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一封信

共有 519 則相關文章

焦點

這期封面專題,乍看是一家銀行的數位轉型故事,但骨子裡,這是一個回歸本質的旅程。 這個本質是:客戶為什麼需要你。 故事主角是星展銀行,近年獲得多家權威機構評為全球最佳銀行、全球最佳數位銀行。但一開始,他們卻是一家客戶滿意度很糟的銀行。 曾經,星展英文名「DBS」,被當地人嘲笑為「Damn Bloody Slow」,意即「慢得要死」銀行。它雖有官方色彩,卻被批評官僚主義,面臨內外競爭者,它節節敗退。 這故事可往另一頭走,反正不變革也死不了,溫水煮青蛙,領導群只須確保自己能在沸騰前跳船即可。 但星展集團CEO高博德的想法不一樣,他認為再不改變,科技業、外來競爭者,很快會把他們「生吞活剝」。 光是焦慮感不能成事,他必須發掘真相,找出解決方案。 他聽員工的聲音。上任第一天,就在星展內網開啟「Tell Piyush(請你與Piyush分享)」信箱,每季開放兩週,所有人都能匿名寫信給他。哪些事沒道理、哪項政策有問題,平均每季他會收到近兩百封信,每封信他都會看,找出問題所在。 例如,客服接到大量要求免除信用卡年費的電話,實際上多數會取消年費,但客服卻需要通報上級核准,過程太多無效環節。他收到員工投訴後,立即簡化流程,主動取消部分客戶年費,並授權客服自行決定。 他聽客戶的聲音。團隊梳理超過六百個客戶旅程,著手優化。 為什麼要這麼精細? 因人們已經習慣使用FB、Google、Line,科技公司墊高了服務水準,不會因為你是銀行,就願意忍耐你較差的服務。 「人們不需要銀行(Bank),但人們需要銀行服務(Banking)。」高博德認為,如果科技公司或任何人,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人們會用腳投票,拋棄銀行,往他們奔去。 這就像是,人們不需要一把更好的電鑽,人們只想讓牆上的洞更美觀。 資深記者陳慶徽赴新加坡深度採訪,發現星展的成功秘訣,不在模仿同業,而是重新定義自己。 或許我們也該用相同句型自問:人們不需要什麼?真正需要什麼?盤點夠清楚,才能找出活路。 ...

