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從結帳習慣看人際關係:為什麼有些人愛主動埋單? 站在餐廳櫃檯前的人大致分2種:一種是為了爭相結帳而引發可愛小騷動的人,另一種則是以n分之一精準計算要付多少的人。 會令我們感到尷尬的情形,往往是因為沒有事先說好這頓飯誰付,所以在互相觀察。像這種時候,總會有個人出面擺平結帳,不論是誘導大家各付各的,抑或自願請大家吃飯,總之這種人都會是固定那1、2個人。 而這也表示,最終結帳者另有他人,但我會用「最終」是有理由的,因為不論是基於被動還是積極付錢,總之都是指那些有強烈意志要擺脫尷尬情況的人。他們不僅自己不喜歡這種局面,更討厭讓讓別人感受到這種不自在,所以會傾向自己先站出來。 這種人不只是在付飯錢的時候,就連分配工作時或者計算損益時,都會最先以「我們」的概念來包容接納自己的犧牲。 被請客的人可能會遺忘,但是付錢的人永遠都會記得。假如你認為上述情形符合自己,那麼,你很可能就是每次付錢的那個人。 雖然多少一定會感到有些委屈,但是也不必這樣去想,因為最終都還是會有所得。 究竟為什麼會老是忍不住先掏出錢包呢? 第一,因為深信「只要犧牲小我,就能讓所有人都舒適」。 這和天生喜歡人、論究道理等相距甚遠。許多人只要有煩惱就會找這種人,而只要向這種人傾訴,就算敞開心房也會感覺像置身在一片竹林一樣,使人放心說出心底話,所以對朋友來說,這種人無疑是值得感謝的好夥伴。 由於不是屬於會斤斤計較的類型,所以會用自行吸收承擔來讓周遭和樂融融,只要適當做好心理調節,這樣做所帶來的幸福感一樣很高,因此仍甘之如飴。 第二,對於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慾望較高。 這種人不會想要在結帳時展現自己在假裝確認手機訊息的小氣模樣,在「金錢」這項敏感問題面前,也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是意志堅定的人。 他們知道自己是有容乃大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的人,也是有足夠底氣能承擔的人。他們頭腦非常聰明,喜歡與人聚集在一起行動,往往展現領導者的風範。 經常掏錢包的人,要注意什麼? 假如是經常掏錢包的類型,就需要注意金錢交易。朋友急需借錢的話,頂多只能借給對方不足以影響自身生活的金額,因為借錢的人有很高機率不會還錢,他們知道你在金錢方面多想要讓自己看起來不受影響。 所以假如要還的金額很高,就算不是刻意,也會把你這筆錢延到最後面才還,屆時你就會變成容易被人出賣的人。 這種人也很容易被推銷,假如有人推薦購買非常昂貴的東西,一開始通常都會因為感到有負擔而拒絕,頂多附和幾句而已。但是當對方再推薦價格稍微低一點的東西,就會變得難以拒絕,只好買下來,也就是為了消除掉拒絕過對方的愧疚感而選擇接納。 資本主義社會是以施與受作為基本規則運轉,施與受的關係,雖然就是既然得到就理所當然要給予的意思,但是換個角度想,也意味著不能只有給予。 假如你是每次付錢的那一方,不妨放下對人的執著,嘗試將這份機會轉移給其他人。人際關係其實也像血管一樣,要有良好的循環才會健康。彼此要能達到有來有往的相互循環,才可以維持長遠穩定的關係。 *本文摘自新樂園出版《Force Making打造氣場》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5.02.22
管理 勞保、健保加勞退,公司平均要幫每個員工付出多少錢 每個月繳納的勞保、健保及勞退6%,成本到底有多高?公司與勞工各自負擔的比例是多少?許多公司其實是搞不清楚的。通常公司收到勞保局、健保局寄來的繳款單,都會在期限內就趕快繳掉,避免因為遲繳或漏繳而產生罰款跟滯納金。 許多小企業因為不諳法令或為了節省經營成本,能低報就低報;又因為招募困難,遇到臨時工已在農保、漁保、職業工會投保,或是欠債不能投保的勞工,就要求其簽具不投保切結書後,直接不投保了,這樣可以嗎? 上述問題牽扯到投保是否具強制性?投保金額的依據是什麼?收入不固定要如何投保?勞資雙方可以協議不投保嗎?有諸多問題等待釐清。 勞保、健保及勞退6%,是否具強制性? 《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第1項:「年滿15歲以上,65歲以下之左列勞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團體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全部參加勞工保險為被保險人: 受僱於僱用勞工5人以上之公、民營工廠、礦場、鹽場、農場、牧場、林場、茶場之產業勞工及交通、公用事業之員工。 受僱於僱用5人以上公司、行號之員工。(以下略)」 上述法規強制要求5人以上公司行號要設立勞保投保單位為員工投保。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8條第1項:「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符合下列各款資格之一者,應參加本保險為保險對象: 最近2年內曾有參加本保險紀錄且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或參加本保險前六個月繼續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 參加本保險時已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之下列人員⋯⋯(以下略)」 上述法規強制要求所有受僱關係之人員均應投保健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1項:「雇主應為第7條第1項規定之勞工負擔提繳之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 上述法規強制要求雇主為符合條件之所有員工進行退休金提繳。 