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流「撿回來」幫省6成電費,不到20人公司從電梯稱霸到半導體
1.「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生意!」從生活週遭的電梯、用於筆電的面板到高階半導體廠都需要它!本文將拆解應能科技,如何成為各類企業節能滅碳的好幫手。
2.應能可以獨占台灣8成市場、協助面板客戶年省6成電費,不斷成長,靠的是掌握超級電容技術,還有深入工廠現場診斷,揪出客戶都不知道的痛點。

應能科技的超級電容模組,重點放在應用設計開發,要搞清楚連客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各種隱性問題。圖中為 應能科技執行長陳浩銘。(攝影者.陳宗怡)
在南台灣一間面板廠無塵室裡,製造筆電與電視螢幕的產線正高速運轉。光這條產線,一年電費高達四億四千萬元,如今卻省下近六成電費。秘訣不在於少用電,而是像汽車煞車回收能量一樣,把機器停下時的電流「撿回來」。幕後英雄,是一家不到二十人的小公司:應能科技。
該公司雖小,卻掌握了能快速儲存與釋放電能的「超級電容(Super Capacitors)」模組技術。
成立:2015年
執行長:陳浩銘
主要產品:結合可回收動能的科技和超級電容,讓各行各業的設備更省電
榮譽:2019金峰獎十大傑出創新研發獎、2020台灣精品獎-AI鋰鐵電池模組、2024年IMV科技創新獎金競賽 「企業組節能減碳類」第3名
什麼是超級電容?你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電池」想成水壩,蓄水量大但速度慢;而超級電容就像一個超厲害的「電力水桶」,能在瞬間裝滿電,又能迅速釋放。
從大樓的電梯,到半導體、面板、自動化無人倉儲系統、太陽能、風力發電、鋼鐵⋯⋯,處處可見這種電容應用的足跡。電梯靠它在下降時回收電力,每月省三成電費;在科技製造廠,它幫產線省電兩成到六成。
目前,台灣每年進口三十萬顆超級電容,應能就獨占八成。
在強調節能減碳的今天,省電就是減碳。「只要不是直接從台電拉過來的用電,幾乎都跟我們有關係,」應能執行長陳浩銘說。以開場描述的面板廠產線為例,他們的超級電容替其一年省下近六萬度電,等於少排放三萬公噸二氧化碳──約七十八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
應能的超級電容就像電力界的「超級跑車」,充放電速度極快,還能耐用百萬次──比汽車電池強上兩百倍!這讓它成為工廠設備的節能利器。
自動化設備,其實每次在減速時,都要靠煞車電阻,過去能量都白白散失;但運用超級電容,就可以把動能吸收、留下來再利用。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自動化設備大廠主管透露:「依我們實際使用的經驗,這樣大約可以節省自動化設備將近兩成的電力。」
深入現場排查
揪出潛藏的用電問題
出身廣達集團旗下GPS廠鼎天國際的陳浩銘,不只是技術專家,還是改裝車迷。有一回他開著自己的老BMW車,載著國際電容大廠Maxwell的主管上路;車子動力強勁,對方驚呼連連。陳浩銘掀開引擎蓋,得意的說:「這裡頭用的就是你們家的超級電容啊!」這場驚喜邂逅,讓應能自此與Maxwell結下日後長期合作的緣分。
你也許會問,既然超級電容這麼好用、應用也廣,來搶做這類生意的人應不少,為何只有應能、宸曜等少數公司在玩?
因為這產業不只要擁有技術,還要有理解客戶痛點的能力。
「真正的困難,其實是你要去理解,客人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應能業務經理游佳惠說。
原來,許多客戶帶著問題找上門,卻常搞不清真正關鍵所在。某次,一家工廠只想換顆電池,應能卻主動去客人廠裡排查,發現是橫向整合的電力系統設計欠佳。這就像中醫問診,有時頭痛不能只是醫頭,而須做全面性診斷。應能靠著把手伸長,常能揪出連客戶自己都不知道的隱性痛點。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生意,公司成立了十年,基本上,都是客戶自己找上門來!」游佳惠笑著說。靠著這種「雞婆」精神,讓應能成為客戶口耳相傳的節能專家。
不過這一路走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應能也踢過鐵板。
因為,客戶的機台投資動輒百億元,沒人敢輕易換新零件,大多沿用原廠的貨;即便應能產品通過實際測試沒問題,但最後到客戶公司採購這一關,還是會被擋下來。
原因無他,應能是採買國外超級電容、來台進行模組設計開發的廠家,剛剛起步之際,知名度不夠高。
靠國際背書
突破高階產業信任門檻
後來,陳浩銘靈機一動,找來超級電容的國外供貨原廠連夜開會,終於拿到一份實驗文件,證明應能的產品耐用度達十年──遠超業界預期表現,也比應能與客戶期待的五年多了一倍。也因為這份「背書」,讓該公司一舉打進高階市場,進入半導體與面板業的無塵室領域,也站穩節能龍頭地位。
現在,每次你搭電梯時,可能沒想到它正在省電。應能的超級電容讓電梯在下降煞車時回收電力,每部電梯每月因此可省下三成電費。根據統計,全台二十三萬台電梯若都用上,一年可省電上億度,相當於一座小型發電廠的產量!應能用技術,讓生活更節能。
每當電梯下降、工廠機台減速,應能的超級電容都在默默替大家「撿回」電力、省成本、減少碳排。這家不到二十人的小公司,不是什麼科技巨頭,而是台灣科技人一步一腳印的實踐案例。在能源轉型的大戰場上,真正能改變世界的,往往不是耀眼的口號,而是一顆顆默默努力,站在客戶角度想問題、會「撿電」的超級電容。
更多永續經營趨勢與案例 請上《商周ESG》專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site/esg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