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交易平台

共有 351 則相關文章

國際

轉賣超熱門餐廳的訂位,到底是黃牛,還是幫原本沒管道、無法靠自己能耐訂到位的人圓夢? 在紐約,有很多人願意付將近新台幣2萬元,買餐廳的訂位權,踏進可能一生都無法靠自己訂到的餐廳。 餐廳訂位仲介平台「預約交易員」Appointment Trader宣稱,部分在該平台上販售預約的賣家,「不管人在哪裡,都能年收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800萬元),而且沒有主管、員工、會議。」 預約交易員的模式是,賣家預訂餐廳座位後,拿到平台上販售,買家則出價買下預約。一進入網站平台,跑馬燈立刻出現最新成交資訊,一張桌子的競標價能從幾十元到上千美元。 預約交易員營收成長迅速,2023年營收高達600萬美元,較前一年增加1.5倍。 因著疫情後許多餐廳訂位線上化,更多人可以借助網路便利,輕鬆預約美食,而這也形成一波商機,各式預約平台應運而生。因此想預約熱門餐廳,不僅需要順暢的網路,還需要有「快手」,更需要時間。 預約交易員提供許多城市的餐廳預約服務,包含波士頓、洛杉磯、巴黎、大阪,甚至台北。交易次數最多的餐廳,大部分位於紐約,其中最多的是一間,是只能容納約30位客人的美式牛排館4 Charles Prime Rib。 截至2024年5月為止,4 Charles Prime Rib有1200多筆交易,依據時段、人數不同,一筆預約成交價格落在200到800美元之間。 幾乎零成本預約平台短短45天內營收竟衝破30萬 或許你會吃驚,怎麼有人願意以上萬元新台幣買一個預約?事實上,不但有,而且還是一個趨勢。 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的大二學生向《紐約客》表示,他靠著在線上訂位系統辦數個帳號、開發訂位機器人、假扮各種聲音打電話訂位等方式,成為預約交易員上的賣家,扣除平台收取的費用,他一年,大約可淨賺約7萬美元。 2023年,提供類似服務的平台Cita Marketplace誕生,並在出現短短45天內,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營收即達到1萬7500美元。 另一個預約平台Dorsia也映入眼簾,該平台會員可先支付一定金額,享有平台和高檔餐廳合作的保留席。跟拿到遊樂園的快速通關卡一樣。 用錢買時間、買人脈、甚至買社經地位,富有的紐約客正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紐約時報》指出,疫情後的紐約逐漸形成一個平民無法踏入的富人世界。 除了滿足口腹之慾,預約交易員也提供想來紐約「朝聖」高檔餐廳的觀光客一個方便管道。有觀光客向《紐約時報》形容,到訪這些餐廳對自己來說跟參觀自由女神像一樣重要。 同時,對那些經常需要服務貴賓的企業來說,平台提供的服務也是一大福音,畢竟在商場上,帶給客戶尊榮的感受,將更有機會談下一筆好生意。 餐廳業者不在意訂位被轉賣嗎? 「這是合法的黃牛嗎?」只要有人願買,轉賣行為難絕跡 事實上在2023年3月,世界新聞網報導,小紅書用戶王冬冬在個人版面上販售米其林星級餐廳「吉乃壽司」的座位。這家位於曼哈頓的知名日本料理對王冬冬的行為十分反感,與訂位平台Tock合作,強行取消王冬冬往後的十幾個預約。 此外,也開始出現劣質的轉賣客。有餐廳發現,「No show」(訂位而未到)的情形逐漸增加,而且訂位帳號可能附上無效的信用卡號,使餐廳白白損失黃金時段的客源和收入。 「這是合法的黃牛嗎?」只能說,有供給,代表必有需求。預約交易員其實是把過去的地下交易搬上檯面。 若此類型的平台遭管制,類似情形就不會發生嗎?一名1980、1990年代在紐約工作的餐廳經理告訴《紐約客》,他通常會協助未預約的常客或名流安排座位,另外若有人「塞百元大鈔」給他,他也會替他們想想辦法。 擁有約1萬6千家合作餐廳的預訂平台Resy,提供持有美國運通白金卡的會員優先訂位資訊及特殊預約管道,為的就是透過差別待遇,鞏固會員。 看起來,預約交易員反而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原本根本無法訂到的餐廳。除非這世上不再有人願意花高價買餐廳訂位權,轉賣行為才可能絕跡。 責任編輯:林思妍核稿編輯:吳中傑 ...

