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當上游忙建綠色供應鏈,下游沒有說No的權利

未來賣便當都走ESG!中小企業5步植入永續基因

金元福組成的公英小隊,每2週在3個廠輪流舉行巡迴講座,這是讓基層員工快速理解組織目標概況的方式。

金元福組成的蒲公英小隊,每2週在3個廠輪流舉行巡迴講座,這是讓基層員工快速理解組織目標概況的方式。(攝影者.郭涵羚)

覺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離你很遠嗎?大型企業才有資源做永續嗎?一個塑膠包裝老廠的轉型故事告訴你:再老、再傳統,甚至一向被視為「最污染」的產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永續模式。

而且,企業越早做,越早灌入永續DNA,能讓企業更早調整體質,變得更健康強壯。

無論出於主動或被動,永續已是不可逆的潮流,推著所有人一起往前走。二○二三年起,金管會規定,實收資本額二十億以上的上市櫃企業,需要每年提交企業永續報告書。

未上市櫃企業、一般中小企業,看似未列入規範名單中;但,除非一家企業經營模式能遺世獨立,否則只要在任何產業供應鏈上,都會受到客戶端牽引,而得從善如流。

例如,蘋果宣示要在二○三○年前,旗下供應鏈和產品都要達到百分之百碳中和的目標;而做為蘋果供應鏈一員的台積電,也跟著要求旗下七百多家供應商在二○三○年達成節能二○%的目標。不要以為,這只是科技製造業。

服務業、運輸業,也一樣會被這股ESG風潮掃到—連僅是提供蘋果代工廠作業員上下班的人力服務公司,也得採購電動巴士,才得以符合蘋果綠色供應鏈的目標。

「小企業是大企業的供應鏈,除非是你獨立於所有供應鏈之外的公司⋯⋯,但這很難,即便是賣便當都可能會被掃到!」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講得直白。

「當大企業在談永續供應鏈時,這會讓中小企業不得不因應此事,」中華民國企業永續協會秘書長莫冬立也說,不論是身處供應鏈中,或也有合作供應商的中小企業都必須開始想:「這件事(ESG),我有沒有權利說No?」

永續,已經是全面性的思維,但要落實它,必須歷經一個學習曲線。

商周訪問專門輔導中小企業設定永續目標的優樂地永續執行長蔡承璋、葉欣誠,以及輔導企業有二十二年經驗的莫冬立,彙整出五大步驟,讓中小企業對思索公司ESG更易上手:

第一步:盤點風險
按法規與趨勢,對公司未來影響為何?

「跟生意業務沒關係,(想得)很現實,就做不久,」莫冬立說,因此這一步驟,要由老闆或高階主管帶頭來做,系統性的情蒐國內外法規趨勢,思考ESG會如何影響自己的營運?

第二步:確認風險
選出內部溝通工具,將風險轉為機會

到了這一步,其實就是思索:我們可以做什麼?

目前坊間有太多工具與名詞,包括CSR(企業社會責任)、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ESG、GRI(為編製永續報告的其一國際會計準則)、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搞得人眼花撩亂,但先不要擔心要選擇哪個工具才對,只要先挑一個你覺得最好聚焦、好溝通的即可。

例如,以金元福為例,他們一開始使用SDGs來做內部對話。葉欣誠建議,可拿大企業CSR報告參考,目前大家多採用GRI準則,這也是一種思考方向。總之,先選好用好懂的即可。

「不要把這些想成是萬能大神,它們只是溝通工具而已,方便大家對話。」葉欣誠提醒。

莫冬立也指出,個別公司要思考公司在產業鏈上的獨特位置做適度調整,而且不論用何種討論工具,盡量用工具大框架之下的小項目,才能更細緻討論公司能做哪些事。

第三步:管理期
老闆、主管由上往下訂目標推動

莫冬立認為,以人數規模在三百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言,Top-down比Bottom-up的工作更重要。

因為,在找出公司的永續議題後,中小企業通常會遇上的狀況是,這些指標轉換到公司管理、製程上的意義是什麼?要做哪些改變?這通常要由老闆或主管來協助由上往下推動。「把它想成是一種管理工具,調企業體質。」蔡承璋說。

至於,訂定目標要多長、多大?莫冬立建議,通常先想十年計畫,再看近的三年、五年各自要做什麼事,因為三到五年,是「立即行動需要做」的事,但是在訂定永續的指標時,大部分企業仍習慣用現有的工具想未來的目標,但其實應該以未來目標來驅動企業不斷找到新方法來達標。而目標雖是漸進式,但盡量不要訂得太小或沒有意義,「要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來回推」。

例如,以缺水為例,目前平均三到五年就會遇上缺水危機,老闆就要以此思考,為了避免三年後再度缺水,每一年應節省多少水?再進一步落實到製程、管理的KPI上。

第四步:內化
舉辦教育訓練,凝聚員工共識

白話文就是,確認目標後,從第一線人員到決策者,都要思考並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

莫冬立指出,不少中小企業老闆擔心內部溝通困難,但相較動輒員工上千、上萬人的大企業,前者人少,聚焦相對容易。金元福執行長陳郁卉也認為,公司越小越要提早開始做,「才能及早把DNA灌入組織文化中。」

因此,此階段的重點工作包括定期舉行永續議題教育訓練、員工共識營等。

第五步:策略期
確定達成目標的資源與方法

完成上下溝通、訂定好目標後,此時,是決定公司要投入多少人力、資金,以達成目標的「策略制定期」。因為,達成目標的方式很多,往往涉及設備或人才的投資,如果資源不明確,公司內部可能產生資源爭奪、短期任務排擠長期任務,導致永續目標無疾而終。

此外,ESG經常有新議題,公司也必須思考是否設置專人持續蒐集情資。不過莫冬立認為,小公司不用像大公司組成一個永續部或風險控管部,「可以先設置一到兩人來負責,讓公司至少不與最新動態脫節。」

相較ICT(資訊及通訊科技)、金融業,已在思考永續做法上如火如荼,其他產業目前看似速度較慢,「但這股趨勢不會停,遲早會從ICT向其他產業蔓延,即便客戶不要求你變,未來消費者也會要求你!」莫冬立說。

「不想被取代,你就得想辦法,」他認為,外部專業人士再怎麼幫助,關鍵,仍是經營者是否想讓公司永續下去,要貫穿前述五步驟的,仍是主事者的決心。

☐ 1.盤點風險
蒐集全球塑膠產業發展趨勢與案例做為評估
☐ 2.確認風險
先找幾位核心幹部,運用SDGs做為討論框架,羅列公司可以先做哪些事,如先試著做淨灘、校園宣導等簡單易著手的事
☐ 3.管理期
開啟動腦會,思索具體落實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可做哪些事,例如2025年達成4成使用回收料目標,將商模與永續結合,調整製程、原料,發展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
☐ 4.內化
在3個廠都由中階幹部群組成蒲公英小隊,定期舉辦員工座談會,說明公司永續目標,在基層凝聚共識
☐ 5.策略期
為發展循環經濟設定目標後,成立循環經濟品牌做為教育宣導,斥資近億元添購專製回收料的設備機器,並成立ESG永續委員會,正式組織化

整理:管婺媛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