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退休後無聊到等死 他們趁高峰盤點人脈圈
要將60歲後的人生活得壯闊,等到退休才開始打算,來得及嗎?
「當然來不及,至少要提早10年想!」黃昭瑛說:「很多人在退休當下,或身體出現問題時,才開始布局人生下半場,會非常辛苦,很容易自我懷疑、身心俱疲。應該在最佳狀態啟動第2人生,是你選擇命運,而非命運選擇你。」
11月初,黃昭瑛剛從KKday營銷長一職離職,這是她開始探索壯世代人生的第一步。
KKday是亞洲最大旅遊電商平台,服務涵蓋全球92個國家,但疫情一來,營收幾乎歸零,她把大軍隊拆成許多小團隊內部創業,不但穩住營收,還獲逼近1億美元的C輪募資;待疫情趨緩,去年繳出營收史上新高成績,今年第1季的營收還相較去年第4季成長3倍。
今年3月,她跌倒導致右肩骨折、肌肉斷裂,但她一天假都沒休,垂著胳膊繼續工作,痊癒後痠痛一直好不了,物理治療師告訴她:「妳太不愛惜自己了,這個傷啊,不要那麼賣命就會好了。」
「我的新人生,從建立新關係開始」
她寫人脈關係筆記本,並進行取捨
這句話敲醒了她。其實,她早在2019年就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無奈疫情一來,公司陷入危機,她陪著公司度過風暴,在接班人培育出線、市場也盛傳KKday即將上市前,她決定高峰轉身。
「企業裡沒有你不會怎麼樣。但你往後人生的40年,現在沒開始準備,會影響很大。」她認為,人類壽命越來越長,今後沒有退休這件事,該在人生中場就要思索轉型。她今年44歲,距離她所說的50歲還有一段距離,但她認為:「越早開始,就越有容錯跟去試的機會。」
當退休不再是工作的終點,而是調整步調的漸進過程,該怎麼做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的新人生要從建立新關係開始。」她說,包括跟金錢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工作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想到下半場人生,第一個擔心的便是錢。
學會計的黃昭瑛坦言,自己也翻來覆去算了很多遍。這份擔憂,來自成長過程中經濟的不安定。
因為父母罹病,她19歲時便一肩扛起家計,那時包括醫藥費、家用、房租、還有種種突發費用,一個月超過7萬元;有次家裡籌不出1萬元,逼得父親不得不拿祖母的遺物金項鍊去典當,當天,一家人抱頭痛哭。
年僅40多歲的母親罹癌末期時,有長輩提醒她:「你們房子是租的吧?最好別讓媽媽留在家裡,萬一⋯⋯,會給人帶來困擾。」母親生前再也沒回過家,而女兒在靈前暗暗發誓:我要給家人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她20多歲就為家人買了房,為了還房貸沒日沒夜的賣命工作,甚至一週只睡幾個小時,她業績總是超標,但才20多歲、竟發現自己也得了癌症。幸好發現得早、治療得法痊癒,但無常,仍是她人生中隱隱的威脅。
對黃昭瑛而言,時間是人生最重要的資本。這次她盤點後,發現多年來投資的被動收入已足以支付家庭開銷,而自住房屋貸款已經繳清,她告訴自己:「財富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渴,名氣也一樣。」她決定解除金錢焦慮,等手邊現金少於20萬時再說。
她認為,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哈佛有一項延續75年的研究指出:「在50歲對人際關係擁有最高滿意度的人,在80歲時是最健康的一群人。」
第一步,她貸款買下師大附近一間4、50年的十餘坪老房子,做為她的轉型據點。
她想過:因為家住安坑,比較偏遠,又有老有小,未來想邀朋友或當工作室都不適合,必須選在交通便利、有捷運處買房;又因為隨著年紀大可能不能爬樓梯,地點一定得在1樓。
第二步,她從離職前一年,工作再忙碌,也要擠出空隙每週請一個朋友吃飯聊天,同時確認這個朋友是否適合下半場繼續交往。她有一個「人際關係筆記本」,把每個朋友列出來,在後面加註,譬如:
