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上司

共有 1396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在職場中,我們都希望能遇到一個負責任且可靠的主管。但現實是,我們有時會遇到那種一出問題就「甩鍋」的主管。本篇文章是一個真實案例,一起看看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應對。 小明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他的主管阿偉是一個非常會推卸責任的人,每當專案出現問題,阿偉總是第一時間把責任推給下屬,自己撇得一乾二淨。這讓團隊長期士氣低落,大家都對阿偉非常不滿。 某次,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應用程式,結果在上線當天就發現一個嚴重的漏洞。因為這個Bug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公司高層非常重視,要求立刻查明原因並解決。阿偉馬上把問題甩鍋給小明,說是小明在測試環節出了問題,導致Bug沒有被發現。 小明心裡非常不服氣,因為他明明按照流程進行過全面測試,所以這個Bug應該是在設計階段就存在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明決定採取以下4個步驟應對: 1.保持冷靜 當發現自己被甩鍋時,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和不滿,但這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情緒化的反應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2.蒐集證據 小明回到辦公室後,仔細檢查了自己所有的測試記錄和報告,發現他確實在測試中沒有發現這個漏洞。他把所有的測試資料整理好,並標註了測試過程中涉及的每一個環節,準備向上級反映。 用事實說話是最有力的武器。記錄下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保存好相關的資料和證據,在需要時可以自證清白。 3.尋求支持 在職場中,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要尋求同事的支持,特別是那些與你有共同利益的人,一起面對和解決問題。 小明找到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特別是那些在設計階段參與過這個專案的同事。他們一起討論問題,發現這個漏洞確實是在設計階段就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測試環節的疏漏。 4.合理表達 小明帶著整理好的資料和團隊成員的支持,找到上級主管,冷靜的闡述了自己的發現和證據。他強調自己在測試過程中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這個問題並不是他的責任,希望上級能夠公正評價。 *特別提醒:在向上級反映問題時,要保持冷靜和禮貌,理性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證據。避免情緒化的指責,更容易得到上級的認同和支持。 上級主管聽了小明的說明,仔細查看了他提供的證據,最後承認這個問題確實不是小明的錯。相反,這次事件也讓上級主管看到了阿偉推卸責任的行為,決定對阿偉進行懲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推卸責任的主管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蒐集證據、尋求支持和合理表達,才能在困境中保護自己,並爭取到公正的對待。 最後,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發現主管經常推卸責任,甚至影響到你的職業發展,那麼可能需要考慮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希望每一位在職場中的你,都能夠在面對困境時,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本文獲「職涯停看聽」授權轉載,原文:遇到甩鍋高手主管,怎麼辦?職場求生指南!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7.03

職場

主管的哪些行為讓你很火大?這個話題是多數職場工作者都能談論的經歷,也總能引起許多人共鳴。 我在〈向上確認- 是任務指示還是話中有話〉這篇文章中提到,長年霸佔員工離職因素的前幾名,多半是「錢」與「主管」的選項。而在主管類別當中,也有幾個是榜上有名的,例如本篇要談的:主管打死不認錯。 我在職場上打滾多年,當然也有過類似的經驗,隨著主管面對錯誤時處置的模式不同,團隊成員的相處氛圍也會有所差異。舉個我曾遇過的真實故事為例: 據說,有一次PM部門主管提出了課程需求,希望服務於企業教育訓練單位的樂樂,可以協助規劃講師。根據樂樂的經驗,其他部門類似的需求才剛辦理過,於是樂樂同樣安排合作過的N主管來進行講授。 結果,這次的課後反應與預期落差甚大,讓PM主管發了一頓牢騷。這件事傳到了當天負責講授課程的N主管耳裡,令樂樂一陣擔憂。 令樂樂出乎意料的是,N主管竟主動去找PM主管進行了解,同時調出課程需求會議紀錄,連同當天課後的評分與評語比對進行檢討。會後報告除了說明問題發生的原因之外,也有未來可以優化的改善方式。簡單來說,N主管一肩承擔,毫無閃躲。 主管的一舉一動都被部屬看在眼裡 此後,樂樂藉由一次和N主管單獨相處的時間向他致歉,說明自己在課程規劃與安排上還是不夠細心,並表示自己對於課後反應不佳的問題也有責任。 N主管回應道:「謝謝樂樂願意和我分享這次事件的想法,我們確實都有忽略的地方。身為課程講師,同時也有參與課前會議,我不斷提醒自己注意事項,結果卻仍有遺漏的地方。或許,之後我們可以再彼此提醒一下,避免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樂樂心裡知道,雖然N主管當天確實有參加課前會議掌握需求,可是PM部門的要求範圍實在太大,課程準備的時間又短,即使N主管把問題推回,其實也不為過!然而,這次的交流機會也讓樂樂發現,N主管在公司的高人氣、能帶領出高效團隊是其來有自! 主管終究也是人,害怕犯錯是天性 職場上,並非所有的主管都能像N主管一般,有這樣的高度與心胸。人都害怕犯錯,而主管更是如此。除了因為要處理難題之外,內心深處還有一個心魔——主管應比部屬強。 主管之所以成為主管,不外乎是資歷、能力與態度上獲得認可後的晉升,而後帶領著團隊迎向任務。與此同時,有一群夥伴跟著你前進,更有一群夥伴觀察著你。因為種種壓力,主管身體裡的保護機制,經常無意識的不斷升高。 因此,當問題一來,主管還未能察覺到保護機制變化時,常常會不自覺的展現出「錯不在我」的態勢。以樂樂的案例來看,對話很可能就會變成: 「這堂課我上次也講過,別人沒有問題,為什麼就他們PM有問題?時間這麼短、範圍又這麼廣,我已經很盡力了,其他隨便吧!」 長期下來,這種處理方式就會讓他成為一位部屬難以接近與合作的主管。 錯誤是最好的歷練也是最好的老師 即便規範嚴謹,還是難免會有錯誤發生的可能,特別是在「人」上。以下我提供幾項觀念,和主管們一同分享。 1.承認自己也會犯錯 人非聖賢,何況聖賢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凡人犯錯就顯得正常不過了。大部份的制度都是從錯誤中規範而來的,因此面對錯誤時的態度,比犯錯的次數更重要(當然錯誤的次數也不能多到太誇張)。 2.誠實的面對自己 主管雖然優秀,也非萬能。錯誤來臨時,唯有誠實面對自身的不足之處,才能從中成長與得到持續精進的養分。 3.提升專業 從錯誤中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從知識面、態度面與技巧面著手,強化與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管努力秉持的目標可以定為:相同的過錯不犯第二次。 4.以身作則 錯誤來臨時,絕大多數的部屬都在觀察,心態正永遠比能力強更能撼動人心。所以主管面對錯誤的態度和行為,將會深深的影響團隊文化與工作氛圍。 結論:沒有人希望犯錯,也沒有人不會犯錯。犯錯本身的價值,端看主管的處置而有所不同;強勢驅離不見得能保有聲望,虛心接受也不見得會失去民心。 *本文獲「柏帆學長的職場巡航」授權轉載,原文:職場經驗:孰能無過,主管犯錯與面對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