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但底線必須堅守,習近平在拜習會籲美國停止武裝台灣,還說了什麼? 「大國競爭」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2023.11.16
國際 超難搞中美關係,APEC拜習會5大看點:拜登不想脫勾、習近平不想被打壓 在這一背景下,兩國元首都有意願管理好這一「全球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防止中美關係因台海、南海、科技戰等議題出現進一步失穩的跡象... 2023.11.14
財經 蘋果、三星都要走⋯在中國賣晶片太敏感,麥當勞、星巴克卻越開越多 一些大型國際性品牌在對安全控制、保護主義以及中美關係不穩的背景下,考慮或已開始採取行動,轉移到更友好的國家... 2024.01.04
國際 拜習會》習近平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專家提醒:這說法很罕見 對和平穩定有共識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向DW表示,從這次的拜習會看來,台灣問題還是會鑲嵌在中美的總體關係中... 2023.11.17
財經 圖靈獎得主解讀DeepSeek:重點非中美AI競爭,是開源模型的優勢 中國AI公司DeepSeek釋出DeepSeek-R1模型正式版,基準測試結果幾乎追平OpenAI o1,開發成本卻遠遠低於OpenAI、Google等所開發的模型,震驚AI業界。 圖靈獎得主、主導Meta AI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 Cun)認為,DeepSeek成功的最大意義,並非是中國AI技術將對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競爭威脅,而是AI開源(open-source)的價值使任何人都能受益。 「對那些看到DeepSeek表現並認為『中國在AI領域正超越美國』的人而言,你的解讀錯了,」楊立昆在Threads寫道,「正確解讀應是『開源模型正超越專有模型』。」 DeepSeek-R1開源釋出,Meta Llama也採取類似做法。OpenAI成立使命是以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最初實行開源政策,近年來已轉向閉源(closed-source),不對外分享。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去年11月在Reddit AMA(Ask Me Anything)活動曾表示,閉源做法為OpenAI提供一種更容易達到安全門檻的方法,並補充道,希望OpenAI將來開源釋出更多東西。 「DeepSeek從開放研究和開源獲益良多(如同PyTorch和Llama),他們提出新想法,並從其他人的工作基礎加以建構,」楊立昆也表示,「他們發布且開源,所以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這就是開放研究和開源的力量。」 資料來源:商業內幕... 2025.01.28
財經 能源股失去動力了?別小看歐中美日經濟推力 能源股正失去動力嗎?它們在今年第一季表現出色,但四月以來卻有所降溫。悲觀的投資人認為,這波漲幅只是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減產和中東戰事升溫的短期刺激。 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有更深層的基本面因素支撐能源產業,並在今年推動它們成長。以下是能源股有望領先大盤的原因,以及投資人應如何從中獲利。 多年來,能源股的表現總讓人跌破眼鏡。二○二二年俄烏戰端開啟之際,能源股因油價飆升而表現出色,當時多數分析師認為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通膨及中國疫後經濟復甦等因素,將持續引發供給短缺,進而推動油價和能源股上漲。 然而,二○二三年能源股的表現,卻讓看好它的投資人難堪:全球能源股僅成長一.二%,而MSCI世界指數全年上漲二二%。原因在於,油價自二○二二年的驚人高點暴跌,導致台灣能源進口及電價飆漲的天然氣價格亦大幅回落。 全球石油產量的增加,消除市場對於能源短缺的恐慌情緒,因此,布蘭特原油去年價格在七十美元至九十五美元間波動,使能源公司獲利受限。 美國供應降,油價年底前恐升 現在,看衰能源股的投資人正重蹈覆轍,將二○二三年的錯誤推論延伸至二○二四年。 他們忽視了能源股今年初的強勁表現,並以四月份中東戰爭後油價下跌為證,聲稱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只能使油價短暫上漲。實情並非如此,油價可能於年底前上升,為能源公司挹注利潤,並使其股價超越恐慌因素。 能源股成長的原因,並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延長象徵性的減產政策,也不是俄烏與中東戰爭,股市和油價早已反映這些因素。 拜登暫停核准新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許可政策也不成理由,這面臨巨大的法律挑戰,且無法阻止已核准和建設中的設施,持續向全球供應充足的天然氣。我預判,近期的供需層面變化將導致能源股上漲。 二○二二年,能源公司增產以回應的市場需求,期待能獲得最大利益。但現在的油價自二○二二年高點跌落後,油井業者開採完畢的速度,比開鑽新油井更快。美國開鑽而未完工的油井,相較二○二三年同期下降一五.三%,因此可快速取用的石油產量將會減少。 別期待能源供給會有所復甦。多年的產業整合,代表全球大型鑽井公司居主導地位,在它們謹慎的生產目標下,美國油井數量自二○二二年底的六百二十一口,降至今年五月底的四百九十六口,因此不久後石油產量將大幅下降。 利用能源股在牛市中提升報酬——它們還有充足的成長空間。 ——費雪投資創辦人肯恩.費雪(Ken Fisher) 全球經濟韌性強,帶動需求 而全球天然氣產量自二○二○年COVID-19封鎖下跌後,預計於二○二四年首次下降。美國在二○二二年底有一百五十六座天然氣鑽井,今年五月底只剩一百座。 同時,悲觀的分析師持續低估能源需求,忽視歐元區和中國的經濟韌性,且過度誇大了日本等地區的「疲軟」。 此外,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也比媒體預估的要好;台灣今年第一季經濟較上季成長一.一%,且去年第四季季增率高達一○%。一切都顯示石油和天然氣需求超出預期。 綜上所述,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應能創下歷史新高;天然氣需求預計將成長二.五%,高於二○二三年的○.五%。 因此,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應會超越二○二三年高點,但不至於像二○二二年那樣飆漲,再加上成本控制,能源業者便能提升收益。大型綜合能源公司應該受益最大,更健全的財務情況以及低生產成本,使它們能在油價上升但不暴漲時,獲得最大利益。 眾所皆知,在台股找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有限。不妨透過布局全球,強化投資組合,可在歐美找到許多大型綜合能源公司。 但高昂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會再度引發通貨膨脹嗎?某種程度而言,可能短暫發生,但不會再度出現二○二二年天然氣價格飆升、造成台電鉅額虧損的情況。 此外,全球GDP和消費一再顯示,現今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並非經濟波動的主因。看看台灣在二○二二和二三年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時,仍持續成長的GDP就知道了。 因此,放眼全球,利用能源股在牛市中提升報酬——它們還有充足的成長空間。 ... 2024.07.04
國際 拜習會最危險議題:習近平否認2027、2035年武力攻台計畫、拜登要求尊重台灣選舉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聲稱,「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重視美方在峇里島會晤中作出的有關積極表態...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