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623 期
-
- 總編輯的話 台灣的新斷層
- 創辦人聊天室 台灣的「雙城現象」
- 石頭評論 逆勢‧順勢‧創勢
- 商場自慢塾 科技網路股還能紅多久?
- 去梯言 不清就不能耍酷
- 陳文茜專欄 中部應發展成兩岸經貿特區
- 台北耳語 谷月涵到法華理農投信救火?
- 台北耳語 股王變書王,華碩施崇棠是出版商的金礦
- 台北耳語 不降銀行營業稅,邱正雄用算盤把關
- 台北耳語 夫人Fashion Show,企業家目瞪口呆
- 台北耳語 光泉賣威士忌一桶一百二十六萬
- 台北耳語 惠普女王「火燒台灣島」?
- 大陸焦點 兩岸關係為何從冷戰走到「冷和」?
- 火線話題 為了連戰,蕭萬長朝令夕改受重傷
- 火線話題 劉泰英出面,十一家行庫立刻「看不見」風險
- 火線話題 企業領袖組成「夢幻隊伍」投入重建
- 火線話題 陳履安:台灣人民「居危不思危」
- 火線話題 劉泰英、王金平、劉松藩,誰最受傷?
- 火線話題 台灣如何從「台肥案」學到教訓?
- 火線話題 揭露官股代表「董事不懂事,監事不監視」怪現象
- 火線話題 官股代表「賣力」兼職,有話要說
- 火線話題 力晶GDR折價三成,外資大撿便宜
- 大陸焦點 江澤民為了面子,餓了人民的肚子
- 封面故事 「富豪驕子」陳田文如何變身「證券藍波」
- 封面故事 陳田文:美林、高盛才是我的對手
- 封面故事 陳田文為何還堅持要創業?
- 特別企劃 黃金價格將在千禧年復活?
- 特別企劃 黃金投資的「黃金」工具
- 信懷南專欄 老二守則
- 李宏麟專欄 如何購買未上市網路股?
- 產業風雲 科技業要搶下金融業「網路理財」的金飯碗
- 產業風雲 大成長城奠基大陸東北、進軍全亞洲
- 產業風雲 統一要做二十一世紀物流大王
- 產業風雲 劉英武將是日月光大放光彩的發電機
- 產業風雲 日月光要做封裝業的「英特爾」
- 產業風雲 黃志全回鍋中時電子報的「夢想」和「實際」
- 產業風雲 雅芳靠「台灣經驗」保住大陸江山
- 產業風雲 台壽「變天」,龍邦朱炳昱出任董事長
- 產業風雲 劉泰英媒合國際、建弘,蔡萬才有意見?
- 產業風雲 菁英證券下猛藥,能否反敗為勝?
- 火線話題 全球免費上網購物,青少年也瘋狂
- 人物特寫 宣建生如何成為AOC的「艾科卡」?
- 人物特寫 苗豐強做不到的,宣建生做到了
- 國際視窗 盜版不死,全拜VCD所賜
- 國際視窗 亞洲興起B to B電子商務熱
- 國際視窗 棄兒——南韓經濟危機的犧牲品
台灣的新斷層
國營事業民營化不良的結果,已經給台灣帶來「新斷層」,將隨時爆發「弊案大地震」,為全民利益帶來重大損失。台肥案讓大家目睹到,屬於全民的億兆資產已淪為不肖政商炒作的禁臠。本期焦點新聞將有深入追蹤。然而,這個弊案新斷層又是如何造成?
一般民營公司均源自私人股本的投入,只購置必要的生財資產,透過有效的經營而獲利。民營公司都知道,要善用有限資產創造最多利益,發揮馬兒草吃得少、又跑得好的效果。
反觀國營事業,普遍占有過度的國家資產,卻又不能有效率地經營獲利,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坦白而言,其浮濫的人事、低迷的營利,根本不是吸引民間投資興趣的所在。國營事業就好像一匹匹「肥胖」老馬,存心不良者只覬覦其雄厚資產,一旦得手,只有被屠宰吞食一途,怎能奢望會被善意經營,而能馳騁本業?
一堆無法發揮功能的官股代表,又加深了弊案斷層的危險性。官股代表不是真正的出資股東,個個頭上都有長官,旁邊都是大有來頭的民代,身為橡皮圖章,怎會認真監督?政府現在為了平撫人心,換了一批官股代表,好比在地震斷層上蓋新屋,注定又要坍塌。
也許,過度的資產就是國營事業的原罪 ,當然引來餓虎豺狼的爭食。因此,民營化在規劃之初,應該將多餘的資產先歸還國家,只留下必要的資產,並且斷然瘦身裁員,或許才會真正吸引到對其本業經營有興趣的民間接手者。
印、菲等國的富人形同世襲貴族,坐享現成利益,人民則普遍窮困,形成危險的社會斷層。還好,台灣的經濟發展固然有利舊富,但也創造了更多新貴,社會尚未存在嚴重的貧富斷層。本期的封面故事為讀者報導,舊富豪門之中竟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創業新貴。
群益董事長陳田文出身富甲台灣的高雄陳家,土地權狀多到抱不動,但是他為何還要辛苦創業?又如何強勢領導群益,榮獲《歐元》雜誌評鑑為台灣的最佳證券公司?
另一方面,黃金二十年來的低價斷層,動搖國人長期保值的信心;長久的和平,也瓦解黃金做為逃難工具的功能。從此,黃金是否可以被視為一個純粹的理財標的?本期特別企劃「黃金理財工具」,為讀者介紹黃金理財新工具。除了黃金現貨,什麼是黃金基金?黃金存摺?或許除了「保有」黃金之外,你也可以從黃金「理財」中獲利。
本文完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