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選擇比努力重要!
趨勢正逆轉,Omicron、俄烏戰爭,聯手加重了升息壓力、供應鏈困境,連過去被追捧的高成長科技股都受壓暴跌。
比爾.蓋茲說,這次市場「熊群」的主張相當強力,讓他非常擔心。貝佐斯直言,當科技股牛市結束時,「教訓可能會很痛苦。」連大咖都擔心,一般企業怎麼辦?
「拿出辦法來!」這是二○○一年半導體低潮時,張忠謀送給每位台積電副總的紙鎮上所刻的字。
但辦法,有高低優劣之分。有人拿出來的辦法是,把落後的業績平均分攤到今年僅剩的七個月份;有人說要增加提案數;有人則把舊產品再包裝後拿出來賣……。
這些辦法,都簡化了問題的深度。
這次的變動,不只是物理性的短線數字變化,人們的價值觀、資本市場的預期、供應鏈的關係等,都在本質上起了中長期的化學變化。
面對結構式變動,辦法,不應該停留在「計畫」層次,而需要「策略」思維。若把策略跟計畫混為一談,無法對症下藥。
所謂的策略,是指能夠「突破現狀」的一連串「新的選擇」,它必須包含三大要素:一、它必須能夠改變現況或現有結構。二、它必須釐清何者不做,這牽涉到資源或路徑的取捨。三、它必須創造出一個獨特的價值或定位。
譬如,賺錢有很多方式,所謂的策略,就是你選擇用什麼方式賺錢。而這種方式是根據你想創造的「獨特價值」,植基於你的「核心能力」,再衡量「內外競爭」後,你「選擇」的「一條」成長路徑,據此進行一連串「整合性經營活動」來達到目標。
在我看來,策略的精義就是,選擇比努力重要。
即便你的能力、努力都不如人,但若做對選擇,也能在小池塘裡當大魚。反之,任憑你努力再多,卻跟風投入紅海市場,只怕最後被一群巨人淹沒。
選擇,決定結局。
譬如最近的亞馬遜就做了一個策略選擇,他推出新服務「會員外購」,只要是Prime會員,即使造訪其他電商,也能沿用站內福利;合作第三方電商則可接觸亞馬遜全球兩億會員,享有免運、兩日到貨等服務。
亞馬遜看似將自家好康,拱手分給對手,但其實是把自己過度投資的物流能量,以「用不完,乾脆賣出去」的邏輯,建立一個類似AWS的成長飛輪效應,既可提升會員滿意度、增加賣家數量,還豐富了第一方數據的廣告利益。
關鍵時刻,靜下心來思考策略的選擇,才能避免一味救火,被「緊急而不重要」的投入分散資源。因為一個對的策略,會讓時間站在你這邊,每一分出力都形成成長飛輪,累積長期競爭力。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