由上可知,勞保、健保及勞退6%均為依法應強制投保,企業之投保責任顯然難以避免。故縱使跟員工以口頭約定或簽立不投保協議書,未幫員工投保的企業,由於行為已經違反法律強制規定,所以該不投保協議書仍屬無效(註1)。 投保金額之依據為何?收入不固定如何投保? 投保金額規定分別如下: 勞保 依據《勞工保險條例》第14條第1項,勞保的每月投保薪資,即為「投保單位依照被保險人的每月薪資總額,依投保薪資分級表之規定,向保險人申報之薪資」(註2)。 如果每月薪資不定,投保金額則依據《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27條第1項,以最近3個月收入的平均為準(註3)。 健保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20條第1項,受僱者「以其薪資所得為投保金額」(註4)。另外,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21條第2項,除非已達最高級距,否則被保險人的投保金額不能低於其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和其他社會保險的投保薪資。如果發現被保險人的投保金額低於這個標準,則投保單位(通常是雇主)必須通知保險人進行調整,保險人也可以直接調整,以確保金額符合規定(註5)。 勞退6%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註6),雇主應為勞工負擔提繳的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的6%。依照《勞動基準法》第2條(註7),此處所稱的「勞工」,指的是受僱從事工作並獲取薪資者。 「雇主」為僱用勞工的事業主、事業經營負責人,或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的人。「工資」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註8)。 從上述規定可以知道,投保薪資是以《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所指的「工資」作為依據,重點在於「因工作獲得之報酬」及「經常性給予」。 跟工資有關的勞動成本包括:勞保、就保、健保費、舊制退休金、新舊制資遣費、新制退休金提繳、職災補償、延長工時工資、休息日加班工資、休假日加班工資、各種有薪假工資、預告工資、工資墊償、福利金、年資結算金⋯⋯。 筆者茲於表4列出勞保、健保、勞退6%的成本明細,便於讀者參考。 來源:商周出版提供 從表4投保成本明細的說明中可以看到,薪資加上勞動成本,等於1年至少支出12個月薪資,這樣的負擔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著實不輕鬆啊! {DS_BOX_39672} {DS_BOX_39673} {DS_BOX_39674} {DS_BOX_39675} {DS_BOX_39676} {DS_BOX_39677} {DS_BOX_39678} {DS_BOX_39679}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勞資一點通,一看馬上懂》 {DS_BOX_39655}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6.10
職場 「為愛付出」卻落得血本無歸⋯伴侶創業「記住10件事」避免關係生變剩後悔 在進入這樣的關係之前,我有些話想要跟一起創業的伴侶們說: 1.沒有不求回報這種事,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2025.03.14
職場 人均GDP翻倍,孩子幸福感卻砍半!經濟成長讓下一代付出什麼代價? 一直都有人說「經濟成長與幸福度無關」,但其實只要改變觀點,也會發現經濟成長對幸福度造成明確影響的案例。那就是對孩子的影響。 自從有了「伊斯特林悖論」(編按:此悖論認為,收入越高的人通常越幸福,但長期來看,收入增加並不會讓人更幸福)後,便開始針對經濟成長與幸福度的關係展開各種分析,但當中許多採用的都是成年男女的幸福度。其背後是因為數據資料的限制,許多數據資料只能調查成人的幸福度。 但近年來,會連同孩子的幸福度也一同調查的資料逐漸增加,連經濟成長對孩子幸福度的影響也得以展開分析。 研究發現:經濟成長讓孩子更不快樂 驗證經濟成長對孩子的幸福所帶來的影響後,意外得知「孩子的幸福度會因為經濟成長而降低」。 進行這項分析的是韓國高麗大學的羅伯特·蘭德弗(Robert Rudolf)教授等人,他們採用2018年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對15歲的孩子整體生活的滿意度與經濟成長的關係進行分析 。 分析的結果得知,人均GDP越高的國家,孩子對整體生活的滿意度越低。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人均GDP增加為2倍時,整體生活的滿意度會降低48%左右。此外,人均GDP越高的國家,孩子喜悅和安心的正面情感越低,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感越高。 這些結果顯示,「經濟成長未必會造就出孩子的幸福」。 這結果很令人震驚,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事態呢?其實其背後存在的結構,是經濟成長為孩子帶來的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中,負面影響勝出。 