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觀音頭,掃把腳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

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來源.本刊資料)

「觀音頭,掃把腳」,是一句廣東俗語,跟國語的「虎頭蛇尾」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年寫報導時,我常犯這個毛病。文章一開場總是很漂亮,不管是一個關鍵場景或者一段經典名言,都是絞盡腦汁的傑作,但往往寫到最後力氣用盡,草草結尾。

「這就像妳穿著漂亮的裙子,腳上卻穿了破鞋一樣,」當時主管給我這樣的修稿評語。

從用戶視角來看,即便我費心的在文章中創造迭起高潮,但文章結尾決定了人們如何記憶這篇文章;若結局八股而無趣,就像觀音頭、掃把腳,有始卻無終,讓人徒留失望,甚至比通篇平淡之文更易引發惡評。

當時我雖明白此理,卻還是不免踩坑,尤其動輒萬把字的長篇作品,常以體力不支為由,留下醜陋的掃把腳。但一次次被要求修稿後,我養成了以終為始的習慣,務必先想好結尾,才能落筆。

隨著製作的產品越來越複雜,乃至我開始擔任管理職,任務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這堂「掃把腳」的教訓總是刻在我心上。

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做事都可能出現掃把腳,何況牽涉越多人、越多環節的事情,若沒有提高警覺,越容易出現掃把腳。

譬如,一份想要導購的電子報,標題寫得吸睛,往下看,文案動人、視覺設計OK,但一點進購買連結卻發現,結帳頁的文字八股,它會在瞬間澆熄消費者的購買衝動,整件事就敗在最後一哩。

問電子報負責人為何如此?「結帳頁不是我負責的,我只負責導購。」

再問結帳頁負責人為何如此?「IT排不進優化流程,我沒法改。」

從組織分工的角度來看,上述回答都沒錯,但對組織績效來說,這就是無效投入,不該發生。

在數位世界,用戶感受到「觀音頭、掃把腳」的頻率尤其高,因為用戶旅程的接觸點遠比實體世界多了許多。如何避免?

多數人會說,數位的最大好處就是,每一關都有數據可資檢驗,管理者只要根據分工職掌,將每一關的績效指標定義清楚,讓每個人負起該負的責任,就能確保關關不失守。

但數據可以操縱,流程可以切割,一旦工作者心中沒有用戶,只知固守己位、死守流程,當市場氛圍、用戶喜好一變,再縝密的流程都會出現斷點、黑洞,掃把腳鐵定露餡。

我的心得是,唯有每位工作者轉換視角,從生產者徹底換成用戶視角,與用戶一同呼吸、一起心跳,工作者間的拋接傳球才有靈魂,用戶體驗的每一段旅程才能超出期待。

把用戶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學會以用戶的眼回看自己,才是根除觀音頭、掃把腳的正解。這是一種文化,是組織軟實力,它看不見,也不在SOP與KPI中,卻比硬實力更有穿透力。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