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偷懶

共有 449 則相關文章

職場

當你在全球企業的國際團隊工作一年左右,便自然能理解他們特有的思維模式,並體驗到其威力。 「Be Lazy」——這是我與跨文化專家蘿契.柯普討論時提到,為了更順利導入最新技術,個人和團隊所必需的首要思考習慣。 在敏捷式開發和Scrum開發框架的領域中,這也是經常被提及的觀點。簡單來說,這種思維是指「用更短的時間,實現最大化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盡可能用最少的精力來找尋輕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執行「多任務」的工作方式,絕對能提高大腦的生產力。 為了實現Be Lazy,必須養成以下習慣: 只投入達成目標所需的最低限度努力、消除不必要事物,和沒附加價值的工作(包含過度準備)、力求簡單、設定優先順序、重點放在產出和生產力,而非投入的時間和努力、避免長時間工作、在會議時間內高效率且有生產力的產出價值。 讀完以上,大多數人應該都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嗎?」然而,其中隱藏想不到的陷阱。 以「設定優先順序」為例。常聽到這樣的觀點:「在待辦事項清單上設定優先順序,集中精神處理順位較高的事項。」假設清單上有五項任務,會認為:「因為不可能完成所有任務,所以需要設定優先順序。若時間允許,還是會想完成所有任務。」 但是,國外團隊成員對於同一句話,卻會浮現:「挑選出最重要的任務,其他則不做。只專注在自己選擇的工作上。」 日本人常常「這個要做,那個也要做」,但比起「應該做的事」,思考實際上能完成的範圍,對提高生產力更有幫助。按照所謂「二十、八十法則」,二○%的工作能創作八○%的價值,所以只需要做好二○%就夠了,如果試圖每件事都做到百分之百,不僅工時會增加,時間也不夠用。 簡單來說,之所以能有高生產力,就是因為平時不斷思考如何創造出「量少」而「價值高」的工作。 一流工程師會把心思放在「如何減少工作量」。一般來說,能快速實現許多功能被認為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是一件壞事。因為據統計數據顯示,用戶實際上使用的軟體功能只有大約百分之四十。 即便工程師用盡全力做出百分之百的功能,其中仍有百分之六十不會被使用,而且一旦某項功能出現錯誤,就必須修改。隨著代碼庫變多,需要進行變更時,要閱讀的程式碼也會增加。 也就是說,運用Be Lazy的精神「減少工作量」是一件非常棒的事。但是,從日本人的觀點看,總覺得沒有全部做完是一件壞事,因此非常不擅長「減少」當前的任務。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重新認知到:「減少」本身就具有價值。 舉例來說,我在微軟工作以來,報告系統已經換了兩次,每次使用都變得越來越輕鬆。原先每週都開的會議變成兩週一次,一年四次的評核也減少了,業務上的負擔因此減輕。 如此一來,原本用在這些會議和評核的時間、精力,就能用在其他優先順序更高的任務,從而「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價值最大化」。 具有強烈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往往會把時間花在相對不重要的事上,並將其打磨得「閃閃發亮」,因此很容易浪費時間。