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亮紅燈

共有 94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中年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知道你想從人生得到什麼。在人生的上半場,我們花了太多時間按照世俗認知、社會壓力和對家人的責任來品嚐人生,難怪我們因為被誤導而做了許多關於愛、工作、家庭和友誼的錯誤決定,一路活到四十多歲。 比起才華或努力工作,了解你真正想要什麼,能讓你走得更長遠。它會給你主導力,當你感受到那種影響力,你就有能力處理人生中令人失望的事,因為你明白,你的行動是出於你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別人的主張。一旦你知道你想從人生得到什麼,你就更有能力對人生做出一些回饋。 年輕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大多被別人決定。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以十誡作為「活出美善人生」的指引,我猜,你們當中許多人也和我一樣。 我的10項承諾 到了中年,我決定根據我後來下定決心要做的事,訂下「我的10項承諾」,這10項承諾後來成為我選擇如何過此生的情感指引。我覺得,我在30歲的時候應該想不出這樣的清單: 1.我承諾,我這一生要為我的葬禮上的悼詞而活,而不是為我現在的履歷表而活。 2.我要熱情的投入生活,因為如此一來,人們注意到的是我的活力,而不是我的皺紋。 3.我要先假定每個人都心懷善意,除非他們的言行證明他們不值得信賴。 4.我要遵行「珍惜人生,彷彿生命只到明天。熱愛學習,彷彿生命能夠永恆」這句格言。 5.我要保持好奇,而非評斷他人(支持影集《泰德拉索》中橄欖球教練泰德·拉索(Ted Lasso)的哲學觀)。 6.我追求具有價值或意義的活動,目的是為了探索和發現新的事物(雖然我很可能會犯很多錯)。 7.我要從錯誤中學習,因為這是我增長智慧的方式。 8.我要接納我的情緒,因為我的情緒是最好的證明,證明我活著。 9.我不追逐幸福。我練習感恩,幸福是隨之而來的結果。 10.我要記住,我最有價值的資產是我的幽默感,因為即使我失去一切,我依然會保有幽默感。 我們的處境不一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輕鬆一點,但我們的回應會大幅改進。我們會變得不那麼容易產生反應,會有更多的自我覺察,同理心也會大幅躍升。有誰不會覺得,這個人生階段其實比過去幾十年好多了?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中年的選擇》 {DS_BOX_38676}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2.11

財經

在清晨的貴陽市,一群戴著安全帽的農民工正在尋找臨時的工作機會。但,由於房地產業衰退和地方政府財政緊縮,一位國營水電公司胡姓工人估計,約有七成的人當天會空手而歸。 從勞動力市場的緊張、房屋被法拍、勞工抗議的數量,乃至於自殺率和犯罪率的提升等,中國各地的社會壓力指標都亮起了紅燈。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監控體系有效的壓制了大部分動亂,而快速的經濟成長,則為中國共產黨提供繼續掌權的「績效合法性」。 經濟轉型,引發失業、消費縮手 但隨著領導層試圖從舊有的經濟模式轉型,中共面臨著維護社會穩定的新挑戰。隨著七月十五日起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三中全會)召開,加強福利保障與社會控制的呼聲持續高漲。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治理教授裴敏欣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共的監控系統,在相對平靜的環境中運作良好,但要擴大監控範圍並非易事。他預測,在社會壓力與日俱增的新環境下,動盪事件可能會增多。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表現良好,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五•三%。北京認為,這證明了它將資源從房地產與地方基礎建設,轉向如電動車在內的先進產業的策略奏效。 然而,在檯面下,中國官員也認知到此種轉型的風險,因為它無法解決失業或內需疲軟的問題。受到嚴格清零防疫政策、房價下跌和就業機會減少等衝擊的中國百姓們,正在縮減支出。 房地產市場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的新房價格下跌速度,達到近十年來最快,而第一季被法拍的房屋數,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三五%。約一千萬農民工在過去兩年裡離開了建築業。 