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為了回收扶植一家紙吸管廠,帶本土新創走向國際

雀巢喊包裝全回收 台灣分公司如何早三年達標?

台灣雀巢董事長羅台青(前),成立跨部門委員會,也把ESG落入公司發展方針,超前進度達標

台灣雀巢董事長羅台青(前),成立跨部門委員會,也把ESG落入公司發展方針,超前進度達標。(攝影者.楊文財)

走進超市,你會發現,克寧牛乳利樂包的塑膠吸管換成紙吸管,同一品牌的罐裝奶粉已拿掉塑膠外蓋、不提供塑膠湯匙,美祿沖泡包也印上回收標誌⋯⋯。

剛開始對減塑一無所知
咖啡膠囊、殘渣回收都碰壁

它們都是全球食品龍頭雀巢集團的產品,這家一百五十五年歷史的公司,在三年前宣布,二○二五年所有產品包裝將一○○%可回收或再利用。目標,由執行長史奈德(Mark Schneider)下達到廣布全球的一百八十六家分公司,而台灣雀巢公司董事長羅台青更告訴我們,由台灣在地製造的產品,預計二○二二年、提早三年就能達標。

成立:1866年
執行長:馬克.史奈德
主要產品:嬰幼兒營養品、成人奶粉、咖啡、零食、寵物食品
成績單:2021年前3季營收 632.9億瑞士法郎

短短四年內,他們怎麼做到的?這背後,是一場從內部改造,推及到外部供應商,且進一步將本土新創帶向國際的價值鏈革命。

台灣雀巢販售的品項有七成是由國外進口,這部分可交給集團其他市場的同僚處理,但剩下三成、約四百項的在地製造產品,才是難關。羅台青坦言,一開始被總部要求推著走,「(當時)我們其實不知道(減塑)狀況是怎樣。」包括製造過程用掉多少一次性材料、運送時耗能多少,甚至現有產品如何回收,全都一無所知。

於是先從跌跌撞撞開始。例如,他們原先把使用過的塑膠製咖啡膠囊,交給回收商,分離了咖啡渣與膠囊外殼後,再交給能源廠商,將塑膠外殼熱裂解成燃油後發電,再供台電運用。此方案運作一年多後,經專家點破,才發現「多此一舉」,何必浪費資源煉油?只要把膠囊拿到現成的回收系統,就能製成次級塑膠,再次使用。

此外,他們也曾想過把咖啡渣中和後,培育成養菇太空包的肥料。但,實際與菇農討論後才發現,咖啡渣的酸鹼值只適合用在低經濟價值的菇類,此路不通。後來,轉而與園藝系教授及有機農場合作研究計畫,把咖啡渣運用在有機蔬果種植。

要落實永續,不能只是包材部門的事,得讓全員朝同一個方向努力。羅台青在原有的營收成長等台灣分公司發展目標中,新增一項「守護台灣」,「清楚告訴員工,我們在意的是什麼。」同時,成立跨部門的委員會,定期討論實行策略、追蹤進度,把理念落入制度。

「內部溝通比外部重要──外面只是看到結果,裡面才是原動力。」她說,內部文化也因此改變。

例如,業務部門就賭上業績,主動把商品陳列架變得「陽春」。羅台青解釋,過去旗下超過三十個品牌陳列架各有不同設計,得專門開模生產,如今陳列架換成公版,去除閃亮膠膜、用可回收紙製作,省錢,業績卻不受影響,因為「他們在展示架強調這是環保,帶來價值。」

其實,過去五年台灣雀巢營收成長逾四○%,今年截至十月,業績也達到雙位數增長,在所屬區域是前段班。同時,在成人奶粉、即溶咖啡等品類更是台灣市占第一。外界看來,它銀彈充足,有餘裕做當前最「流行」的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

採嚴格規範,培養供應商
成功讓國際品牌Oatly變客戶

但,它不只是砸錢買比較貴的環保包材,而是培養在地供應商實力,讓未來這塊土地上的同業想跟進減碳時「有得選擇」。

第一個例子是吸管。台灣雀巢技術服務部產品應用經理黃冠賓指出,其實集團在其他國家早就有紙吸管供應商,但「我們希望台灣有自己的資源,供應鏈有全球水準,」因此主動找上擁有U型紙吸管專利的思創全球,當時這家新創剛成立一年。