說到經濟成長帶來的正面影響,那就是生活水準提升。 因為經濟成長,父母的所得提高,伴隨著孩子的食衣住行品質也跟著改善。這會促成孩子健康狀態的提升。此外,在經濟上有餘力,學習和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也隨之增加。 而全體國民若因為經濟成長而變得富足,則因為貧窮而被捲入犯罪中的比例也會跟著降低。就像這樣,經濟成長給孩子帶來許多好處。 而相對於此,經濟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從幼年時期便投入學習的時間增加。 幸福度下滑關鍵:學習競爭激烈化 伴隨著經濟成長,社會上需要擁有更高技能的人材。因為經濟成長,產業會由第一級、第二級產業轉移,像金融和IT這種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級產業的比例將會更加提高,所以會要求得具備更高級的知識和思考力。 近年來,就像「數理、資料科學、AI」的重要性日漸攀升一樣,人們要求得具備的技能也明顯比以前提高許多。這些技能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具備,必須很早就開始逐步累積各類知識。 結果造成孩子從幼年期就開始持續學習顯得格外重要,用來學習的時間因此不斷增加。當用來學習的時間過多時,恐怕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惡化以及幸福度降低。當然了,當中也有適合學習,能承受各種學習以及長時間讀書的孩子,但就整體來看,孩子容易疲乏,觀察出有幸福度下滑的傾向。 關於這點,蘭德弗教授等人針對孩子們面對的學習狀況與整體生活的滿意度關係進行分析的結果,得知在PISA下實施測驗的分數越高,或是學生們在學校的相互競爭意識越強,整體生活的滿意度就越低。此外,若以統計方法來調整孩子們面對的學習狀況影響,則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會減少一半左右。 這項結果顯示,經濟成長帶來的教育狀況不同,是造成孩子生活滿意度下滑的重要原因。 經濟成長確實為孩子帶來許多好處,但為了在這樣的社會中維持豐足的生活,用來學習的時間也得大幅增加,這造成孩子們的幸福度下滑。這可說是因為國家變富裕而產生的新課題。 而韓國現在正面臨這個課題。韓國自2000年後,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3.8%左右,國家整體變得富裕。但考試的競爭激烈,孩子們必須投注很多時間在學習上 。 而這次介紹的論文,是根據全球孩童的數據資料作成,作者蘭德弗教授住在韓國,也許是看了韓國的孩童面對的現狀,才想到要寫這篇論文吧。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出版《錢買得到幸福嗎?》 {DS_BOX_39620}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6.03
職場 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二十有成 點滴付出形成正向力量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on,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二十年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便是扮演這樣的支點角色,支持著超過二百個夢想啟動,讓每一份力量都具改變的能量,引領社會變得更好。對此,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展鵬(Atul Chhaparwal)除了以感性激勵的口吻感謝每位夢想家的豐沛能量,讓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以持續發揚光大,也對於這項計畫能持續二十年感到榮幸與驕傲。 二十年如一 值得長期執行的希望工程計畫 「在歷經921地震的衝擊,2003年又遭遇SARS疫情,當時整體社會氛圍低迷,台灣帝亞吉歐秉持「跨越國界藩籬,發揚在地精神」的理念,開始思考什麼是台灣所需的?於是我們從帝亞吉歐集團最大的品牌—Johnnie Walker的精神,也就是「Keep Walking」出發,來鼓勵在困境仍能勇往直前的精神,而開啓了這項計畫,這二十年來即便中間有挑戰,但與它能為社會創造出來的正向力量相比,是十分微不足道的。」Atul Chhaparwal說。 二十年,「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收到的夢想提案超過一萬三千多份,無論有無入選,這些計畫皆發揮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力,感染更多人勇於懷抱夢想,進而去築夢踏實。「其實這個計畫更像一個人才培育的機制平台。」Atul Chhaparwal補充,因此從2023年,帝亞吉歐攜手新北市教育局、Skills for U 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共同打造「KEEP WALKING夢想資助學院」,深入校園培力新生代餐飲服務業人才,在後疫情時代以KEEP WALKING精神,創造人才永續。「每當自己看到這些關注著各種領域、各式議題的夢想計畫,總會堅定著一個信念:「『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是值得長期執行的希望工程計畫!」 