圖表製作者:王貞懿 街頭抗議比疫前少,線上卻激增 二○二三年,數十名市級和省級官員,曾在一場城市論壇上討論社會風險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他們稱,雖然街頭抗議較疫情前有所減少,但線上抗議正在激增,內容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與建築業的欠薪、電商衝擊下服務業的裁員,以及零工經濟中的工資削減。 更令中國共產黨擔憂的是,關於「富人和窮人、幹部和群眾之間不平等」的看法,已成為普遍信念。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報告稱,今年第一季被記錄的異議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二一%,達到六百五十五起。 年輕人的困境和失業問題尤其被關注。二○二四年,預計有近一千二百萬大學生畢業,但許多人抱怨找不到與學歷相稱的工作。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整體失業率為五%,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智庫學者表示,失業情況遠比官方調查來得更嚴重。 二○二三年七月,十六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飆升至二一•三%的歷史高點後,北京暫停發布了該數據。幾個月後,數據恢復更新,卻採用了將學生排除的新統計方式。 許多年輕人因經濟不景氣而出現心理問題,許多人選擇躺平或變得憤世嫉俗,藉此逃避來自職場與家庭的壓力。 二○二三年,心理健康相關影片的觀看量比一年前增加了八三%,而相當於中國YouTube的嗶哩嗶哩(B站)上,對排解焦慮、憂鬱和壓力的方法,搜尋量成長了二•二四倍。 民眾對不平等的憤怒,不代表可能會爆發成大規模抗議,但確實削弱中共領導層統治正當性。 青少年自殺率、犯罪率都上升 雖然中國的整體自殺率下降,但五至十四歲兒童,以及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的自殺率卻上升。同樣上升的還有犯罪率,包含危險駕駛、盜竊和詐騙案件數量都明顯增加,甚至還出現一系列的隨機殺人事件。 一項發表在《中國季刊》上的調查顯示,中國人對不平等和經濟機會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低收入群體中。與二○○四、○九年和二○一四年的調查相比,二○二三年的調查顯示,受訪者現在認為,決定一個人是貧或富的關鍵,已不是努力工作,而是機會的不平等、歧視以及人際網絡。 史丹佛大學的羅澤爾(Scott Rozelle)和哈佛大學的懷特(Martin King Whyte)等學者指出,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民眾對不平等的憤怒可能會爆發成大規模抗議,但確實削弱了中共領導層統治的正當性。 對習近平和中共最高決策圈來說,關鍵是上述的問題,是否已迫在眉睫,以致他們須將原本就有限的資源,以更高比例投入到如改善退休金和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上。 中國已經擴大了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系統,但尤其是對農村居民來說,幫助仍然很小,這些家庭往往仍面臨因重病而破產的威脅。 一位建築業的承包商因開發商未付款,欠下人民幣十萬元的債務,後又因父親病重借了二十萬元。現在他僅能勉強支付利息,小心翼翼的不要違約,以免影響兩個兒子的未來教育。 北京一所知名大學的中國歷史教授表示,習近平面臨的最大社會挑戰是青年失業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私營部門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但他的政策卻扼殺了這種可能。然而,該教授認為,這些社會問題不太可能威脅習的統治,因為他完全掌控黨的決策圈,並通過技術、科技的監控手段控制社會。 裴敏欣則表示,依賴監控的問題在於其極其昂貴。如果社會壓力增加,這將給已經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帶來沉重的負擔。他認為,如果經濟成長長期放緩,將影響社會凝聚力,共產黨將進入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幾乎無前例可循的未知領域。 ...

2024.07.25

財經

「這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甚至是史上最慘的情況!」金管會在十月四日邀集全台灣二十二家壽險公司參與視訊會議,沒有一家公司缺席,他們神情凝重、擔憂,大型壽險業者疾呼事態嚴重,為的就是一個問題:壽險淨值跌跌不休,甚至變成負的,該怎麼辦? 金管會公布今年第三季部分壽險公司的淨值比(編按:指淨值除以總資產),台灣第三大壽險公司南山淨值比變成負數,而且,包括連同壽險龍頭國泰等七家壽險,淨值比都不到法規「紅線標準」三%。 而且,如果美國聯準會第四季甚至明年持續升息,台灣可能有半數壽險公司都不到三%,甚至更多家公司會轉成負值,演變成全台灣壽險業營運最大危機! 