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亞光

共有 91 則相關文章

職場

「Minted」是一間線上文具店,販售來自全世界的設計商品。創辦人Mariam Naficy讀書時是「學霸」,畢業後又進了高盛銀行,雖然已是「人生勝利組」,但他仍然選擇自己創業。雖然先後養出兩間億元企業,過程卻是驚險萬分,還差點把錢賠光。為什麼他這麼愛「自討苦吃」? 本文4大重點: 1. 小心「鍵盤專家」!創業菜鳥一鳴驚人。 2. 過往成功經驗失靈,獨立設計師大勝名牌商品。 3. 由「行家」進行「不公平投票」選出熱賣商品。 4. 金錢是社群毒藥,成就感才是動力來源。 創新點:不被過往經驗限制,勇於拋棄成功包袱,創造新商業模式和成功企業。 Minted創辦人Mariam Naficy有華人血統。父親是伊朗人,是聯合國經濟學家;母親是畫家,出身中國的藝術世家。外祖父是上海骨董商,阿姨也是洛杉磯知名的裝置藝術家。 1979年,Naficy將滿10歲,伊朗正值革命前夕,社會局勢動盪不安。於是由母親領著姊妹倆,帶著裝滿家當的3只行李箱到美國暫避。 落腳美國後,Naficy不負眾望,徹底發揮他優異的資質,求學過程一路順遂,高中跳級了兩次,考上全美最佳大學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畢業後錄取高盛投資銀行並搬到紐約。 Minted創辦人Mariam Naficy來源:Minted官網 1. 小心「鍵盤專家」!創業菜鳥一鳴驚人 Naficy在紐約認識了在麥肯錫研究網路產業的室友Varsha Rao。Rao非常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想找Naficy一起創業,但Naficy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選擇先到史丹佛念MBA充實相關的知識。 拿到學位後,Naficy和Rao開始著手實現創業夢想,1998年創辦了「Eve.com」,把當時只能在實體店面買到的化妝品搬上網路,用網購的便利性解決上班族忙到沒時間買口紅的煩惱。 但在公司上線前,業界出現許多「鍵盤專家」看衰的聲音,其中最主要的兩點是: 1. 當時光是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就有一半市佔,和大牌供應商談判利潤有限。 2. 網路購物還不普及,消費者怎麼可能會買沒看過、沒用過的化妝品? 雖然不被看好,Naficy和Rao依然勇往直前。他們稍微調整了產品策略,賣化妝品之外還增加了知名品牌的乳液和護髮乳。希望用這些消費者熟悉、購買頻率也高的主流商品建立網購平台的信任基礎,帶動化妝品的銷售。 策略的確奏效,Eve.com開張後不久就交出亮眼成績。但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幾間如Urban Decay、Nars等非主流品牌的彩妝大受歡迎,銷售成長速度驚人,部分商品銷量甚至超越知名品牌。 當時百貨公司等實體通路都被大品牌佔據,新創品牌能見度有限,這讓消費者對缺乏新意的大品牌感到厭倦。而Eve.com的平台給新創品牌更多曝光,消費者也能輕易透過網購「嘗鮮」,無意間開啟一塊新市場。 許多時候,消費者不是討厭某些產品或服務,他們只是缺乏管道進一步瞭解。若Naficy和Rao一開始就被鍵盤專家的意見嚇到放棄,可能就錯失了這段驚奇旅程。 Eve.com在第一年就募到了2,600萬美金,員工超過百人,包括絲芙蘭Sephora在內的許多美妝通路都想買下。最後,在2000年以1.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由知名投資人Bill Gross創立的Idealab。 賣掉公司沒多久就發生網路泡沫化危機,幸運逃過一劫的Naficy加入「The Body Shop」擔任剛起步的電商部門總經理,一邊學習更深入的財務知識和管理技能、一邊等待下個機會。 2. 過往成功經驗失靈,獨立設計師大勝名牌商品 在The Body Shop工作時,Naficy發現網路開始出現一股「信任轉移」的趨勢:消費者購物前往往會先參考陌生網友的評價,人氣部落客的推薦比專家學者背書更具影響力。另一方面,泡沫經濟也讓許多消費者拋棄品牌迷思,留意小眾卻別具特色的商品。 