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4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再見機器人》:緣分是遇時感謝、散時好好說再見 雖然在前2部強勢動畫夾殺下,《再見機器人》勝出機率微乎其微,不過在我心裡,這部作品已經站上奧斯卡頒獎台上了... 2024.03.08
焦點 和北車迷宮說再見?捷運台北車站30年首改裝,簡約風格、4亮點曝光 繼中山捷運站換上新樣貌後,台北車站捷運也將迎來營運近30年來首次改裝。台北捷運11月再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將斥資1億5000萬元改善整體視覺(編按:改造詢問處、整修地坪、更換指標系統、增設商業空間等項目,總經費約9500萬元。另外的5500萬原則用於智慧營運相關機電設備,如升級環控、水電、消防整合等),預計將於2025年完工。將延續全新中山站視覺概念,以簡約的黑灰色為主軸延伸,過去雜亂五彩視覺空間有解了! 1.延續全新中山站視覺 捷運中山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捷運中山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捷運中山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2年,台北捷運推動「台北捷運再設計」計畫,首站改造中山站售票口,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台灣室內設計年度獎兄弟檔方俊能、方俊傑合作。歷經一年半時間改裝,以簡潔的黑灰統一色調取代過去五彩雜亂指示不清問題,透過更俐落的設計讓視覺更聚焦。 其中最大幅度修改的售票口,以旅客購票的視角及使用方式做優化,從外觀的整理到操作介面變得更加便利與美觀。 2.以黑灰簡約設計為主軸 捷運台北車站新設計模擬圖。來源:台北捷運公司 本次捷運台北車站則是以中山站為延伸做改裝,淡水信義線B3層大廳為第一階段改造工程。從旅客使用角度為出發點,建立具有直觀性、整體性的指標系統,改善過去引人詬病的指示不清問題,提供更易懂清晰的指標資訊。 整體設計將延續中山站的黑灰主色調,以清爽明亮、簡約的美學設計翻轉過去視覺障礙問題。 3.五彩雜亂的設計有解 捷運台北車站新設計模擬圖。來源:台北捷運公司 捷運台北車站新設計模擬圖。來源:台北捷運公司 除了主視覺與整體設計簡約化外,相對應的服務與配套設施也逐一同步,如:公告架、DM架、商業攤販、雨傘架、充電桌及提供不同服務屬性的售票機台等。將參考中山站「服務盒」概念,將各項服務設施、商業空間收納至通道兩側空間,打造更方便通行的路線。 透過盒狀的系統,串連多個圓柱體,將多種服務整合至盒狀的系統中,另外也在閘門左右側設置電子看板來輪播重要公告,整併原先張貼於詢問處玻璃上的公告。 4.更直覺性的購票機 目前的售票機介面。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型售票機介面。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售票機介面改造也是本次的更新一大重點,台北捷運公司將更新內容分為3大重點:清楚資訊層級、簡化資訊內容、便利操作流程。 「色彩規劃」將畫面以色調進行統合,使用深灰色為背景突顯按鍵。「簡化資訊」在首頁提供語言選項做資訊分流,簡化原先在每頁呈現的雙語資訊。「便利操作」依使用者習慣安排按鍵位置,將常用及接續下個步驟的按鈕至於同側,方便旅客順手操作。 台北捷運施工資訊。來源:台北捷運公司 *本文由「Bella儂儂」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捷運台北車站大改裝,預計2025完工!全新四大亮點曝光:以簡約黑灰色調解決五彩雜亂視覺 延伸文章:桃園捷運預計2026 年通車?行經路線與站名一次看,實現「三鐵共構」2031 年全市無縫連接!台北捷運迎來「極簡風」!全新列車設計曝光:沉穩色調、高乘載量,讓通勤成為時髦的日常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0.31
職場 大國博弈下的必修課:再見平穩時代 近年十分轟動且改編成動漫及電影的星際科幻小說《三體》,描述外太空高等文明三體人為求生存入侵地球的故事。 三體人的星球處在三顆軌跡難以預測的恆星間,就像被三個忽遠忽近的太陽包圍,極度的酷寒或毀滅性的炙熱隨機發生,三體文明就是在這極其嚴苛環境的淬煉中誕生。 自冷戰尾聲至疫情前,受惠於全球化與和平紅利,我們生活在一個運作穩定、有規律的環境中,享受了40多年相對平穩的時光。其間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及科技或有波動,但都是漸進式的改變,不太影響彼此的軌跡,也都不足以造成整體局勢突然的劇變。 然而一群鐵鏽帶工人的選票、一場半世紀少見的通膨,加上影響力如核子彈一般的新科技——AI,似乎告訴我們世界從此不同了。 2016年,因全球化而沒落的鐵鏽帶選民將川普送進白宮,導致中美衝突白熱化、而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停滯性通膨與能源危機,急速擴表後又縮表等挑戰接連到來,世界不再是平的。 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就如圍繞人類的三顆飄忽不定的恆星,讓我們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三體世界」,並為CEO帶來前所未見的考驗。 無論是哪個國家或公司,都無法免於政治、經濟、科技三挑戰。