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信仰

共有 1548 則相關文章

財經

出身名門望族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原本可以是醫生,也可以是安逸的富二代,但他三十八歲棄醫從商,踏入科技業,事業歷經多次波折,股票下櫃再上市,還完一千二百億的債務,現在他的人生最新挑戰是——開餐廳。 {DS_BOX_39016} 原來黃崇仁不只愛音樂、蒐藏藝術品,也是一位老饕,平日喜歡嘗試各國佳肴。雖然貴為科技大老,但他的吃食並不重視排場,應該說,從街頭小吃到餐廳大菜,只要好吃,都會想要去試試。他也熱衷美食分享,一旦獲得他認可,轉身就會帶同事或朋友一起去吃,更會投飯友所好來安排餐廳。 好比說,曾擔任力晶總經理的王其國過去長期居住海外,吃食偏美式風格,逢週二主管會議,黃崇仁就會安排去吉比鮮釀餐廳;他知道副董事長謝再居喜歡台菜,只要有他在,兄弟飯店蘭花廳或茂園就是不二選。黃崇仁不假思索說,力晶的許多主管都是隻身在台,平常不會開伙,帶他們去吃好吃的聊表心意。 他這麼愛用吃食交陪,或許與生長背景脫不了關係。因為食物,往往是人們用來想念一個人最日常卻最深刻的方式。 他的美食挑嘴基因正是來自母親黃許碧瑜。黃老夫人的老家鄰居,就是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大廚。梅蘭芳不僅戲演得好,對吃食亦很講究,以梅家菜為主的私房菜,清淡養生卻有滋有味,一直到現在都令許多人津津樂道。大廚看年幼的黃許碧瑜聰明伶俐,便讓她跟在身旁學了兩三年廚藝。日後,就連傅培梅看到他母親做菜,都誇實在有天分。 吃了母親的料理數十年,黃崇仁印象最深的是,她為家中小孩燉的雞湯。母親做菜十分講究,拿雞煮湯只是為了湯,還要分兩次煮。因為雞肉各部位油脂含量不同,要燉煮的時間也不一樣,一次是雞身,一次是雞翅腿等,煮完後再把雞肉和浮沫都撈掉,宛若法式澄清雞湯。另外讓他思思念念的紅燒炕肉,也是傳自梅蘭芳大廚的好手藝。 {DS_BOX_39017} 受母親影響,以前他愛吃中菜,赴美念書時則改吃牛排、義大利麵,他在海外養成的料理手藝,卻不受母親青睞,「媽媽不吃我做的菜。」雖說有好手藝挑剔是無可厚非,但內心許是不想麻煩孩子。 回台創業後,黃崇仁一度罹癌,那段時日,母親天天為他親手做便當。他最佩服母親的一點,是她結合中菜和日本菜的精髓,讓料理養生又美味。料理的溫度來自於人,而母親總是用食物給孩子留下最好的味道。 一起吃日料是家族行程 其實,黃崇仁的母親不僅擅長中菜,日本料理也拿手。原來,他父母都是受日式教育薰陶。他解釋,父親是東京帝國大學醫科第二屆畢業,媽媽還是台北第一女子高中學校畢業,戰爭時,父母在日本住了十六年,哥哥和姊姊都是在日本出生,回台灣才生了他與二姊。 小時候,父母會帶全家人去吃日本料理,只不過,當時的台灣日本料理,都是日本人走後留下來的一些小吃,像是壽司、烏龍麵等,是比較粗的日本菜。他坦言,現在日本料理會這麼精彩,是因為「台灣人把吃當成一種品味跟學問在進行。」 黃崇仁雖沒鑽研美食,卻對想吃的很執著。黃崇仁侄子、也是鮨嘉仁總經理黃俊欽分享,有一次,黃崇仁想吃基隆紀家豬腳原汁專家的白豬腳,到了廟口店卻沒開,隔天就麻煩司機幫他跑一趟,「他想吃的,如果沒時間親自去,一定會想辦法請人家買來。」 黃俊欽加碼透露,不挑嘴的黃崇仁,年輕時卻不吃田雞,原因是「當醫學院學生時解剖太多啦。」 隨著年紀漸長,他的口味亦偏好日本料理。他覺得日本菜是很有深度的料理,像是職人投入一生,甚至窮盡所有氣力,只為發掘牧場豬肉的美好特質,製作最好吃的炸豬排等。黃崇仁也憤慨表示,「在台灣,要吃一家像樣的壽司,預約經常得等三個月、半年,根本就不想吃了嘛。」他補充,有日本米其林評鑑出來的餐廳,絕對比台灣厲害,因為日本正是壽司王國。 三年前,第一次吃到日本京都米其林一星「鮨和魂」前料理長奧地太一的料理,就令他大為讚賞。他表示,最欣賞奧地太一對料理的細膩,非常有日本精神,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完美。此後他一個月飛兩趟京都吃飯,「我是一個很會看細節的人,光看他在切鮪魚,一塊二十片,每片大小都一模一樣,而且還不會吃到筋,原來他把筋都修掉了,這就很厲害。」學醫的經歷讓他連工法都看得細。 去年,聽到京都鮨和魂要暫時歇業,黃崇仁立刻向奧地太一遞出橄欖枝,邀請他來台開設店。他斬釘截鐵說,要不計成本,做出高水準的餐廳,讓老饕也能認識精緻壽司工藝,帶起台灣的餐飲品質。他的美食觀,不僅是對食物本身的熱愛,更是文化、藝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全面體驗。 黃崇仁感慨說,「很可惜,開鮨嘉仁時我媽媽已經不在了,要不然,她一定會說,這家不輸銀座久兵衛。」 飲食這件事,說起來不過是日常小事,但對黃崇仁來說,更像是用味道謹記時光,懷念母親的生活印記。 ...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