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老95歲傳奇總務大姐:對職涯迷惘嗎?先問自己想成為誰
1.職場中有「升遷」與「職級晉升」兩種路線,差別在哪?為何需要知道差異?在職場打滾66年的日本總務大姐分享,前者以職位晉升為導向,後者則重視專業能力與成長。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型,有助於找到職涯發展的方向。
2.年輕一代,既不關心升遷,也不關心升等的比例上升,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與追求升職是衝突的嗎?總務大姐從過勞、AI化和機器人化切入,提供個人思考抉擇的參考。

書名: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作者:玉置泰子/出版社:遠流
職員的類型當中,大概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從一般正職職員起步,從主任晉升至課長,再到部門經理,以升遷為志向的類型。
在我剛入職的五○年代,普遍以年資來評定報酬,所以做得久,就會獲得升遷。上司大概都是年長男性,那也是個會在乎同期中,誰先升遷的時代。
隨著升遷,薪水也慢慢提升,也會成為一種工作的動力。
但三、四十年後,依年資升遷的制度瓦解,來到更重視成果的時代。如此一來,光是長年工作,也無法自然晉升,漸漸的,年輕上司或女性上司的出現,也不足為奇。
在公司內部,除了「升職」外,還有一種名為「晉升職級」的制度。
這是根據員工能力,依照公司內部規定授予與職稱無關的「職能資格」,例如從一級升到二級等,代表職級(等級)的提升。
晉升職級與年齡或性別無關,是基於員工在工作執行能力上的成長與提升。此外,職級晉升也是衡量員工是否具備升職資格的指標之一,因此與升遷類型的發展方向有部分重疊。
當你對公司感到不滿,或對自己的職涯發展感到迷惘時,不妨思考一下,對自己來說「升遷」比較重要,還是「升等」更有價值,弄清自己屬於哪種類型,或許會有所幫助。
以前我曾有個女性下屬因晉升煩惱私下來找我討論:「我一直很努力,但無法升遷。」
不過,就我所見,她似乎是那種更看重職級晉升的人。我問她:「你對自己的工作應該相當有自信吧?」她馬上回答:「是的,我很有自信。」
我接著說:「既然如此,那就別太在意,也無須用有沒有升遷來評價自己。不如專注於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努力將技能提升到足以讓大家驚豔的程度。如果因此獲得升遷,就當作是額外的驚喜吧。」
她似乎聽進去了,整個人豁然開朗。
其實我自己也比較偏向於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我並不渴望頭銜或升遷,而是希望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極致。
在公司這個組織中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並從中感受到成長,這種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順帶一提,我們的公司當中,每年都會頒獎給當年表現傑出的員工最優秀獎、優秀獎、新人獎。
判斷基準就是年資和工作成績評比各占一半。會加入年資為評斷標準,也是為了避免完全以成果來論定。這樣一來,無論是追求升遷或升等的員工,都有機會得到鼓勵。
在年輕一代中,似乎有越來越多人既不關心升遷,也不關心升等,而是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和家人共度的時光。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我認為以「工作與生活平衡為重」的態度來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要舉一個我在工作上的方針,那就是「永遠不要失去好奇心」吧。
的確,與五、六○年代經濟高速成長時的「拚命上班族」不同,現在已不再是可以犧牲生活與家庭,單純以工作為先的時代。如果最終因為過勞而死,那就得不償失了。
工作是為了充實每日生活,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幸福,因此我認為過勞是本末倒置了。
不過話說回來,假如因為獲得升遷而加薪的話,對生活和家人也都會帶來好處;當然,如果升等而提升自信,變得更積極正向,也一樣對個人和家庭生活發揮正向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並不意味著要徹底放棄升遷或升等的期望,也不應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如果只是默默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以不被開除為目標,這樣的態度其實是相當可惜的。
隨著AI化和機器人化,圍繞在有限工作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而消極面對的人便很可能會失去立足之地。
一個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是在職場中度過,因此,不能小看這段時間,有必要好好思考如何充分而積極的度過。
我認為,在這過程中,升遷和升等就成了很重要的動力。
自發的終身學習,是我非常重視的一件事。
人永遠有成長、學習和提升的空間。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如果沒有持續學習的態度,無論在公司還是生活中,隨著年齡增長,都可能被拋在後頭。
最簡單的終身學習方式就是閱讀。我從小就喜愛閱讀,至今每個月都會讀幾本書,房間裡有超過三百本書。
我喜歡小說和非虛構類書籍,常閱讀商業書,還訂閱《經濟學人》,每天早上也會讀報紙,為了追蹤社會趨勢以及對日本經濟有重大影響的美中動向。
我的生活方式以節約為主,但在閱讀方面,從不吝於花費。
對於透過閱讀實踐終生學習的人來說,目前的學習環境很便利,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
我在四十歲至六十歲時參加公司外部社團,不只是為了終生學習,也是進行所謂的「異業交流」。
對每一件看似理所當然的事,不只是去做,而是徹底把它做好,才是「凡事徹底執行」。
每天都和一樣的人交流,不知不覺中,生活圈就變得狹隘,思想界限也受到影響,說句不好聽的就是「井底之蛙」。
一旦意識到應該與公司外部的人進行交流,就是拓展眼界的好機會,同時也能擴展人脈。
我參加的社團中,最有趣的一個是由一家小型出版社總經理主辦的。跟各界名人邊吃飯邊交流,總能讓我拓展見識。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與科幻作家眉村卓先生交談。眉村先生因作品《被狙擊的學園》和《神祕的轉學生》而廣為人知,這些著作也曾改編成電影。
遺憾的是,眉村先生於二○一九年去世,但在生前我有幸與他交談,開啟了我對科幻小說的興趣,也擴大我的閱讀範圍。更意外的是,參加社團不只拓展了人脈與閱讀範圍,竟對我的工作也有所幫助。
其中一個例子,就發生在我們公司首次自行製作招聘手冊時。之前我們都將招聘手冊外包給外部公司,但這次,我提出希望能傳達更直接、更有熱情的招聘理念,公司因此決定由內部製作,指派由我負責。
在這過程中,我請教了社團中認識的創意人員,由他們協助我們進行拍照和設計。
在撰寫招聘手冊的文字和影片腳本時,我也參與了一部分。我認為,自己在閱讀小說等多類型書籍方面的經歷,對這次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這種透過工作實現的自我變革,對我來說是快樂無比的事。
如今,社會呈現多元的價值觀,人們對工作的目的、態度及進行方式,各有不同的見解與選擇。我也明白,「只要我活著就會工作」這種生活方式並非唯一正解。正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許多人才會在選擇人生道路時迷惘。
如果我的經驗與想法,能夠為那些正在煩惱的職場人士提供一點參考與啟發,對我而言,將是莫大的喜悅。
作者:玉置泰子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年4月25日
玉置泰子 簡介
1930年生,商校畢業後、25歲時進入三興鑌螺公司(以製作螺絲為主,現為「三興工業」),70歲開始學電腦。66年來擔任會計和庶務工作至今。比現任會長年長11歲,且年資久遠,負責新人教育訓練。2020年11月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職員」。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