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綠色酒瓶重生20次!海尼根減碳、攻日韓秘密藏在屏東

1. 啤酒巨頭海尼根拚減碳、強化供應鏈,重金砸百億在屏東蓋廠,不僅降低運輸碳排,還有助對抗中國價格競爭、攻進日韓。
2. 海尼根的舶來光環會消失嗎?它堅持全球一致口味,在地製造仍需盲測過關。 但這考驗著它在不同環境下,嚴控品質的能耐。
3. 台灣迎來國際酒廠,也開啟酒業供應鏈與人才的升級契機。

台灣海尼根供應鏈總監彼得.范.德.默倫(右1)(攝影者.楊文財)

初春陰雨早晨,我們從台北南下,輾轉穿過稻田,抵達屏東內埔的海尼根啤酒工廠,天氣一掃陰霾,暖陽高照。廠內,在地屏東員工以台語閒聊,俐落整理標誌性綠色啤酒瓶;起重機轟鳴,堆疊瓶子待清洗,供全台通路上架。釀酒產線旁,來自泰國、荷蘭、希臘的技師與台灣釀酒師用英語討論,微調釀造參數。

這座土洋交融的工廠,是全球第二大啤酒商海尼根砸新台幣百億元打造的供應鏈重鎮。這顛覆了台灣海尼根過去二十多年來的輕資產營運模式。

他們一九九七年進軍台灣市場,因政府實施菸酒專賣制度,僅台灣菸酒公司一家能獨家釀酒;所以,該公司在台將心力放在打造品牌。靠此策略,他們一直穩居台灣進口啤酒市占率第一,台灣更是海尼根在全球第二大的出口市場。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