會計制度算法基礎不一,台灣獨有……壽險業淨值縮水,損益表卻還是賺錢 根據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若連續兩期(編按:每半年為一期)淨值比低於三%,將被列為資本不足甚至嚴重不足,最糟糕的情況下,壽險公司負責人可能被解任、公司被接管或勒令停業等,屆時全台灣數百萬保戶的權益可能都受衝擊。 淨值崩跌的起因是,台灣的壽險公司有超過六成以上投資海外,比重幾乎逐年增加,今年金額將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主要投資為美國債券。當美國聯準會今年已旋風升息十二碼(編按:一碼為○‧二五個百分點),造成債券殖利率飆升,債券價格下跌,台灣的壽險公司持有的債券跟著縮水。 升息對壽險業並非只有壞事,也有好事,國泰、南山等壽險公司於是紛紛喊冤,認為淨值崩跌不是營運問題,而是會計制度的問題。 按照他們的邏輯,用一條公式解釋:會計的「恆等式」是「資產=負債+淨值」,但保險業「資產、負債不匹配」,負債用過去的保單利率評價,但資產卻得按照現在的市價評價。這基礎不一的算法,可說是保險業獨有。 所以,當資產,也就是保險公司持有的相關債券,因利率上升而價格暴跌時,負債卻幾乎不動如山,而因公式左右均等,淨值就跟著資產縮水,這是為何利率上升讓淨值下滑的關鍵。 而且,台灣的壽險公司的「老保單」多,給的利率又高,全球數一數二。當利率上升,淨值崩跌的問題比其他國家可能更為劇烈、嚴重。 雖然淨值大縮水,但在財報的損益表上,國泰、南山等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卻是賺錢。「當你以為它(指壽險業)賠錢,卻是賺錢,」無怪乎,資誠前所長張明輝便指出,壽險業會計準則在所有產業裡最怪異,財報就像天書。 那壽險公司淨值崩跌最大的原因,到底是升息,還是會計制度呢?我們爬梳來龍去脈後,答案或許不是以上兩者,而是主管機關和部分壽險業者缺乏長遠規畫。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DS_BOX_34118} 金管會跟進國際準則卻只學半套當利率反轉暴升,壽險業淨值便狂掉 首先,今日的壽險業的淨值風暴,禍根早在二○一八年前種下。 當時,台灣主管機關推動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第九號公報,與國際接軌,但新的準則要求資產必須用市價衡量,等於資產隨時都在變動。這對資產高,事業又複雜的壽險業衝擊不小。 因此,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給保險業兩個解決方案:方案一,遞延法,等到負債同樣用市價衡量時再用新準則;方案二,覆蓋法,簡單的說,就是雖然用新準則,但保險業可以運用會計處理,部分評價損失不必列入損益,降低對每股稅後盈餘(EPS)衝擊。 國際大多選擇方案一,延後採用新準則。但一位曾任會計師、不願具名的大型壽險公司副總經理指出,台灣擁有「獨步全球」的金控模式,保險業只是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如果保險業用舊準則,其他銀行、證券等卻用新準則,金控一家公司得做兩套帳,相當麻煩。 結果,金管會走了二○一八年後其他各國少走的路,選擇了方案二,讓保險業只用「半套」的新會計準則,另外半套用覆蓋法,而要讓保險業財報恢復「正常」,台灣得等到二○二六年,適用那時新的會計公報才行。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沈大白表示,「覆蓋法」給保險公司彈性,投資損失可以遞延認列,但出售資產獲利時,又可認進損益表裡。換言之,採用覆蓋法,財報裡的損益表有機會變得亮眼,保險業皆大歡喜。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淨值比列天條,未達標最慘被接管但數值差未必影響營運,監管效果有限 「但天底下哪有白避的風險呢?」沈大白表示。損益漂亮,但代價可能是淨值縮水。「當時是低利率,沒有人想到有一天利率會像今年這般暴升,損益看起來大賺,淨值卻大跌,這就是覆蓋法的問題,」他說。 也就是說,最省麻煩、不必編兩套報表的選擇,反而為日後埋下地雷。 若淨值只是財報上的數字變動,不影響營運,倒也無事,但金管會卻偏偏在三年前,將淨值比列入對保險業的監管指標,變成保險業要遵守的天條之一。 二○一九年年底,金管會發布公文指出,為健全保險業財務結構,強化承受風險的能力,對抗國際政經情勢發生短期大幅波動,因此要求保險業須提升淨值比。連在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內都明文規定,若連續兩期低於紅線,二○二○年起就有相應管制手段。 可是,淨值比其實不適合用來當作監管指標。「單看淨值比,沒有辦法完全反映保險業的資本強度,」惠譽保險評級聯席董事林天恩指出,壽險業重點在於維持足夠的流動性以支付保單付款,而用衡量市場風險的淨值比,去評估壽險業並不合宜。 況且,因台灣保險公司財報,資產和負債不匹配,淨值容易受到市場波動,淨值比高低,無法論斷壽險業好壞。 目前來看,雖然台灣有七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三%,但其中除了三商美邦上半年資本適足率(RBC,即公司自有資金對應其所承受風險的比率)低於法定的二○○%紅線外,國泰、南山等壽險公司都有三○○%以上。 