同時,Naficy也觀察到,一般產品開發都是由公司內部團隊設計提案,再由主管挑選最終商品。若把商品決策權「外包」給消費者,會不會更能精準反映流行趨勢和消費者喜好的變化? 於是,他決定嘗試用這種「群眾外包」的概念來創業,選擇品牌忠誠度高、回購需求的文具市場,創辦線上文具店「Minted」。 為了掌握經營步調,再加上過往經營Eve.com時過早引進外部資金,董事會人多嘴雜拖慢決策速度的教訓。所以Naficy打算先自掏腰包再加上親友資助,不對外募資。 2008年7月Minted正式上線時,鍵盤專家再度出現。科技媒體「TechCrunch」評論了Minted的商業模式:「很少有人會光顧聽都沒聽過的文具店,設計師也不會想讓自己的作品出現在上面。」 剛開始,Naficy對群眾外包的新概念沒有太大把握,決定先複製Eve.com的成功經驗,用品牌文具帶進客戶,再推出獨立設計師的作品試水溫。因此他把大部份資源投注在品牌文具,同時用少量資源和下班時間,找一位工程師開發設計徵稿的網站。 雖然做法相同,但結果天差地遠。Minted主打的品牌文具上線一個月後連一筆訂單都沒有,Naficy眼看苗頭不對,想趁早把公司收掉,把剩的錢還給親友。 猶豫之間,Minted第一波獨立設計師的作品也正式上架,終於賣出第一張卡片,生意也漸漸有了起色。為了活下去,Naficy放棄堅持開始尋求外部資金。就在雷曼兄弟銀行宣告破產的兩週前,Minted獲得Ridge Ventures投資350萬美金,又一次渡過危機。 暫時解決資金問題後,Naficy專心經營群眾外包的產品,和品牌商一一解約。 對獨立設計師來說,Minted提供的平台很方便,只需上傳設計圖,一旦作品獲選,後續從印刷、包裝寄送到客服都由Minted包辦。設計師除了收到預付的獎金,作品正式銷售後還能再拿到權利金和6-10%的銷售分潤,人氣設計師甚至還享有專屬系列產品,因此吸引越來越多人投入。 3. 由「行家」進行「不公平投票」選出熱賣商品 群眾外包的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具有暢銷潛力的設計脫穎而出? Minted的評選機制並非單純把最多人投票的設計挑出來,而是進一步從過往累積的數據中找出哪些用戶眼光獨到,獲得他們青睞的設計後來成為熱賣商品的機率比較高,給這些「行家」手中的票較高的權重。一件作品得到越多「行家」的支持,獲選的機會就越大。 除此之外,Minted對用戶的分類十分精細,知道誰是「住在沿海城市的媽媽」或「住中部的單身千禧世代」。依據這些標籤,Minted的投票系統會在不同類型的徵稿中給予不同的權重。舉例來說:媽媽適合挑滿月賀卡、年輕人對挑聖誕卡比較在行。 根據統計,Minted的平台上80%的暢銷商品在投票階段就已經名列前5%,準確性很高。 雖有如此技術,但Naficy不想進一步從數據中預測未來趨勢,也不想把資料賣給第三方賺錢。「我們不想過度分析而變得戰戰兢兢,只要對的人選出對的商品,賣得好自然就會形成一股『趨勢』。」 4. 金錢是社群毒藥,成就感才是動力來源 Naficy曾經效法直銷商玫琳凱 (Mary Kay)的激勵方式,每季表揚銷售成績最好的設計師,給予「晉升」並頒發獎金,目的是為了激起設計師之間的良性競爭。 但這個做法卻傷害了社群,許多人認為「我可能永遠達不到這種成績」,也不想因為追求業績影響其他工作而陸續離開。 好在,Minted及時發現,取消金錢和階級作為獎勵的制度,改為鼓勵經營個人特色、彼此交流對作品的想法,這才穩住社群不再崩潰。 人都喜歡被肯定,但金錢不見得是最有效的方式;得知自己的作品被編入精選目錄、登上網站暢銷榜、接到Naficy親自打來的恭賀電話,也都能激勵設計師們持續參與社群互動。 直至今日,Minted已募集約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0億元),但Naficy無法放慢腳步;當賀卡漸漸被通訊軟體的問候取代,Minted需要更多成長來源。2012年開始販售枕頭、窗簾等家具,也以授權形式為零售商提供設計服務。支持Naficy持續經營的信念是「讓世界各地有才華的人們發揮創造力,創造自己不一樣的生涯。」 *本文由「創新拿鐵」授權轉載,原文:她是人生勝利組,卻選擇一直走險路。看這位華人血統的創業家,如何吸引了全球的文具控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黃雅苓 ...

