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 1761 期
-
- 總編輯的話 悲傷的金色雨
- CEO上線 不懂同步,就帶不出好團隊!
- 商場自慢塾 如果錢是你的,你會冒這個風險嗎?
- 透視中國 坦白從寬……
- 金融時報精選 通膨危機升溫 拜登仍有兩優勢
- 火線話題 從說不出口到全英語受訪 誰讓戴資穎、郭婞淳一年躍進
- 投資焦點 面板雙虎每天開門賺兩億 全球最低本益比將反轉?
- 產業風雲 養12家超年輕公司助陣 基隆貿易行變電商代操一哥
- 國際焦點 Zoom、Netflix、Peloton 這麼做迎接解封不失寵!
- 焦點新聞 當人生目標=工作目標=數字 阿滴談憂鬱症:我好像不太對勁
- 焦點新聞 如何不被數字吞噬人生? 志祺:無法控制的放一邊
- 科技風雲 馬斯克認證的拉麵自販機 台灣工程師離職做的!
- 商周CEO學院 說員工同溫層聽得懂的話 驅動團隊從0到1轉型
- 封面故事 一支iPhone背後的零碳生存戰
- 封面故事 我們離開中國到印度,沒想到碰上減碳這關
- 封面故事 一個變小的iPhone盒子,打醒塑膠、造紙業
- 封面故事 連單價低的蘋果標籤廠,都在忙著轉型
- 封面故事 149萬中小企業正迎向海嘯,恐變下個國家危機
- 封面故事 一個「怕」字,讓台灣零碳競賽甚至輸越南
- 封面故事 台積電也聽他的話減碳 RE100主席:台灣可跟越南學習
- 封面故事 特斯拉靠低碳大賺百億 燃煤發電讓3C、餐飲漲價
- 封面故事 左擁電動車、右抱石化股 「一加一減」賺飽零碳商機
- 國際視窗 邊在沙漠露營邊賺高薪 疫後游牧工作族暴增
- 戒掉爛英文 You have the nerve 你很勇敢?
- 編輯會客室 叫車、找充電器學經營 總裁老爸和我的學習週記
- 良醫問診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 居所有癌症之冠
- 商周書摘 做完美市調卻搞砸新品四大敗因
- 味什麼 廚男與廚娘
- 時間的工藝 機芯的拋磨決定鐘錶價值
- 封面故事 那時此刻這一餐
- 封面故事 地獄廚房熬成師 威士忌麻油雞撫平旅法鄉愁
- 封面故事 阿舍菜傳人弄鏟五十年 三道手路菜見真功夫
特斯拉靠低碳大賺百億 燃煤發電讓3C、餐飲漲價
封面故事|
撰文者:
李大任
|出刊日期:
2021-08-12
特斯拉為何能賣碳賺比當季淨利多?做內需服務業的為何也要關心?
它為何會讓我們買iPhone跟汽車變更貴?零碳趨勢會如何影響我的財富?
Q:在零碳未來,哪些是我一定要知道的關鍵名詞?
1.碳足跡:指由個人、事件、組織、服務或產品,造成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假設在公司,連我們影印用的紙,或是交通車會排放的碳,都會被計算。
2.碳權:國家與企業被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排放與交易的權利。若A企業實際碳排
...本文未結束
使用商周知識庫請先登入「商周集團會員」
數位訂閱會員登即可直接閱讀。
數位訂閱會員登即可直接閱讀。
- 模式
- 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