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放大錢的價值 過了一段時間,E先生突然聯繫我說:「去年結婚的兒子要買房子了」「孫子今年出生,我希望兒子賺的錢盡量用在孫子身上... 2024.12.05
職場 看似人生勝利組,卻在30歲憂鬱症⋯一個公務員的覺醒:你的夢想真的是你的嗎? 最近被推坑看了韓劇《媽媽朋友的兒子》,點開之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家要叫我看了,女主角的境遇跟我有極為相似... 2024.09.17
職場 看似人生勝利組,卻在30歲憂鬱症⋯一個公務員的覺醒:你的夢想真的是你的嗎? 最近被推坑看了韓劇《媽媽朋友的兒子》,點開之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家要叫我看了,女主角的境遇跟我有極為相似... 2024.09.17
國際 92歲金融巨鱷索羅斯正在交棒!將接起七千億金融帝國的37歲兒子是誰? 去年底,索羅斯第四個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 Soros),被任命為父親創辦的開放社會基金會(... 2023.06.13
財經 為兒子做香包一頭栽進刺繡宇宙,77歲國寶大師的壯闊針線人生 象徵台灣工藝領域最高榮譽的「國家工藝成就獎」,2023年史無前例誕生首位女性得主,由刺繡工藝師粘碧華獲此殊榮。從家庭主婦到刺繡名家,粘碧華沉浸刺繡天地,40年如一日。談起獲獎,她坦言起初不敢置信,接著又不好意思的笑說:「大概覺得我很傻氣吧!願意這麼多年做這種傻氣的事。」 {DS_BOX_38243} 粘碧華說起話來,溫婉恬靜,不疾不徐,如同她的刺繡作品一樣優雅。她生於鹿港,媽媽有副車繡好手藝,小時候粘碧華都穿著媽媽親手裁縫的漂亮衣服。 大學從外文系畢業後,她進入貿易公司,工作忙碌,婚後為了照顧孩子辭職,突然多出大把時間,為排遣無聊的居家生活,她重拾母親留下的針線盒,為孩子繡香包、小飾品,還將孩子的塗鴉化為刺繡圖案。 沒有刺繡基礎的她,全靠自學,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只能看書,卻不容易。過去針法書籍多在對岸,台灣非常少見,她勤跑中研院圖書館,像海綿般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刺繡書籍、文物史料,當時圖書館一次只能影印20頁,每隔幾天就能看到她又到圖書館的身影。在12年全職帶孩子的時期,她將育兒的零碎時間,全都投入刺繡,也曾和亂針繡大師陳嗣雪短暫學習兩個月。 一開始她只會簡單的鎖針,「光靠那一種針法,我就繡了好久!」粘碧華笑說。她找出當時為孩子做的小繡品,只用鎖針就變化出不同圖案,有模有樣的針法,完全看不出是初學者。 鑽研古今中外刺繡技法,宛如圖像活字典 從刺繡開始,她的探索觸角延伸至藝術、美學和歷史,這段鑽研東西方文化涵養的日子,為她帶來深厚養分。粘碧華很大的創作特色之一,便是精通中外刺繡技法,作品融合古典與現代,她眼光長遠,「我們的競爭並不只有台灣,而是全世界,需要知己知彼。」 在研究過程中,粘碧華也常有驚喜發現。她曾繡過一個埃及出土的印花圖案,重重比對文獻後,發現這個圖案來自年代更早、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五河流域的城市,猜測可能因為貿易、遷徙的關係,讓刺繡圖案跨過千里之遠,互通有無。 每當談及不同針法,她都能立刻信手拈來悠長的歷史典故,宛如一本活字典,對刺繡知識的追求如此痴狂。她甚至還會參照史料,還原當時的刺繡圖案。這些原始圖案大多模糊不清,甚至還是黑白沒有顏色,她以自己的理解和美感,重新創作成全新繡品。 她曾看過一張英國17世紀的黑白模糊圖片,裡頭畫滿豐富花卉,過去的歐洲花園只種草藥,不重視觀賞用的花,當時英國開始從國外移植花卉,也開始提出動物分類,於是她研究當時流行的花卉圖案和昆蟲,最後花了整整一年多時間,創作出層疊立體、花團錦簇的〈豐收花菓園〉,成了她耗時最久的作品。 但當她花越多時間在刺繡時,就越覺得漫長的時間成本,不太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刺繡應該要發展出一套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創作方式,才不會消逝。