當然這樣做有好有壞,例如與日本人相比,西方人把細節打磨得閃閃發亮的能力較弱。 因為時間是最大限制,所以需要集中精力做出最大成果。 問題在於,我們不應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費太多工時(例如寫文章時過度講究Excel的細節排版)。當你放棄完成優先順序較低的事情,只把重要的事情打磨得閃閃發亮,競爭力就會飛躍性提高。 從產品負責人到經理,包括團隊成員,所有人都共享這樣的認知,就能在設定故事的優先順序、決定應該實現哪些功能時,迅速做出合理判斷。 與專案相關的所有成員都需要辨別哪些功能是真正必需的、哪些功能是不必要的,並透過實施改善流程來「更輕鬆」創造出更高價值。 一、選擇只做一件事情 我相當不擅長設定優先順序,因為覺得每件事似乎都很重要。所以我決心思考「哪件事最重要?」如果我選出三件要優先完成的事,會先選出其中最重要的,再排序另外兩件。 如果能養成「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習慣,即使在緊迫的情況,也能快速完成最關鍵的工作。如此,你會意外發現原本認為「非做不可」的事情,即使不做也沒問題。 當然,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最重要的是,在十件事中只做一到三件絕不是壞事,你將能體會到這樣更有「價值」。 二、透過固定時間,盡可能增加能完成的事情 我觀察國外團隊,他們不是用「應該完成的任務」來計算時間,而是固定工作時間,限制自己在時間內最大限度提升價值。例如開會時覺得「這是問題,那也是問題」,但我不會延長時間,而是專注從我能完成的事中獲得最大價值,切換到「只做這兩件事」的思維。 一開始可能會因「不夠完美」而感到害怕,但通常重要的部分可以從他人獲得反饋,所以不要害怕,迅速執行就對了。 三、停止「準備」和「帶工作回家」,當場解決問題 我觀察國際團隊,他們總能在會議現場完成討論。雖然有議程,但他們不會花費時間準備;紀錄也會用筆記軟體當場共享;若是演示會議,他們不會稍後再修改,而是當場修改。 如此一來,就不會占用會議結束的工作時間,會後也少有作業或檢討工作。 必要的決策盡可能當場決定。訓練自己在會議時間內完成所有事,讓時間變得更有價值。 如果不知道一開始需要做多少準備,不如測試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盡量在會議時間內完成所有事,你應該會發現自己能做到的程度比預期更多。 如果發現無法完成,有可能是你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太多精力,需要練習盡可能刪減日常工作中不必要的事情。 四、減少要做的事情 在日本,進度會議是匯報哪些工作完成、哪些工作落後,經理不會刪除預定任務,而是考慮如何增加人力來完成。 而在微軟,經理會主動說:「這個任務不太重要,沒必要在兩週內完成。」然後從工作範圍中刪除。大家的工作會逐漸減少,有些任務可能從此不再執行。經理會讓大家聚焦在絕對重要的任務上。 我們應該在工作中不斷決定「要放棄什麼」。工作的重點不是做了多少,而是工作帶給公司多大的影響。 想在短時間內實踐並不容易,但是,只要你有意識實踐Be Lazy的思維模式,就能熟能生巧,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能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價值。 {DS_BOX_38999} ...

