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想存夠錢退休、工作有成就?第一件事:捨高效率、學反向排程

1.邊工作邊兼職,卻存款見底?只知埋頭努力追夢?從計畫退休到整理房間都能用的「反向排程」:由未來回頭推算現在該做的事,避免浪費時間在無效工作。
2.想提高財富、退休不憂慮,先分清效率與效果!看懂自己是只因熟悉而選擇工作的「低效果人」,或懂得創造價值的「高效果人」,並想想:你現在做的事,是否與目標有關?

書名:執行力的20個槓桿/作者:李珉圭/出版社:遠流

我的夢想是擁有一間自己的診所,所以今天也是一大早就到研究室。我認為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實現夢想。讀完研究所,接受臨床訓練,成為專業人士,這樣累積幾年經驗後,不就可以開設私人診所了嗎?——夢想開設私人診所的二十多歲研究生。

我發現許多人都有類似目標,只是接近方式各不相同。我在與學生聊天時問他們:「想實現需要花多久時間?」他們回答:「那個…⋯大概要十年,不,可能需要十五年吧。還真沒具體想過。」

相反的,也有極少數學生這樣說:「若從現在開始算起,我希望在十五年後開設自己的診所。因此往回推算,在開業前兩年,我至少要發表三篇論文及出版一本書,並取得博士學位。因此,我須在七年內進入博士班。再往回推算,我得在五年內完成臨床研究,並通過資格考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須在兩年內從研究所畢業。所以,我想和老師討論一下這段時間整理的論文主題。」

不會把視線從目標移開的人、能把目標天線豎起的人,無論怎麼妨礙,都能捕捉到需要的頻率。

以上兩種類型學生有相同目標,也都很努力學習,但是對達成目標的過程有不同的想法。前者秉持著「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實現夢想」的想法;後者則先設定好最終目標的達成期限,然後反向推算,找出必經的過程,決定現在該做的事。

排程,也就是制定計畫的順序,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是以現在為起點,往前推測到未來目標達成時的「正向排程」(Forward Scheduling);另一則以最終目標達成時間為基準,從未來往回推算,決定現在有什麼事該立刻執行的「反向排程」(Backward Scheduling)。

正在看的你是怎麼樣呢?做些雜七雜八的事,把真正重要的事拋在腦後?是否很容易受到各種誘惑?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你很可能已經習慣正向排程了。以當下的觀點來看,覺得所有事情都很重要。

在商務領域中,正向排程是指以工作開始時間為基準,推算可供貨給客戶的日期,確定生產流程。相反的,反向排程是以客戶希望收到商品的日期為基準回推,針對配送、生產、作業開始的時間等進行安排。

事業成功的人一旦設定了目標,會先確定最終完成的期限,然後掌握這段作業時間的整體距離,反向推算,找出現在需要立即處理的工作。

另一方面,失敗的人大部分都只是想,當下有什麼狀況才行動,這樣一旦面臨緊急情況,很容易路徑偏移。

因為從現在的觀點來看,「要做的事」和「不用做的事」,兩者界線會變得模糊,感覺所有事情都很重要。

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班菲爾德,為了找出成功和幸福的關鍵而進行了五十多年研究,他總結:「社會中最成功的人,就是具備放眼十年、二十年後未來長遠展望的人。」

日本著名管理學大師神田昌典也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透過觀察現在預測未來,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是透過觀察未來思考現在應該如何行動。」關鍵在於培養以反向排程選擇現在行動的習慣。

想養成反向排程規畫習慣,要先從小地方做起,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用反向排程制定計畫。例如整理房間,先定下完成的最後期限,再回頭反推,找出在過程中須經歷的階段目標,決定現在立即要做的事。

透過以小事進行練習,會發現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應用在職涯管理等重要的事情上。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事業,從未來的觀點反向來看,就能明確看清楚現在的狀況。

步驟一:明確了解想要達成的目標和最後期限。步驟二:確定達成過程中的階段性目標和期限。步驟三:找出一件與目標有關的事,立即實踐。

另一個適合比較兩種排程規畫的例子,是養老準備。假設兩個三十歲的人都預計在六十五歲退休:A樂觀的想,如果從現在起每個月從收入中扣除生活費,盡量把剩下的錢都存起來,那麼等到退休後,生活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而B不一樣。他從三十五年後退休開始想,推估退休後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反向計算從現在開始該存多少錢。

念書時我努力打工,畢業後找到工作,我還另外兼職,每天工作到很晚。我不停工作,但至今卻沒存到什麼錢。——努力工作但存款餘額見底的四十多歲上班族。

很多人認為,無論什麼事只要努力去做,比別人做得更好,得到的就會更多。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這只是種錯覺。因為「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截然不同。

想實現目標,就別讓目標離開視線;就算只占百分之一,每天都做與目標相關的事。

有效率是指無論成果如何,都能熟練的完成工作;相反的,有效果的工作是指完成能提高成果或貢獻度的工作。

很多人只是努力工作,卻不考慮效果。從意識到效率和效果差異的那一刻起,你就會開始看到成果的差異。

效率:以投入的努力和結果比率來計算,用能做的量和速度來衡量。效果:以與實際成果或貢獻度直接相關的核心工作做得有多好來衡量。

擁有與眾不同的才能,努力做事,卻沒什麼成果怎麼辦?暫時停下手中工作,好好回顧自己的一天,仔細想想,是不是都在做些沒效果的事。

低效果的人傾向用現在觀點看待狀況,只因熟悉或容易而選擇工作;相反的,高效果的人會從未來觀點出發,選擇能創造價值的工作,從制定策略開始就先考慮效果。在執行階段,也會確認每個階段會帶來什麼結果以及如何提高效果。

心理學家理察.卡爾森透過諮商確認思考目標的時間和達成目標的程度有密切關係。每天花一小時思考如何賺錢的人,兩年後財產真的明顯增加。

從足球到高爾夫,所有球類運動都有個大原則,就是「不要把視線從球上移開」。如果是你追求的東西,就不要讓視線離開它。幸福的人會花時間思考幸福的事、得到幸福的方法;但不幸的人會用大部分時間想不愉快的事、不喜歡的人。

未能達成目標的人有幾個特點:一,沒有迫切動機。二,容易受到誘惑。三,常忘記目標。如果想達成目標,卻總是屈服誘惑,想想亨利.福特的話:「障礙是當你將視線從目標移開後,看到的可怕事物。如果將視線鎖定在目標上,就不會看到障礙物。」

請偶爾停下手中工作確認一下,現在要做的這件事和你的目標有什麼關係?

作者:李珉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28日

李珉圭 簡介
首爾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和博士。曾任朝鮮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亞洲大學心理學教授,現為亞洲大學名譽教授。在教保文庫成立30週年之際,獲選為「大韓民國25位偉大作家」。他提倡「要擁有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只需要改變1%」哲學,被稱為「1%行動心理學家」。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