這讓她萌生一個目標——想讓「刺繡平民化」,成為人人都能學習的工藝。 於是她自創「刺繡首飾」,以刺繡技法做成胸針、項鏈、耳環等小巧首飾,不僅縮小刺繡面積和製作時間,也兼具日常配戴的實用性,為傳統刺繡另闢新徑。 她開始用刺繡做首飾後,也希望用其他材質做首飾,便在42歲時,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攻讀金工首飾系;48歲時,再到英國諾丁漢傳德大學取得織品服裝系碩士學位。此後,刺繡與珠寶首飾成為她創作的雙主軸,更開設了「鐵網珊瑚」珠寶首飾設計公司。 在刺繡首飾後,粘碧華又進一步降低刺繡門檻,再度自創「刺繡餅乾」,直接剪下5公分大小的圓形不織布做底布,一次只用單一針法創作,省掉過去刺繡首飾需縫合裡布、外布,以及困難的複合針法,即使刺繡新手,也能在兩小時內學會。 她有如傳道者,帶著刺繡餅乾的概念,走遍全台學校、團體,深入偏鄉、原住民部落,無償教學推廣,還提供材料、針線,足跡最遠甚至到新疆小學,一次就教了2,400位學生。多年來,粘碧華的學生遍及8歲到80歲,但她特別喜歡教小孩,「我在做刺繡播種的工作,播一個種子下去,未來可能就有收成。」 粘碧華曾花兩個半月,在全台密集開了30堂課,她蒐集學生第一個完成的繡片,最後集結594片刺繡餅乾,組成一副大型作品〈繡片視窗:跨越傳統與未來的彩虹〉,展開足足有4公尺長,現由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蒐藏。 粘碧華既傳承傳統,也賦予刺繡新意,她把這些過程看成是一項「實驗」,「我一直在實驗,刺繡還能做什麼?」不只刺繡,手巧的她從小就愛畫畫,常將刺繡與其他技法結合,像是繪畫、拼縫、編織、印染、剪紙等,讓刺繡從單純絲線到複合媒材、從平面到立體。 像是她的作品〈漂鳥集〉,靈感正來自泰戈爾的同名大作。她畫出大片暈染的橘紅夕陽與粗大枝幹,再用亂針繡呈現細密枯枝,與畫作融為一體,在繪與繡之間,充滿詩意,恰似書中意境:「綠草在泥土裡尋找夥伴,樹木向空中追尋孤獨。根是地下的枝,枝是天上的根。」 倫敦大學名譽教授朴英淑(Youngsook Pak)曾公開盛讚粘碧華是非凡獨特的藝術家,「通曉每種技巧本身是一種成就,而她的天才在於能將所有技巧整合起來。」 粘碧華的創作靈感多來自生活,像是〈刺繡虛擬實境:我以我針繡古今〉一作中,她在各個不同的60公分直徑木板上,使用髮夾或塑膠線等現代媒材,以網繡針法繡出虛擬手機介面的生活,藉以反省人心早已被數位網路綁架。書籍也常成為她的創作靈感,就像〈漂鳥集〉,「創作要反映時代,你想要講什麼事,就可以把它繡上去。」 每當刺繡之時,她就遁入一個忘我世界,針線的上下律動,穿過布面的繃彈聲音,都讓她感到心平靜氣,忘掉所有瑣碎雜事。她甚至在出門旅行時,針線盒也不離身,隨時都能寄情刺繡。 {DS_BOX_38244} 即便要創作、教學、出書、演講、辦展,偶爾還要身兼國際評審,常讓她忙得分身乏術,但熱愛研究、讀書的她,至今每天睡前,都堅持留下一小時半的學習時間,持續精進自己。 雖然在刺繡的路上,全靠自學摸索,但她並不孤單,「我用刺繡和古人交朋友,從古代得到一些經驗,也從那裡得到安慰。」對她來說,「刺繡就是一個寬廣世界,任我遨遊。」 直到現在,粘碧華仍不停追尋刺繡存在的價值。她以東西文化交流最盛的文藝復興時期為本,以英文字開頭,整理了一套「A to Z」針法,準備開班授課。這些特殊的漂亮針法至今就連機器都難以複製,「這就是在AI時代,刺繡依然要存在的意義。」她用一針一線,繡出她的第二人生,也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刺繡風華。 ... 2024.09.26
職場 巴菲特小兒子的體悟:被客戶批評很不爽,但會讓我變強 我進入職業作曲界的門票,是為電視廣告創作配樂。在廣告這個領域,創造力與商業當然是密不可分。廣告界的先驅Benton and Bowles公司的格言,就是「除非能賣,否則就不叫創意」。某些純粹派聽了這話可能想撞牆,但歡迎光臨真實世界。 我創作廣告配樂,也學到許多實用的道理,其中大多數也讓我懂得謙卑。最基本的道理也許是:我必須承認,也必須接受我從事服務業的事實。我的音樂本身並不是最終成品,而是一個較大的構想的一部分。而這個較大的構想,並不是要創造一件藝術品,而是要製作能販賣產品的工具。 別誤會,我這麼說並沒有貶低的意思。創作廣告配樂,就像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做得好,也可以做得不好。