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網紅圈變仇恨集散地 取消文化是什麼

書名:社會性死亡/作者:艾文.尼爾曼、馬克.薩克斯/出版社:商周

韋氏(Merriam-Webster)網路字典對取消的一種定義是:「公開撤回對(某人或某物)的支持,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它將取消文化定義為:藉由參與大規模取消來表達不贊成和施加社會壓力的一種做法或趨勢。

我們生活在爭議幾乎綿延不絕的時代,但並非所有身陷網路負面關注的人,面對的都是這種抵制。經常有很多個人和組織遭受批評或承受自身不當行為的後果,但這類操作是否必然屬於「取消文化」行為?

這是我們首度能對取消文化進行明確的標記。這6大要素可透過首字母縮寫CANDEM(發音同英文Condemn,意為譴責)輕鬆記住。

我們用這些要素做檢查,如一起事件符合5到6個要素,肯定符合取消文化定義;但如果只符合1或2個要素,則不該將這種情況描述為取消文化。

C是指令人反感的言論或行動,通常不會被視為對單一個體的侮辱,而是一個群體,涉及種族、性別認同、宗教或其他方面。取消文化讓更多人加入討論,擴大爭議,變成一個人對群體的蔑視或不尊重,接著這個集體的「受害者」就成為侵略者,對被指控的行為者群起圍剿,藉此伸張正義。

A是指圍繞一個人或事件的憤怒,以驚人的速度發生和爆發。這很大程度要歸咎於網路,可以在瞬間將微不足道的筆戰轉變成全球性對話。而媒體也發揮關鍵作用,催化與爭議有關的行動。

N提醒我們,引發公審事件的根源,本質上幾乎是枝微末節的小事,有時甚至是捏造的事件。那些被病毒式傳播的影片或貼文,很多時候只是斷章取義,實際的行為往往沒有聲稱的那麼糟糕。

D代表不成比例的反應。很少有人能說自己從未犯錯,如此自稱的人都只是幻想。然而,關鍵在於應該透過法治和合理的過程,讓人承受公平的後果。在公審事件裡,後果往往遠比所謂的踰矩行為嚴重許多。而且大多時候這些後續反應都只是對話語或想法的回應,而不是採取實際行動。

E是因為一旦發動集體抵制,每個人都害怕被牽扯在內。任何對受害者表達同情的人,都有很高風險成為轉移目標的對象,這解釋為什麼許多組織很快就與受到攻擊的員工切割。身為律師、作家的科瓦利克在《取消這本書》中寫道:「『取消文化』主要問題在於壓制不同言論,強迫大家對自己的信念保持緘默;其他人也抱持著相同信念,但是不敢發聲。」這導致被指控者孤立無援。

M是指這些取消禿鷹無疑相信自己是對的、受指控者是錯的,事實絕對毋庸置疑。「取消禿鷹」相信自己在道德上絕對正確,並不遺餘力證明這點。一個自認在道德上優於他人的群體,加上強制執行的信念,就構成對社會的威脅。科瓦利克在書中指出:「現在許多人似乎認為,讓某人失業是一種榮譽勛章,只要表面上是追求社會正義或反種族主義就好。」

以6大要素為基礎,我們對取消文化更精準和正確定義:「以追求絕對道德為目的而結盟的一群人,使用恐嚇的手法,孤立和不成比例懲罰被指控行為不當的人。」

當大量善用網路的人在道德制高點,施加任何懲罰都覺得理直氣壯時,可能就會發生危險。

取消文化在網路時代流行並非偶然,目前活躍的網路使用者人數約為54億7千萬人,約占全球人口66%。即時性和互連性讓大家全年無休維持緊密的聯繫。新聞與資訊尤其引起廣泛興趣,並可能形成抵制攻擊的戲劇性內容,立即在數十億潛在受眾中散播。

將取消文化推向全國討論中心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憤怒和政治挫折感,這種情緒在川普競選總統期間應該最為顯著。他參選時常使用前所未有的煽動性言論。但別搞錯了,川普不是美國社會分裂的原因,他的當選反而是國家分裂的表現。

值得「稱許」的是,川普能駕馭大量公民的憤怒和沮喪。然而,長期遺毒之一,就是社會對誇張(和更糟)的言論有更高的容忍度與接受度。真正的問題在於,有一半的人民認為他的言論完全不合宜,不符合總統身分;而另一半的人民則對他的態度津津樂道。

而聯邦選舉制度更加劇這個問題,要脫穎而出,候選人須端出極端言論、尖銳觀點,以及各種誇張的指控,而這些都是取消文化的特徵。

這個黨派極端分化的時代,幾乎所有政策辯論的基調都就此改變,也是取消文化大行其道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大眾媒體不斷譴責領導人未能超脫黨派,將國家和人民置於優先。然而,新聞界本身一直是製造紛爭的推手,因為民眾可以根據本身意識形態,挑選自己想看的媒體。人民可以完全將自己封閉在舒適圈內,媒體非但不會挑戰他們的看法,還會強化這些觀點。

民眾能透過網路,在他們選擇的同溫層裡,全天候觀看新聞和分析。然而,網路可及性讓民眾能快速辨識出同伴,以空前的速度集結,產生更深遠、更持久的影響:會把在你團體之外的人視為「非我族類」。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言論的真實性越來越難確定。每天有數量驚人的假資訊在流傳,而網站與個人都會有意無意擴散這些虛假資訊。

即使有資訊能證明,人們也難以在謊言中找到真相。有時那些人完全不在乎,因為根本沒多想就做出判斷,早就把注意力轉向下個新聞、下次發怒。

無論它到底有沒有依據,或根本是所謂的「假新聞」,這項指控都比任何澄清更強大。

儘管我們努力將迷思與事實分開,但這麼做卻越來越困難。那些聲音最大和最極端的人,通常吸引到最多注意。網路時代的變現模式,獎勵的就是極端言論、互相指控。

「網紅」地位的提升更推波助瀾,說明錯誤資訊會如此有效散播的原因。整個社會已把重要的控制權交到這些足以影響全球對話的意見領袖手中。請注意,這些人不一定有塑造大眾輿論的資格或相關經驗,然而,他們確實做到了。

他們的力量不容否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無從管控。不管他們說什麼,這些粉絲幾乎一律埋單,幾乎不會花任何時間詳查資訊準確性。

鄉民正義當道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網路讓人人平等。每個可以使用網路和社群媒體的人,都可以製作並發布自己的內容,從旁觀者和觀察者變成為潛在影響者,而且唯一要符合的資格就是會用鍵盤。

研究一再顯示,這些從未經歷沒有網路生活的群體,許多問題及集體抵制相關的事件,通常都與這些人切身的社會和政治議題有關,尤其是種族、性別及政府角色的相關議題。

當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不容置疑時,潛在的威權主義就會伺機而動。這與取消文化的要素直接相關:那些出征他人的人會抱持道德絕對主義。

作者:艾文.尼爾曼、馬克.薩克斯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24年2月5日

艾文.尼爾曼、馬克.薩克斯 簡介
尼爾曼是國際危機管理和公共關係公司紅榕樹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為客戶提供顧問服務,包括許多成為「取消文化」攻擊目標的客戶,其著作遍及各媒體。薩克斯是紅榕樹客戶成功部門資深副總裁,負責關係管理和成長模式,職涯廣及策略傳播、商業、科學、金融和外交。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