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教你搞定財務 50歲「微退休」追夢去

(攝影者.楊文財)

40多個學生在舞蹈教室裡,或坐或臥,手裡拿著一支矽膠的拍痧板,啪啪啪的聲音在空間裡此起彼落。一名學生愁眉苦臉走向教室中央,找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討打」:「老師,我的後腰很痛、彎不下去,但是我自己拍不到,能不能請你幫忙拍?」

中年男子笑笑:「好。」接著一陣拍打,學生的腰馬上起了一大片紅紅綠綠的痧,她離開時腰可以彎了,對老師彎腰稱謝。

他49歲代班主持節目意外受好評
體悟被科技業耽誤太久,毅然轉行

這是林英權的「拍打實作課」。他是台大材料所碩士,曾經待過台積電、聯詠等公司,也待過外商,手下曾經有4千名員工。「我對朋友很俠氣,但是不擅於向上管理。」他自認。這個性讓他在職場裡越待越痛苦。

沒想到49歲那年,生涯轉變的契機來了。擔任電視旅遊節目製作人的小學同學,邀他救火主持一集節目,沒想到反應極佳,同學開玩笑問他要不要轉行,他說:「好哇!」

他從聯詠離職。「我想給自己一個『Gap year』(壯遊年),有人請你吃、請你住飯店、請你旅遊,為什麼不去?」

沒想到這一Gap,就Gap到了現在。林英權當了1年旅遊節目主持人,同一時間,也開始教人經絡拍打,演講跟授課邀請越來越多。

如今他每年在全台的授課演講超過100場,上過他課的人超過1萬人次,也出了2本書,登上保健類書籍排行榜,收入超越過往。

林英權從一個困在職場中的主管,變成一個樂在工作的經絡拍打師。

像林英權一樣,在走進人生下半場之前,準備「追夢微退休」的人越來越多。「我覺得人生中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林英權說。到了人生中場,毅然放下前半生的穩定工作與收入,決定此生不將就、餘生不等待,轉身擁抱夢想。

近年來,崇尚「工作是為了生活」的FIRE運動,正在挑戰「把工作當成人生目標」,進入職場就一路工作到屆齡退休的傳統價值觀。

FIRE4個英文字,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縮寫,直譯便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指的是累積資產,直到能夠完全靠資產投資所得的被動收入來支付開銷,達到財富自由,不需要再被全職工作綑綁。

林英權(右)從科技業主管轉行經絡拍打師,1年有上百場演講、授課,有不少忠實學生跟著他學習3年以上。(攝影者:楊文財)|放大原圖

提早退休不如「微退休」
開啟第二職涯比純養老更健康快樂

但疫情襲來,接踵而至的通膨壓力,讓財務完全獨立,變得更加困難。就連推動FIRE先驅的部落客「財經武士」——曾任職於高盛和瑞士信貸,早在34歲就急流勇退的山姆‧杜根(Sam Dogen),都在退休逾10年後,不得不屈於財務的壓力而重新回到職場。

更關鍵的是,包括杜根自己在內,提早或是屆齡退休的人士都很快發現,退休純養老的人生不但無聊,身心更快退化,更讓往後餘生頓失了意義與目標。

於是FIRE不再強調RE(提早退休),而是改為FIRO(RO意味著選擇性退休,Retire Optional),朝向「微退休」進化,更有不少人選擇邊退休邊工作。

FIRE也出現更有彈性的選項,既有兼職退休(Barista FIRE),靠著興趣兼職,繼續賺取生活費用以填補退休金的缺口;也有更有餘裕的滑行退休(Coast FIRE),已經自籌好大部分的退休基金,追夢所賺取的收入只是用來補貼支出。

尤其疫情之後,缺工越來越嚴重,讓中高齡人力有了新的價值,更打開了新的職場機會。

「缺工有剛需之下,企業也必須學著把工作拆解;顧問的需求,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104人力銀行高年級營運長李明倫說,「台灣的少子化是全面的了,不只大學在關門,接下來每個產業都會遇到這個狀況。」

當企業找不到人,就會更積極應對,改變思維、改變工作結構,讓不同類型,尤其是中高齡的生力軍可以加入。

但經營職場第二曲線,原理如同企業經營,必須提前在第一曲線高峰往下一點時,就開始採取行動;如果等到第一曲線明顯下滑才開始行動,資源與條件都緊繃,就為時已晚。

「有的人會提前思考,轉換跑道是不是要先考證照、提前準備?人生下半場的目標,不是一、兩天就能夠想出來,」李明倫說。

日本顧問公司EmaMay社長大塚壽,曾任職日本第1大人資企業瑞可利(Recruit),他從認識的3萬多名商業人士當中,挑選了1萬人深入訪談,其中包含了知名企業的社長、幹部,也有大小公司的中階主管。

他發現5、60歲的受訪者中,越是拚命工作的人,越容易對之前40歲的人生感到後悔。因為當時未能意識到,應該提前為未來做出改變。他也根據後悔者的特性,編製了「後悔度調查表」,提醒中年工作狂該為自己的人生超前部署。