×××(知識、進步、新人生探索前輩)
○○○(配合度佳,臨時可以問看看)
△△△(很懂我,一針見血的討論對象)
「壯世代的人際關係重點是割捨、分配時間經營、學會拒絕。」她說:「要讓taker(索求者)離開,才能空出位置給giver(給予者)。」
她也曾懷疑過:真的要這麼早轉型嗎?這時,她遇見了在雅虎奇摩的老同事老查(本名李全興)。
李全興|他不願在職場越活越貶值,49歲開展職涯第二曲線;黃昭瑛|她拒絕退休就是終點,44歲整理人脈、啟動人生下半場 (攝影者:楊文財)|放大原圖
「我該早點開始,更有試錯空間」
他在價值下滑年紀,發展出第2曲線
老查曾待過數間大企業:雅虎奇摩、博客來、遠傳、康泰納仕等,是做到副總經理級的高階經理人,他笑稱自己「很會上班」,本以為自己會像日本漫畫裡的島耕作,從小職員一路到主管、副總、總經理。
直到好友、曾任雅虎奇摩董事總經理的洪小玲問他:「老查,你會工作到什麼時候?」他不假思索回答:「做到做不動的那一天。」
但洪小玲追問:「現在台灣人平均壽命80歲,你說做不動,是到幾歲?」
這問題點醒了老查。「我那時49歲,算算至少還有20年(職涯)。」他心底一驚,他擅長的是社群經營、數位轉型,然而,企業不可能將這類工作的重要職務,交給一個55歲的中年人,很可能再過5年,他就必須交棒。
那麼,55歲到70歲的時間,他能做什麼呢?
「中年是人生能力與經驗的高峰,與其多撐一陣子,不如提早拉出人生第2曲線。」他說。尤其44歲那年一場中風,他在加護病房昏迷了7天,讓他決定轉身擁抱改變,離職創業。
一開始,他運用受雇人生累積的經驗,擔任顧問、教學授課,甚至當起「出租大叔」,收取每小時390元至1490元不等的鐘點費,第1年,他的月收入達先前收入的7成。但是疫情一來,第一個砍的,就是顧問費,他的收入頓時下滑。
老查領悟到:「我的收入完全是來自我職涯的第1曲線延伸,而我還沒有發展出第2曲線。」於是在工作減檔下,他反而更積極去學新技能,包括經營YouTube頻道、錄製Podcast、產出了20萬字規模的內容。
這些嘗試雖不一定都成功,譬如YouTube頻道已經停更,但卻有企業因此看中他的綜合能力,邀請他開課、擔任學習長。
人生轉型已過5年,老查逐漸擴大了他個人品牌的打擊面。在他原本因為年歲而可能職場價值下滑的55歲,卻順利描畫出職涯的第2曲線。疫情趨緩後,他的收入已回到疫前水準,並且還在成長中。
「現在想想,我應該再早點開始思考轉型,更有試錯空間。」於是當他得知黃昭瑛打算發展人生第2曲線,他便鼓勵她高峰轉型。後來發現有一群同樣在人生中場迷惘的人們,他借用她的師大老宅空間,辦起人生轉型工作坊,分享自身經驗、與踩過的坑。
「很多人自認年紀大,連學新事物都沒信心,更別說發展人生的『第2曲線』。」他說:「不如回頭想想,比起當年那個什麼都不懂的25歲小伙子,現在的你有更多人脈跟經驗,甚至有可能超越第1曲線的高峰點。」
如果受限於經濟、或家人認同等因素,沒有辦法斷然離職發展第2曲線的人,老查也建議,不如就運用生活中的一成時間,譬如週六日來探索轉型。
「我們這一代的平均壽命大幅增長,可能會邁入百歲時代,沒有前人的路可以遵循,但可以靠著自己嘗試,走出不同的路。」老查說:「所有的經驗都是養分,不知道哪一天會有所收穫,但路不會白走。」
現在,如果你還在職場拚搏,可以開始思考一下,你進入壯世代的關係要如何經營,當子女長大,同事、客戶不再是社交重心,而老伴、同好將取而代之,凡是令人心煩的關係,都該去蕪存菁。
如同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主張「271法則」:在你生活圈裡的10個人,只有2個人很重要、7個人不痛不癢、1個人合不來。你該做的,是把握好那2個人。
把你最關鍵的心力,做最有效的布局,倘若你希望60歲之後的人生,能越過越自由,現在起,抱持人生再創業的心態,更有效的分配資源,很有可能,你的新人生會活得比過去更精彩豐盈。
(圖表製作者:鄭郁萌)|放大原圖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