2019.06.01

職場

在多益測驗中,若想要快速提升分數,最重要的就是單字能力了。在各100題的聽力和閱讀測驗中,如果單字能力不足,很多字就會聽不懂看不懂,測驗就會變得困難起來!因此本文將分享如何製作多益單字心智圖,提升單字能力。 了解測驗情境 許多坊間的書籍常會羅列過多複雜的商業詞彙,導致學習者背誦了許多在測驗中和生活中不太會用到的詞彙。其實多益測驗的商業情境(如採購、行銷、併購)並不多,主要還是以職場情境(如辦公書信、留言、會議)為主。完整的多益測驗情境(context),可參考下圖。 想要了解13個測驗情境的頻率差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多益官方線上課程開始了解。課程分為最簡單到最困難的3個課程模組,每個模組都會有8個情境,如下圖: 若我們把3個情境的內容都列出來進行統計,我們就可以得到以下的資訊。 而課程中沒有列出的2個情境,就是企業發展(Corporate Development)與房屋/公司地產(HousingCorporate Property)。 製作多益單字心智圖 從最需要加强的情景開始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用餐與旅遊情境的重複頻率高達3次,而這2個情境是多數讀者都熟悉的情境。所以在學習時,建議從自己比較不熟、出現頻率又較高的情境開始,例如人事(Personnel)情境。 如何做出自己的字表 最土法煉鋼的方式,就是透過試題將單字分類到不同到的場景中,但這個做法不但花時間,而且也不一定精準。所以建議讀者從已經分好情景的單字書,直接做成自己需要的單字心智圖。 在多益的官方書籍中,有2本針對情景完整切分的單字書,很適合讀者進行心智圖製作運用,分別是《多益測驗核心單字書》和《多益測驗關鍵字彚書》。 心智圖製作建議 依照概念分類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所有單字依照不同的概念進行分類。這種做法最簡單也最直觀,不用擔心自己的分類有沒有錯誤,只需根據自己的認知完成分類即可。 依照詞性分類 這邊比較推薦的讀者分類方式是把不同的詞性分開處理,並在每個字詞的後方加上單字相關的搭配用法。請務必記得在單字學習中,一次記下一組詞彙(phrase)永遠是比一個單字(word)更為簡單的。 依照詞性變化分類 由於多益的第5大題(incomplete sentences,句子填空)很常考詞性變化,所以建議把相關單字整理出來,不僅更容易記起來,也可以加強詞性變化的能力。 只要用對方法,英文學習的效果與效率都會更好。透過心智圖,不但可以更了解單字的使用情景,透過詞性的分類,在多益測驗中也更有把握。...