做得好就會有名望,有地位。然而現實情況是,我的目的終究是服務客戶。要成為專業人士,將喜歡做的志業當成謀生工具,就必須接受這一點,要真正理解這一點。 依照這個最基本的道理推論,我也必須接受另一個事實,那就是我的音樂,我傾注心靈製作的音樂,很少會是商業產品最重要的部分。 無論工作大小都要全心投入 但我領悟了一個道理,而且我覺得適用於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音樂無論有多重要,或是多不重要。我都要當成最重要的環節處理。 我這樣做有2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自重。我們已經知道,你做有償的工作,就要面臨一種矛盾:你做出來的成品已經賣給別人,卻依然是你的身份的一部分。我若不認真做,那就不只是欺騙客戶,也有損自己的名聲。我若抱持這種心態,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是我的最佳作品。潦草完成的工作,會成為揮之不去的恥辱印記。 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最重要的環節的第二項原因,則是較為務實:這是提升專業能力最好的辦法,也許是唯一的辦法。人生如學校,每份工作都是學習機會。我們在世間遇到的每一項挑戰,都是鍛鍊技能,增長見識的機會。 這是因為從事有償工作,自然就是一種人際關係,應該說是種種複雜的關係才對。我們與老闆、同事、客戶的各種關係,會深深影響我們職業生涯的成就,以及我們在自我與職業有時互相衝突的要求之間,達到平衡的能力。 被客戶批評指教,反而更強了 有個例子可以解釋這種關連的某些層面。 我對自己極為嚴苛。對於自己的成績,很少會覺得完全滿意,甚至可以說從來沒滿意過。但在創作廣告配樂的初期,我也會寫出自己覺得超棒的歌曲或聲音。我帶著滿腔的自信去見客戶,覺得作品一定會贏得客戶激賞。 但有時候,客戶並不喜歡我的作品。甚至有時候還嫌棄得很!有時候客戶不喜歡的部分,正是我頗為得意的部分。 呃⋯⋯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除了咬緊牙關,發發牢騷之外)?大概每個人都有反駁的衝動,畢竟這是人性。我知道我的東西沒問題!是這傢伙沒眼光,存心找碴! 會有這種反應很正常,但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短期來看,大概會害自己被開除。長期的後果更嚴重:會失去學習的機會。 說不定客戶並不是存心找碴的混蛋。說不定他懂得一些你還不懂的業內訣竅。說不定他思考的角度比你寬廣。說不定你敞開心胸,聽聽他的意見,而不是急著捍衛受傷的自尊。也許這樣做,你的專業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再次強調,在這種情況,需要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是我們快樂、自尊的根源。我們要顧及自己的自尊,也要兼顧工作伙伴的合理要求。我們若是不敞開心胸,坦然接受外界的批評指教,又怎能得知自己的表現究竟如何,究竟有無價值?究竟成就了什麼? 重點是,我發現我只要樂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不被受挫、受傷的情緒壓垮,改進後的作品,幾乎都比我原先的作品更理想。 我也發現,我真該好好感謝許多客戶、同僚,指點我完成最後的音樂成品,有時過程雖說有些顛簸,但幸好有他們引導。我重視合作關係,傾聽他們的意見,自己也變得更好。 作曲是一個人的作業,但要以作曲為生,就少不了與他人合作。這又是一個矛盾,又是一個自我與外界有所摩擦時,可能引發衝突、挫折的因素。但我賣出了作品,別人就完全有資格介入。 該如何解決這種衝突? 別把客戶當敵人 我在職業生涯初期,難免會遇到那種尷尬場面,就是我坐在鍵盤前,客戶站在我身邊,名符其實下指導棋,要我「幫這個想點東西」、「寫個拉丁風格的東西」,或是「這一段歡快一點好不好?」 我被一堆意見轟炸,背負客戶的期待,只能極力隱藏心中的焦慮。但我嘴巴很乾,腦袋一片空白。我低頭看著熟悉的鍵盤,一時之間覺得很陌生。我通常還是會完成合格的作品,這畢竟是我的工作,但過程簡直是酷刑。 久而久之,感覺比較輕鬆。為什麼?因為我調整了態度,這種調整雖說簡單,卻至關重要,而且也並不是我刻意為之,是隨著經驗的累積逐步調整。