CEO們須即時轉換觀念因應新局。 地緣政治》世界分化成主軸 過去40多年來,就只有一顆超巨星——美國,其他國家像是繞著美國轉的行星。但進入21世紀後,新形成的恆星中國越來越熾熱,形成兩強相爭格局。 近來俄烏戰爭則讓局面變得更複雜,中俄聯手形成陸權集團,與美國為首的海權集團抗衡,引發美國強烈危機感,欲以停止全球化為代價阻止中國崛起,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因而開始「大分化」,在兩大陣營的引力拉鋸之下一分為二。 在《三體》中,宇宙中最大的禁忌是對其他文明發送訊息,暴露自己所在座標,很可能招致外來文明入侵,甚至被滅絕,這和科學家霍金的警告雷同。 中國在國力壯大後,頻頻向國際社會宣揚「中國夢」,美國不可能充耳不聞,更不會坐視不管。因為兩方都有非贏不可的原因,21世紀未來的20年,將是美中全面新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局勢的主軸。 而貿易、貨幣、產業、能源,與科技面的AI、元宇宙、區塊鏈都是這兩強「超限戰」的新戰場,攻守激烈不亞於傳統熱戰,國際趨勢詭譎莫測。 總體經濟》數位貨幣雙面刃 歷史上這種國際霸權爭奪多半以零和告終,中國領導人早該看一看《三體》這本2006年開始連載的中國科幻小說,引以為鑑。 惡性通膨曾發生於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時期,法國大革命則因貧富懸殊而起。歷史上,這2個代表總體經濟失衡的病徵,在40幾年的全球大平穩時期後,同時再度出現,猶如天象預言著動盪即將到來。 為了維持全球化大平穩時代的低利率、低通膨、低成本常態,過去40多年,每碰上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貨幣及財政政策面下的藥一次比一次重,積藥成毒,導致國際總體經濟壓力爆表,債務利率與股債估值被推上歷史高峰。 三體世界中,高利率、強美元、高壁壘如影隨行,經濟猶如膨脹過度而隨時會被自己重量壓垮的紅巨星。在這張力最大的時刻,如雙面刃般的央行數位貨幣,可能是穩定金融系統的新科技,也可能是地緣政治中的特洛伊木馬。 國際金融從1944年布列敦森林金本位體系,演變到1973年至今的石油美元體系,遊戲規則都是以美國為經濟體系共主制定的,美元系統則成為制裁敵人的常用武器。 但自2014年起的俄烏衝突,俄國面臨多國強力制裁仍能存活,加上中國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及增加黃金儲備,顯示中俄與盟友們早開始建立強韌的經濟防線,為「貨幣戰」做準備。 1970年代以來維持的國際經貿秩序——東亞生產、美國埋單的「特里芬結構」也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變質。 貿易順差突破新高之際,中俄卻沒拿賺來的美元去支持美債;美國看到全球化被對手利用,而自己拿到的好處越來越少,為了國家安全,也必須不顧成本地推動在地生產,重建工業產能與供應鏈韌性。 總體經濟與地緣政治2顆恆星相互牽引,日月星辰不安於位,三體世界中的經商環境瀰漫不確定性。 無常世界,是千古以來的正常世界,過去的大平穩時代,實際上是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反常。 新科技》AI即國力時代到來 亂世創造了新科技,新科技也創造了亂世。就如二次大戰出現的原子彈、電腦、飛彈與噴射機,近年來AI、元宇宙與比特幣網路等曠世科技迅猛發展,同時帶來難以預估的機會及隱憂。 新的科技落差已經出現,舊的貧富差距卻未能解決,為未來社會增添龐大變數。 其中,AI對於這個三體世界、甚至人類命運的影響將尤其深遠。 毫無疑問,已經有部分AI突破了「圖靈界線」,達到難以分辨AI與人的境界,這顆科技新星將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形態與經濟模式,而AI超人類的分析判斷能力,將讓它成為未來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 AI將改寫人類的社會規則,重新詮釋我們所認知的宇宙,並改變身為人類的意義,是集最大破壞力與可能性於一身的大爆炸(Big Bang)。 小說中三體文明入侵地球前,先派出尖兵剷除地球上所有頂尖科學家。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發動對中國的科技大戰時,先針對晶片與人才2大關鍵,採取堅壁清野策略,就是因為科技這顆恆星引力,足以改變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平衡。 3大引力牽動新時代方向 對習慣於大平穩時代的我們而言,政經科技趨勢只是媒體上的報導或電影中的劇情,對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 然而這些巨大的壓力互相摩擦推擠,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一定會發生大地震,震波將我們從平穩的地球拋入「三體世界」。 地緣政治、總體經濟與新科技相互交織成陌生艱鉅的考驗,衝擊與機遇接連而來,就如三體人無法預測3個太陽的運行軌道,人類的世界將更加變幻莫測。 每個國家、每家企業,甚至每個人,都會被籠罩在這巨大引力的影響之下,無法置身事外,只能共同面對。 {DS_BOX_36805} 更多好書 請上商周.COM: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 ...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