2019.04.17

職場

假使我說,「一個人的成功,是因為他總是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你會相信嗎?我從小就不信。我時常對許多事會突如其來地感興趣,但也會突如其來地喊暫停,所以「三分鐘熱度」這個印象,老是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升高中時不知哪來的自信,竟然從基隆跨去台北參加升學考試,成績爛到只能登記讀私立的後段高中,所以我爸堅持要我在基隆就讀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以後好去銀行工作。但我帶著報名表去學校登記時,硬是把它改成看起來很酷的廣告設計科。 在藝術方面我半點天賦都沒有,所以開學第一週就沒有好日子過。作業無敵多,用廣告顏料畫出12色環圖、用素描筆畫出黑白10色階圖,還有可怕的間距0.1公分100條直橫線圖……。我常常都已經畫到半夜3、4點了,交去的作業還是被退件,加上每週的新作業,上課對我來說真是苦不堪言。第一次期中考結束,我的學科成績班上第一,術科成績也是第一,只是是倒數的。那晚,我萌生了「休學重考」的念頭,不過當時是逆著我爸選讀,外加這些美術器材已經花費不少,我猜想就算開口了,我爸也不會同意吧! 但我的術科實在爛到混不下去了,只好使出招術讓學校把我「退學」。我看好了退學規則中的曠課限制,於是在16歲那年獨自離家出走18天,在外面租房子找工作,這段時間又辛苦又煎熬。直到確認被學校退學了,我才打電話給哥哥說我要回家。現在回想起來,幸虧多年前的那個小高一女孩吃了那段苦頭,才能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那條路,謝謝她無畏身旁親友的異樣眼光,用相當極端的方式只為了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我不敢想像如果當年沒有逃離,現在我會成為什麼模樣。 像這樣以為喜歡什麼就去嘗試,認真嘗試體驗後發現不合適的再放棄,不斷出現在讀書時代的歷程裡。像是:選擇自然組再跳回社會組、選擇修某堂課上了一個月後再退選、買了台鋼琴學半年就賣掉、參加社團兩週後退社……。當年離家出走已經讓我爸媽覺得很頭痛了,沒想到研究所讀到最後一年,因為去了小學課堂見習40小時,發現小學這個環境從體制到面對的人事物,都不適合我,於是我和媽媽說,想放棄額外花了6萬元修讀的3年國小教育學程。那時所有的同學、教育學程主任和指導老師都勸我把最後兩個學分修完,認為多一個資格,畢業後就多一個工作選擇,不是很好嗎? 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人們對於已投入的成本、時間或是資源,大多會像經濟學家提出的「沉沒成本謬誤」般,亦即人們常持續努力在會令自己感到不值得或不開心的事情上,不願認賠殺出,無論是感情、投資,還是人生中的無數選擇都是。電影《飛躍奇蹟》裡的艾迪,為了能參加奧運,選擇了完全不擅長的跳台滑雪項目,把自己跌得渾身是傷,甚至有生命危險,每次參與奧運成績都墊底。你會選擇像他一樣的思維,認為「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要繼續堅持不會有好結果的事情嗎? 我一向是成果導向的人,所以我選擇忽略沉沒成本,既然那些已繳出去的學分費,都使我學到了些知識技能,既然無論是否修完這個學程都不會退費,那何不將時間、心力、金錢或資源,快速投入在其他地方,不是更加值得嗎?假如你的孩子或家人和我一樣選擇忽略沈沒成本,想著半途而廢,你會支持或反對呢?我的建議是,假如他和我一樣已經相當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過去也有些捨棄後反而成功的經驗,我勸你就支持他吧! 就像我媽當年嘴上雖然沒說支持,但也沒有明確的反對,對一個花了媽媽百萬學費的女兒來說,不反對不碎念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讓我之後在另一個選擇上更加倍努力,證明自己的放棄是對的。後來在職場上,我更敢什麼都去嘗試做做看,反正不行或不適合時我會設停損點,幫自己喊「卡」。雖然說不會不捨得是騙人的,但我知道我不及時放棄,未來必得付出更大的成本。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葛林 {DS_BOX_24029} ...