2023.08.10

職場

3月,成功的創業家、矽谷知名新創孵化器Y Combinator 共同創辦人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特別寫了一篇文章,要送給那些懷抱著創業夢14、15歲的國中生。 他為年輕學生撰寫的主題是:如果未來你開啟自己的事業,你應該知道的事。 從2005年Y Combinator成立以來,他們已經協助了超過4000家新創。以下是格雷厄姆第一人稱的分享節錄: 多數人可能以為,人最終都得找份工作。但我有個小技巧,能讓你永遠不必為此擔心——就是開創自己的公司。 這並不是在逃避工作。事實上,創業家往往比上班族更拚命。但你能因此避免很多讓人頭疼的職場體驗;而且,這是許多富豪標準的致富之路。 你的公司,也可能變「下一個Google」 創業,可以是開一家髮廊,或創立下一個Google。其實,這兩個例子的「開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因為,在創立一間公司時,你只知道這件事值得做。你不可能會知道,它最終是倒閉?還是發展成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所以,我想告訴你怎麼「開始」做這件事,在這樣的起點上,你的公司,可能發展成下一個Google。 簡單講,你需要三樣東西:掌握某種技術、有一個創業點子,找到一位或幾位創業夥伴。 掌握某種技術的方法,和學會拉小提琴、踢足球一樣:靠的是「練習」。如果你還沒想到掌握什麼技術,或許你可以學寫程式,這是過去30年來,許多新創成功的來源之一,而且未來10年內,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改變。 做專案吧!你得用它解決感興趣的問題 如果你打算在22歲創業,那從現在開始寫程式,等你真正要創辦公司時,你已經練習了至少7年。7年,幾乎可以精通任何事物。但光學還不夠,你得用它來解決真的有熱情、感興趣的問題。開啟自己的專案吧! 補充一下,你的技能不一定要與寫程式有關。你可以學焊接、精通服裝設計或是拍影片,重點是你正在創造,而不只是在消費。例如,你開發了一款電腦遊戲,而不是只玩別人的遊戲。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創意。你需要一個有潛力的創業點子。但別擔心,當你掌握了某種技術之後,你會發現,世界上到處都是顯而易見的痛點。 早在20世紀,美國的大學就會發行小冊子,印有所有學生名字和聯絡資訊,叫做「Facebooks」,因為名字旁通常都附有一張學生的照片。 當時,哈佛大學的每個學院,都已經各別將Facebooks的資訊數位化,但整個大學卻沒有。剛進入校園的佐柏格(Mark Zuckerberg)會寫程式,他心想:嗯,這太愚蠢了。我可以在一夜之間寫好一個網站來解決問題,人們只需上傳自己的照片,再把它併到整個大學的新網站就好了。 這只是佐柏格的一個專案,那時候Facebook還不是一間公司。我想表達的是,最好的新創,都是從那些原本沒打算要成立一間公司的專案中,成長茁壯的。你不是想開一間公司而去找題目,只是單純的在跟隨你的直覺,回應那些你感興趣的事情。 與別人「共事」,找到你最合拍的合夥人 最後,你需要合夥人,有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將大大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要怎麼找到他們?你或許也猜到了!做「專案」。 通過與別人合作,你就能找到合夥人。所謂的創業夥伴,指得是那些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且和你合作無間的人,唯一判斷這件事的方法,就是和他們一起「共事」。 講到這裡,我想說些你可能不愛聽的話。即使是那些只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你也要表現好,因為這能讓你進入一間好大學。最優秀的聯合創辦人、最優秀的員工都在那裡。 這當然並非絕對,但我想說的是,要進入到名校,你必須聰明且有毅力,你會發現,能和你一起上課的同學,也擁有這樣的特質。 總之,創業並不是一條易走的路,但它是一條值得去走的路。通過掌握技術、擁有好創意、找到合適的合夥人,你也許就能創辦下一個Google。 就只有兩件事,做自己的專案、打造產品,還有在學校裡好好念書。 資料來源:格雷厄姆官網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04.11

