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運動的量變與質變
未來五十年內,沒人會再遠s高球場
高爾夫球的既定印象,是貴族運動,中外皆然。可是,由於球場的供過於求及競爭,量變而後質變,也開始有了不同的面貌。
ˉ「這小白球到底有什麼迷人的?」絕大部分不打球的台灣民眾(二千一百萬人中至少有一千九百萬人),對高爾夫球的既存印象是:一個偌大的球場,一顆小小的白球,一群人慢慢地在青草地上走路。所以,實在搞不懂高爾夫為什麼會吸引這麼多高官巨賈「熱中此道」,甚至於還會弄出像是「高爾夫亡國論」這些名堂出來。而事實上,高爾夫球場這個產業在國內已經由「量變」而產生「質變」。
ˉ高爾夫球之所以迷人,自有其道理。對於每天工作繁忙的現代都市人,偶而放開手邊工作,去面對一大塊的翡翠色的綠地、蔚藍的天空、悠閒飄移的白雲,再加上還有逐洞揮桿的自我考驗及挑戰的樂趣等等,高爾夫球的迷人之處,自然而然就因此而產生。也因此,自然而然會吸引一些人士迷上這個運動項目。
ˉ在國外,高爾夫一向有「紳士運動」的美譽,昔時玩的人非得是上流社會的皇親國戚或是達官貴人不可。而傳到台灣之後,早期的威權時代(日據時代及戒嚴時期),除了一些享有特權的人士,等閒之輩對於這項運動,「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焉」。因此,也就形成「高而富」的「高爾夫文化」。ˉ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