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窄門通往成功的方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人對下一代根深柢固的深切期盼。不過在面臨攸關未來前途的校系選擇時,似乎連講究自由、追求自我發展的美國人,也無法擺脫「名牌」、「名校」的情結。

每年四月對美國高年級的中學生而言,是個殘酷的月份。各大學院校的郵寄傳單塞滿每一家信箱,讓新鮮人的家庭難以抉擇。除了熟知的哈佛、耶魯、史丹福、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外,近期的美國《財星》雜誌也列出一項依據平均學業成績、錄取率等入學許可條件為評斷基準,評比出來的前十五大名校(見表),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究竟該不該迷信名校,讓家長們傷透腦筋。

通常,所謂的名校也就意味高入學門檻及高學費。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究竟值不值得花費十二萬五千美元以上的高昂學費讓子女進入所謂的「好學校」,完成大學教育?或者進入學費較不那麼昂貴的學校,孩子依然會有光明的前途?實在是兩難的課題。以哈佛為例,選擇哈佛通常意味著能享有較好的教育環境、校友聯繫資源以及較佳的校園徵才機會。一些大型法律事務所、教學醫院、投資銀行等,也偏愛僱用長春籐名校畢業生;以求職者的角度而言,若想進入著名的美國企業工作,好看的文憑的確占有較佳的優勢。報導中指出,平均而言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大約是高中畢業者二倍。一九七五年時,這個比率大約是一‧五倍,這或許顯示在現代高學歷有優勢。而近十年來,也有幾項研究顯示個人未來收入高低與學業性向測驗(SAT)分數間的關聯。平均學業性向測驗分數每增加一百分,終身收入大約相對提高三%到七%。測驗分數門檻較高的名校真的占了先決優勢?根據《財星》雜誌在一九九○年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頂尖總裁級人物,並未進入所謂的頂尖學院就讀。多少能讓負擔不起高昂學費的家庭或學子稍微釋懷,不一定矮人一截。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