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每次有人要我即興作曲,我都覺得這是一種二元對立。客戶提出要求,我則必須完成。我應客戶的要求創作,而客戶則是等著評判。 不過隨著經驗累積,我越來越有信心,也發現先前的想法既無益,也不正確。眼前的工作,並不是我與客戶的問題。重點是我們要一起完成工作。我們並不是敵人,而是隊友。我必須尊重客戶在製作過程的意見。但要做到尊重,我自己也必須放輕鬆,要克服不安全感。 我應該要知道,即使不把作品當成個人獨有的,而是接受協作,作品也仍舊屬於我,甚至可以說更屬於我。 我之所以強調這個過程,以及這種轉變,是因為我相信,所有的工作首先都是獨力作業。即使是最合作無間的團隊作業,也是團隊成員先各自竭盡全力,再與同僚合作,達成共同目標。 你可曾在電影結束後,看完所有演職人員的名單?電影能完成,最後上映,是數百人努力的成果。很難想像有哪種工作,會比電影更需要眾人協作。不過,團隊中每個人進行各自的工作時,還是獨自作業。每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一部分,而最終的成品,也反映每個人的專業能力與自豪。 一個團隊合作,能成就的成果,會比任何一個人能做出的更盛大。但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必須貢獻自己的獨特特質與才華,團隊合作才能成局。 每個人都付出一些,付出的也仍然屬於自己。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了解自己的過程 我覺得領悟這個道理,是我們從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進階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關鍵。 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其實就是踏上了解自己之旅。我們擅長什麼?我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從事什麼職業,才會覺得最能展現真實的自我,最能擁有該有的人生?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則是另一種旅程,一種必須踏出自我的旅程。我們發掘了自身的才華與性情,要如何在外部的世界發揮?世界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眼中自己的特長,與世界需要我們貢獻的能耐,有哪些重要的交集? 找到這種交集,是人生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我們夠幸運,能找到,甚至更幸運到能藉此謀生,那就很有可能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 *本文摘選自一起來出版《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 {DS_BOX_37741}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6.28
財經 「媽咪,高學歷有什麼用?」為了當兒子榜樣,她毅然重返高壓科技業 「媽咪,妳學歷這麼高,那妳現在不是當家庭主婦,妳念書有什麼用?」 陽明交大資工碩士畢業的黃慧瑜,沒料到孩子會這樣問自己。 在加入國際半導體公司新思科技、擔任技術應用首席工程師之前,她曾經當了4年的全職媽媽,也在這段期間,收到這句她預料之外的提問。 黃慧瑜和先生都在科技業工作,「兩個人時間其實都還蠻緊湊。」她表示,雖然家中有長輩可以當後援,幫忙照顧孩子,但他們心中總是有一個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缺憾。 因此,當家中經濟狀況趨於穩定,不必然需要雙薪收入後,她選擇從台灣頂尖IC設計公司中年退休。 然而,孩子們並不清楚,這些年媽媽給予的陪伴照顧,還有親密的親子互動時光,其實是先經歷過許多辛苦的付出與取捨後,才換來的。 他們看到的,是擁有高學歷,卻沒有工作的媽媽。 「我就覺得說,那我必須要建立一個Role model(榜樣)。」黃慧瑜是在這個時候,才敢放膽讓心中對於工作熱情的那把小火苗,盡情燃燒。 