一如當年林英權位在職涯的高峰,卻因為長期過勞,40歲開始,身體出現各種狀況,卻也成為他思考人生的開端。

「GOT、GPT(肝臟損傷指數)飆到1500,正常人應該40以下。」他回憶:「臉色很差,臉上都是斑,頭也開始禿,我只好剃平頭。」

40歲超前部署未來,別當退休後悔族

(圖表製作者:吳和懋)|放大原圖

中年追夢風險更高、代價更重
減少試錯成本,需要提早財務規畫

姊姊看到他身體變差,送他一本經絡拍打書,他讀得雙眼發亮,拿出工程師的精神,開始研究人身上5百多個穴位、運動生理學、營養學,發展出一套經絡拍打法。不但拍自己,當朋友跟他抱怨身體病痛,他也主動幫忙拍打,朋友的病痛竟好了,建議他出書,才一步步開啟了之後的教學之路。

但中年追夢,比起年輕人背負更多的人生責任,機會成本更高,失敗的代價也越大。

追夢有價,必須要先做理財規畫,才能讓「微退休」沒有後顧之憂。

「上半場就要盡早開始理財,盡力建立被動收入,才能安心投入熱愛的事,」林英權盤點過,一個月只要有6萬元收入就足以過活,先給自己2年時間嘗試。就算收入歸零,自己仍有儲蓄與被動收入,不只能養活單身的自己,還足以孝親,才大膽邁開追夢之旅。沒想到,不到2年時間,他的收入已經超過原本預期。

知名分析師楊應超也在中年面對人生轉換,他同樣認為,只有財務自由,才能「無欲則剛」,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實現年輕時以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林英權切身感受到,以50歲的年齡進入新的領域,前半生培養出的能力,就是底氣:他當過工程師,善於深入研究;當過業務,懂得如何溝通、執行、觀察市場;一年的節目主持人經驗,更讓他懂得如何將艱深知識,說得引人入勝。

當他因為肝指數超標,才接觸了拍打。但他越鑽研,越領悟出拍打對健康的幫助,更在主動助人的過程中,領悟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就是能把理論與實作,重新詮釋的淺顯易懂。

試寫你的人生使命宣言,找到下半場主舞台

(圖表製作者:吳和懋)|放大原圖

退休後再思考做什麼就太晚了!
「想離職才找夢想,很難成功」

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執行了17場退休人士的小型團體,讓李明倫發現,「很多人在退休後出現Gap(斷層),不知道退休後要做什麼而卡關。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找到自己的天命,如果太晚改變,甚至接近退休才來思考,就會錯過時機。」

日本廣告公司博報堂在2023年出版的《未定年(日文的退休前)圖鑑》一書,就以40到50歲讀者為核心,蒐集了提前為退休準備的學習與工作案例。其中就建議,可以盤點至今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事件,不論過程是好是壞,都可能培育成發展第二曲線的種子。

就像林英權在追夢成功後,有些從前的同事會找他聊天,說自己也想逐夢,卻不知道要做什麼。他搖頭:「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先想離職,才胡亂找一個夢想來追求,這種通常很難成功。」

他從在聯詠工作時,就不斷鑽研經絡拍打,除了大量吸收相關知識外,還抱著做實驗的心情,義務幫別人拍打,才知道如何行得通;也確定這是他想要投注一生的事業。

「當學生說『謝謝老師,我的痛都好了,那比解了一個Bug(程式錯誤)還要爽。』」他說:「工程師能做多久?但我教人拍打,應該可以教到70歲,甚至80歲。」

林英權長年在科技業打滾,一個工程師主管為何能找到拍打師的職志,甚至自己開創出教學事業?他認為,是自己對所有的新鮮事都充滿好奇,而且願意持續不懈的研究下去。

把過去遺憾,化為人生第二曲線的種子—— 一位行銷人員的人生檢核表範例

(圖表製作者:吳和懋)|放大原圖

也想五十歲壯年離職追夢?
先問是否備齊好奇心、恆心、冒險心

楊應超則是對「吸引力法則」深信不疑,只有先「心想」,之後才可能「事成」。這讓他買下夢想中的豪宅,更站上了助選的政治舞台,走到自己先前想像不到的地方。

他們的心態——剛好都與史丹佛大學教育和心理學教授克蘭伯茲(John Krumboltz)提出的「計畫中的偶然」理論(Planned Happenstance Theory)不謀而合。

理論指出,心態,是讓人們遇見偶然的關鍵。是好奇心,讓他們不斷尋求新的學習機會;是持續性,讓他們不屈服於失敗,堅持努力;更是冒險心,讓他們即使結果不確定,也會冒險做出改變。

雖然80%的職業是由偶然決定的,但偶然並非從天而降。就像是得先買彩券,才有中獎的可能,即使要偶然降臨,也須有相對應的行動。

「關鍵是,要優先處理你最重要的事項,而不是讓待辦清單決定輕重緩急,」著有《與成功有約》的管理學大師柯維(Stephen Covey)曾說。別等到退休才被迫改變,現在,正是你重新思考人生目標的最佳時刻。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