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它與留才、營收都有關!4傾聽風格教你抓住對方要什麼

1.溝通卡關,不一定是「聽不懂」?你以為有聽,但其實沒聽懂?看懂四大傾聽風格揭開溝通困境。
2.首先問問自己,在聆聽時,你會浮現哪種想法?會顧及對方感受、聽得出細節,或總是在評估?釐清自我傾聽偏好,就越能在各種情境溝通更自如。

書名:順勢傾聽/作者:妮可.洛溫布勞恩、梅根.史蒂芬斯/出版社:遠流

不用說,你應該知道好好聽人說話,在職場上有多重要吧?要是有同事、主管、下屬、顧客或供應商不認真聽你說話,導致專案無法如期進展,你當然會「壓力山大」。

如果原本能避開衝突,只因有人不聽別人講話,導致場面無法收拾,想必你也會備感挫折。其實,只要有人沒在聽,逼你得把話重講一次,你可能就會心生煩躁。

但是,假如在工作時,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就會產生一股神奇的力量:團隊能夠合作無間,一起朝目標邁進;有同事與自己所見略同,你也能得到激勵;如果供應商或廠商聽懂了你的問題,並表示能夠解決,當然讓人鬆一口氣。

在職場中傾聽的好處很多,也很容易理解: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僚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心理安全感。

以組織而言,傾聽行為可提高員工參與度與留任意願,在業務運作上成效更佳。傾聽也與企業的良好營收表現有關。不論你身在哪個職位或任職於何種產業,傾聽都能改善職場關係與公司的盈虧表現。

在我們超過三十年從事專業溝通的相關經驗中,發現導致職場上難以專注聆聽的其他兩項因素:首先,很多人定義「好好傾聽」的方式,都忽略了傾聽本身有多重要、影響有多強大,以及傾聽可探究的細節。

其次,一般人都缺乏容易執行又好記的傾聽技巧,因而難以在忙碌快速的工作時間,立即開啟正確傾聽模式。

我們在商業領域進行了三年的研究、訪談、焦點團體與測試後,發展出全新傾聽方法:順勢傾聽。

簡單說來,「順勢傾聽」是以符合說話者目標的方式,處理及回應訊息的模式。這不代表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你都得照單全收,而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正在說話的人。

好的傾聽不僅是專心聆聽,也涉及如何回應說話者。

光是專心還不夠,「說得越少,聽見越多。」——美國知名心靈導師拉姆.達斯(Ram Dass)、「大部分人聽別人說話,都不是為了理解對方,而是為了能回應幾句。」——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這幾句引言非常貼切的指出,我們都需要更經常(與品質更好的)傾聽,不過,這幾句話也會讓人以為說話是傾聽的仇敵,但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回應是傾聽很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在職場上如果真的一直話很少,或聽的時間是說的兩倍、不打算回話,反而是給自己和說話的人幫倒忙。

傾聽不僅包含言語上的回應,也包含聆聽時的非言語表達。與其透過眼神接觸和點頭示意(也就是「看起來」有在聽,但實則未必),不妨善用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聲音來表達。

順勢傾聽是目標導向的活動,亦即聆聽時,你的心中會惦記著說話者的溝通目標。這很不簡單,因為人都有偏好的傾聽方式、有自己的目標、無法好好傾聽的個人障礙。

透過順勢傾聽,能找出自己的偏好和目標、削減擋在眼前的障礙、辨認對方的目標,最後就能調整聆聽的方式。

順勢傾聽包含四種傾聽方式與四項傾聽目標:支持(Support)、推進(Advance)、細究(Immerse)、判別(Discern)。

支持型聆聽者:以說話者的感受為優先、為了支持對方而傾聽、滿足情緒需求

推進型聆聽者:以推動事情的進展為優先、為了推動進展而傾聽、推動人員與專案或流程進行

細究型聆聽者:以內容本身為優先、為了探究內容而傾聽、了解並記得內容

判別型聆聽者:以評估為優先、為了判斷內容而傾聽、能對資訊進行評估

若要成為順勢傾聽者,首先請釐清自己偏好用哪種方式處理及回應資訊。不論誰對你說話、他們的意圖或交談情境為何,你通常會使用的傾聽方式,就是你的傾聽風格,也就是你不假思索就會採用的類型。

隨著你探索每一種風格,或許會發現自己在需要細心體察的情境中,可能善於傾聽;也許你最能聽得仔細;又或者,在某些人需要有建設性的回饋時,你往往能聽出重點。

以傾聽者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發現某些風格較為棘手,也許是你不善察覺他人需要感同身受;也許對記下所有細節感到困難;也許是難以專心,也或許你不喜歡某個點子,卻想不透原因。

如果能更清楚自己對哪一種傾聽方式最拿手,哪一種最不上手,就能更懂得調整,幫助他人滿足傾聽需求。

說話的人是抱著某個目標而說。不只豎耳聆聽,也請調整聽的方式,回應他們的需求。

儘管每個傾聽者都有主要採用的順勢傾聽風格,或者會結合不同風格,但這都不表示我們絕不使用或沒有能力使用其他風格。其實,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所有風格都使用過。

只要使用時機適當、對象適宜,場合也恰當,每種風格都可能幫上大忙。在產業、組織和部門各層次,傾聽者都需要分析情況,適時運用四種風格。

舉例來說,即使你的風格是「判別型」,也不代表你希望別人每次都以「判別型」方式聽你說話。同理,即便你知道某人的傾聽風格,也不表示他們總是要你採用這種風格。

重點在於,定位主要傾聽風格有助於釐清自己在哪些情境最能自然應對(也最善於處理),以及你的風格在哪些情況可能碰壁。對聆聽方式了解越多,就越可能控制自如。

順勢傾聽的宗旨,就是在職場注入更多同理心。基本上就是能察覺他人情緒,並想像他們當下的感受。

問問自己,在聽對方發言時,你的腦中會浮現哪一種想法:

選項一:我會感謝對方辛苦整理好這些資訊

選項二:聽完資訊後,我會指出應該現在先做哪些工作

選項三:聽完這些資訊後,我會急於想知道更多細節

選項四:我會就對方分享的資訊,評估其中的利弊得失

各種回答的存在,表示大家傾聽的方式顯然都不一樣。工作上,或許你已目睹傾聽的偏好差異,只是未曾留意。在會議或其他職場情境中,你常不自覺預設別人傾聽的方式和你相同……直到發現哪裡不對。

即使說話者傳遞的訊息很清楚,即使互動中的每個人都發誓他們真的很專心聽說話者發言,仍可能因每個人的傾聽偏好不同,而造成一些困難。

若想達到傾聽風格相符,關鍵在於接受每個人的傾聽方式不同。因此,你應該了解自己與身邊的人會有不同的傾聽風格。認可這些差異存在,可幫助你更深入進行一些重要的自我觀察。或許,也可藉此幫助你找出自己的傾聽偏好、這些偏好對你的好處,以及如何妨礙你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

作者:妮可.洛溫布勞恩、梅根.史蒂芬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年5月28日

妮可.洛溫布勞恩、梅根.史蒂芬斯 簡介
妮可擁有溝通障礙碩士學位,是杜爾特設計內容總監,運用自己語言病理學背景和商業頭腦,幫助客戶在口語、寫作和聽力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梅根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傳播研究博士,目前領導由杜爾特設計、作家和演講教練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