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和,業務如何興?

人事擺不平,荷銀被美銀「反購併」?

荷蘭銀行購併美國銀行消費金融部後,人事問題使得雙方員工人心浮動。 這對荷銀將造成什麼影響?這宗曾經轟動金融界的外商銀行購併案, 竟成為銀行購併的「負面教材」……

購併美銀之後,複雜的人事問題使荷銀的購併效益大打折扣。 (攝影者.凌鴻健 )

五月,荷蘭銀行購併美國銀行消費金融部門,是今年國內第一宗外商銀行購併案例。但至今,荷銀人心浮動。上週美國銀行消費金融總經理江丕文公開拒絕轉任荷蘭銀行消費金融部總經理後,荷銀內部更紛紛質疑這宗買賣可能「買貴了」!

據估計,荷銀買下美銀消費金融部門的成本約新台幣二十億元。荷銀打的如意算盤是,美銀在台消費金融業務已經開張三年〈民國八十五年即開始〉,較荷銀早一年,且於去年達到損益兩平,故目前美銀的信用卡發行量已達二十三萬張,且每張卡的平均消費金額高達八千元。而美銀的消費性貸款、存款等產品線都已建立,一旦購併完成,荷銀的消費金融業務可以馬上在今年內達到經濟規模、損益兩平。換言之,荷銀砸下二十億元後,其消費金融業務可躍居外銀第二把交椅,領先渣打銀行,直接向龍頭花旗銀行挑戰。這樣的成本,實在不算高。

不過,就在購併後,美銀、荷銀內部人心惶惶。先有六月初荷銀風險管理部副總裁葉逢生被解雇,引發軒然大波;後又發生美銀總經理江丕文拒絕轉任荷銀,荷銀只好另聘渣打銀行消費金融主管明永福擔任總舵手。一位荷銀高層決策主管憂心:「問題的複雜性,恐怕已遠超過當初的評估!」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