2019.04.16

職場

「蔡先生,農曆過年要到了,我這次幫您全家準備了六條一夜干加菜好嗎?除夕前一天送到喔……」 電話那端是銀行的超級理專Lisy,每年都幫銀行扛下6億以上的業績,排名總是全行數一數二。對我來說,把客戶的錢管好、投資到對的標的,是Lisy的專業,原本就該做好;但我更好奇的是,Lisy怎麼樣去經營她的那一群人數不多,卻個個「大咖」的客戶?從天后級的歌手,到上市公司老董;從南部的土財主,到海外的大老闆,為什麼個個都願意把大筆資金掏出來讓Lisy操作? 我相信,除了投資績效好,一定還有不為人知的理由。 直到連續幾次接到Lisy別出心裁的禮物後,我才領悟到,「精心準備的禮物」是她經營客戶的重要秘訣。 農曆春節前夕,是送禮的高峰期,我們總是看到,公司老總或各大長官辦公室,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年禮,而他們自己,也忙著採購禮品分送;年節送禮,已經成了華人世界的一種社交習慣,可是,到底要送什麼,才不會被嫌棄?送什麼,才能不落俗套、擄獲人心?每年都讓很多人傷透腦筋。 靠著私人交情,我「逼迫」Lisy公開她的送禮秘訣,造福廣大的業務工作朋友跟有送禮需求的企業主管;Lisy從善如流,把累積多年的經驗作了完整的心得分享:她說,送禮,總歸一句話,就是要做到「盡量客製化」,而且目標是讓收到禮物的人「捨不得轉送別人」。 所謂「盡量客製化」的意思,就是要因「人」制宜,依據對象的不同,送不同的禮物。例如她知道我跟家人都愛美食,之前送過三尾一夜干,家人的反應很正面,這次就延續再送,但是又考慮到過年是全家團聚,三尾可能不夠吃,所以就送六尾,也取「六六大順」的意思,讓接到禮物的人,也沾沾喜氣。 至於一般人常送的點心、糖果、餅乾,Lisy並不常送,因為她發現,一方面這類零食太多人送,很容易被拿來比較廠牌、價格,另一方面,許多現代人都有三高,其實不太能吃高醣、高熱量的食物,如果因為送禮,送到對方有負擔,並不是好事。 不過,這當中也有例外,像是Lisy會送給有祭祖需求或只吃素食的客戶,市面上比較難找到的「全素」點心、糖果或餅乾,讓對方省卻蒐羅材料的麻煩,真的要吃也沒有那麼大的負擔。 要做到這樣的程度,依靠的是平日的「細心觀察」與「資訊蒐集」的工夫;一邊要抓住客戶的喜好與需求,另一邊則要廣泛蒐集各類優質禮品的資訊,必要時才能迅速找到、派上用場。 LIsy 為了送禮,做過很多瘋狂的舉動,像是有一個移居日本的客戶,非常喜歡吃台北市某捷運站旁邊的一家早餐店的燒餅油條,Lisy 就不只一次趁客戶回台,即將返日的前夕,或者她要去日本出差的機會,專程跑去早餐店排隊;她通常會買2個可以手提上飛機的精緻保溫袋,並且仔細算過保溫袋的容量,恰好一個可以裝8套完整的燒餅油條,且不會被壓碎變形,每次就買16套燒餅油條,送去機場讓客戶帶回日本,冷凍再回烤慢慢品嘗家鄉味;這位客戶感動之餘,也長年維持著美金200萬(約台幣6000萬)以上的金額給Lisy操作,堪稱是「燒餅油條換千萬生意」的最佳例證。 又有一次,Lisy 的一位重要客戶遷入新居,她藉著去歐洲旅行、過境土耳其的機會,特別挑選了一塊價值10多萬元的全絲亮面限量手工地毯,一路扛回台灣,親送客戶新家,用心程度也讓客戶難忘。 當然,做業務的,如果都這樣送禮,大概會破產,所以Lisy 絕不是每份禮都這樣大手筆。她認為,禮不是非要貴重才行,但要給收禮的人有「驚喜」跟「補充性」的感覺。 「驚喜」就是意想不到,或者看到禮物會會心一笑;「補充性」則是注意到客戶眼前需要但欠缺的東西,適時補上。 同樣是喬遷,Lisy也送過客戶印刷精緻的「千元大鈔毛巾」,一條300-400元,卻可以讓客戶的客人享受「用錢擦手」的感覺;客戶家的孩子容易過敏,Lisy也曾經託朋友從紐西蘭購買醫療等級的蜂蜜回來致贈;面對自家就在賣月餅的食品業老董,則不惜「直球對決」,乾脆從馬來西亞買回當地熱賣的傳統烏豆沙月餅讓老董嘗鮮,順待瞭解一下「競品」……,類似的用心,不勝枚舉。 Lisy說,依照她的經驗,如果送的是「有機醬油」、「有機橄欖油」之類的調味品,或者比較高級的「有機米」、「滴雞精」,長輩都會很喜歡;而一般人常送的紅白酒跟餅乾糕點,在她的經驗哩,反而是最容易被轉贈的禮品,而且酒的單價落差很大但明確,很容易陷入「對價」,反而被客人拿來評估「你送的東西值多少錢」。 另外,有些送禮的禁忌,例如業務人員不會送客戶「雨傘」或「水梨」,因為不想跟客戶「分離」;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也不會送象徵「旺來」的鳳梨或鳳梨酥,否則觸怒「新聞之神」,新聞會跑不完,累死記者寶寶們。 總結來說,Lisy 認為,送禮要送到客戶心坎裡,比的是用心,不是禮物的貴重與否;以她的客戶來說,投資額都在數百萬元以上,但她送的禮物單價通常在3000元以內為主,「16套燒餅油條,還不用1000元呢!」重點是,送禮前要先知道客戶的喜好、使用習慣跟生活水準,這就得依靠平日真心的互動與相處累積了。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呂宇真 ...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