資,小心賺股息賠本金 首先是該不該解定存,與高股息ETF相比有何優缺點?三月二十五日,隨著央行在二十一日宣告升息半碼,臺灣銀行調整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機動利率將攀升至一・七一五%,寫下十五年來新高。 不過,縱然是新高,卻連同時間美元一年期定存利率的一半都不到,中國信託臺灣優選成長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張圭慧分析,綜觀過去二十年,新台幣定存利率,以及保單分紅利率,長期趨勢都是向下滑落,對比此時年化殖利率攀升到動輒五%、六%的高股息ETF,利率差距加大,使得後者逐漸成為一般大眾新的理財工具。 但,投資人在把錢從定存、保單,轉換去投資高股息ETF的同時,縱然表面上看似是賺到了更高的利息收入,但實際上,要注意的一大差異,來自於兩者風險屬性完全不同。 「只要是投資,就算再安全的標的,還是會有價格浮動。」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經理人游日傑表示,兩者最大的關鍵差異,來自於本金損失的風險。 若是投資股票ETF,那便意味著最終投資標的是股票,即使能獲得高股息,但隨著ETF成分股的漲跌,也可能在過程中出現投入本金減損的狀況,與定存商品保證本金可完整領回大不相同。 張圭慧建議投資人應思考,當遇到市場極端風險,股價大幅下跌時,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大跌幅範圍為何,將錢投入後「自己能不能睡得著」,以此為風險控管原則去投資。 ETF商品背後真正投資對象,也同樣重要。 以近期最火紅的高股息月月配ETF為例,一位不具名本土投信主管點出,有高股息特性的公司,通常都屬於成長性不足,資本支出較少的企業。缺乏成長性的公司,未來是否能長期穩定配出同樣的利息水準,是投資人需要檢視與思考的。 張圭慧認為,在追逐息收的同時,關注ETF成分股企業長期的營運能力也同等重要,「因為我們要關心的是它三年、五年、十年後,是不是能夠一直去配息。」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追求資產成長者,別忘「持續投入」 另一大投資人需要釐清的,就是自己是否真的有「高股息」,以及「月月領息」的需求。 游日傑舉例,當買入十元的標的,配息一元,當配息發生後,若ETF淨值持平,實務上投資部位會變成九元,該行為本身並無增值,資金宛如「左手換右手」,因此,配息並非如銀行定存的利息是屬於自己可以「多領」的收益。 此外,若是剛出社會,理論上該以累積資本為主要財務目標的年輕族群,投資的關鍵就落在「持續投入」,若購入高股息產品,等於提前把資產領回,並無擴大資產效果。 張圭慧就直言,若每次領到配息都直接花掉,其實會拖慢整體財富的累積速度。 但換個族群來看,主打配息型的商品,可能更適合中老年族群,手中具備一定規模的資金、生活有每月固定開銷,但已脫離職場,缺乏固定現金流者。 大華銀投信指數量化投資部主管郭修誠指出,對於擁有「月月配」需求者,除了股票類商品外,在聯準會準備走向降息循環、債券資產平均價格落在歷史低點之際,亦可考慮透過布局債券型ETF達成月月配的目的。 同時間,郭修誠也指出,將股息從年配分散成月配,有望減少超過門檻須繳交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同時,若是選擇債券型ETF,不僅資本利得不課稅,該商品股利列入海外所得計算,個人免稅額達七百五十萬元,理論上多數小資族投資量體都不會達到課稅標準,在稅務上具備優勢。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理解完自身投資屬性與需求,正逢股市熱度高的此刻,另一大投資人布局ETF應思考的,就是過度集中風險。 以與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元大臺灣價值高息同類產品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九一九)ETF為例,該ETF與兩檔後進者的前十大持股重疊度均超過五成,使它同樣在三月受惠於高股息資金青睞行情而一度上漲。 共同基金與ETF各自有定位和時間點……,我認為ETF會是另一種獲取主動(投資)能力的管道。——摩根資產管理執行長喬治·蓋奇 小型投資客別買逾十檔,避免效率分散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不具名投信經理人提醒,搭配台股創高,以及放眼六月開始的除權息旺季,此時資金活水高度聚集在成分股重複性高的高股息ETF產品中,確實,當資金簇擁時,股價會快速攀升,但同樣的,若未來大盤趨勢反轉、沒有新的資金進場時,相關商品的潛在跌勢也同樣不容小覷,「有些人可能會變成最後一隻(逃不掉的)老鼠。」 「在一窩蜂狀態,大家要冷靜思考,是否為了多賺幾%利息,承擔太多風險。」另一名本土投信高層提醒,儘管ETF本身是中性的工具,但若投資人過度參與短期高熱度行情,最終可能因此受傷。 在布局數量上,張圭慧則建議,若總投資部位低於新台幣一百萬者,投資的ETF數量不宜超過十檔,以免投資效率被分散。 若將投資比喻成一場旅程,而各類ETF是各種交通工具的話,ETF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與相關系統的日漸完備,未來甚至也有機會在台灣看到操作邏輯比照共同基金,但形式為ETF的主動式ETF產品問世,投資的選擇只會越來越多。 當投資人確認投資目標後,若今天捷運過度擁擠,可思考要不要換搭公車,或甚至騎腳踏車行動,選擇最有效率,以及最適合自己的移動方案,千萬別因為盲目的跟隨人潮,而錯過可以更早抵達目的地的選項。 ...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