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展鵬(Atul Chhaparwal)受訪時提到:「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一直讓我們非常驕傲,相信無論幾個20年都會不斷與時俱進,回應社會需求,陪伴所有夢想家KEEP WALKING。」 針對永續議題 支持夢想帶動創新的永續解方 當前全球正面臨複雜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挑戰,帝亞吉歐以行動積極實踐全球十年 ESG 計畫 – 2030 社會願景;在台灣,也將透過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長期支持夢想帶動創新的永續解方。所以,第 20 屆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將「永續」納入夢想的必要條件,此精神更貫徹在今年的徵件類別上:分為「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社會永續」三類,評分標準也將「永續影響力」的佔比提高至 50%,讓夢想提案得以更積極回應 17 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有近 600 位民眾熱烈報名,經過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評審團多番討論後,最終選出 10 位夢想得主,回應不同面向的永續議題(3 位環境永續、2 位經濟永續、5 位社會永續)。對此,出席第二十屆頒獎典禮的各界賢達與歷屆評審也給予計畫高度肯定,包括台北市副秘書長林哲宏讚許帝亞吉歐串聯產官學界的斐然成果、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嚴濤暮(Tom Burn)表示永續發展是台英合作關鍵的一環,很高興看到帝亞吉歐為永續目標的投入,並致力於回饋在地,積極帶動台灣民眾發展出更多永續解方,為公私協力在台發揮影響力的重要示範。而擔任本屆決審評審的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更表示:「這是對社會非常有影響力的計畫,鍥而不捨、能夠有實際行動,這是最重要的。」 不設限就能展現「KEEP WALKING」的永續影響力 「我們還能為病患做些什麼?」出身護理學系的劉秉勳,實習期間在臨床上看見許多面對器官捐贈抉擇時的糾結與擔憂,因此透過 3D 器官列印喚起大眾器捐意願;對於過去只能透過小規模的校園競賽得到資金挹助,「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無疑成為一大助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認同,照顧受贈者家屬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任務。」劉秉勳說。 第 20 屆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得主劉秉勳透過 3D 器官列印喚起大眾器捐意願也彌補器捐家屬的遺憾。 在政策主導下,太陽能光電板在中南部農地遍地開花,卻僅有少數作物適合在缺少光照區域的條件下生長,為了讓地力發揮效益,大學後投入農業的謝維在前輩指導下,開始嘗試小規模種植熱帶菇類,以籃耕立體栽培模式種植適合熱帶氣候的菇種,不僅可減少一次性塑膠廢料,也可降低勞動量,並促進永續農業 及永續能源恢復農地應有的生產力。同樣是第一次參與圓夢計畫的她,十分感謝過程中專家團隊給予的協助,讓新創業者有更好的支點築夢起步。 第 20 屆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得主謝維以適合熱帶種植的菇種為農地種電提供解方。 過去,蛋雞場糞尿經過曝曬就能當成肥料販賣,是雞農的一項收入來源;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曝曬過程產生的異味為人詬病外,也為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於 2016 年創建品牌「御品園」,並曾取得第六屆百大青農與第三十三屆十大神農殊榮的陳郁雄,故採用活菌讓母雞飲用或噴灑於雞糞上方,讓雞糞可以快速醱酵與乾燥且降低氨氣的產生,永續環保之餘還能顧及雞農收益。在「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支持下,能夠添購及優化設備,加速應用推廣。 第 20 屆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得主陳郁雄藉由禽糞接菌醱酵不生異味,變成有機質肥料的基肥,落實土地永續循環。 而除了本屆得主,超過 50 位歷屆得主也親臨頒獎現場。其中,年度大使陳彥博也代表歷屆得主致感謝詞,也強調持續跨越極限、發揮所長,不設限就能展現「KEEP WALKING」的永續影響力。 一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雷莎修女曾說,「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Atul Chhaparwal也強調,無論世代如何變遷,「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不變的仍是從台灣社會的需要出發,讓更多的夢想及未來的希望,在台灣,成長茁壯。 第 20 屆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得獎影片: 劉秉勳 陳郁雄 謝維 ...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