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賺富人100元比賺普通人1萬元難!有錢人為何只吃熟人推薦餐廳?

1.不愛促銷特價,卻愛百元店、超市的有錢人想什麼?為何吃飯打卡也能投資人脈?要有致富思維,關鍵不在省錢,而是「掏錢」!
2.知名理財規畫師觀察,富人判斷購買的時機,是「是否需要」與認同感,而非價格便宜;他們更留意商品或服務上的資訊和衍生人脈,而非想著要回本;更強調用「經驗」規畫人生,而非「金額」。

書名:有錢人教我的致富心態/作者:立川健悟/出版社:商業周刊

大多數富人在每天的消費中,會非常在意自己支付的金錢是否能得到同等或物超所值的價值。

如果付錢能得到划算的物品或服務,也就是物超所值時,富人就願意掏錢;反之,如果不值這個價錢,就算錢包塞滿了鈔票也不會出手。這種時候他們絕對不會掏出一毛錢,這是我的實際感受。

某位富人甚至對我說,「要賣我們(富人)一百日圓的東西,比賣普通人一萬日圓的東西困難。」由此可見,他們不在乎金額多寡,但絕不讓自己做不划算或性價比太低的買賣。

此外,他們也會留意從商品或服務上,找出「資訊」、「知識」和衍生而來的「人脈」等附加價值上。

舉例來說,計畫在陌生地區外出用餐,大多數富人會說「不需要使用網路或App查詢該區域的店家」;相對的,他們會去身邊的人推薦的餐廳。

大家能明白箇中道理嗎?因為只要是去別人推薦,而非自己選擇的店家,除了用餐這個一般價值外,還能向介紹人傳達「我正在你介紹的店家用餐,○○很好吃」的感想。餐費還能成為人際關係上的投資,以此培養「人脈」。

不僅如此,在社群網站提及介紹人的姓名並發表對餐廳的評論、感想,單純的用餐又變成提供「資訊」的價值。這麼一來,能讓花出去的錢變得有複數價值。

經驗帶來的利息有很大的差異。
越早投資在經驗上,獲得的回報也越大。

在真正需要時才掏錢
沒有「花錢要回本」的想法

你喜歡「促銷特賣活動」嗎?換季或新年的大拍賣總會聚集人潮,但在那裡不太會看到富人的身影;相對的,富人卻是在百圓商店或超市出沒。

他們不去促銷活動的理由,可大概分為兩種。其一是富人只想把錢花在「真正需要」或「想買」的東西上。

或可以說,富人是在避免因賣家的方便而讓自己被迫陷入購買的狀況,因為人在無意識間會蒐集對自己有利的資訊。

就算是原本沒打算購買的商品,聽到店家的吆喝聲或店員巧妙的推銷,我們可能自行腦補對自己有利的資訊或理由,正當化購買行為。這種心理作用在行動經濟學裡,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富人不去促銷特賣活動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他們判斷購買時機的基準,是對自己來說現在是否需要這樣商品,而非它價格是否便宜。

我的妻子偶爾看到好看的衣服不會當下購買,反而盤算「等促銷特賣再買」或「降價再買」。然而,一旦成為促銷品,衣服常很快就銷售完畢,或是想買的顏色或尺寸斷貨,更慘的是根本還是以原價銷售。

如果是衣服,不僅光是買入,你的幸福感便會提升,而且入手當天開始就立刻有很多機會可以穿。買入時機越晚,穿上它的機會也會逐漸減少,難以發揮衣服原本的價值。

你到吃到飽類型的餐廳用餐,明明已經吃得很撐了,卻想著「我錢都花了想吃夠本」,一不小心就吃過量。這是優先把划算的性價比,套用在無價的健康上。

不少人會因為「自己錢都花了」的想法,而做出預料之外的行動吧。花了錢就想要賺回本的想法,在行為經濟學裡稱為「沉默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沉默成本是指「無法回收的成本」。

「保證全額退費」的商品或服務,也是其中一例。雖然店家說可以退貨,但因為自己已經花時間使用該服務或商品,就會覺得退款很浪費,最後選擇繼續使用。

支付固定金額就能使用的影音串流服務也是利用沉沒成本效應行銷策略的其中一種。因為每個月扣款的錢不會退回,消費者為了獲得超越支付金額的滿足感,所以把原本沒打算看的電影或影集也看了,就這樣把時間花在追劇上。

但是富人想的不一樣。拿影片串流服務來說,他們只會看自己想看的電影或影集,除此之外不會多看一眼。

對富人來說,時間比金錢更重要,他們把花錢當成達成目的的對價,只會花在自己認同的事物上,不會想著花自己的時間賺回本。

投資跟賭博一樣,容易陷入沉沒成本效應。

在股市等投資中,虧損時出售資產、實現損益的行為稱為「停損」,如果陷入沉沒成本效應,有時會因為「花了錢卻沒賺回本金很浪費」或「可能還會漲」的心理而無法適時停損,最後造成損失擴大。

正是「無法直接用錢買到的東西」
才是讓人生活更有利、更安全的關鍵。

沒有比經驗更好的投資
別只用「金額」想後半人生

我和某位富人聊到沉沒成本效應時,他提到:「如果你覺得可惜,那就不要想著在已經花錢買的服務上用回本,而是把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努力讓自己獲得全新的價值,不是更好嗎?」我認為這個觀點也能供一般人參考。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經驗所構成的。比起任何人都能獲得的知識和金錢,你獨有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

「經驗花費金錢且耗時,但能讓你學會技能或得到喜悅,而且考量到經驗對自己今後人生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對我這麼說的富人不在少數。

對經驗的投資效益會在晚年最大化。

你或許會覺得「立即將錢花在經驗上」與坊間流傳的「為了老後儲蓄」兩者似乎矛盾。我認為不應該優先考慮不一定會到來的老後生活,而放棄獲得寶貴經驗的機會。

一位女富豪在丈夫去世後苦盡甘來,成功創辦自己的事業,獨生女也在幾年前結婚離家,她覺得如釋重負。

現在她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是,該在何時逐步變現自己的資產。她笑著說:「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大家可以想像自己在人生盡頭的模樣。

床邊不會擺滿地位、名譽、豪車或藝術品這種東西。圍繞著你的是到目前為止的經驗、回憶和家人,這些才是你人生富足的象徵。

我完全同意這個觀念。必須將金錢這種有形資產,轉換為回憶和經驗等無形資產,否則人類無法感受到幸福。

我建議的資產使用方式是高峰不要只用「金額」思考,還要加入「時期」的要素。

現在一般多會建議從人生規畫反推要設定多少資產的目標「金額」。

對於收入較低或容易散財、沒有存錢習慣的人來說,設定明確的目標「金額」能有效改變他們的關注點。但是,先決定好在人生下半場的「時期」開始慢慢將資產變現,這樣比較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斷。

作者:立川健悟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14日

立川健悟 簡介
知名理財規畫師。目前在金錢現代或Forbes JAPAN CAREER等媒體平台撰稿。曾存款只剩82日圓,30歲時轉換跑道,在工作上認識許多富人,從他們身上學到聰明用錢法;後來奪下業界新簽約數日本第1而升任執行董事。後續公司上市,獲得逾3億日圓金融資產,成功躋身富人行列。

更多好書 請上商周.COM: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