2024.05.24

減碳ESG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碳交易市場2023年上半首現衰退 淨零碳排目標已成全球趨勢。不過,企業經營難免會產生二氧化碳。購買碳抵換額度(Carbon offset credit),亦即購買別人減碳的成果,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成了企業碳中和的一種方法。促成碳額度買賣的自願性碳市場因應而生。 《路透社》報導,自願性碳交易市場成長迅速,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殼牌(Shell)跟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今年初預測,2030年該市場的價值可望增至100~400億美元。 但近期自願性碳市場卻出現逆風。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碳抵換額度需求已下滑6%。顧問公司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文件也顯示同期下滑的趨勢,幅度達到8%。 雀巢等大牌暫緩碳權計劃 非營利組織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的「生態系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倡議表示,數個碳抵換計畫被踢爆減碳不實,讓購買額度的企業蒙上惡名,部分企業因此重新檢討碳中和策略。 義大利時尚品牌古馳(Gucci)今年低調將網站上要達成碳中和的聲明撤下。食品大廠雀巢(Nestle)也取消了旗下KitKat餅乾等產品的碳中和聲明,改由供應鏈減碳做起。(看更多:KitKat拋下「碳中和巧克力」目標 為何外媒反稱讚是好事?) 《Net Zero Investor》報導,據傳瑞士公司「南極」(South Pole)的碳抵換額度品質有問題,古馳已停止與該公司的合作,但官方並未證實這項消息。古馳僅表示,正在重新評估公司的氣候策略和承諾,務求創造最大的整體效益。 碳抵換品質疑慮令企業卻步 或將衝擊發展中國家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萎縮,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發展中國家。2023年6月肯亞啟動全球最大自願碳交易市場,以爭取到更多氣候變遷減緩計畫的資金。肯亞在去年經歷了嚴重乾旱,動物死傷金額超過6億美元。肯亞投資貿易工業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Industry)指出,這個事件顯示全球急須減緩氣候變遷災害的方案。 9月非洲才舉辦第一次的非洲氣候峰會(African Climate Summit),並於會中獲得大筆碳交易承諾。但《Net Zero Investor》指出,這兩份報告在與會代表間流傳,讓碳市場前景蒙上陰影。 生態系市場的執行董事唐諾弗里歐(Stephen Donofrio)指出,良莠不齊的碳抵換計畫使得企業縮手觀望,他們正等待更明確的指引,才知道該如何下手買碳抵換額度。 早在2023年初,生態系市場就已預測,2023年自願性碳交易市場可能會萎縮,並分析了各種因素。他們呼籲透明公開的規則,確保碳抵換額度的品質,才能讓社會重拾對碳市場的信心。 參考資料 路透社(2023年9月2日),Carbon credit market confidence ebbs as big names retreat Ecosystem Marketplace(2023年1月13日),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carbon markets 肯亞投資貿易工業部,Launch of World's Largest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and Kenya's Leadership in Climate Action Net Zero Investor(2023年5月9日),ACS 2023: carbon credit retreats cast shadow over investor-focused climate summit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為:〈減碳品質有疑慮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2023上半年首度衰退〉 責任編輯:張薰云 ...

2023.10.10

減碳ESG

環境部今天(12日)公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及「增量抵換」2項辦法,宣告明年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自願減量可獲碳權,未來可進行交易;增量抵換訂定一致性規範,在開發環評中抵換。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初上路,環境部陸續修訂與減碳相關子法,12日同時公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公告日即施行。 環境部舉辦記者說明會,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指出,兩辦法最大的差別,自願減量所獲得的減量額度(碳權)可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但增量抵換未經過嚴謹的機制審核,因此只能用於開發案於環評抵換使用。 此外,自願減量適用對象為事業單位或各級政府,不包含自然人;一般民眾則可透過汰換老舊機車、農業機具等取得增量抵換的減碳效益。 蔡玲儀指出,自願減量申請程序較為嚴格,必須先進行註冊,在執行後要經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確認減碳量;相關的碳權也要依已認證的方法學,實質減量須符合「可量測、可報告、可查驗」(MRV)原則等相關規範。 蔡玲儀說,自願減量取得的碳權用途較廣,未來可以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供排碳大戶抵減碳費;另外,也可以在應實施環評的工廠、工業區、火力電廠或高樓建築等環評案中抵減。 蔡玲儀補充,目前正在研擬「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管理辦法」,預計11月預告、年底前公告實施,也就是讓取得自願減量額度的單位能真正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也正式宣告明年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 至於增量抵換辦法的部分,蔡玲儀提到,前身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但之前是在個別環評案中要求,辦法訂定後將會成為全台一致性規範;若未依辦法進行抵換,可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罰鍰,並限期補正,若未補正得按次處罰。 蔡玲儀說,目前已有23案需要進行增量抵換,正在執行中的包含新竹科學園區竹科管理局參與媒合汰換老舊機車、台北市信義區高樓建築開發計畫透過汰換625家超商燈具減碳;經濟部水上、中部、北高雄、新市產業園區等開發案,將於明年開始參與老舊機車汰換。...

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