當多數供應商看好手搖杯市場,製作直立式紙吸管時,思創全球注意到鋁箔包飲料的需求,因此結合過去做筷套的捲繞技術,運用紙在半乾時能塑型的物理性,研發出能戳破鋁箔、還能彎曲的U型紙吸管,並在台灣、中國取得專利。

但,雙方於兩年前接觸後發現,它雖有技術實力,卻不懂大廠對供應商的嚴格規範。思創全球董事長許佑正解釋,過去客戶多是小吃店、大賣場,要求相對寬鬆,「雀巢用國際標準來要求,是我們的大恩人。」他回憶,雀巢花了八個月稽核工廠,要求細節包括生產完的貨物要用棧板墊高、每台機器都要有使用說明,就連丟棄下腳料(廢棄材料)的區域也要貼標示等。

順利合作後,台灣雀巢將思創全球納入集團供應商名單,不只吸引香港雀巢跨海下單,香港維他奶、全球最大植物奶Oatly等國際品牌也成了客戶。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後,它持續茁壯,已在彰化擴廠,產能提升二.五倍,生產成本也下降,回過頭來讓雀巢受益、降低採購成本。

1、盤點
盤點台灣環境、政策及內部資源。
例如:回收系統領先世界

2、聚焦
聚焦台灣可做且有機會形成生態系的方案。
例如:把咖啡粉包做成可回收單一塑膠材質、咖啡膠囊進入回收系統

3、集中
聚集內外部相關利益人,一起找出可行解方。
例如:協助供應商取得先進材料、輔導新創企業符合國際品牌生產規範

4、放大
單點成功後,放大效益。
例如:從單一品項做到跨產品線、跨品牌

整理:游羽棠

克寧奶粉捨去塑膠蓋、不附湯匙後,破千名消費者回饋僅有2名反彈

克寧奶粉捨去塑膠蓋、不附湯匙後,破千名消費者回饋僅有2名反彈。(攝影者:楊文財)|放大原圖

帶領包材廠取得歐洲原料
研發升級後,大廠都來簽約

除了扶植在地新創,雀巢也帶著原有的供應商一起升級。

台灣食品包材大廠益森彩藝,是聯華、台灣百事、桂格等各大食品廠的主要供應商,它也幫雀巢製作沖泡飲品包裝袋。市場遍及中國、東南亞,它很早就注意到可回收包材的趨勢,卻沒門路買原料、進行研發。

該公司第二代、副總經理洪兆彥解釋,一般食品包材是複合材質,由數層不同種類的塑膠合而為一,用後只能丟垃圾桶,想回收,得把包材變成單一塑膠。他坦言,這種新材料不是報價就能買,全世界廠商都在測試階段,產量不多,「他不認識你,就不會賣,」直到雀巢出面,協助他們建立關係,取得歐洲原料。

買到材料,研發更是挑戰。洪兆彥回憶,為了做單一材質包裝袋,要使用不同藥水、重設機台的參數,但剛開始沿用一般材質的做法,「材料全部壞掉。」直到不斷測試,找到正確生產條件後,才正式量產。

與同業相比,益森的特點是換線速度快,生產很有機動性,但這款包材做不到。「它要獨立時段製造,藥水跟別人不一樣,每次換線都要花兩、三個小時清理,製造成本大概多三到五成,」他估計。

與雀巢合作成功後,他期待延伸更多新客戶,目前已有在地食品大廠簽約開發專屬包裝,但他坦言,目前台灣多數業者都在等政府有要求再做。同業大全彩藝總經理張志豪,也有類似感受,「食品業詢問度很高,週週都有喔!」但「問到價格、聽到很麻煩就結束了。」

確實,政府還未將包裝減塑納為政策,台灣雀巢如何擴大在地影響力?「我們要先證明做了還是可以活得好,消費者欣賞,那他們(同業)就會跟著進來。」羅台青樂觀的說。

更多永續經營趨勢與案例 請上《商周ESG》專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site/esg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