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資源循環促進法》是打造淨零、韌性企業的「胡蘿蔔」! 工業革命以後,從開採原料、製造產品到消費後丟棄的流程,不停地將資源變成垃圾的「線性經濟」模式,主宰全球發展、刺激經濟成長,但同時更快速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產生大量廢棄物,為環境與生態帶來危害。 因此,人們向運行億萬年、至今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循環系統,取經「循環經濟」的模式,透過在源頭端重新設計產品、零組件及包裝,打造出可以自然分解、回歸土地變成養分,或易拆解、可再次讓製造業利用的材料,如此一來,廢棄物就不會被產生,得來不易的地球資源也能被善用。 循環經濟沒有廢棄物 只有被錯置的資源 在循環經濟模式下,「廢棄物」一詞徹底消失,因為被重新定義為「資源」。像工廠剩餘的邊角料、廢熱與廢水,農業的畜牧糞尿、果皮殘渣,以及被消費者用到損壞棄修的用品等,重新進入「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也就是生產者從「賣產品」轉為「提供服務」、消費者從「購買產品」改為「購買使用服務」,資源就不會被當成廢棄物,還能增加被循環利用的機會。 在台灣,循環經濟議題也受到政府部門正視,蔡政府在2016年將循環經濟列入「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而環境部則是更早關注廢棄物資源化,在2005年時,為了確保廢棄物成為具有經濟價值、流向清楚、不會被隨意棄置的再利用產品,開始討論整併原本施行多年的《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兩法以下簡稱「廢再兩法」)。 在蔡政府「5+2」循環經濟產業幕後推手、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的眼中,許多工業產生的廢棄物,其實是「被錯置的資源」。他舉例指出,化學公司生產染料時,會產生自己利用不到的含染料熱水,根據現行的「廢再兩法」,熱水會被歸類為廢棄物,不能賣給附近需要染料和熱水的紡織染整廠,化學公司必須花錢將熱水降溫後排放、棄用,染整廠則需要使用能源來加熱染料水。 不過,民間環保團體提出政府缺乏源頭管理機制、未制定總量管理辦法,以及擔心有害廢棄物混雜在再利用產品等意見,引發對「廢再兩法」合一的爭議。 「『廢再兩法』合一談了快20年了,卡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舊法裡,有很多既得利益,一旦要修改法規,就會有被政治化的議題出現,導致法難修。」黃育徵直言。 為了下一代福祉著想,將推動循環經濟視為人生志業的黃育徵,以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一句話:「不要跟舊的問題搏鬥,應該創造新的議題,將舊問題取代。」向政府提議打造全新的《資源循環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 「循環三部曲」胡蘿蔔 公私合作的好策略 在黃育徵的看法中,「廢再兩法」建立在線性經濟模式上,是產生廢棄物的事實後,才來用管制、處罰辦法,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因而導致企業保守、被動,僅將資源投入在符合法規的必要設施與技術,缺乏主動創新的能力;而《促進法》採用循環經濟思惟,認為萬物都是資源、無任何廢棄,舉凡有關資源的問題,均能以《促進法》的鼓勵策略,幫助企業減少廢棄物,進入良性資源循環。 「《促進法》做得好的話,日後就會慢慢減少對『廢再兩法』的需求。」他口吻堅定地說。為了讓各界了解循環經濟,他帶頭做起示範,過去擔任台糖董事長時,就主動向蚵農收購廢棄蚵殼,加工製成碳酸鈣,用於肥料、保健食品,「廢棄蚵殼在漁村馬路邊堆得到處都是,沒有好好被利用。我們用1公斤1元向蚵農買蚵殼,並且要求蚵殼的品質,然後蚵農會仔細清洗、整理。他們很高興地說,這比賣蚵仔肉還好賺。」因為蚵殼是能賣錢的資源,政府可以省去很多外部成本,例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甚至是人民健康。 在農業領域,農業生產與大自然偕行,黃育徵倡議的循環經濟,影響力劍及履及,「大自然沒有浪費的東西⋯⋯像農業部推動得很快,將農業廢棄物改稱農業剩餘資源,研發很多利用農業剩餘資源的技術。」 