可見雖然壽險淨值大幅下滑,即使轉為負,也不見得必定對壽險業營運有負面影響,也不影響保戶賠付。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接受立委質詢也表示,今年壽險業淨值大跌,是因為升息,不是營運出問題,「我們就不能用一般監理方式看待問題。」這等於暗示,淨值比的監管效果已經失靈。 「半套」的新會計準則,加上不適當的監理指標,以及寫進法規裡的紅線,造就台灣壽險業在明明賺錢,但淨值大跌的怪異現象,壽險業甚至可能在營運良好之下,卻可能因觸犯法規而要付出代價,例如被接管等。 但不是每一家壽險公司都有碰觸紅線。有的壽險公司淨值跌到變負,但有的還能維持在紅線三%以上,而其關鍵在於,當壽險公司傾向頻繁操作債券買賣,藉此「衝獲利」,淨值就容易大跌。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業界掀「改遊戲規則」論戰可避免業者踩法規紅線,卻破壞公信力 原因是來自於不同的會計分類。「新會計準則在二○一八年後上路,保險公司可以選擇把債券資產投入兩個不同的『籃子』裡,」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表示,這兩個「籃子」意義不同。 一個籃子叫作AC(攤銷後成本衡量),放入這個籃子後,保險公司持有的債券不能隨意變賣,但對淨值影響也小;另一個籃子稱為FVOCI(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債券可以交易,但對淨值影響大。 原本,部分保險公司的盤算是:先把債券放到AC的籃子,反正國際會計準則雖說不能隨意變賣,但只要符合「不頻繁、不重大」定義模糊的條件,仍能夠賣出。不過,金管會在二○二一年已把這條路封住,規定放在AC項下的債券,限額一年只能賣五%。 因此,壽險公司要變賣債券獲利,就得放另外一個籃子。以南山而言,放在FVOCI籃子的債券占全部債券部位比重,約達四五%,堪稱壽險業最高,因此升息後,淨值影響也最大。 台灣壽險龍頭國泰前三季的淨值比也掉至三%以下。「聯準會這麼大幅度升息,是過去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指出,不同情況要有不同做法,他建議應該考慮讓壽險業「資產重分類」,讓業界能度過淨值危機。 換句話說,壽險業要把容易受利率影響的債券部位,從FVOCI這個籃子,換到另一個籃子AC去。 此項建議引發各界激烈爭辯。我們訪問四位會計師,有的會計師認為,「會計的問題要用會計解決」,而且升息太快,變化劇烈,壽險業有足夠理由進行重分類:但也有的表示反對,因為二○一八年採用的新公報,不能隨意更改資產分類,「如果現在淨值表現不好的人出來叫一叫,就能解決,這樣有誰還要信這套會計制度?」 而且,有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甚至直言,聯準會升息並非毫無預兆,在去年底,從聯準會會議相關資料,便可預料今年將進入「升息年」,壽險公司也應該有時間和能力提早做好準備,降低升息對淨值的衝擊,代表「有些保險公司的風險意識還不夠高。」 李長庚則表示,此次美國猛烈升息,對全球壽險業都造成影響,韓國今年上半年已允許重分類,不只有台灣。他指出,在這樣特殊的時期,各國政府採取必要的手段,都是合理的。 但壽險業此次建議做資產重分類,避免淨值下滑,只是為解燃眉之急,避免踩到法規紅線。 沈大白表示,即使資產重分類後,壽險業者仍需要要審慎思考。第一,當把債券放到另一個籃子,換言之列入損益的利潤可能下滑,那會有足夠的獲利支付給保戶嗎? 壽險淨值危機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最頭痛問題之一,而用資產重分類雖是解決難題的選項,但卻引發爭議。攝影者:程思迪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第二,即使聯準會明年升息,但若再過一、兩年,升息轉為降息,到時放在AC項下的債券,沒有辦法頻繁交易和認列投資收益,這樣壽險公司也願意嗎? 此外,如果輕易讓壽險公司資產能夠重分類,這對其他沒有「衝獲利」的壽險恐怕不盡公平。例如,新光人壽就有逾九成債券放在AC項下,淨值受升息影響小,但可認列獲利就不亮眼。 「淨值影響小的壽險公司心裡一定不開心啦!這樣以後誰要聽話、當乖寶寶呢?」一位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指出,但沒有任何一家壽險會公開反對重分類,「畢竟沒有人知道美國什麼時候會停止升息,也許下一個就輪到自己淨值變負的!」 所以就算「乖寶寶」有怨言,但因為擔心自己淪為下一個被懲罰的對象,也不敢出聲,重視一致、穩健的會計規則可能就隨之更改。 「金融資產重分類就好像玩遊戲玩到一半,突然要改規則,」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對外指出。不過他仍認為,金融業是台灣經濟支柱,就大格局而言,這次重分類調整有其必要。 只不過,遊戲規則就是遊戲規則,若可以隨意變動,可能就沒有人再願意守規則,因此需要格外謹慎。 尤其,這次淨值風暴背後真正的主因,凸顯主管機關監理政策考量還不夠周全,壽險業對風險意識不夠高,最後若只能靠更改遊戲規則,才能度過危機,這恐怕才是台灣金融產業真正的大麻煩。 ...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