2025.01.23

職場

一定很多人都遇過,座位旁邊就是有一個每天都不做事的同事,他從上班就開始吃零食一直吃到下班、要他幫忙他也不幫,這種人是否讓你覺得很生氣呢? 如何對付公司裡的薪水小偷? 有一種薪水小偷是不做事但很安靜的那種,遇到事情能閃則閃,但是這種人我勉強還能接受,不要來煩到我就好。 但是有另外一種人,每天上班就開始裝忙、假裝自己做了很多事,這種就蠻令人討厭的。這種人我碰過很多,這種人的特徵就是:很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上班就打開通訊軟體聊天;你的任何風吹草動,是他跟別人聊天的話題。我還真的因為這種人吃過很多虧。 還有另一種,是跟你同一組,只有報告那天才會出現,然後報告的時候,說得好像都是他做的一樣。 薪水小偷的種類很多,上面說的還都是座位旁邊的同事,公司的中層跟高層也會存在這種現象,要能夠擊破他們真的很困難,但是至少要讓他們不能影響到自己。 1.先區分是真薪水小偷,還是工作效率高 薪水小偷的養成跟一間公司的文化,與老闆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如果這間公司容許這件事存在,那你要思考一下:這個工作的環境有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可以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但是,你也要接受一間公司如果有一定規模,一定至少有幾個薪水小偷存在,所以還是要看比例,如果比例不大倒不用太在意。 你需要先把「看起來」沒在做事,跟「實際上」沒在做事的人區分開來。有些人的個性就是這樣,或是因為他的實力很強、做事效率很高,工作量對他來說很輕鬆,他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上班就可以處理好。這個情況我也遇到幾次,這種人建議跟他保持良好互動,因為他很容易升職當你的主管,只是現在時機還沒有成熟而已。 2.遇到真的不想做事的薪水小偷,不必理會 有另一種人是平常看起來很認真,但你真的叫他做大事的時候,他就扛不起來了,他甚至還覺得為什麼只有他在認真、別人都在打混摸魚,於是就開始跟大部份人為敵。我認為這種人是隱性的薪水小偷,因為這種人沒辦法跟別人合作、產值很低,而且他骨子裡是不想做事的。 另外還有一種人,就是他領的薪水很低,所以他也不想要做事。這個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因為他薪水領得低,所以不想要努力做事情;又因為他不想努力做事情,所以他的薪水也不會升。這種人也不太需要理會他。 3.高薪的薪水小偷,你改變不了 高階的薪水小偷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通常都不會做事,但是因為他的名氣夠大,所以把他供著就對公司有好處了。但從你的角度來看,他的薪水可能是你的好幾倍,而他幾乎沒有在做事,搞不好開會時還會說你哪裡沒做好。從你的角度看,跟公司的出發點其實不太相同。 不過,高薪的薪水小偷也有可能是被老闆冷凍了,但因為無法開除,所以給了他一個有實無權的位置。這也代表你的公司缺乏新陳代謝的機制,沒有上層的位置空出來,讓厲害的年輕人當上高階幹部,只能讓能力普通的資深同事,一直往上爬、爬到他不適任的位置。 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著想,如果公司環境真的很糟,你也要想一下退場機制,不一定要一直待著。如果你覺得這間公司還不錯,那你可以試著想想,薪水小偷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必要性。 有時候這種人從你的角度看來是薪水小偷,但是從公司整體的戰略來看,並非如此。有可能老闆只是因為規定,所以要請這個人,所以這個人只要在公司裡就已經發揮價值,他有沒有做事其實沒那麼重要。 不管遇到哪類型的薪水小偷,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就好 我自己想通不要理薪水小偷的方法就是:該把我們之間的「課題分離」。他們選擇這樣的工作態度,是他自己的問題,我怎麼做是我的問題。這樣想,就把我與他們之間的關聯切開了,他是他、你是你,我只要顧好我該做的事情就好。 他要的可能是「安穩度日」、你要的可能是「飛黃騰達」,在創造自己的「戰功」與「戰果」後,這件事好像變的也不是很重要了。因為你跟他們的層級不一樣,你也有可能因為努力,而有跳槽或是被挖角的機會。有薪水小偷的公司,多有一定的規模,保持工作的態度,始終會幫自己加分。 尼采說過:「知道為何,才能成就任何」。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就不會被不重要的人影響。所以,不能把自己的學習與成長,都歸因於外在的環境。這樣的想法會讓你陷入困境。你只要能夠釐清在職場上的目標,然後勇往直前就好,這其實很簡單。 這些職場的「貴人」都是來磨練你的,他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職涯的過客,雖然當下被同事氣到感受很深,但很快也就過了。所以不要讓一個不重要的人進入你的世界,並掌握自己的未來。 薪水小偷只是礙眼!只要不斷成長,他就不會成為你的職涯絆腳石 薪水小偷有百百種,與其探討同事為什麼會成為薪水小偷,不如想看看這間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才能夠容許他們的存在。別人要當薪水小偷,只要老闆可以接受就好了,老實說你沒有什麼能夠改變這件事的機會。 如果你不想要成為他們,那就要換個環境。如果你也想要跟他們一樣,未來可以輕鬆的坐領高薪度日,那就可以繼續待著。但是現在時代變化很快,誰也不能保證你在變成他們之前,公司會不會怎麼樣。 最終,還是要努力精進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實力夠的人路很寬廣,薪水小偷只是礙眼,但絕對不能讓他影響你在職場上的發展。 *本文獲「孫忠邦」授權轉載,原文:如何對付公司裡的薪水小偷?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