而環境部立法的邏輯亦有轉變,從聚焦處理末端廢棄物,轉為主動從源頭管理資源流向,進而推動《促進法》。原訂於今年3月底,環境部預告《促進法》草案,但因彙整各方意見,須細緻化處理,因此暫緩。而曾多次向環境部遞交意見的黃育徵則再次呼籲,《促進法》應成為企業的「胡蘿蔔」,建議環境部提出更多鼓勵與誘因,讓企業感受支持。 黃育徵表示,《促進法》需要政府跨部會與企業合作,可採用「循環三部曲」作為全方位系統性的治理策略;首先,經由「好治理」確保產出具有循環6E*效益的「好主意」,「好主意」可以從五大循環機會、由政府與企業合作盤點,再透過五大政策槓桿讓「好主意」變成有商機的「好生意」,驅動企業在有利可圖下,加速轉型;最後再回到「好治理」,政府與企業須固定追蹤、審核自己組織內的五大治理範疇,包含領導力、績效考核、循環預算、人員培訓、營運效益等。 於是,在「好治理」、「好主意」、「好生意」三者互相作用後,企業不僅獲得循環商業模式轉型的機會,同時包括政府在內的所有參與方,也可以共同打造追求韌性發展的平台,推動台灣發展循環經濟與韌性社會。 {DS_BOX_37407} ... 2024.05.06
財經 「看到企業獲利就投資,最傻!」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3大線索找出投資機會 例如表1-2所示:中租-KY是台灣第一大租賃公司,中租歷年來無論從營收成長、EPS以及股息配發率都是好公司... 2024.11.06
財經 外部成本內部化,直面碳排責任》大膽擁抱循環經濟,才是綠色轉骨最強藥方! 為了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進行綠色轉骨,強化永續競爭力,中租控股與商周集團日前共同主辦2023永續趨勢高峰會... 2023.04.26
職場 中堅實力ESG共學圈1》認識企業ESG、企業碳盤查起手式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全球各國政府極力解決的問題,隨之而來的「ESG、CSR、SDGs、net zero、碳中和、淨零排放」等落實目標,常令中小企業主感到困惑:「這些滿天飛的英文名詞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哪些重要性?」 第一堂「企業ESG、企業碳盤查起手式」歸納出中小企業主可以關注的重點: 1.ESG不只是企業盡社會責任2.SDGs沒有比ESG範圍更大、更厲害3.你公司ESG是名詞、形容詞、副詞,還是動詞?4.做ESG對企業的好處多多5.有在減碳就算ESG,從碳盤查開始6.學習碳盤查新語言 楊雅雲指出,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只是要賺錢,還需要許多自我實現的目標,而ESG就是其中之一。她進一步說明,現在處於氣候緊急的時代,企業無法自己創造出水資源等許多外部的環境(Environment)成本,使得生存與競爭條件不同以往,所以企業為了活下去,必須要有一套新思維,所以ESG可以說是下一代企業興盛的關鍵字。 ESG是指環境衝擊、社會及文化的考量,以及公司治理,這對國內中小企業來講,要認識它並不困難。楊雅雲說,在中國傳統儒商的觀念中,企業經營就在考量內部的治理,以及外在的環境與社會,所以,ESG也是企業的身心靈發展之路。 但是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做ESG需要額外花錢,他們能從ESG得到哪些回饋?楊雅雲強調,ESG並非是企業的社會責任(CSR),而是將利害關係人視為夥伴並進行議和,由內而外地提升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從金管會的作法來看,在2021年將上市櫃公司的CSR報告書,改為「永續報告書」,顯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已經過時了。 SDGs屬於階段性任務 ESG才是長遠落實方向 至於有些企業想要鏈結的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則屬於聯合國制定給全球共同執行的框架,而且將在2030年退場。「ESG的公司治理,並不是SDGs管轄領域。ESG與SDGs兩者並不相同,此外,SDGs在2030年退場後,聯合國還會再提出新的框架。」楊雅雲指出,ESG才會是真正陪伴企業直到完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既然企業開始投入ESG,但要做到哪種程度才算達標?