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機停產,翁有銘海外漲價回補

華隆靠「國際分工」減少強震損失

「集集大地震」傷及台灣產業生態。 不但金融、科技產業遭受重創,傳統產業也不能倖免。 他們如何因應地震後的未來?

華隆要從這次重擊中恢復,除了自求振作,尚有國外工廠做後盾。 (攝影者.劉國泰 )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的第二天,華隆紡織員工全員到齊照常上班,這不是公司主管一一打電話要求員工上「地震班」,而是同仁主動到班的結果。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二點,中和華隆經貿廣場大樓一片漆黑,華隆若干到班員工,正拿著備用的手電筒照明,或在處理文件,或四處打電話,以了解進一步情況。他們說:「對化纖工業而言,停電就是停產訊號。」在漆黑中,員工互相詢問以獲知最新的情報。直至三點左右,副董事長梁清雄指示各部門員工先下班。而梁清雄仍至天色將黑才離去,這就是華隆的企業文化。

華隆紡織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絲、加工絲以及織布生產廠商,在台灣的廠房據點遍布桃園、大園、中壢、頭份等地區。這次的「集集大地震」,並沒有造成各工廠硬體上的損傷,不過,因地震後所帶來的全台大停電卻重創華隆。該公司所產的化纖產品,已處於全面停產狀態,如果電力不能全面恢復,即使是採「限電」供應,也無法促使工廠再開。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