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傳產

共有 1046 則相關文章

焦點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中國廉價品傾銷兩大困局,相較於台灣傳統製造業的愁雲慘霧,小而巧的鎖業相對生機蓬勃,不僅衰退相對有限,甚至還有中小型業者能逆勢繳出每年平均五%到一○%的營收成長,究竟台灣鎖業是如何應變取勝? 先看美國對等關稅,台籍專業經理人、亞薩合萊大中華區與東南亞區資深副總裁暨東隆五金總裁楊錫卿坦言,這是所有產業都會受衝擊的議題,鎖業也不例外,尤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鎖具銷售市場,因此未來衝擊還很難預估。 鎖業專家揭降低對等關稅衝擊三招 話雖如此,但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寬豐工業董事長何希晧認為,仍有自有品牌、直營客戶、分散生產基地三大類做法,可以降低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自有品牌部分,台灣製造業多習慣走純代工路線,靠製造生產的成本控管來創造利潤,但鎖業的不同之處就是眾多業者很早就開始走代工與自有品牌並行的策略,而因為有品牌長期累積起來的價值,因此當關稅被拉高,也會比純代工廠有更多的利潤空間來吸收,甚至反映成本時也比較容易被接受。 圖表製作者:林洧楨 但培養自有品牌曠日費時,遠水救不了近火怎麼辦?不少業者認為,台商可以趁新台幣升值,收購海外品牌更有優勢的時候,學習外商購併模式,乘機買進適合自己的國際品牌,讓台灣貨能賣外國價,創造更高利潤空間。 直營客戶方面,藉由消滅中間商騰出利潤來削減關稅衝擊,如同專攻客製化鎖具的寬豐工業,就採取共同開發案的直營模式,少了居中抽成的中間商,自然利潤更好,當然更有餘力因應關稅戰。 最後,是分散生產基地,由於美國對等關稅是不同國家不同稅率,因此堅守台灣單一基地策略會缺乏彈性,看在哪一國生產會比較有利,也是能降低衝擊的做法。 對此,亞薩合萊集團旗下的東隆五金,因為有菲律賓生產基地,而菲律賓又是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宣布暫緩對等關稅之前,亞洲各國中稅率僅高於新加坡的第二低國家,是短期亞洲轉單湧進的少數受惠業者之一。 但楊錫卿仍不敢對美國關稅戰衝擊掉以輕心,因為他擔心的是,就算選對地點有製造優勢,可是如果關稅課下去,勢必墊高售價,影響民眾消費信心,最糟的情況是有可能造成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畢竟「沒幾個人要買東西的時候,你製造再有優勢也沒用。」他說。 不怕中國低價戰,關鍵在高值化市場 再看中國的低價競爭,綜合多家鎖業看法,鎖業會相對不怕中國競爭的主要因素,就在於它是一個不靠價格分勝負,而是靠價值取勝的產業生態,所以沒人想與中國打價格戰,而是學會挑市場經營或往高值化市場升級轉型。 「把價格打到跟中國一樣,以後就再也拉不上去了。」楊錫卿說。 所以他帶領的亞薩合萊東隆團隊,就算是最便宜的喇叭鎖,都有比同業貴五到十元才能賣的潛規則,從源頭就砍斷低價競爭思維,也會逼著團隊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品牌行銷、通路關係經營等方面找出解方。 也因此出現一個有趣的經營哲學,那就是挑懂價值的市場去經營,進而降低中國低價競爭的威脅。 他不諱言,無論是在台灣或海外市場,有人重價格,就有人重價值,一般來說,發展成熟的歐美先進國家,對於品牌價值的重視度就會更高,這就對不打價格戰的台灣商品有利,勝算就會高。 相反的,像是東南亞、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由於收入等現實條件考量,往往只能先求有,再求好,因此會是更重價格的地區,想在這些市場打價值戰,只會事倍功半,就容易失敗。 除此之外,其他鎖廠則認為可以往更難、更高技術門檻的產品去做升級,比方近年越來越受歡迎的智慧電子鎖,由於要融合最新科技與古老機械,不只能賣更高價,也能建立更高的技術護城河,是能避開低價競爭的有效做法。 ...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