楊雅雲表示,ESG的範圍包山包海,如果以ESG業內人士來看,企業依據金管會規定所做的永續報告書,屬於合規的「名詞」ESG;但以種樹、更換冰水主機的兩件事來講,企業若顧及品牌與形象,認為種樹可以帶來故事性、宣傳效果,而捨棄更換冰水主機,直接選擇種樹,也不比較兩者各自的減碳量,這是屬於「形容詞」的ESG;有的企業會進一步找供應鏈進行議和,討論彼此接下來如何做ESG,算是進入「副詞」ESG的層次;再來,最厲害的就是「動詞」ESG,意指企業保持「ing」的進行式狀態,將永續變成公司策略目標,希望躋身業界領頭羊,或是帶領供應鏈一起進行低碳、綠色轉型,甚至將商業模式、產品都因應氣候變遷而進行改變。 由於目前全球沒有統一監管ESG的單位,所以一些NGO組織各自發展出評量ESG的方式,例如DJSI、MSCI、富時指數等,為企業進行評級,成為一向逐漸擴展的商機。「其實,任何人都有演繹ESG的權利,造成這件事情不容易被監管。」楊雅雲指出,最近歐盟想要整合ESG的各種評級,但這能否讓全世界買單,最終仍端視企業的經濟與供應鏈實力,也就是說,如果客戶重視ESG,企業因此取得訂單,那會比政府監管來得重要。 不讓貧窮限制想像 做ESG就從現在開始 近年通膨造成購買力下降,產生經濟衰退的風險,使得中小企業經營不易,恐怕無法讓企業主產生花錢做ESG的念頭。 「根據綠學院的看法,這時反而是最好開始做ESG的時機點。」楊雅雲解釋,現在企業要將外部環境成本,算到內化的公司帳單,是不同於以往商業將本求利的價值體系,而是必須要用ESG思維去因應,「做ESG必須顛覆傳統商業的想像與做法,企業主腦袋的改變需要花時間⋯⋯,除非企業打算在10年後要收攤,所以綠學院明白告訴企業,對ESG不要存僥倖之心,ESG只會愈來愈重要,而改變需要時間,現在就要開始改變。」 她進一步提醒中小企業主,「千萬不要讓貧窮限制了想像。」當踏上ESG這條路後,依據ESG思維所開發的產品,將來可以賺來更多的錢。 企業做ESG的第一步,就是從E開始做起的減碳,這是很務實的做法,接著就會進入碳中和階段。楊雅雲說,減碳在短期內會增加公司支出成本,但從長期來看,一定會減少成本,因為節能減碳的時間績效、為產品使用低碳材料、找到認同低碳產品的新客群等,都會形成商機,「由於ESG才出來幾年而已,企業還在摸索、學習,還沒看到明顯效益,所以建議企業主慢慢去做,不必直推到底。」 永續相關議題:ESG是什麼?ESG怎麼做?與CSR哪裡不同?中小企業導入永續經營5步驟減碳為什麼重要?為企業整理的減碳全攻略,認識減碳定義、名詞、趨勢及方法 進行碳盤查 引導有效減碳策略 企業做減碳,必須先知道碳中和、淨零排放的關鍵詞。楊雅雲指出,碳中和是單獨處理二氧化碳,而淨零排放的範圍更廣,要求處理二氧化碳在內的所有溫室氣體,而且正負相抵後,不能額外產生溫室氣體。 再來,因為二氧化碳讓人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出味道,無法呈現企業減碳的證據,因此所有描述碳管理的基礎,要從「碳盤查」做開始。楊雅雲說,目前全球已有一個共同標準「ISO 14064」,它是一個有會計帳概念的「碳帳本」,記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流動,「為了這個碳帳本,所以要做碳盤查,查公司排放溫室氣體的行為。」 目前ISO 14064已經升級至ISO 14064-1新版,盤查的溫室氣體來源有六大類別,包括公司內部直接排放的「類別一」,向台電購電的「類別二」,公司運輸、員工出差與上下班的「類別三」,購買物品的「類別四」,產品售出的「類別五」,以及其他排放的「類別六」。其中,類別一為企業直接排放,其他則為間接排放。 舉例來講,某一家企業購置燃油車當公務車,其所使用的燃油,以及行駛間開啟的冷氣(算是逸散的溫室氣體),即屬於碳排查的類別一;購置的公務車若是純電動車,在公司充電,就算在類別二,如果在外面充電站付費充電(買電),則屬於類別四;若是採用租賃車,車輛碳排則屬於類別四。 楊雅雲強調,從碳盤查可以引導出有效益的減碳策略。像是一些設備透過租賃方式,碳排就會歸屬到租賃業者身上,而不會回到企業,「但為了減少某些類別的碳排,還是需要企業與租令業者共同討論,由業者協助降低碳排。」 即刻觀看更多中堅實力ESG共學圈課程 ... 2023.08.16
財經 柏瑞投信:穩定月配級別產品登場! 參與全球股市降息循環補漲行情 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兆豐商銀、上海商銀、聯邦銀行、三信商銀、兆豐證券、永豐金證券、基富通證券、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