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一群自學者,創生成式AI年會,不善社交、沒資源的他怎做到?
1.從100人起步到突破800人、票價破四千元,生成式AI年會幕後推手是他!李慕約背後沒有大型組織,又不善社交,他是如何打造出這場AI年度盛會?
2.他如何把一群素人變講者?關鍵在「有效社交」,靠一起解題建立強連結!打磨過程中雖差點逼瘋講者,卻也激發出潛力,「當把事情做得極好,就不用害怕沒人合作。」

李慕約公司執行長李慕約 (攝影者.郭涵羚)
「你在組織裡越基層,越適合學AI編碼;反而老闆沒有應用場景,所以學不會。」這句話不是來自技術人,也不是創業家,而是一個四人小基金會專員羅佩琪。她用AI開發工具,優化補助流程,讓自己即便在小團隊裡,仍能提高服務效率、推動更多AI課程在中小學端實踐。那場演講,她沒有華麗頭銜,卻獲得最長的掌聲。
讓這位素人講者站上舞台的推手,是光圈之外、在後台默默掌控節奏的策展人李慕約。他不是在辦活動,而是在建立微型職場舞台,讓人把做過的事拿出來交換。
出生:1988年
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
經歷:2014年創辦李慕約公司,提供客製化軟體、資訊視覺化服務; '22年創辦生成式AI年會,至今線上、線下超過1.5萬人參與
現職:李慕約公司執行長
背後沒有大型組織,他主辦的生成式AI年會,從一百人年會起步,如今實體票價四千元起跳,參與人數突破八百人,線上觀看一週創造了五百萬元收入。
台下坐著滿滿來自科技、金融、物流與內容產業等的中高階主管,卻沒人在意講者位階,更在意的是:「大家現在怎麼用AI做事?」
「以前只能在江湖上見,現在可以到年會看大家在各產業怎麼做?」薩泰爾共同創辦人鄭晴元表示,這場年會像是去「對答案」,和一大群人共學AI應用。
入場費四千元起跳,李慕約深知:「願意負擔這樣論壇費用的聽眾,通常很在意能提升多少生產力、對議程要求高。」只要內容鬆懈一分、有一絲業配,觀眾就可能發出噓聲。
他打造篩選、互學機制
快把講者逼瘋也逼出潛力
他用機制篩出有料且願意被磨的講者:想上台,每位講者得先參與小聚,只聽不能講;接著進入講者群組,互相觀摩、交換工具、比較進度。
「只剩你沒用Cursor(AI輔助的程式碼編輯器)囉!」這種提醒不是催促,而是節奏提示,讓講者產生追進度動能。羅佩琪坦言,被拉入群組,看到提醒時感到壓力山大,也正因如此,她進入互學循環:「一般演講,是講者上台貢獻;但在這裡,是講者獲得更多。」
「我不是在建立人脈,而是設計一個結構,讓觀眾高效吸收。」李慕約說。他讓講者們甘願排練數次,只為一場二十分鐘、無閒聊、沒廣告的簡報。
「他有種奇特能力,會把每個講者快逼瘋,潛力都逼出來。」講者、91APP產品長李昆謀形容:「過程就是很爽,總結就是痛快!」
自學者不再是一座孤島,而像是為彼此點燈,變成「有效社交」,身邊有人陪著一起跑。
「我其實不太會社交,但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和人有關。」李慕約說。
他太懂「孤島」的感覺。國小二年級,他隨父親赴法國,語言不通、三年內轉學兩次,被同學以「黃種狗」模仿嘲笑。他學的第一句法文是髒話,因為:「你必須學會劃界,才能活下來。」
為了求生,只好尖銳。高中當班聯會主席,他為學生權益跟校長對嗆:「學校便當有食安問題,為什麼不能訂外送?」但高中同學林冠妏多年後重逢,發現李慕約已變得更柔軟,懂得聽人說話。
轉折點在二○一○年。李慕約從台大畢業,經過一年麥肯錫師徒培訓計畫(mentorship program),卻在終於面試時,敗在一通臨時新增的電話閒聊環節,打碎了他的職涯規畫。那年正是金融海嘯,他說那陣子都得「刻意坐離窗遠一點」,怕自己想不開。
後來他進入台達電行銷部門,白天上班、晚上自學程式、假期回台大當史丹佛創意設計課程助教,不再只是用知識解決問題,而是用「同理心地圖」讀懂他人未說出口的需求。
「我以前很鄙視銷售,但後來發現最難的是,聆聽對方沒說出來的需求,」李慕約說。
接著,他辦TEDx論壇,主題是:失敗,那場聚會成了生命的反轉點,他開始明白,什麼叫作「集體的力量」。
他用「有效社交」促合作
一起解題非交友產生強連結
某電信業主管回憶,一場合作案,其他廠商談了一年,李慕約卻用一封email敲定會議、半年談妥提案:「他總能說出你沒說出來的那一部分。」
他堅持產品不能靠主觀判斷定案,就算客戶稱讚介面漂亮,他仍每兩週開一次會,更新版本,直到連客戶都求饒:「可不可以不要再改了?」
這份執著也延伸到年會策展。他陪著講者一句句彩排,一旦對方無法調整內容,就會果斷拉出停損:「這次不講,換下一次。」但多數講者選擇留下。
李慕約稱這種合作為「有效社交」:不是交朋友,而是先一起解決問題。只有一起做事留下來的信任,才有後續的強連結。
在他設計的年會裡,沒有流量或是個人崇拜,只有一種信念:AI時代,不再是組織為王,一個人只要找到槓桿,就能舉起世界。而這支槓桿,不是頭銜,也不是技術,而是能串起他人、創造知識流動的連結力。
「建立關係對別人來說沒意義,不如把你該做的事做到極好。」李慕約說。這是他的設計邏輯:當你願意把事情做得極好,就不用害怕沒有人想跟你合作。當整個世界都在光速前進,你若能打造出一輛飛快的車,就不用擔心沒人要搭。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