雖然當初是以退休狀態的設定離開職場,她在照顧孩子之餘,也幫自己安排了運動、學習等各種活動,並嘗試進入新領域、交新朋友,可是她對工作的熱情其實一直沒有消失。 但,重返職場,要去哪裡呢? 在科技業,就不能工作家庭兼顧嗎? 回到她最熟悉的IC設計產業,應該是最容易的,但若是要回鍋前東家,一想起過去工作面臨的高壓與長工時,她不諱言心中還是存有疑慮,自問:「我的人生還要這樣子下去嗎?」即便孩子已經上了國中,不再是需要她時刻呵護、把屎把尿的年紀,但這也不代表孩子就不再需要陪伴。 後來,是新思推出的員工回任計畫,給了她重返職場的契機。 「可以不用全職」是當初打動她的關鍵。 當時新思的提案,給予她非常大的工作彈性。如對方問她,在生活中,願意撥出多少時間給工作?她回覆一半以下。 於是在評估之後,雙方約定以一周2天的工時,簽下半年聘僱合約。 高階人才,要的是彈性 雖然後來實際開始工作後,她發現真正要投入的時間其實不只有2天,但她並不在乎,「時間非常的彈性,那你心情也是跟著彈性的。」黃慧瑜舉例,不用進公司,就不用塞車出門,一天就省下2個小時,而且這還同時省下梳妝打扮的時間:「我蓬頭垢面就可以開始工作。」 此外,當做事情卡關時,她可以先去洗個碗或者去晾個衣服,「回來之後,我又有靈感了。」更重要的是,「你其實是可以隨時支援家庭的事情。」她不需要一邊上班,一邊焦慮可能趕不上孩子的下課時間。 「彈性的工時跟彈性的工作地點,對我來講幫助非常的大。」她說。 經過半年的愉快合作,黃慧瑜決定轉為正職,目前重返職場已經2年。 當企業提出彈性聘僱方案,讓壯世代不再只能工作與家庭二選一,讓二度就業的媽媽,也可以重返職場,再次閃耀。 核稿編輯:劉佩修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4.09.25
財經 遺產稅差60萬!一個案例看:想把遺產給最孝順的孩子,這招最省錢 因為老陳生病時都由大兒子照顧,未來媽媽也會繼續由大兒子照顧,所以媽媽和小女兒都想將老陳的遺產,留給大兒子一個人繼承... 2024.12.25
財經 終究是親兒子,拜登為英特爾砸6222億元補貼!降低對台積電依賴? 白宮3月20日公布將近200億美元補貼和貸款,支持晶片大廠英特爾公司在美國擴廠,這是總統拜登政府因應中國主導關鍵技術的問題,截至目前最大筆的補助。 法新社報導,白宮在聲明中指出:「根據『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商務部已經與英特爾公司(Intel)達成提供高達85億美元直接資金和110億美元貸款的初步協議。」 聲明提到,相關資金「將支持營造和擴大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等廠,創造近3萬個工作機會,並且支持數以萬計間接就業機會」。 路透社報導,獲得195億美元(約新台幣6222億元)聯邦補助和貸款後,英特爾正計劃在全美4州耗資1000億美元建廠和擴廠,同時希望再得到250億美元稅收抵免。 英特爾這項5年開支計畫的核心就是要把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Columbus)附近的空曠田野,搖身一變成為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所稱,最早於2027年開始營運的「舉世最大人工智慧(AI)晶片製造工廠」。 英特爾的計畫也將涵蓋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廠翻新,以及在亞利桑那州擴大營運。長期對手台積電也正在亞利桑那州建廠,希望能取得拜登政府推動先進半導體製造重返美國計畫下的補助。 不過,靠拜登政府更廣泛晶片製造復興大計提供的補助,來幫助英特爾修補錯誤商業模式,這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法新社報導,拜登選在走訪亞利桑那州期間宣布上述決定,凸顯11月將與前總統川普再度遭遇的他,在選戰關鍵州強調立法成就的策略。 2020年大選時,兩人在這個西南部州激烈廝殺,拜登僅以1萬457張票艱難勝出。 今年再下一城贏得選戰對拜登而言至關重要。儘管近期經濟和就業數據堅挺、失業率持續處在低檔,而且通膨放緩,由於選民對拜登的經濟政策仍心存疑忌,使得他的連任之路仍備極艱辛。 責任編輯:湯明潔 ...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