職場

這世上有一種人,注定就是會吃很多「太真」的虧。 我說的不是「講話比較直」這種「太白目的真」,白目與真誠是兩回事,不顧別人感受叫做自私。喜歡直接對別人的弱點公開指點,這就是病了,得治。 我說的是「說真話、辦真事、求真知」,這種「坦蕩的真」的虧。 從小我們被教育著坦蕩是美德的同時,這個社會似乎又試圖想要馴服我們去接受一種人性的相悖論,所以在「把話說對」與「把話說好」之間,我還是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學習如何平衡。 實話實說、直言不諱會讓人吃虧 直言不諱說出觀點、高效溝通直奔重點是很多人的做事風格。但是,對於玻璃心,或是習慣用詞含糊、避重就輕、見風使舵、無限拖延、趨炎附勢的人而言,這種擁有明確觀點和直入重點的人,往往就會被視為攻擊性角色,得防!我很納悶,這無關處事圓不圓滑,「做事」要拐著彎說話,到底是哪來的毛病? 為何總是都要等到危機出現,才實話實說?為何明明可以先預防,都要等發生了才來究責?到底是因為擔心一開始多說多錯,還是害怕扛責?難道是因為習慣避重就輕,出事才能明哲保身? 我的性子實在不是聖人,孔老夫子教的我全都沒學好,哪怕我只是提出疑問或只講重點,都很容易被人貼上「反對派」或「不友善」的標籤。長此以往,溝通成本有時會大到讓我寧願被曲解。 但,總不能老是吃虧吧? 當你發現即使就事論事,同樣的事情還是會因為說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別時,你就會明白,有時候事實和心情如何,一點都不重要,重點是「誰來解釋」這些事實。但慢慢的,隨著職務的需求與擴張,我身邊出現一種特別可愛的角色——「本人的官方發言人」。 人情世故:就算被欺負了,也要學繞一大圈說話 小智,是典型複雜性人格的代表,在美國受藝術教育、家中代理營銷日本商品。儘管接受著西方教育的薰陶,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專業的自信,但在行事上,小智卻像日本人一樣,總壓抑著情緒、缺少突出個性和主見,即便不開心都能完美展現禮貌和忍讓。 當我的果斷和堅定,遇上小智的禮貌和忍讓,簡直是「無比真誠的虛偽」! 除非是直接面對面的會議,為了避免我的直言容易造成他人心碎、為了減少我被人斷章取義的可能,只要是對上老闆、投資人,或是乙方等,需要傳訊或電子郵件的書信內容,就會需要我的官腔高手來替我潤飾文字。舉例: 【我的版本】 「親愛的OOO哥, 這邊幾件事情說明。雙方是基於信任為前提下才有合作,但回顧過去,我方一直在妥協和放棄許多堅持,這次貴司仍拒絕我們提出的調整要求,一再不合理的狀態,實在讓人無法接受。我再次明確的表達我們的立場:我方多次與貴司團隊溝通,皆得到無法配合的態度,這完全不符合期望能建立的良好合作關係。我們講求職業精神,如果能講究就不將就,一切要求都是職責所在,盼能理解。 我將如實匯報上司細節,希望貴司能夠配合並加快進程。如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繫。」 【小智版本】 「親愛的OOO哥, 非常抱歉打擾您,這裡有一些想法需要與您討論。在我們的合作過程中,我們一直以尊重和友善的態度提出意見,並且願意做出許多妥協。回顧過去的溝通,我們大部分的要求都在合理範圍內,但貴司只願提供少數調整,甚至拒絕。對於我們的需求可能帶給貴司困擾,我深感抱歉。 無論如何,我希望您能理解我們只是希望認真的完成工作,而不是草草了事。我相信這是每位專業人士追求的心態,也是對工作負責任的表現。目前,我將如實向上級匯報這些細節,我們的溝通過程一直保持透明和公開。我相信雙方都能明確辨識出我們提出的要求和回應態度都沒有超出合理範圍。在確認這些事項後,期盼我們可以順利進入工程階段。 我們非常感謝貴司的努力和付出。如果需要進一步溝通,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再次向您表達我們的歉意,希望能夠以友好和建設性的方式繼續合作。」 看到沒,幾句話就能告知的重點,我家官腔王可以從「請、謝謝、對不起」給你寫個九九八十一句通體舒暢。似乎連一句「去他X的」都能說得又甜、又柔又婉轉。 如果說人情世故就是被人欺負了,也要繞一大圈說話,那麼我慧眼識小智為英雄,小智的會演也是我英雄,這樣的配合可真好呀。 無比真誠的虛偽,還是虛偽嗎? 其實平心而論,站在做事的角度來看,這根本無關說話圓滑與否,而是對於一個不願違心的人來說,站在利益之前,一旦做對的事、說真的話,就容易成為「惡的人」。若再被牽扯進利益鬥爭的關係裡,難免在第一時間吃虧。 只是當大家都在學習高情商隱忍之術時,最後的選擇大多是把真話吞了。而不願違背心意的我,還是不想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讓虛偽帶走真誠,那,至少可以用虛偽包裝真話吧? 所以我從不覺得和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表現出不一樣的態度就是虛偽。這就像是我可以穿高跟鞋,也可以穿平底鞋;我可以喝生啤酒,也可以喝紅白酒;我可以吃路邊攤,也可以去餐酒館;我可以很強勢,也可以很溫柔。 這並不是心口不一,而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技能。凡事沒有絕對,我的態度本來就取決於你是誰;只要是真誠的,那麼就算是無比真誠的虛偽,也還是真的。 有人會質疑:「這不就是面具?」你若是接受不了,那不如浪漫一點想,就當是「上升星座」的概念也行呀。作家蔡康永說過:「社交時有面具可戴,是值得慶幸的事,為什麼要排斥?」 我們都知道「做人要方正,處事需圓滑」的道理。做設計的都知道,圓滑是出於方正的四角,它可以銳利帶刺,當然也可以修邊柔和;不過前提都是,它的本體是方正的。 因此,我始終深信著:就算處事要圓滑,不代表就得扮演小人;就算從商要手段,不代表就必須要狡詐;以真處事,以誠待人,就算吃虧有理苦也值得。畢竟圓的東西堆不高,必須要方方正正才能堆得高,我想做人也要如此才行。 無比真誠的虛偽,可能只是面具,但無比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那你說什麼是虛偽?是你假假對我好,卻真真的在騙我、用假意糟蹋真心,這才是虛偽。 關於真誠做人最高境界,就是無比真誠的虛偽。不只慧眼識英雄,會演也是英雄。 {DS_BOX_35771}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