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省錯錢的代價

十月份進入企業的「拔河季」,每家公司的會議室都開始上演一場場的預算拔河大賽。那景象就像清晨的魚貨拍賣一樣,雙方賣力的嘶吼著:一○%、 一二%、一五%……,幾番較勁後,棒槌落下,公司明年的收入、成本各項數字於是定案。

買賣雙方邏輯通常是反著來的,一邊的邏輯是欲壑難填的「收入無上限、成本無下限」;另一邊通常就來個「收入保守、成本積極」的凡事留一手策略。

在我看來,這種拔河既耗神、也沒效率,在各有盤算的運作下,常出現不利企業長期發展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省錯錢。

成本撙節,這概念的出發點是對的,不該花的不要花,才能把錢用在刀口上,但最怕亂省一通,不但讓生產力下降,還扼殺了未來競爭力。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曾經跟我分享親身經歷。他剛接任時,公司陷千億虧損泥淖,董事會要求全面撙節成本,當時機器設備維修費用每年近三十億元,是筆大錢,若能省下來對獲利是顆大補丸。

但習慣走動管理的他發現,機器不正常保養時,短期雖不會出大問題,員工為了應付機器的不定時出錯,卻被迫疲於奔命、超時加班,離職率升高,這對產品良率、未來營收都形成致命衝擊,於是他堅持保下這筆維修費用。

後來證實,他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每年三十億的維修費用,換得後來數百億的效益,這是花小錢、省大錢的最佳示範,也可以用來詮釋「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概念。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為任何決策都是有成本的、必須付出代價的。當你做了A決策,就代表你同時放棄了B、C、D、E等其他選項,在這些非A選項中價值最高的選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簡單來說,機會成本就是指你做這個決定時,所放棄其他最高價值的選擇。譬如,當你決定省下三十億機器維修費時,也意味著你放棄了這三十億未來可能帶來的百億效益。再舉個例子,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星巴克財務績效不佳,股價攔腰砍半,當時有人建議創辦人舒茲降低咖啡品質,只要降低五%,對獲利就有大助益。但他嚴詞拒絕說,如果為了撙節而犧牲品質,只會讓消費者更不願意上門,形成負向循環,這機會成本遠大於省下的幾百萬美元。

機會成本的重要性就在於此,任何決策不能只看表面帶來的收益,應該要計算你因此而放棄的代價,那是除了會計成本之外的隱藏成本,它又往往發生在中長期,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有得、必有失,兩相權衡後才能做出正確決策。決策者務必精熟機會成本的概念,否則省錯錢的代價往往超乎想像。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