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那原本是一樁可能發生的品牌危機,主管們齊聚商討應變方案,眾人情緒緊繃。
身為領導者,我雖在局中,卻得同時保持局外人的客觀。於是,我站上更高的角度觀局審勢,我看到的是:主管們定可妥善處理這次危機,但更重要的局是,危機後如何長治久安。
這絕不只是一次特例,若沒有處理根源,類似危機會一再發生。
於是,我從眼前危機中看到的是:契機。
當時主管們情緒有躁、也有氣,但我反而氣定神閒的對他們說:「其實我很高興這件事發生,因為它遲早會發生。這會強迫我們把過去不敢處理的組織暗流檯面化,乘機攤開一切說清楚。」
後來,風險果然快速止損,主管謝謝我鼓勵他直面衝突,讓他鼓起勇氣把握關鍵時刻,匡正了組織內隱諱而失衡的狀態。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我想起這兩句話。
眾生之所以痛苦,因遭遇逆境時不知所措,甚至深陷怨恨氣惱而無法自拔,但其實在惡果萌芽前,我們本有機會可以不讓這種子落土,但當時我們視而不見,不願彎下腰去拔除惡草,這樣的怠惰因循導致了惡果一天天強大,最終成了絞殺自己的兇手。
「凡夫求善果而不修善因,畏惡果而不畏惡因。」因此要脫離眾生之苦,就要懇切殷勤的修因積福。
真正的智者就是從源頭開始,日日斷惡行善,他們平日種善因、行善事,如此,又何須糾結於後果?因為萬物皆有時,該來的一定會來,只是時間早晚。
其實我年輕時也曾陷入嚴重的求果之苦。當時,主管謔稱我為Miss Perfect。
從求學到工作,我一出場總是冠軍,人前表現得體,工作成果突出,一路快速升遷,但這頂沉重的王冠讓我害怕失敗,於是不敢挑戰沒有把握的事情;過去一張張美好的成績單,也讓我畏懼丟臉,於是把自己困在舒適圈裡故步自封。
那段日子,我的人生陰鬱寡歡,直到這段話打醒了我: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我開始問自己:死抓著「結果」不放,緊抱住「成績單」不棄,卻無法享受當下的心態,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次次的省思,我越來越懂得轉換眼光。後來我更知道,這就是「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的差別。
定型心態,凡事只問果、略其因,這讓人患得患失;但成長心態,講的卻是重因輕果,只要認真此刻,活在當下,凡事盡力而為,那麼,結果即使不如人意,都不再重要。
因為每次努力都在累積善因,每次學習也在滋養善果。就像珠蚌在一次次外物入侵時,分泌體液而層層堆累後所形成一粒粒的珍珠;人生中成功或失敗,都是美麗無比的珍寶。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